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的幼学纪事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9:43: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幼学纪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紧扣中心合理裁剪、突出重点的选材特点。

2.体会作者在亲切幽默的语言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以及所表达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3.感受作者对良师益友的感恩与怀念,学习作者执著苦学的精神,激发自己对美好学习生活环境的珍惜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纪年求学时的艰辛和他对当年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学习作者执著苦学、热爱生活的精神。

难点:理解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把握重点语句和词语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我想问一下同学们的童年是快乐幸福的还是贫困悲苦的?(预设:大多数学生肯定回答快乐幸福的)但你们是否想象过:如果你们的童年充满了贫穷与艰辛,你们又会怎样呢?是抱怨生活对你们的不公平?还是乐观豁达地正视生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于是之的《幼学纪事》,看看于是之先生是怎样面对贫穷与艰辛的。

二、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于是之先生。(ppt展示介绍作者)

于是之,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于皛,原籍天津,出生于唐山。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肄业。在《龙须沟》、《关汉卿》、《茶馆》、《雷雨》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舞台艺术形象,尤其是在1958年话剧《茶馆》中塑造的茶馆掌柜王利发的艺术形象,更奠定了他话剧表演艺术家的地位。著有文学作品《于是之论表演艺术》《演员于是之》。

三、课文结构梳理

1.这是一篇回忆幼年求学艰辛经历的文章,以叙事为主。那作者到底写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依次概括出来。

第一部分:写作者幼年的生活环境。

第一层(1自然段):作者贫寒的家境:祖母、母亲寡居贫穷,没有文化。 第二层(2自然段):作者家的环境:大杂院。

第二部分:写作者幼年上学,遇到的两位良师。(幼年求学)

第一层(3自然段):全文过渡段,概括叙述求学的困难,引出对良师益友的深情忆念。

第二层(4自然段):过渡段,它的作用是引起对小学时代两位良师的回忆。 第三层(5自然段):回忆孔德小学一位忘了姓名的老师。 第四层(6——12自然段):第九段:回忆卫天霖老师。 第三部分:少年辍学,陷入更加困顿的境地。(少年辍学)

第一层(13——18自然段):交代作者上学经济来源和中途辍学的原因、经过。 第二层(19——20自然段):茫然待业的时间里,母子俩过着“一当二押三卖”的凄苦生活。

第四部分:写作者辍学后苦心求学的经过。(业余求学) 第一层(21——23自然段):写在待业期间,侥幸进辅仁大学中文系旁听的经过。

第二层(24——27自然段):写找到职业后,边做事边上夜校的经过。 第三层(28自然段):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和怀念。

四、研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读第一部分,回答:

①幼年生活环境为何侧重写“没有文化”?首先点出作者渴望求学的艰辛。

②为何详写“我”帮老郝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

一、明确“我”的处境地位——与“拉洋车的”同处社会的最低层;

二、说明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痛苦。

2、读第二部分,回答:

为何详写卫天霖写生课?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流露对老师的喜欢和敬重之情;

表明老师给“我”的影响之深,突出老师的伟大 。表现老师的谦逊的品格,赞颂老师是一位“播种者”。

3、第三部分为何写辍学时期的困苦生活?这一部分不是文章记叙的中心,但少年辍学,是作者求学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必须有个交代;记叙待业期间的凄苦生活,则是为下文记叙作者在这种境遇中苦心求学作了铺垫。

4、第四部分

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这段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引用荀子的话,表达作者对当时的恶劣政治制度的痛恨,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和怀念,而用“胡乱”一词也比较形象地指出老师和朋友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实际上是在写他家境的贫寒,另外根据中心的需要,5.教师总结,学生回顾:文章以“幼学纪事”为题,从作者出生到十五六岁,十几年间,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要选这些事情写呢?如①贫寒的家境 ②周围环境大杂院 ③两位良师 ④中途辍学 ⑤辅仁大学旁听⑥上夜校。是随意选择的吗?显然不是。根据前面我们梳理的文章结构和进行的问题研讨,我们知道:

文章以“幼学纪事”为题,明确了记叙中心,记幼年求学的事。在什么情况下求学?环境条件如何?这就需要交待家境的贫寒和环境的困难,所以文章首先写家庭贫寒,突出没有文化;写大杂院,也突出没有文化。这样就写出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我”求学的艰难。为什么在如此艰难中,“我”喜欢读书,并学有所成呢?是因为“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尤其是两位启蒙教师。于是写两位教师的材料成了回忆的中心内容。中途辍学是求学生活的转折点,而且这段生活经历最艰难,也最能反映“我”苦学的精神,所以文章对旁听和业校学习生活做了细致地描述。纵观全部材料可以看到都是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的。(一边总结一边ppt展示文章结构图)

四、体会幽默语言

1、什么是幽默?幽默是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风格。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本来很严肃的事情,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表达;轻松的笑谈却故意说得十分严肃。

2、找出文中幽默的句子并谈自己的理解

如:1.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但只有一册,就是被俗称为“皇历”的那本历书。 把“黄历”说成家中藏书,是故意夸大从而形成强烈反差,语言幽默,可以看出作者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心酸的生活。

2.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

把“当当”说成一种事业,是用轻松的语气来表达一种沉重的心情。

3.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把窝头掰为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面原有的香甜。

说明当时经济的拮据,生活的穷困,自然的引入下文作者充分利用时间学习的叙述。 本文第一段交待作者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家里没有书,作者却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接着一个转折“但只有一册”再接着解释“就是被俗称为‘皇历’的那本书”。这笑话说得多么严肃,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得忍俊不禁,正当你想笑时,分明感到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催人泪下。再如文章第三部份写作者辍学后找事做的艰难。“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文章在叙述这沉痛的往事后不再去写令读者“哭”的话,而接下来的却是一句轻松的俏皮话:“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这俏皮话,貌似轻松,却比涟涟的泪水更令人沉痛。这样幽默的语言就更深刻地表现中心思想。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一当二押三卖,手续虽不繁难,我和母亲的一间小屋可就渐渐地显露出空旷来,与老郝叔的家日益接近。”这句话用貌似豁达幽默的语言,揭露了旧社会对穷人的残酷剥削,生动地写出“我”家日益贫困的过程。

再如第一部分第二段中的这句“我替老郝叔起草的这篇‘通知’,无疑是一篇为人生的文学了,何况还分出去,也算是发表了的呢!”这两句都是写大杂院里的人们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辛和无文化的困苦,而作者却是以嘻笑的笔触向我们展示这些。课文第四部分第七段还有一句:“为了使上下水道不至于受冻,那里面安着一个火炉。于是这厕所便成了我的餐厅。把窝头掰为几块,烤后吃下,热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面原有的香甜。”读后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笑声未落,却让人心中不免生出阵阵辛酸和敬佩之情,面对生活的穷愁,我们的人民不是潦倒而是执着,能够苦中作乐(以上例句在“教学设计•方案一”中皆可见

从以上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所叙述的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来如数家珍,如同与我们诉家常,读来倍感亲切。这不仅是因为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和口语,而更主要地是源自于文章幽默的语言特色。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豁达的气度,来描写那些幼年所经历的辛酸往事,使人读来感到有趣、好笑,而正待你想笑时,又分明感到阵阵辛酸、凄凉,几乎催人泪下。所以本文幽默的特点应做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除了以上两句还有另外六句,同样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分析其内涵,理解并感受文章文约意深和语言的精妙。当然,只靠分析是不行的,分析与朗读紧密结合,才会感悟深刻

3.分别找出文中对比之处,然后分析对比手法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鲜明强烈的对比是本文表现方法上的另一个特点。作者把“那么多好的教师和好的朋友”与恶劣的社会环境相对比,“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和渴求知识的“我”形成强烈反差,花了钱而经常不听课的“学子”和“我”这个“偷窃知识的人”;“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和“厕所餐厅”;“雅人”与“俗人”等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作者虽未加任何议论,自会引起读者的认真思索,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内容和语言方面学习了于是之先生的《幼学纪事》这篇回忆性散文。题目明确了记叙中心──记幼年求学之事,作者亲身经历,写来如诉家常,亲切生动。虽然往事是辛酸的,作者却以一种平常心态坦然面对,笑谈求学之事,感情真切深沉,于豁达幽默之中,含有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于先生身处困境时所表现出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好学不辍的奋斗精神,并且要学习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争取在毕业时取得一个好成绩。

作业:

1、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使你最受感动,至今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事?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叙述这件事。

幼学纪事 教案

《幼学纪事》教案

幼学纪事详细教案

《幼学纪事》教学设计)

3 幼学纪事 教案 2课时

我的村庄纪事

纪事

幼学琼1

幼学琼1

幼幼小班教案

我的幼学纪事教案
《我的幼学纪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幼学纪事教案 纪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