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1]

发布时间:2020-03-02 01:19: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校本研修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的含义

什么是教学艺术?诸家学说对峙,观点纷呈,见仁见智,研究者留下了他们探讨的脚印。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罗素认为:“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

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

以上从教学的吸引性、效用性、表演性等不同侧面揭示了教学艺术的内涵。 我国近年来对教学艺术的探讨十分热烈,研究逐步深入,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种: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教学的合规律性与合个性的统一。

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教学艺术是“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与方法的综合”。

以上从规律性个性、审美性和效果性等方面来阐释教学艺术的含义,界定简洁明了,具有启迪心智的意义。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的内涵是复杂的具有多元的含义。但透过种种现象,深入谷底,我们发现教学艺术的内涵具有如下要素:

第一,教学艺术具有向生性(诱导性)。教学艺术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一般艺术是“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作家、艺术家只要构成某种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就能形成艺术。可见,一般艺术是作家、艺术家个体的创造性劳动,而且可以先行成型,文学作品,作家写成就行了,乐曲,音乐家谱完曲子就行了,雕塑艺术,只求把对象加工完毕就行了……所有这些作品的“艺术”,就包含在作品之中。教学艺术则不同,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教学艺术离开了学生就不存在了。所以,教学艺术具有明显的向生性,它要面向学生、诱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艺术是为学生学习而施展的,教师具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就是教学艺术。

第二,教学艺术具有吸引性。凡是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总是能“迷人”的。艺术能产生一种魅力,吸引人的心灵,招惹人驻足,给人愉悦的美的享受。所以社会上就有“小说迷”、“电影迷”、“歌迷”、“舞迷”等。教学艺术也一样,它经老师攻璞琢玉,形成一种“教学美”,吸引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感到越学越甜,越学越美,如坐春风,乐此不疲,获得学习的成功感、胜利感。学习“入迷”了,知识的泉水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训练,听着、学着、口诵心惟,手脑并用,不知铃声之既响。所谓教学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愉快”的艺术。

第三,教学艺术具有综合性。教学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是时间的艺术——一堂课40分钟;也是空间的艺术——教室空间;是听觉的艺术——教师讲授;也是视觉的艺术——教师表演、板书;同时还是想象的艺术,教师依据教材启迪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判断、推理、概括。教师为了追求美妙的教学境界,要创造条件,调动种种教学手段,选用教学方法,显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转移的立体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启发思考的哲理美,等等,没有这些巧妙地完美地综合,就没有教学艺术。

第四,教学艺术具有独特性。教学艺术是属于个人的,属于教学造诣独特的教师。教学劳动是一种神圣的、创造的劳动,不可能是千篇1律的模式,只能由教师个体去自由创造。“千个师傅千个法”,千个教师有千种教学艺术。

第五,教学艺术具有效果性。上课具有教学艺术,必然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紧紧相连,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肯定没有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教学运用了精湛的教学艺术,学生就乐学上进,大敞心扉,思维活跃,或浮想联翩,或低首心折,或畅所欲言,或流连教境,学生开窍,闪烁着他们聪明睿智的火花,教学顺水推舟,将出现教学的最佳境界,师生合作共同收获教学效益的硕果。

总之,教学艺术的含义中必须具有向生性、吸引性、综合性、独特性和效果性等因子,缺一不可。所以教学艺术的含义应该是;教师激励学生乐学,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技术,富有个性形象的完美综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原理

数学是小学一门主要的基础课,数学课堂教学既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内涵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指小学数学教师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体系的技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心灵达到最佳效果并体现教师个性特色的创造性活动。课堂乃是教学艺术的实验室,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精华。

(二)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学习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觉创造新颖、独特的教学艺术,使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具有艺术魅力。

所谓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单项方法运用的创造性,例如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法选择组合等。 二是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的创造性。 三是个人教学风格的反映。

2、表演性。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口头表述、行为动作和面部语言等途径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德育渗透的活动,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所以教育家罗伯特·特拉弗斯说“教学之所以称为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就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毫无疑问,掌握较高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性。数学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校本研修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铜冶小学 刘媛媛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32 7.8+6.5+2.2

15×(4-0.5) 2:100-63 48+39 17×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 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的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到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的教学行为,是值提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自古英雄我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老师对自已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 “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用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老师用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数学学习。

这使我明白:课堂上只有当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重视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铜冶小学 刘媛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艺术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过渡语评价语结束语)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