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会计诗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0: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会计的诗性情结

纵观千年会计发展,会计的历史从不缺少风雅之事,而会计的诗性情结正是根植于无数会计思想背后的深刻文化底蕴。

结绳之术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会计记录形式,据《庄子·胠箧》记载,早在上古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时期,人们就从渔猎中总结出结绳的方法用以记数、记事。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郑《九家易》称:“古者无文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及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也许在今人看来这并没什么可足以称道的,甚至原始的方式有些显得拙笨,但原始思想闪烁的智慧之光终使后人称赞。到了唐宋,绳结已发展为一种装饰艺术;而于明清,不同的绳结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如表示吉祥如意的如意结,表示吉庆有余的双鱼结等;当代人们又为绳结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结,这不仅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符号,而且是蕴藏着悠久中国文化和会计思想的诗性情结。

会计思想与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文人们,在我国古代文学经典中也能不时看到个个鲜活的“会计形象”。施耐庵的《水浒》中就有个精于算学、运筹帷幄的“神算子蒋敬”。他是水泊梁山的管家,相当于今天的“总会计师”。《红楼梦》中也有描写“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风如何筹策账目,调度银两,细致地刻画了这位贾府大管家的会计才能。至于元明杂剧和其他明清小说对掌柜、管家的描述就更不胜其数了。也许在我国古代文人的眼中,会计中算学的精妙早已使会计成为了精明、睿智的化身。会计不仅是文学中的形象,也是诗人本身。当“重农抑商”的思想将会计贬于社会的最底层,诗人中却仍有不怕沾染“铜臭”的大家。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中就有一则《白公说俸禄》的趣谈。文中所记,白居易为官之时,每逢升迁加俸就会以薪俸人诗,感恩朝廷器重。直到晚年辞官后的“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白公皆有“诗账”。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也精通会计,在《赠李辅圣》一诗中,与老友相逢毕竟难

得,感慨之余,也不免欣喜地谐趣一下朋友,“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这里,他以当时流行的“四柱”结算方法(旧管+新收-开除=结余)在问辅圣,“女博士孔君逝世后,你现在还有几个红颜知己?”但其高明就在于他深谙“四柱”之道——“四柱”思想的本质就在于对时间的思考,“旧管”代表过去,“结余”代表现在,而“新收”、“开除”则意味着变化。事实上,诗人的谐趣之语依然是对时光和变化的感叹,这里也体现了会计的思想与诗的情境结缘。

二、会计工作的诗性情调

会计界关于“会计到底是什么的论争”从未停歇。“信息论”、“管理论”秉承科学精神将会计“物化”,而“艺术论”则又以人本情怀将其“人化”,两个极端实难让人与物交融的学科进行取舍。于是,产生了“会计是一门语言”的声音。语言是什么,一种由人创造、又由人来使用的符号,是对人类思想的物化。仅在这点上,会计与语言确是像极了。当语言发展为一种出脱交流的更高层次的思想释放,并辅以唯美的形式,就产生了诗。因此,将会计说成是一首诗更合适,毕竟会计虽与语言同时产生,但却是对于“真、善”的追求才最终成就了其发展,而这一过程又融入到美的形态中。

谈到会计工作的诗性情调,也许有人会说不如把“情调”改为“单调”,因为在会计的工作中,似乎看到的总是会计周而复始的在形式中重复,无情调可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这也许正是“作为思想的会计”此时的心声。其实,会计的诗性情调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会计思想的文化特质和赋予其上的人类意志使其如诗般的具有了灵魂性。又如,环境对于会计的要求和会计自身对于“真、善、美”追求催生了会计“与时俱进”的创造力,这有些像诗人“情由物生”的境界。再如,会计中的形式——或是别致细腻的会计书法,或是规巧醒目的会计图表,或是简洁明晰的报告语言,无不透出会计工作的审美情趣。因此,没有看到美并不意味着没有美,只是程式化的理性思考方式蒙蔽了那颗本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心。正所谓“美由心生”,会计工作的诗性情调其实还是会计人员的诗性情调。

席慕容诗

会计诗
《会计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