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七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01 23:50: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总结检测 基本课型:“回顾提升”课

教学目标: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扎实基础知识,完成作业。 教学活动:1.采用“以藤串瓜”的方式对本单元文章进行总体回顾

2.布置拓展性读写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恩难忘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二、陶校长的演讲

(一)、填字:

Lian 锻(炼) 精(练)(连)接 简(练)(炼)钢

Ji 立(即) (即)使 (既)然 (及)时 奋笔(疾)书

Li (历)史 日(历) 鼓(励)(厉)害 激(励) 再接再(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 。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三、古诗三首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 篱落疏疏一径深, 蓬头稚子学垂纶,

拂地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樾:树阴。意欲:心想。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四、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拓展作业: 语言表达。

1.《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四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请你也模仿这样的写法,接着往下写一段话: 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没有养成?有养成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 2.王明不认识“嫣”这个字,他便向同学张晨请教。他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然后写在下面。

大坞镇池头集小学 甘美芹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第一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苏教版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下 语文第七单元复习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第一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七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七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