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print

发布时间:2020-03-03 00:00: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专业:13级汽车学院4班

学号:1352205 姓名:沈佳莉 指导老师:郑仁木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人类社会的不同,可以说是环境和文化的相互作用。一开始环境占主导地位,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后来文化渐渐发展成独立的因素,并可以反过来改变环境。中国在环境上是个优势很大的国家。她幅员辽阔,经度较大。而这带给她宜人的气候,多元化的物种,适合发展各种农业经济的地形地势,和长长的、适合发展航海业的海岸线。这一切直接导致相对较高的粮食产量,而充裕盈余的食物往往意味着社会分工的行成、阶层的出现、军事、贸易和经济的发展。然而在鸦片战争前,中国却不断衰落,并在之后遭到西方列强的迎头痛击,蹒跚地踏上了现代化路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落后的原因不在于自然对文化的影响,而在于其文化对自然的影响。

基于以上想法,本文试图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在人文原因上探究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本文将从鸦片战争前中英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文化思想体系这四方面的差异和差距上来展开。

1.经济 1.1中国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孕育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土地高度集中,为封建主所占有,封建主将其租给或分给农民耕种,通过收取地租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和超经济强制;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并对地主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根源,也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和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1.2英国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英国出现,从此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在圈地运动、国债制度、税收制度、贸易保护制度以及罪恶的奴隶买卖运动的展开下,资本的原始积累基本完成,对英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弥足轻重。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大幅提高生产力。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从而迫使着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的方向现代化方向前进。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揭示了市场供求规律,提出了“无形之手“理论,鼓励了竞争意识,放大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欲望。随后,市场经济制度在英国形成,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进一步适应,产生了更大的生命力。 1.3中英对比

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这意味着除了盐和铁,他们并不需要购买其他物品。又受到政策限制,中国的市场相对封闭内缩,相当于人为与世界隔离、脱节。

相反,英国资本主义土壤丰厚,更在自由主义的助力下,刺激了整个社会对于金钱和商务活动的欲望。而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对外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也是因为中国政府厉行禁烟的措施使以鸦片为中心的中英贸易结构面临崩溃危险。这个大西洋上的小小岛国,通过商务扩张和武力兼并,最终将整个世界当做自己的市场,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2.政治制度 2.1中国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自然经济基础决定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重农“在于农业为当时经济活动的主要部门;”轻商“则是由于从商人员社会地位极低、流动性大,不便于统治者的管理。

以明朝为例,“嘉隆万”时期虽然也出现过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却一如既往,它的基本特征仍旧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而非两者的分离。资本主义萌芽仅仅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某些地区和个别工业部门中出现。人们只能在江南的丝织业中偶尔看到个别的手工工场。但在广大地域的农村里,小农业与小手工农业相结合的结构非常稳固,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据此可以认为,与同时期的英国向比较,中国大地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十分幼弱的。明朝社会内部十分幼弱的资本主义萌芽不可能给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带来多大的变化。经济基础方面极其微小的变化也无法为上层建筑带来多少影响。

2.1英国

1215年6月15日(一说1213)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其宗旨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16世纪英国的专制制度是从长期的封建无政府状态中建立起来的统

一、集中地王权。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其中经历了1640~1642年议会斗争;1642~1649内战;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现在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可以看出,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经历了很长时间。

以都铎一朝为例,在此期间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剧烈进行,工农商业都有较大的发展。而资本主义关系的迅速成长使得英国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和力量对比都发生明显变化。贵族在都铎时期经历了一个衰落过程,旧贵族在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剩余的在政治、军事、经济上也趋于衰落。在贵族走向衰落的同时,乡绅却得到大发展,而乡绅与新兴资产阶级关系密切。由于商人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远逊于绅士,他们往往投资于土地,进入乡绅行列。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积极参与政治。在议会下院红,来自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虽然人数很少,但大都来自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大城市,集中地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资产阶级同都铎政府之间已发生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涉及契约和法律的事物增多,律师行业兴旺。他们构成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1.3中英对比

中国与英国的政治文化差异巨大:中国政治人视政治为好事而英国政治人视政治为坏事。容我归结为:在中国,政治的目的和功用是扬善,而在英国则是抑恶。

在中国,公民的自由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政治产生的前提在于“性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首当其冲。在中国人看来,政治是保护个人自由的,个人的自由要服从政治的需要。扬善使政治充满了伦理的色彩。因此在百姓心目中,政治领袖具有完美无缺的品德,所谓“圣人出,黄河清”,其所作所为是为了全社会谋幸福。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中国传统政治心理的特点是崇拜权力,顺从权威。因此,在扬善的文化和心理背景中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往往偏重人治,而缺乏监督、制约人的机制。正是这个原因,中国历史上做官便意味着财富和声望。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是生动的写照。读书人十年寒窗,为的就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这种封建余毒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屡见不鲜,买官卖官、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绝。

而在英语文化中,政治产生的前提在于人性的不完善,同时,政治限制个人自由的观点深入人心。卢梭有一句名言: “人生而自由,但必须被套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就是政治。因此在他们眼里,政治与公民的自由是针锋相对的。政府的权力多一分,公民的权利就少一分。所以政府干预通常遭到反对。抑恶则使政治中弥漫着功利的色彩,充满对人性恶的疑虑和防范。在抑恶的政治文化和心理背景中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往往注重法治,注意权利的互相制衡。

在这样的比较下,我们就不难看出鸦片战争前中国难以发展科学和民主的原因了。由于中国传统政治心理中崇拜权力,顺从权威的特质和小农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除非老百姓吃不饱饭、无路可退,否则他们绝不会选择反抗。他们只会听从统治者,成为推动国家机器的苦力。而权贵夹在其中,依附于统治者,从中谋取利益、攫取声望,不断加固这个国家机器。这些最终使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从内部被打破,而不得不汲取外界的力量。反观英国,人们为了自身(或自身所处阶层的利益),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众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国家机器被推动,“无形之手“被充分利用。他们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法律体系,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民主科学也得到充分法展。这个大西洋上的小小岛国,坚信自己力量的强大,把女王当做归属,把整个地球当做自己的财产,通过商务扩张加武力兼并的模式最终将整个世界的大部分都纳为自己的殖民地。

3.军事 3.1中国

清王朝自十七世纪中叶统一中国之后,长期未进行过大的战争。军队承平日久,军备废弛,操练不勤,纪律败坏。八旗绿营腐化,军中官吏败坏。以1795年(乾隆60年)镇压苗民起义为例,其时清军尚有战斗力,但清军统帅如福康安等却假传捷报,以军饷济私囊。到1796年川楚白莲教之乱爆发时,正规军已无力作战,部分将领假传捷报,甚至屠杀平民以换战功,致使教乱一再扩大。在镇压白莲教的战斗中,不熟悉地形且不善游击战的清军不得不依靠地方民团和雇佣兵。1799年清廷宣布承认地方民团。叛乱结束后,大约有万余地方民兵加入绿营。民团逐渐进入清帝国的正规军事体制之中。

3.2英国

鸦片战争之前的二百年间,英国有八十五年在进行战争,其中除十年系国内战争外,其余七十五年是在国外为争夺霸权和镇压殖民地人民反抗而进行战争,故实战经验,尤其是对外侵略的经验,非常丰富。英军武器装备较为先进,军官和士兵有较高的文化技术知识, 经过严格训练,战斗力较强。

3.3中英对比

不可否认,鸦片战争中中国军事实力弱于英国,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准头差的火器和无法抗击海船大炮的冷兵器。当我们不清楚从18世纪末至19 世纪末这整整一个世纪的武器技术发展情况时,我们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华英军的武器装备的认识,很容易受到我们头脑中关于现代枪炮知识为影响,从而夸大中英双方武器性能的差距。但事实上,侵华英军的武器,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没有到达那一水平。从作战效果来看,英国火炮较之中国火炮,似乎拥有绝对优势。每一次战斗,清军炮台总是被摧毁:岸炮总是被压制,而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国主要舰只没有一艘被清军击毁 , 甚至连创都是罕见的。但是,从作战效果来论证武器性能,很容易发生误解。因此中英两军的差距更多由军事素质、军事训练、军事思想造成而非武器装备质量。

4.文化思想体系 4.1中国

中国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封建礼教长期统治人们思想,人民愚昧无知。国家采用科举选拔的方式推举人才,以四书五经作为主要考试内容,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政策的影响下,中国逐渐与外界隔离、脱节,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可自拔,盲目自大。人们只知谈文论道,不知自然科学。造成科学技术发展缓慢,政治腐败,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国家发展缓慢。

4.2英国

英国一直崇尚民主和科学,同时发展自由贸易,通过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经济。国王与贵族之间有着各自履行自己职责,互不干涉。《大宪章》象征民主与自由,指出臣民的权利独立而非国王恩赐,并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承、重申和普及将契约和法制的精神注入英国人的思想根基,后来更是形成王在法下,王在议会两大原则。而“光荣革命”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了在英国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此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其本质就是依法治国,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英国永远结束。英国人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同时,英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长期而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地贸易带动了商品需求,科学意识和商品意识提高了英国人的普遍认识水准,在诸多因素影响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引领了全世界的发展。商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使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淘汰,并促使了大机器生产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出现。而国家推出的专利保护措施及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使几乎所有人陷入对新技术发明的狂热崇拜中,大大促进了各种新技术的诞生,对英国的发展影响深远。

4.3中英对比

中国与英国的封建制度就大不相同。中国的封建制度意味着中央集权专制,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英国的封建制度则是庄园主制度,意味着分权。在中国的历史上,虽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封建思想和中央集权的理念却在不断被加固。因此中国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并在最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下牢牢地给思想文化扣上了一把锁。反观英国,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欲望刺激下经济的带动,英国人放眼世界,思想更开阔。而在英国的一次又一次革命中,法治精神和民主、自由精神的不断被加深,科学思想被发扬。且”日不落“帝国确实实力强劲,英国人做到了在思想上以本国为中心,在现实中亦如此。中国的现实却就很惨淡了。

小结

伏尔泰曾说“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国会却通过了《航海法》”英国之所以在鸦片战争前积聚如此大的能量,除了外部因素,更得益于其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发展以及文化思想体系中的科学传统和民主传统。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深陷封建专制的牢笼中,没有民主,也谈不上科学。这种在民主和科学土壤上的缺乏就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1

中国近现代史纲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完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1

中国近现代史纲print
《中国近现代史纲print.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