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影子写作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6: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老舍的“影子”在他京味文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文学创作中或多或少体现着作者的影子,渗透着作者的思想。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京味儿”文学,开启了现代“京味儿”文学的先河,其中的大部分作品,不乏有老舍的影子。本文试从其文学创作中,探讨老舍的“影子”在他京味儿文学创作中的作用。通过研究老舍的创作,总结和思考作家自己的人生经验、感悟、写作技法对作品成功的影响。

写作提纲:

一、文学创作中都有作者的影子

二、老舍用自己的“影子”写活了人物

三、透过京味文学探讨老舍的创作特色

四、特色“京味”创作成就了老舍的作品

五、老舍“京味”文学创作留给我们的思考

1、写作技法要同丰富的阅历相结合

2、将自己的“影子”作为创作的原型

1 浅谈老舍的“影子”在他京味文学中的作用

成就一名优秀作家的三个要素是:高尚的道德品质、高超的写作技能、丰富的生活阅历或社会实践。其中,丰富的生活阅历体现在作品中,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或多或少地有作家自己的影子。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京味儿”文学,用“京味儿”文学写尽了人间百态,开启了现代“京味儿”文学的先河,他的“影子”即他的生活阅历,以及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乡土的眷恋,都深深地潜入他的创作中,因而也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一、文学创作中都有作者的影子

老舍做为一名优秀的现代作家,翻开他的作品,我们一样能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他的影子。翻开老舍的生平,可以看到,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逝世在北京。在他41年的创作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漂泊在外地。可是,无论他走到哪里,不管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重庆,在纽约„„都始终痴情不改地想北京,写北京。为什么呢?因为老舍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北京,那里有他沉淀在他心中独特的人文景观、经久不散的北京情怀。他说:“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所以爱北平也正是因为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1)因此,老舍在他的创作中,不知不觉地植入了他在北京生活的影子,因而写出了京味十足,鲜活的文学作品。

二、老舍用自己的“影子”写活了人物

老舍出生满族,自小生活在满族正红旗聚居的地方,他笔下的民情习俗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满族生活习性的特点。

老舍用自己的影子写活了作品中的人物,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到压卷之作的《正红旗下》,他笔下展开的老北京特有的民俗风情的长幅画卷,包括了清末北京社会的各个阶层,从王公贵族到下层市民,以至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色人等,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因此,在他描绘的世态民俗的大背景下,他用自己的影子做原型,写活了下层市民苦难、挣扎、奋斗的身影,也记录了末代王朝送葬的钟声。

老舍是如何用自己的影子写活作品的人物的呢?他的作品是讲求行当齐全的,将自己的影子体现到人物个性、及所从事的职业中,如《骆驼祥子》中的老车夫老马,中年车夫二强子,顺而下之的祥子、小马等;《四世同堂》中的四代人等。其中《骆驼祥子》的创作中,最能看见他的影子,他以自己的影子为原型,描写上流、下层人物,小羊圈中的中产市民。在《四世同堂》的小羊圈胡同中,处于胡同居民对面的是汉奸冠晓荷、蓝东阳,洋奴祁瑞丰。至于其他胡同居民,倒是因同仇敌汽而见出平等的。他还注意描写人物的风貌,德行。小说《骆驼祥子》第一章第一节就写的是祥子其“人”其“车”,从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写起,有了点分析,再说祥子。祥子,他是北京城里身轻力壮,自己有车的高等车夫。写了他的身量、体态、模样、衣着、精神儿,他确乎像一颗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一开始,关于祥子形体、衣着的描写,关于祥子拉车姿态的刻画,虎虎有生气、有光彩,犹如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

由于老舍自幼奠定了丰富的民间生活的基础,长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素养,才使他对创 2 作对象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仿佛给他们都批过“八字儿”与婚书,还知道他们的家谱。他三言五语就能勾画出一个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都是“从生命与生活的根源流出来的,”(5)似乎在老舍的胸间藏有一部北京市民语言的话词典,词汇量之丰富,令人难以思议,运用起来又是那样得心应手。老舍对此的回答是:“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6)。

还有,老舍小说中街坊、邻里描写也很生动有味,其中也不乏有他的影子。老北京的胡同社会,主要由小生产者、中小商业者、城市个体劳动者构成。由于老舍熟北京的生活,又用自己做原型,把人物写得十分鲜活,把“市井味”、“乡土味”,乃至“传统味”写得淋漓尽致。因而,他笔下的北京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这固然得力于老舍对北京的深刻了解,有着深厚的生活根底,同时,也与他自己的影子有着密切关系。

三、透过老舍的京味探讨他的创作特色

老舍的创作特色就是写北京,用他在北京生活的影子,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舒乙在《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所指出:“老舍的作品大部分是写北京的”(2)。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老张的哲学》以写北京始,他的压卷之作《正红旗下》又以写北京终。因此可以说,老舍的创作和北京是融为一体的。因此,舒乙同志对老舍的第二个结论是:“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3)

老舍为什么要写北京呢?因为北京牵萦着他的爱和恨,孕育了他的艺术生命。他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幅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4)在《骆驼祥子》里,美丽而污浊,活泼而衰老,安闲而杂乱。初夏的时令景色,京都的风俗习惯,世道的混乱秽浊,市民的愚昧无聊,融成一副地方特色鲜明的画面,更加富有魅力。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各地域的民俗风情,都有其在不断前进的社会生活里还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形态。在《四世同堂》里,表现了北平人民的亡国之痛和他们灵魂上遭受凌辱的写照。讴歌了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又把北平人民因长期遭受封建文化思想的毒害而形成的惶惑、偷生、封闭自守、缺乏冒险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弱点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老舍的《四世同堂》被搬上了荧屏,这是一部被称为用民族的血和作者自己的血写成的一部“痛史”和“愤史”。这部由《惶惑》、《偷生》、《饥荒》三个连续性的长篇构成的百万字巨著,是在八年抗战的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通过自己的影子和感受,解剖了一个沦陷区的名不上经传的小胡同,透过这个社会细胞,广泛地展现了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展现了广大北京市民被奴役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从矛盾、痛苦直到觉醒成长的心灵历程。在这部作品中,老舍人物、细节、事件表达了他的思想,小说带着他浓郁的文化和思想意识,表现对民族文化的反省,对民族国民性弱点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必须改造这种国民性弱点的痛苦而深沉的思考。祁老人的“知足保和”,封闭自守;马老寡妇的“忍”字哲学;祁瑞宣的“守家尽孝”;常二爷、李四大爷、小崔、孙七等人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空洞自慰„„。老舍以严酷的现实主义笔法,用文化层次的眼光剖析了小羊圈胡同,这块“千层糕”式的多文化层次的人群。如果说,在惶惑偷生、忍辱负重、终于在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上找到了自己位置的祁瑞宣身上,凝聚着老舍对沦陷区人民艰难处境的深切理解;如果说在大杂院的贫苦劳动者,如李四爷扶困济弱的豪侠气概,剃头匠孙七死也要在日本人面前死得体面庄重行为上,寄托着老舍对古都下层人民不可扑灭的浩然正气的真挚景仰,则体现着老舍揭露“东方顺民”的那种麻木、敷衍、苟安、偷生的性格,去挖掘国民病根的忧愤。

这既是老舍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特点,也是他的思想和影子在作品的复活。

四、特色“京味”创作成就了老舍的作品

3 一种地方特色的“味”,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文化特征。老舍用自己的影子写活了京味,又用京味演义了北京的文化特征。如在老舍的作品中,常以北京普通的市民以及他们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为表现对象,并与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个整体的京华市民社会的文化氛围。让人从提笼架鸟、遛弯、吊嗓、票戏捧角、斗蛐蛐、放风筝的闲话里,一眼便识出这是老北京的风物。

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挖掘了北京人的深层心态、传达北京人的神韵、气味。他对古老中国北京生活的画面记忆犹新,从而以北京为背景写下的作品;展现了北京市民和北京的各地场景的“京味儿”来。不断以讽刺的情调和幽默的笔法展开了北京市民生活的画面,揭露了旧中国学界的黑暗、政界的腐败和海外侨胞身受的民族歧视。从此,他一发不可收,辛勤笔耕,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为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众多不朽的人物形象。如《骆驼祥子》,这些都是性格鲜明的北京社会各个阶层的京味儿十足的各色人等。他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幅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一条活泼的鱼儿来。”(7)老舍正是靠着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匠心独运地开创了“京味儿小说”这一文学品类,并不断地从其题材范围、人物形象、语言韵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文化意识与美学意蕴等多方面深入开掘,精心描绘,使得这独具北京风味的艺术佳酿品味更正、更浓、更醇,从而日益完美,获得了独具特有的美学风格和跨代传世、超越国界的艺术生命。

由于他强调文学语言的俗和白的特性,使得他的作品杜绝了晦涩生硬的书面语和学生腔。他的作品的语言句句明白如话,且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能于平易处见工夫,显示出较强的语言魅力。像《骆驼祥子》中暴雨烈日的描写。因此,老舍追求一种与生活贴近、能够真切地表情达意的极简单、极自然、极通俗的文学语言,注意从日用的俗语中创造出文艺作品来,从俗话中掏出珍珠。《骆驼祥子》十余万字,其语言的俗与白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整部小说出现频率最高的全是常用字。因而,即使是小学生,也可基本读懂它。这样,老舍小说的大众化特征便有了精确的证据。

老舍笔下的民俗风情不仅构成“京味儿”的粗线条的文化背景依托,也构成了细腻传神、色彩斑斓的老北京传统习俗风味的工笔画卷。我们看到: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的虎妞,精进向上、不甘失败、后又自甘堕落的祥子。如此场面,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尽管是那些并未亲眼目睹过的人,观看了这浓郁、别具的地方风情展示,也会脱口说出这是描写老北京的生活文化。因为这种种形象、打扮、作派、礼仪、恐怕在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任何时代都找不到,只有北京独一“味儿”(份儿)。

他描写的北京大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的场景风致,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景画、风俗画。它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气息。小说《骆驼祥子》写祥子牵着骆驼走夜路,活动的场所还是围绕着北京城,所写景物,北京的地域色彩明显,如:磨石口、黄村、北辛安等。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祥子的行为走向,更贴切自然地写出了祥子的心态和教养。在这里祥子眼见、心想的问题,都是大的景物和动向,这是他做事、接触人、生活习性与追求单调的体现,是他一个破产农民而当人力车夫的文化教养的体现。仅就《骆驼祥子》一书所涉及的部分场景来看,对北京风俗风习的描写已十分丰富。人力车夫和车厂主的主雇关系、车把式的各种生存方法、古都老式的寿棚寿席、坐花轿的婚礼、热闹的集市庙会、大杂院的暗娼、下等妓院“白房子”的各色妓女嫖客、巫婆的请神画符,等等。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底层社会生态图画。

礼仪是北京人的风习,也是北京人的气质。北京人多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习目染的同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四世同堂》第 4 一章就写到: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就连没有文化的车夫小崔也熏染了这种北京“礼节”: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大赤包打了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这种“北京文化”甚至影响到中国的市民知识分子,《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就是这样一个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人物。正是这种几乎艺术化的生活孕育出北平市民苟安、谦让、温厚、懒散与懦弱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老舍以幽默为主要特征的讽刺能展示出京味小说的典型特征,即主要表现为一种世态或文化的讽刺,而且讽刺中充满规劝和温情,即使对一些反面人物,如《四世同堂》里的菊子等人,也在讽刺中含着怜悯。这是表达老北京的礼仪“京味儿”。

因此,老舍作品中的京味十足,京味又成就了他的作品。如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的“京味儿”散发着民族泥土的芳香,传播到民族的各个角落,扩散到世界的远方。

五、老舍“京味”文学创作留给我们的思考

老舍作为世界级的“京味儿”作家,他的作品以及他成功的背后,留给人们的文化思考也是复杂的,多向性的。

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洋溢着对祖国的山川土地、祖国人民、祖国的文化传统、民俗民习以及作为这一切代表的北京和北京人民的深厚的爱。中国人民从老舍的剧作中看到了祖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倾听到了中华民族阔步前进的时代声响,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幸福自豪。外国友人则通过老舍戏剧的窗口“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民族及其历史有了了解”,“理解了一个遥远的国家”。老舍因而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的“京味儿”作品之所以能够突破国界,受到中国老百姓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就是他能把写作技法同自身的生活结合起来,将外来的影响民族化,推陈出新,这是老舍留下的最有价值、最有启示性的思考。

1、融汇多种创作技法和丰富的生活阅历

老舍的创作与他旅居欧美十年,通晓中西方文学创作的方法,而且注重将多种文学创作技法结合起来,推陈出新。老舍认为:“艺术一向是,而且永远是要互相影响的。任何艺术一旦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它就会僵化、衰落。无论如何固执的艺术家,只要忠于艺术,便不可能不接受些外来的影响。”

但是,老对西方文艺的广泛接触,没有使老舍成为盲目的崇拜者;西方各式各样、花色繁多、光怪陆离的文艺,也没有把老舍引向抽象,引向晦涩,引向脱离生活。海外的涉猎,反而增加了他民族的自信与自强。他通过多次观摩美国的舞剧、广播剧、音乐剧和话剧而得出结论认为:“自然我们还有许多缺陷”,但是,“我们的话剧绝不弱于世界上任何人”(8)。此外,老舍作品的幽默隽永之味儿,既受狄更斯等英国作家的影响,又带有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色彩。这与他自幼深受鼓词、相声等市民阶层中各类通俗文艺的影响,以及他从父辈那里继承的不屈不挠的生活意志,自我排遣的“豁然”和“大度”,疾恶如仇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刚正不阿、外圆内方的气质分不开。这种文化氛围陶冶了老舍的艺术个性,使他具备了幽默的条件和才能。

同时,他又注重将多种创作技法同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老舍曾说:“以世界文艺作为我们的遗产,而后以我们的文学、材料,写出我们自己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作品。”(9) “他的作品在国际上的声誉是仅次于鲁迅的一位”(10)。舒乙说:“老舍去世后,国外的文学家率先写了悼念他的文章和小说,瑞典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甚至准备给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11)。老舍将多种创作技法同丰富的生活阅历相结合的方法,成就了他的作品,也值得我们借鉴。

纵观泱泱华夏,我们不乏民族人物、民族生活、民族情感的题材,我们缺少的是世界级 5 的民族作品。用老舍的眼光和创作方法,表现今天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美德和弱点,我们一定能创作出世界级的文学作品来。

2、将自己的“影子”作为创作的原型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要素,将自己的影子作为创作的人物原型,可将文学作品写得鲜活且有可读性。老舍在《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并全身心地浸润其中。他对市民文化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各种味儿体验得非常深刻、真切。因此,对于生活中的败类和丑恶现象,老舍毫不吝惜讽刺之笔,予以辛辣地嘲笑。如《四世同堂》中的大赤包是给读者印象最深的反面人物。她凭着自己的奸诈狠毒,捷足先登,当上了北平妓女检查所的所长。她勾结地痞流氓,干尽伤天害理的勾当。她死心踏地的效忠侵略者,向日本人告密,竟达到了“消息假而心不假”的地步。她拼命“工作”,竟达到了要随身带鸡汤以滋补身体的地步。因此,他写民俗风情都是与反映生活、刻画性格、创造艺术形象密切融合,是借风俗的形式,写人物、写社会、写历史,造成他笔下的一情一景、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深层的文化意蕴、多元的审美信息和历史的纵深感。

总之,老舍将自己体验和感受最深的生活阅历,用心血转换成一篇篇不朽的文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京味文学”奠定了自己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给后人的文学创作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鉴。

注释:

⑴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20页。 ⑵舒乙:《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北京出版社。1979年。第32页。 ⑶舒乙:《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北京出版社。1979年。 ⑷李复兴:《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95页。 ⑸舒乙:《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北京出版社。1979年。 ⑹李复兴:《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⑺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⑻李复兴:《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⑼高莽。老舍研究在前苏联。见:北京文学。1988年。第8页。

⑽老舍。纽约书简。见:老舍写作生涯。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

⑾黄苗子。老舍之歌。见:老舍研究资料编目。北京:北京图书馆学会,1988年。第8页。

6 参考文献:

1、舒乙主编《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北京出版社。1979年。

2、温儒敏 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3、老舍主编《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4、冯燕庆主编《老舍作品的京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5月。

5、李复兴 黄树红主编《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3月。

6、老舍主编《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5月。

7、老舍主编《四世同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6年5月。

影子

影子

《影子》教案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

影子影子诗歌

9影子

影子写作
《影子写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文影子 影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