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榆林市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榆林市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总体呈现出“农业平稳发展、工业高速增长、三产发展强劲、投资增幅加快、财政增量扩大”的运行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年生产总值2292.26亿元,同比增长15.0%,增幅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9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66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550.68亿元,增长13.5%。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大部分产品产量、价格双增长

今年以来,榆林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得到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06亿元,可比价增速6.4%。

种植业喜获丰收。今年种植业生产气候适宜,春、夏、秋三个季节雨水适时,伏天降雨量是近年来最充足的一年,农业生产基本没有遭遇大的自然灾害,种植业喜获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成为榆林历史上的又一个丰收年。2011年种植业产值92.78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699.4万亩,粮食总产量142万吨,其中:秋粮播种面积672.3万亩,产量137.2万吨。全市蔬菜产量56.4万吨,受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蔬菜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蔬菜种植效益提高。红枣种植面积增加,挂果是近年来最密集的一年,预计总产量48.8万吨,增长57.2%,是历史上的丰收年。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猪、羊养殖补栏量陆续增加,存栏、出栏量逐渐增加。全年羊子饲养量927.22万只,同比增长2.79%,其中存栏588.17万只,增长

4.3%;出栏339.05万只,增长0.2%。猪饲养量227.58万头,增长3.6%,其中存栏96.59万头,增长0.1%;出栏130.99万头,增长6.3%。家禽饲养量1004.68万只,增长13.3%,其中存栏535.18万只,增长10.0%;出栏469.50万只,增长17.3%。肉、奶、蛋产量分别为16.45万吨、8.3万吨、4.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4%、1.5%、14.6%。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2.34亿元,可比价增速29.9%。

农牧业产品价格大部分上扬。受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除洋芋、绿豆的价格下跌外,其它农产品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玉米、杂粮等农产品价格偏低,蔬菜、水果价格全年一路走高,洋芋、绿豆的价格回归常态。猪肉、羊肉、牛肉以及羊绒、羊毛等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的高位运行,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牧业产品价格大部分上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生产效益提升,经营户收入增加。

林业、渔业、服务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林业总产值4.27亿元,可比价增速27.2%;渔业总产值0.75亿元,可比价增速4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92亿元,可比价增速7.6%。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支柱行业支持作用明显

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661.55亿元,同比增长37.3%;实现工业增加值1597.96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56.85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工业增加值1563.70亿元,增长16.7%。全年工业增长呈前高后低、逐步回稳态势。其中产品价格上涨是产值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回落是增加值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

支柱行业增势强劲。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作为榆林工业的五大支柱行业,其产值全面快速增长,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

重工业主体地位显著。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28.8亿元,同比增长39.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8.9%;轻工业完成产值28.1亿元,同比下降6.9%。

地方企业发展迅速。35户中省企业完成产值1475.4亿元,同比增长36.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8.7%;500户地方企业完成产值1081.4亿元,增长42.1%,增幅比中省属企业快

5.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实现增长,但增速有所下滑,其中原煤、原油增速明显回落。

受供需关系影响,煤炭、石油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上涨,助推了工业产值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原煤价格平均每吨420元,同比每吨上涨51元;兰炭价格平均每吨770元,同比每吨上涨40元;长庆原油价格平均每吨5206元,同比每吨上涨1400元。其它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工业企业效益较快提升。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直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3.32亿元,同比增长37.9%;实现利税781.94亿元,增长40.6%,其中利润总额549.66亿元,增长39.4%。全市规模以上直报工业企业亏损100户,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减少8.26%。亏损企业亏损额11.81亿元,同比减少17.06%。

三、工业企业能耗控制在预定范围。今年全市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措施,预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05.9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9%。其中,直报企业1734.4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5%;反馈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1.5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1%。全社会用电量为169.70亿度,同比增长28.1%。

四、建筑业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1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25.1亿元,同比增长14.92%,与上年同期增长25.1相比,增速回落10.2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9.6亿元,同比增长17.86%。建筑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1.3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0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从7月开始,全市加大了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今年施工项目达到1328个,同比增长6.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9个,同比增长4.3%;10亿元以上项目78个,同比增长11.4%;50亿元以上项目17个,同比增长

6.3%;100亿元以上项目9个,同比增长2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8.73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跨市区投资159.32亿元,同比增长29.3%;固定资产投资1189.08亿元,同比增长32.0%;农户投资30.33亿元,同比增长54.0%。在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38亿元,同比增长24.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58.81亿元,同比增长5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3.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684.16亿元,同比增长53.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2.89亿元,同比增长29.0%,占固定资产的33.9%。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524.08亿元,增长39.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4.1%。

自筹资金快速发展。全年到位资金达1270.19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自筹资金931.55亿元,同比增长66%,占本年到位资金的73.3%。

五、消费市场需求旺盛

今年以来,在扩大内需、活跃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25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3.6亿元,增长33.1%。

从区域看:城乡居民消费热情高涨,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1-12月,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实现71.51亿元,同比增长10.8%,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160.75亿元,同比增长22.0%。从消费类别看:一是基本生活消费品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预计实现4.26亿元,同比增长34.7%;二是家具相关类商品热销。限额以上企业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预计实现零售额6.52亿元,同比增长46.0%;三是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红火。受节庆、价格上涨、收藏增值等因素影响,各种金银首饰热销。限上批零业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77亿元,同比增长66.5%;四是汽车类销售保持快速增长。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实现56.67亿元,同比增长31.4%;五是石油及制品类销售旺盛。随着全市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限额以上企业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9.74亿元,同比增长39.8%。

六、外贸出口增长较快

随着榆林海关的批准设立,全市对外贸易环境优化,口岸经济启动,外贸业绩提升。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9612万美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出口总值7114万美元,同比增长10.3%,出口货物中农产品占出口额比重近1/3。进口总值2498万美元,同比增长328.5%。

七、物价高位运行

2011年全市物价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一方面是由于全市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求拉动物价上涨;另一方面是由成本推动造成物价上涨,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上涨、环境治理成本上涨以及管理成本上升等。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2%。物价总体水平较往年同期偏高。

八、金融运行稳健,贷款稳中有升

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大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了对“三农”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全市存贷款保持稳步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4.51亿元,同比增长27.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79.39亿元, 同比增长31.3%。其中,短期贷款634.62亿元,同比增长37.1%,中长期贷款526.23亿元,同比增长23.7%。

九、财政收入增幅快、增量大

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558.16亿元,同比增长39.2%,增加157.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0.25亿元,同比增长43.6%,增加54.71亿元。

十、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全市调整增加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津补贴(绩效工资),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民营和私营经济发展处于不断壮大阶段,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再加上城镇房租高涨,民间投资和借贷活跃,以及政府提高城镇社会养老保险金、离退休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使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1元,同比增长18.1%。居民家庭总收入21211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工资性收入13018元,

增长18.0%;经营净收入2485元,增长19.8%;财产性收入2532元,增长21.8%;转移性收入3177元,增长11.5%。

随着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增长,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生猪、羊子等畜产品价格从年初开始上涨,农民出售农牧业产品的收入增长,同时农民从事

二、三产业的经营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和一系列支农惠农资金的落实到位,低保补贴范围扩大标准提高等,使全市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同比增长27.5%。其中,工资性收入2264元,增长23.5%;家庭经营纯收入3442元,增长26.7%;财产性纯收入279元,增长68.9%;转移性纯收入537元,增长34.9%。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大宗农产品销售难,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去年是榆林历史上的丰收年,特别是洋芋、红枣产量大增,超过历史最高产量。但进入10月下旬以来,价格不断大幅下跌,而且低价难销,致使多数农户亏本,没有增收。

二、工业经济运行压力大。从全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呈前高后低、逐步回落的态势,其原因是:

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速下滑,其中煤炭下滑最大,原油、天然气增速小幅下降,导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煤炭增速下降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去年增速高;二是煤矿整合技改影响了产能;三是今年新投产煤矿少;四是横山煤矿多数停产。

2、停产企业多。全年有近30户企业一直未生产,停产行业多集中在煤炭、兰炭、电石、热电。停产的原因主要是煤炭资源整合技改及村矿矛盾、化工企业盈利困难、热电企业检修及企业季节性停产等因素影响。

3、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国家实行货币紧缩政策,中小企业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民间借贷增大,影响企业利润的提高。

三、建筑企业资质低,竞争能力弱。我市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仅有8户,榆林多数重大项目由于资质低和专业技术差而被外来专业建筑企业中标,挤占本地企业中标,使部分企业转包少量工程,部分企业停产。

四、物价高位运行,通胀压力较大。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7.1%,1-12月累计上涨6.6%,居全省首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通胀压力较大。

经济运行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

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遂平县经济运行分析

8月份经济运行分析

15月经济运行分析

开发区经济运行分析

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15月份经济运行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汇报

榆林市经济运行分析
《榆林市经济运行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