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矿调作业张瑞斌

发布时间:2020-03-03 04:36: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西藏则学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报告(C、D区)

科 目 矿产地质调查

作 者 张瑞斌

专 业 资源勘查工程(矿调)

学 号 20111000465 指导教师 魏启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

比例尺 1∶25000

西藏则学幅—C(XXXXXXXX) 西藏则学幅—D(XXXXXXXX)

XXXXXXX地质勘查总院

二○一四年四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

比例尺 1∶25000

西藏则学幅—C(XXXXXXXX) 西藏则学幅—D(XXXXXXXX)

任务书编号:基[2011]02-14-13 工作项目编号:1212011120801

工作单位:XXXXXXX地质勘查总院 单位负责人:XXX(院长) 总 工 程 师:XXX 项目负责人:张瑞斌

设计编写人:张瑞斌

XXX

承担单位:XXXXXXX地质勘查总院 单位负责人:XXX(院长) 总工程师:XXX

承担单位:XXXXXX地质勘查总院(盖章)

提交时间:二○一四年四月

第一章

言 第一节 工作目的与任务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配合冈底斯成矿带工作部署,完成相关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立项,于XXXX年X月XX日向XXXXXXX地质勘查总院下达了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西藏则学幅—C、西藏则学幅—D矿产地质调查。 任务书编号:基[2011]02-14-13 所属项目:冈底斯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西段) 实施单位: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归口管理部室:资源评价部 工作年限:2014-2015年

承担单位:XXXXXXX地质勘查总院 填图总面积:625Km

2 总体目标任务: 以铅锌铜为主攻矿种,在西藏则学幅-C和西藏则学幅-D开展矿产地质调查,1:2500水系沉积物测量等面积性工作,并进行ETM(TM)的遥感地质解译和遥感异常提取,大致查明工作区铅锌铜等矿产的区域控矿地质条件,圈定异常和矿化有利地段。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配合地标工程开展系统的矿产检查和评价,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提供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并对调查区矿产资源潜力做出评价。

预期成果:

1、提交“西藏则学幅—C、西藏则学幅—D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2、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的要求,提交数字矿产地质调查系统原始数据资料、最终成果图件空间数据库和报告文字数据。

3、发现新矿产地1处,找矿靶区2处。

2015年工作任务: 1:25000矿产地质调查,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

2015年主要实物工作量:1∶25000填图300平方千米,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625平方千米。

提交报告时间:2016年6月。

经费预算:2015年度经费预算100万元。

第二节 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坐标:与楠木林县管辖。

-,-。面积1748km2,国际分幅号:H45E012020、H45E0120

21、H45E013020、H45E013021。行政区划属西藏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

图一 地理交通图

调查区位于冈底斯山脉,平均海拔5000-5400m,最高海拔位于测区北部,为5800m左右,相对高差大,一般为700-1000m左右。测区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7-8月为雨季,9月份以后天气逐渐变冷,一般10月份开始降雪封山,次年3-4月开始解冻,每年5-9月适于野外地质工作。

I 喜马拉雅板块:I-1西瓦里克陆内俯冲带;I-2低喜马拉雅褶冲带;I-3高喜马拉雅基底逆冲带;I-4-1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带;I-4-2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 II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II-1冈底斯-下察隅晚燕山-喜山期岩浆弧带;II-2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II-3革吉-申扎弧后盆地带;II-4它日错-班戈-那曲前陆盆地; III羌南-保山板块; IV羌北-昌都板块 ①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板块缝合带;②狮泉河-永珠-嘉黎弧后蛇绿岩带 ;③斑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④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⑤西金乌兰-金沙江板块缝合带

图二 工作区周围构造纲要图

图三 工作区卫星图

3 第三节

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

一 研究程度和地质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与利用

1:100万区调

1:25万区调覆盖全区

1:20万区调覆盖南部两个图幅 第二节 物化遥及矿产等资料的收集与初步应用

1:50万区调化探航磁

矿产普(预)查在个别点上开展。

第四节 略 踏勘工作简介

4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图四

区域地质图

第一节 地层概况及地层填图单位划分

一、概述

测区跨越滇藏大区冈底斯-察隅地层区之措勤-申扎地层分区;

从老到新为下上石炭统永珠组(C1-2y),上石炭-下二叠统拉嘎组(C2-P1l),下二叠统昂杰组(P1a),中二叠统下拉组(P2x),古新统的典中组(E1d),始新统年波组(E2n),渐新统帕那组(E3p),上新统嘎扎村组(N2g),新近系乌郁群火山岩上段(N2wy2),以及第四系全新统(Qh)。

二、测区地层填图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表1则学地区地层简表(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岩浆岩概况

测区岩浆岩隶属冈底斯铜铅锌多金属构造-岩浆-成矿带北侧、隆格尔-念青唐古拉Pb、Zn、Ag、Cu、Fe构造-岩浆-成矿带之西段。岩浆岩分布广泛,约占测区面积的70%±。

(1)侵入岩

中酸性侵入岩,出露面积约占测区面积的60%±,主要为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呈近东西向-北西向带状分布,多呈岩株或岩基状产出。岩性类型主要为晚三叠世巨斑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岗岩(,早白垩世闪长岩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晚白垩世)、黑云母二长花)、黑云母花岗岩(

),中新世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白垩纪,其次为中新世。

(2)火山岩:发育于新生代的古近纪与新近纪,出露面积占测区面积的12%±。 表2 则学地区侵入岩划分简表 (略) 表3 则学地区火山岩简表(略)

第三节 变质岩

一、测区变质岩主要特征

测区出露的变质岩有:热接触变质岩、热液蚀变岩、动力变质岩。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一、测区主要构造特征

测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冈底斯构造岩浆弧、隆格尔-念青唐古拉Pb、Zn、Ag、Cu、Fe成矿带之西段。

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形成了不同尺度、不同层次及不同成因的构造彼此共存的复杂构造格局。 构造线方向主要表现为东西向-近东西向,次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断裂、褶皱、片(劈)理、节理、线理等。

变形特征在区内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或非透入性。

第三章 区域物探、化探、遥感特征

6 第一节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区域上,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为强度较大梯度剧烈变化的正负磁异常带,形成一系列正负相间的呈北西西至近东西向延伸的串珠状磁异常带。

测区位于雄麦-典中平缓变化磁场亚带内,以ΔT局部异常分布稀疏、平缓降低的负磁场为特征。

测区航磁异常:1972-170、1972-17

12、2000-

11、1972-1501等,分布在测区南部,均为乙2类异常,是反映了含矿、控矿或对找矿有指示意义的地质体、地质构造,进一步工作可能找到矿的异常。

表4测区代表性航磁异常特征表(略)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测区所处的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北部边缘,总体表现为负异常带内。重力异常等值线总体呈EW分布,局部呈北东向。

8 第二节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测区基本处于秧颠-则学-郭拉-旁堆异常带内,异常元素组合以Pb、Zn、Ag为主,伴Cd、As、Sb、Sn、Bi、Mo、W等。异常带主要沿石炭系、二叠系、古近系等地层呈近东西向分布,单个异常的展布方向多与控矿断裂构造方向一致。

代表性异常主要为日喀则幅HS-9-乙2(则学)异常,元素组合为Pb、Zn、Ag、Cd、W、Sn、Bi、Sn等,面积大于300Km2,Pb峰值为334ppm、Zn峰值为351ppm。

第三节 区域遥感影像特征

测区线环构造及矿化蚀变信息发育,其中环形构造分布于测区中东部,主要为单环型,少量为双环型;线性构造可分为北东向、北西西向、北西向、近南北向,且以北西西向为主。矿化蚀变信息在全区均有发育,但侧重于发育在环形构造内及其与北东向、北西向、北西西向三组断裂的交汇处。

9 10

第四章

区域矿产概况 第一节 区域矿产特征

测区处于著名的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北侧,属于隆格尔-念青唐古拉Pb、Zn、Ag、Cu、Fe 成矿带之西段,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展布于羊八井-南木林-措勤一线,该成矿带是西藏中部一条重要的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

在其东段已发现了诸如蒙亚啊、洞中松多、洞中拉、亚贵拉、勒青拉等一批中-大型矿床,显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

第二节 成矿远景区划分

第五章

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及工作安排 第一节

工作部署

1、总体工作部署

本次矿产远景调查计划3年完成。根据矿产远景调查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则、规范,结合测区实际地质情况和野外踏勘资料,拟定西藏则学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工作的部署方案为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带中选区、区中求点、点上突破6个环节,贯彻生产与科研并举、宏观评价与点上突破相结合的方针。 1)分层次部署

根据由成矿区带→远景区→找矿靶区的工作原则、工作层次为矿产地质填图、水系沉积物测量→地面物探测量→矿产检查与评价。 2)分阶段部署

本项目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大体分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野外地质调查阶段(2010年6月-2012年6月):全面开展数字化矿产地质路线调查和各地质体剖面的详细调研。按照总体设计和年度设计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完成各项主要实物工作量,其中每年10月-次年的5月系统研究前人资料,对前一年工作中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措施;每年6-9月份全面开展野外矿产远景调查工作。

报告编写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进行全面、系统的资料整理、综合分析、编制地质图及相关图件,编写矿产远景调查报告,于2012年12月提交最终成果验收。 3)分区部署

由于西藏地区条件特殊,根据景观条件、成矿条件及交通条件将则学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区分A区、B区、C区3个基本区块,其原则是“突出成矿有利区、保证正常工作区、放稀通行困难区”。具体分区方案及分区依据如下:

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对不同的区块在保障工作精度的前提下,地、物、化工作部署有所侧重。

2、部署原则

根据本次工作性质、特点及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区的实际情况,工作部署遵循如下原则: 1)以找矿为中心的原则

2)重点工作区和一般工作区轻重区分的原则 3)概略检查与重点检查区分

概略检查以地表追索为主,在有价值的矿化有利地段适当进行物化探剖面测量和施工少量地表工程,以发现含矿地质体、确定是否进行重点检查为目的;重点检查是在概略检查的基础上,在矿化有利地段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地质、物化探剖面测量,对发现的含矿地质体进行较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以提交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为目的。 4)注重综合研究的原则

第二节 技术路线

充分收集、研究测区已有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以 “3S”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地质成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总结分析区内已有地质成果基础上,以主要成矿有利地段或区域物化探异常集中地段为重点,采用1∶5万地质矿产填图、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遥感地质解译等工作手段全面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圈定地、物、化、遥各类异常;

对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地表找矿线索进行综合解释研究、检查、初步评价,筛选出矿致异常;

开展在矿化有利地段适当进行物化探剖面测量和施少量地表工程,以发现含矿地质体、确定是否进行重点检查为目的矿产概略检查;注重经概略检查所筛选出的矿化有利地段开展大比例尺地、物、化测量,对发现的含矿地质体进行较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以提交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为目的矿产重点检查。

第三节 工作安排

表4-1 测区年度工作进度及安排表 表4-2 设计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4-3 则学地区地质实测剖面一览表

2010年主要野外工作

完成1:5万500km2的A区地质填图工作,线距为300-500m; 完成1:5千地质剖面测制20km、1:2千地质剖面22km; 完成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748km2; 完成1748km2的遥感解译工作。

第六章

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第一节 工作内容

本次矿产远景调查以铅、锌、铜、铁为主攻矿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矿产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遥感地质调查、矿产检查和综合研究等。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面积性、剖面性的工作、矿产检查和综合研究等。

1、面积性、剖面性工作

面积性工作:包括1:50000地质矿产填图1748km

2、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748km2和1748km2的遥感解译。面积性工作中,对测区不同区块,其路线调查间距及水系沉积物采样的密度是不同的,且以A区为重点工作区。为了矿点检查,还设置了1:10000地质草测(100 km2)、磁法测量(15 km2)、激电中梯测量(15km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5 km2)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5 km2)。

剖面性工作:包括1:5000和1:2000的地质剖面测量。1:5000剖面设置在岩体分布区,1:2000剖面设置在地层、火山岩分布区。以及为了矿点检查设置的1:10000磁法剖面测量(60km)、激电中梯剖面测量(60km)、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80km)、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40km)、以及1:5000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0km)和1:5000地质、土壤、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综合剖面测量(20km)。

2、矿产检查

矿产检查是指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和地表找矿线索进行的综合检查和初步评价工作。矿产检查工作根据调查区具体情况,采取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化探工作以及适量的地表工程,对各类异常、矿(化)点进行综合检查。

矿产检查按工作程度分为概略检查和重点检查两类。

为了揭露矿体或矿化地段,除了上述大比例尺的地、物、化探的面积性和剖面性工作外,还设置了必要的浅井(300m)和槽探(7000m3)揭露工程。

第二节 技术方法、技术要求

1、矿产地质填图

1:2.5万矿产地质填图

本次工作选择地、物、化、遥相结合、地质矿产信息研究为主的工作方法,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沉积物测量、遥感信息的提取和验证;开展相应的1:1万专项地质调查,进行不同比例尺的矿产地质剖面、土壤及岩石剖面测量,强调多种技术方法合理配置、有机结合;

地层采用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方法;侵入岩采用岩性-岩相填图方法;火山岩采用地层—岩相双重法及海相火山岩填图方法;变质岩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法和构造—岩石—事件法填图;构造采用地质构造解析法;矿产采用区域地质调查、矿(化)点检查、地球化学异常查证等方法;地质图采用计算机制图。

1:1万地质简测

一般地质界线,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 填图网度原则上线距200~300 m,点距100~200 m;

局部地质体厚大及构造稳定的部位可适当放稀观测点密度。在异常浓集中心及构造活动强、地层变化大的部位可将线距加密至100 m、点距50~100 m。

控矿构造、矿化蚀变带、含矿层位、岩体接触界线等均用追索法圈定。

原则上每平方千米观察路线不少于3.5 km,地质观察点不少于35个,根据矿化情况可适当放稀或加密。

在图面上宽≥1 mm的地质体,均应观测圈定于图上;重要标志层、矿化蚀变带在图上宽不足1 mm者应夸大表示。

2、地球化学勘查(详写,此处略)

3、地球物理勘查(详些,此处略)

第七章 质量管理与监控

1.质量管理体系:该项目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监督指导下和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统一部署领导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院具体实施。项目工作严格按照我院《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建立院、项目组、作业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

2.质量管理措施:加强项目组人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按任务书、设计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有关规范、技术要求开展工作,做到速度服务于质量。

(1)严格执行当日检查、阶段检查或/和工作站检查等检查制度地球化学勘查;

(2)各类原始地质资料作业组自检、互检率均为100%,项目组抽检率20%-3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院抽检率10%-15%。各级质量检查必须有文字记录或填写质量检查记录表。

(3)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第八章 经费预算

1.按照相关预算标准; 2.按设计工作量;

3.考虑西藏地区系数等; 总经费为xxxx万元; 2014年经费预算100万元

第九章

预期成果

1、提交“西藏则学幅—C、西藏则学幅—D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2、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的要求,提交数字矿产地质调查系统原始数据资料、最终成果图件空间数据库和报告文字数据。

3、发现新矿产地1处,找矿靶区2处。

第十章

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组织机构: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我校项目管理工作的规定,制定由院、项目组、作业组(填图10个作业组、矿产2个作业组、物探5个作业组、化探10个作业组、综合研究组、质量监控组和后勤保障组)三级组织管理形式。

人员组成:项目组由30-35人组成,设项目负责2人、项目技术负责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人。项目部下设综合、地质矿产、遥感、物探、化探工程5个组。 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

表 项目组成员一览

表 各

张斌求职信

张斌求职信

张瑞工作总结

张瑞敏

张斌的问卷调查

张斌最新演讲稿

师范生证明 张斌

社调作业

张瑞敏演讲稿

张瑞敏语录

矿调作业张瑞斌
《矿调作业张瑞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