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天津市清洁村庄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2: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天津市清洁村庄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开展“四清一绿”工程的工作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清洁村庄行动,特制定清洁村庄行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村庄环境现状和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示范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我市村庄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对照美丽天津建设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开展清洁村庄行动,面临四个主要问题:一是缺乏村庄垃圾污水治理的整体规划。我市涉农区县还没有辐射到本区域村庄垃圾和污水处理体系规划。二是村庄基础设施比较差。村庄绿化不到位,村庄环卫设施不健全,绝大部分村庄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坑塘亟待整治。三是村庄保洁队伍不健全。村庄日常卫生保洁效果不理想,建设成果难巩固。四是广大农民卫生意识和环卫习惯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民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开展清洁村庄行动本着分类指导、避免重复投资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全市所有村庄,按照已纳入示范镇村庄、已创建文明生态村和其余村庄三种类型村庄,采取不同的整治内容和推进方式,着力解决村庄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环境清整、村庄绿化、长效管护机制五个方面的问题。用两年时间,使村庄环境面貌显著改善,集中环境清整覆盖面达到100%,村庄垃圾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坑塘治理率达到10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全覆盖,达到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整体靓丽化的目标,把全市村庄建设成为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美丽家园。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卫生集中清整活动。以开展清洁村庄行动为契机,由区县政府组织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清整活动,逐步成为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期行动。通过经常性的集中清整,净化村庄环境,改变村庄脏乱差现象,达到村内无乱堆乱放、无乱泼乱倒、无乱贴乱画、无乱摆乱卖、无私搭乱建、无垃圾散落、无污水沉积、无卫生死角“八无”标准。主要整治三项内容:1.整治村庄街道环境。重点整治村内院外“六乱”现象,即柴草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堆、污水乱泼乱倒、畜禽散养乱跑、非法广告乱贴乱画、摆摊设点乱摆乱卖现象。整治主干街道两侧与公共活动场所周边建筑立面,做到可视外立面无乱贴、乱涂现象,装饰格调统一,粉刷标语与建筑相协调。拆除街道两侧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对旅游特色村和村庄商业服务区,规范架空线,统一设计、设置广告牌匾,达到美观大方、统一协调的效果。

2.整治农户庭院环境。保持居室内外干净整洁,室内窗明几净,无蛛网灰尘。庭院路面平整无积水,物品堆放有序,无裸露垃圾,厕所干净卫生无异味,环境整洁卫生。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情况良好,不乱扔乱倒垃圾,并能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入箱。积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门前排水沟畅通无堵塞,房前屋后、宅基地周边及下水道无暴露垃圾、无污物、无杂草、无乱涂乱画。

3.清扫清理卫生死角。组织动员村民开展村庄大扫除活动,全方位清扫村庄,对于村内、村外的垃圾、污水沉积点位加大清整力度,消灭房前、屋后、坑洼地段、池塘、林地、公共活动场所周边等部位的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

(二)加强垃圾处理体系建设。依照区县垃圾处理体系规划,综合考虑村庄区位、人口规模等因素,推进“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模式、“户分类、村减量、镇运输、区处理”模式和就近建设小型垃圾无害化填埋点等适宜处理模式。倡导进行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资源化利用。根据不同垃圾处理模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和村庄实际情况,配备35万个垃圾箱,2.06万个垃圾池,1.03万辆保洁三轮车,2059辆垃圾运输车,建设村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点、垃圾收集站、垃圾处理站等设施,形成完备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加强污水治理工作。依照区县污水处理规划,本着因地制宜、集约节约、多元化的原则,大力推进直接接入市政管网处理模式、集中处理模式、联户或单户处理模式、自然生态简易处理等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1.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在旅游特色村、有条件的美丽乡村中选择100个村庄,采取单户、联户方式或建集中污水处理站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对其它大部分村庄采用卫生厕所、户用沼气、生态塘等方式进行污水简易处理。

2.整治坑塘水环境。按照修复生态、改善环境的要求,加大村庄坑塘整治力度,努力改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坑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种植有利于改善水环境的水生植物。重点整治村内坑塘3244个,将坑塘整治成为村庄生态景观的亮点。

(四)加强村庄绿化美化。突出生态大绿,选取适宜本地土壤特性的树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点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重点部位进行绿化,营造环村林、片林、小公园,打造村庄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景观效果。鼓励农民在庭院内植树种花,形成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营造各具特色的立体网格化的绿色居住空间。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建设体现村庄特色、文化的景观园林小品、健身活动场所,摆放美化环境、方便群众生活的座椅、果皮箱等设施。形成美丽、宜居的村庄生态环境,村庄绿化35万亩。

(五)加强长效管护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清洁村庄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强化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以制度保障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持。按照5‰的人口比例,在全市村庄范围规范设置村庄卫生保洁员2万人,建立健全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保洁员主要负责村内日常卫生清扫,兼顾护林、护路、管理公共设施等工作。每个村都要制定村卫生保洁制度规章,将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四、进度安排

2013年:全面启动清洁村庄行动工作。10月底,区县要编制完成本区县域的垃圾、污水体系规划和清洁村庄行动方案。11月,组织开展全覆盖的村庄清整行动。各区县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力求年内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全面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年底建成清洁村庄2000个以上,完成全部任务的60%以上。

2015年:继续大力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全面完成清洁村庄行动的各项任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清洁村庄行动的分指挥部,负责协调、推动、考核、验收工作,做好与美丽村庄建设、结对帮扶工作的工作衔接,统筹推进。区县政府是清洁村庄行动的责任主体,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科学制定规划。各区县按照“规划保留村庄优先、河道周边村庄优先、干线公路两侧村庄优先、城镇周边村庄优先、旅游特色村庄优先”的原则,科学编制本区县清洁村庄行动规划,并在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做到逐村安排,逐村行动,逐村落实。

(三)建立工作机制。建立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建立好工作落实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工作通报制度和督查考评制度,确保清洁村庄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教育引导。把清洁村庄行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清洁家园行动方案

清洁家园行动方案

饲料清洁化行动方案

某镇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

《天津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发布

清洁家园行动

“清洁村庄、清洁河道”工程工作总结

浙江省清洁土壤行动方案(优秀)

农村清洁工程典型村庄简介

家园清洁行动总结

(四)天津市清洁村庄行动方案
《(四)天津市清洁村庄行动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