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提高阅读速度的四种方法(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23:5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提高阅读速度的四种方法

一、遮盖文字速读法。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时,并不是眼球沿着每个字连续不断移动,而是经常“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眼停。每次眼停,视觉广度的范围为4至8个字。阅读主要是靠眼停作“正移动”来完成。但有时因字句费解,眼停还会作“负移动”,重新感知和理解。这样,势必减慢了阅读的速度。为了减少回视次数,阅读前准备一张和书页差不多大小的白纸,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文字就把白纸往下拉一行,使眼睛不能回读遮盖住的文字。这样就可以减少“负移动”,增加眼停的视觉广度。

二、限时限量速读法。人们往往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借到一本脍炙人口的书,而且还期迫近时,为了不失手中宝物,以撷书中之玉,会以超常的阅读速度,甚至一鼓作气把书看完。这种感知字句的潜能发掘,是由于通过感受器接收到“时间紧迫”的信号后,刺激大脑的视觉神经,逼使你集中精力,使被感知的字句传至大脑皮层枕叶的视觉过程加快,反应出来便是眼停的移动速度增快。根据这种心理现象,在阅读前确定一定数量的材料,限定多少时间读完,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这种凑书方法会使你的速读技能纯熟起来,达到自然、迅速和准确。

三、提纲挈领速读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出来,善于抓住精髓。强烈的目的意识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前提。我们在开卷阅读之始,应根据书的种类和性质,列出相应的“索难卡片”,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摘读,就可提高阅读速度。特别在阅读一般性的书籍时,这种速读方法更可以使阅读者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四、知识交流速读法。就是在知识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整体分解成部分,由几个人在一起同步阅读部分,各自猎取知识的分支。而后通过知识交流这条途径,使每个阅读者都能完整地获取知识的全体。这种速读方法要求有两人以上组成的学习小组。阅读前,将需要阅读的书籍根据备人的阅读能力,量力分读,做出卡片。阅读完后,互相交流,就能使每个阅读者尽快掌握需读书籍的全貌,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

文言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常用实词,是中考考查的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那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代替,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及意义。通过反复训练,熟记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

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是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正确理解词义及文言句式,需掌握关键性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依据各类句式的特点,正确把握文句的意思,着眼点放在对课文核心句、文眼句及其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式的理解及翻译上。在今后的中考中,句式的理解和翻译,仍是考查的重点。

◎【样题点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注】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他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后被人离间,受到燕王怀疑,被迫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2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2.标示句子的诵读节奏,选择词的恰当义项。 (1)用“/”标示下句的诵读节奏。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2)下面方框中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选择第__________义项。(只填序号)

惜xī①爱惜。《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耗:减损。惠:给人好处)②吝惜,舍不得。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③痛惜,哀伤。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3.“郁郁适兹土”的“适”解释为“往,到”。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不能解释为“往,到”的一项是:()

A.由是先生遂诣亮

B.去过怀乡,忧谗畏讥 C.辍耕之垄上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5.根据文意,联系“望诸君”的注释,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的认识。

◎【分析】

第1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这里的“易”与“移”连用,是“改变”的意思;“仕”,在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第2题的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停顿的把握。划分诵读节奏,一定要参照句式的特点,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以“意群”为单位,重在“语意”上下功夫,不要曲解句意。第(2)小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正确选择词语的意思,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仔细辨别。

第3题考查的是同一含义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文言词语来表达。由于给出了例句,又给出了词语的含义,只要将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同一含义,看句子的意思是否通顺、正确就可以了。

第4题是翻译题。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词类活用②古今异义字③一词多义④通假字⑤特殊句式等,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翻译,做到准确、流畅。

第5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感人情境和形象的领悟,能否说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解答

3 此类题目,要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善于分析,表达有新意。

◎【参考答案】

1.(1)易:改变。(2)仕:做官。2.(1)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2)③3.B4.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5.①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邵南,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②借乐毅在赵受封一事暗示董邵南:有才能的人终会有用武之地。(意思对即可)

◎【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柳河东集》)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北:一直往北) B.其旁,出堡坞(出:从„„出来)

C.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神者倘不宜如是(是:这样)

3.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土断而川分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4.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 A.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B.益奇而坚 C.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是故劳而无用

5.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二段从小石城不处中州而“列是夷狄”来探讨“造物者”的有无,以此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翻译

4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柳宗元 2.B 3.A

4.C5.位置形状奇丽景色被埋没于南荒的愤懑不平。6.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

如何背东西背的快

背诵是阅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记忆能力。明确了这些好处,背诵时要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相信\'我一定能很快背下来\',保持这种心态是背诵的前提。

当然,背书时还要讲究一些方法。

第一,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凡是要背的段篇都具有层次清楚、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这一些规律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背诵效果。例如《火烧云》描写天空中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时,出现了马、狗、狮,这三段具有相同的结构,都是按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子,怎样变化的顺序讲的。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边读边想,如果背不下来时,沿着这个思路想一想,就会记忆起来了。

第二,背诵时要专心,做到眼、口、心、脑一致。眼要看清,口要读准,用心想这句话的意思,用脑去记忆。例如《草原》第一段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按由天空到天底下的顺序描写了草原的广阔而美丽。第二层是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背这部分时,抓住\'这种境界,既„„又„„,既„„又„„\'和\'这种境界里,连„„也„„\'这两个相关连的句子,很快就背下去了。

第三,背诵时要从整体入手,再分散难点。从整体入手,就是把要背的内容先整体读几遍,这样头脑中有了总的印象,了解了句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再逐段背。例如《桂林山水》第一段写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段写漓江水;第三段写桂林山;第四段写荡舟漓江的感受。有了这个总印象,先背第一段,背熟后,再背第二段,然后

一、二段合起来背,接着背第三段,再把

二、三段合起来背„„这样分散难点,上下串联,效果很好,不要总是从头到尾地背。

最后一点就是背书要选择好时间。据专家测试,清晨与晚上6点到8点是记忆的最佳时间,此时头脑清醒,记忆不受其它干扰。另外,还要掌握分散记忆法,又叫间隔记忆。即:背几遍书后,可以做几道数学题,过

三、四天再背一遍,这样就可由短期记忆变为永久记忆

5 了。

快速记忆是每个同学梦寐以求的,因为这样既可省时间,也可学习好,在语文的学习中,背课文选段是也不可少的,怎样才能快速并长时间记忆呢?

首先,要把课文诵读

三、四遍,读熟后了解文章内容大意,然后再朗读要背诵的段落,这样你就清楚要背诵的段落在全文的位置及作用了,心里明白了,就容易记住了。

同时, 在语文学习中,解词也需要背,但不要死记,一字不落,要灵活,要会随机应变,根据一句话的前后来解释。例如:娓娓而谈应当怎样解释?如果单独出一道这样的题,也许难解释。但是,要是说:“小红娓娓而谈地讲着自己的故事。”你很快就会解释说道:“有声有色地讲。”这不是很简单吗?所以联系上下文解词,是很重要的。

现代文阅读有关知识汇编

一、三大文体:

1、记叙文

2、说明文

3、议论文

二、说明文中说明的三种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三、小说的三要素:

1、生动的人物形象

2、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其它两个要素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四、四大文学体裁:

1、散文

2、小说

3、诗歌

4、戏剧

五、记叙文中叙事的四种顺序:

1、顺叙

2、倒叙

3、插叙

4、补叙

六、五种表达方式:

1、记叙(叙述、叙事)

2、描写

3、抒情

4、说明

5、议论

七、描写事物的五个角度:

1、视觉

2、味觉

3、听觉

4、触觉

5、嗅觉

八、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

九、人物描写的七个角度:

1、外貌(肖像)描写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

4、衣着(穿着)描写

5、心理(内心)描写

6、神情(神态)描写

7、体态(体貌)描写

十、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

1、为下文写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衬托(正衬、反衬)

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

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

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

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10、开门见山,点题

11、总领上文

十一、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方式:

1、以小见大

2、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3、象征

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

5、烘托或衬托(正衬或反衬)

6、对比

7、夹叙夹议或叙议结合

8、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或化实为虚(以虚写实)

9、寓理于事,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借物抒情

10、托物言志

11、讽刺(反语)

12、撇开

十二、说明文中常用的九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分类别

3、下定义

4、作比较

5、打比方

6、列数据

7、列图表

8、作诠释

9、摹状貌

十三、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

借代

夸张

排比

反复

对比

对偶

引用

设问

反问

双关

反语

互文

顶真

通感(移觉)

十四、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十六、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七、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7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十八、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十九、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十、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一、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公务员考试提高速度的方法

英语学习方法:怎样提高英语阅读速度

雅思阅读速度提升常见方法解析

提高开机速度

提高默读速度

提高孩子做事效率的四种方法

教给方法,提高阅读量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速度的四种方法(推荐)
《提高阅读速度的四种方法(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