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松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7: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海市松江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⑴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⑵‚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出自荀子的《 劝学 》。

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周邦彦词句‚

水面清阳 , 一一风荷举 ‛曰:‚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2.按要求选择。(5分)

⑴重阳节小明赏菊拍了很多照片,你提供一些句子给他,作为他照片的配诗,以下句子不适合提供的一项是(

)。(2分)D A.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B.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留霞 C.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D.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枝

D项出自曹雪芹的《残菊》,A项的意思是: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出自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B选自苏轼《赵昌寒菊》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葩,就是花。这一句从肌、骨,一直写到花本身,是全面的概述。第二句是对花的姿态的更一步描写。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

⑵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C

科学可以产生文明,文明可以产生缺陷,缺陷可以产生科学。如果缩短些说:缺陷是科学的种子,科学是缺陷的化身。因此,我们可以知道

,因此,我们更可以知道

A.缺陷的价值,科学的来源

B.缺陷的作用,科学的价值 C.科学的来源,缺陷的价值

D.科学的价值,缺陷的作用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①与一般观念不同,数学,其实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数学和任何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是任何科学所不可或缺的。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现代科学之所以成为现代科学,第一个决定性的步骤是使自己数学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数学在人类理性思维活动中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各个时代的总的文化背景,同时又是数学影响人类文化最突出之点。

②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在这本小书里可以看到许多被吸引到数学中来的人正是因为数学有这样的特点。例如说,欧几里得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由其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明。从希腊的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数学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问题,数学所探讨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知识,而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并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通过纯粹的思维竟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人们自然会要求在一切领域中都这样去做。正是因为这样,而且也仅仅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成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的一个标准。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面目,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度的标志。

③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最深处宇宙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

④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且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它不断致力于分析自

己的概念,分析自己的逻辑结构。它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概念、自己的方法能走多远?从希腊时代起,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即数(他是指自然数),可是遇到了无理数,后来的希腊人只好采用不可公度理论,因为弄不清,就干脆不讲无理数,而讨论一般的线段长。希腊人甚至不讲数,使希腊数学与其他民族——例如中国——相比呈现了缺点。但即令如此,也要保持高度严整,而不允许采取折衷主义的态度。历史终于证明,正是希腊人开辟了研究无理数系的道路。他们研究数学,却同时考虑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否存在。大家都说,数学最需要严格性,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严格性?大家都说,数学在证明一串串的定理,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证明?数学越发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数学家就越要问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巩固。越是在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越要找出问题来。

⑤到了最后,数学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整体,考虑自己的力量界限何在。大概是到了19世纪末年,数学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我真是一个没有矛盾的体系吗?我真正提供了完全可靠、确定无疑的知识吗?我自认为是在追求真理,可是‘真’究竟是指什么?我证明了某些对象的存在,或者说我无矛盾地创造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可是它们确实存在吗?如果我不能真正地把这些东西构造出来,又怎么知道它是存在的呢?我是不是一张空头支票,一张没有银行的支票呢?‛

⑥总之,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它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之一。

⑦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有删改)

3.第①段画线的词语“泽被天下”在文中指的是

。(2分)

数学影响了其他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支持)而且影响了整个人类文化(评分说明:“泽被”理解为彩响、滋养,润泽等1分;学科1分;文化1分)

4.请分析第②段中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例是如何证明观点的。(3分)

用“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在某种误差范围内”等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是180度”的结论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又用“一切”与“不多不少“强调此结论的唯—性,从而证明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评分说明:分析2分;结论1分)

5.下列对第④段“折衷主义”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3分)C

A.将研究宇宙的规律与发挥自己的力量融合在一起。 B.把古希腊数学理论与中国数学理论进行融会贯通。

C.在新的数学理论成立之前即便怀疑也先不否定自己。 D.在新的数学理论成立之前先融合之前已有数学理论。 6.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严谨。进一步强调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与探索的永恒主題“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以此突出数学的理性思维的力量对于一个民族的作用。作者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与写作意图。(评分说明:结构1分;内容1分;意图1分。)

7.本文作为议论文,语言很有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

本文语言具有准确严密与生动形象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就是以逻辑谨严著称的。如第④段中作者用“不仅„„而且,不是„„而是”等关联词层层推进,让自己的观点严密准确。同时无论教学文化或它所涉及的理念有多么艰深,作者总是力求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阐释,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如第5段几乎全用拟人式的自问形式,来反思数学文化自身的问题;第6段把数学比作“一株参天大树”,还说“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形象地说明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强大和它对其他科学的影响。(评分说明:语言特点,2分:分析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①每当听到小雨滴答到院子里那棵山楂和海棠树上,客居北京已数十载的我总想在窗前呆站那么一会儿。这不仅是因为较为干旱的北京很少下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雨,也不仅是因为它总让我怀念起青少年时期在苏北在

1 上海度过的那些个青涩岁月,更多的倒是它的恬静和散漫、从容和豁达、持久的含蓄和极为谦和的广阔、不露声色的执着和静悄悄地精进博取渗透……总让我感到它冥冥中演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昭现世间一种生存景象。不必疾风暴雨。也无须电闪雷鸣。貌似与世无争,却坚定地守望着润泽着‚麦田的未来‛。

②它总能让我想起十四五岁时,在皖南山区插队,被调到乡中心小学任教后,跟我同宿舍的一个胡姓教师。胡老师大约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还偏矮偏瘦了一些。厚嘴唇。大脑袋。背略有些罗锅。一直单过着。学校里有一些同事不怎么瞧得起他。经常拿他的一些生活琐事上的‚陋习‛开玩笑。他从不‚反击‛,甚至都不会立即转身离去。大概是因为我和他都教低年级,校领导把我俩分到一个宿舍里,方便我俩‚切磋教艺‛。但即便对我这样一个几乎只有他一半大的小同事新同事,他也不会做一点‚嘘寒问暖‛的事。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见他在一盏油灯下写着什么。写在各种各样的纸片上。然后锁进一个肥皂箱里。也不许我们碰他这个箱子。时不时能看到他把一卷这样的纸片放进一个土布做的袋子里,带到镇街上的邮局去。过上一段时间,又能‚感觉‛到他从邮局把这些纸片又带回木箱里。应该是被人退了回来。于是他越来越瘦。脸色也由黄泛了青白。

③一次寒假后,他没能及时返回学校销假。随后便传来消息,他得了肺结核。咯血。肺上出现空洞,不止一个。那时候,已经有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人们不再像三四十年代那样把这个病视为不治症,但在远山区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却几乎仍然没有治愈的可能。人们开始淡忘他。学校甚至都准备收拾他的‚遗物‛了。他却突然出现在了我俩的宿舍里。说话都带喘。瘦得没个人样。他嘶哑地告诉我,他活不到年底了。他是来料理自己的后事的。

④他从床底下拽出那个肥皂箱,请我帮他搬到后山上去。我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看他一副恳切的模样,还是在小雨的泥泞中,替他把木箱扛上了后山。然后他就点着了箱子里的那些纸片。我以为他是彻底自暴自弃了。开始怜悯他。想劝慰他几句。却看到他眼睛发亮了。在火光的映照下,他脸上的神情实实地呈现一种少见的欣慰。然后他就跪下了。跪在泥泞中。做出一副默默祈祷的模样。在我帮扶下,他踉踉跄跄地站起,说了声:‚谢谢你,小陆,帮了我最后一把。‛随后说的话简直让我惊呆。他说:‚我希望真的可以带着这些底稿,到那边去,继续写完它。‛‚写完它?带到那边去?‛我瞪大了眼睛问。‚当然。我教了这么些年的低年级,还是有一点体会和想法的。我一直想把它们整理出来。现在只能希望真的能够带到那边去完成它了。‛他自嘲般地微笑了一下,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我俩都不再作声。看着小雨把纸片里最后一点火星子淹灭。他才说了句:‚现在可以了。可以了……‛

⑤后来他再也没回到乡中心小学里来过。应该是到‚那边‛去了。

⑥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突然在我眼里推开了一扇窗或门。这是通向无数极平凡极普通的人的心灵的门或窗。我愧疚自己也跟那一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同事一样,瞧不起过他。就像我们常常会忽视淡漠无数像小雨一样悄没声地活着的普通人一样。暴风雨的摧枯拉朽,海燕似的刺穿乌云雷暴翱翔,固然值得关注和赞美,而那些灰暗的水泥和砖块则无法让一座大厦呈现金碧辉煌。但正是这一块块灰暗的水泥和‚粗陋‛的砖块以它们另类式的坚韧和执着,甚至还可以说‚牺牲‛,构筑起金碧辉煌的底架。

⑦我们看到‚普通‛的伟大了吗?

⑧我们真心承认‚普通‛之不可或缺了吗?

⑨我们实实在在地愿意用自己的成功去为无数个‚普通‛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弥补吗?

⑩我问小雨。它依然悄悄地淅沥着。不声不响地滴答着…… 8.第二段“感觉”中用引号,请分析引号的作用。(2分)

“感觉”,特殊含义,胡老师并没有将他投搞、退稿的事情说与众人听,是旁现者对此的猜測,由此更突显胡老师默默的坚持。(评分说明:说出作用各1分,有分析过程各1分) 9.下列选项中对人物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B A.本文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塑造何老师的形象,生动细致。 B.本文通过反面衬托,用学校里的老师等其他人物反衬胡老师高尚品格,特点鲜明。 C.本文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塑造了胡老师不为人知默默坚守的品格,形象更为突出。 D.本文通过“我”的视角,写出了我对胡老师品行的认识渐渐深入的过程,亲切感人。 10.本文多次写到“小雨”,请分析其作用。(4分)

开头以小雨起笔,渲染了安静的氛围,为全文奠定默默却坚韧的感情基调:(1分)是全文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生的背景,作者在小雨中对胡老师的品格产生了感悟;(1分)小雨在全文象征着从容豁达、含蓄谦和、默默执着的品格,象征着悄无声息的普通人的贡献。

11.第⑦到⑩段形式独特,请赏析这种独特形式的表达效果。(3分)

连续三段,以问句独立成段,加强语气,强化我们也许并未意识到“普通”的伟大和不可或缺,强调我们并未用实际行动去表示对“普通”的认可。三个问句层层深入(2分),最后以景结情,引人遐思,留有余地,令人思考“普通”的意义。(1分

12.评析“胡老师的木箱”所蕴含的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送蔡侍御赴上都①

唐 刘长卿

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秦地看春色,南枝不可忘。

【注】①上都:古代对京都的通称,这里指长安。②南枝: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

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C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4.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

A.细密委婉 B.雄奇瑰丽 C.清新质朴 D.明快俊逸

15.本诗是怎样书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本诗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描写送别画面,“迟迟”既描摩出诗人立而不行的情态,表现了离别之难。(评分说明:手法:借景抒情(对应第三联)、用典(对应第四联)2分,情感:1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21题。(18分)

吾竹房先生

①吾子行先生衍,大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事之节。

②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吾出有间矣。‛顾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求室委巷,教小学常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听玄集》、《造玄集》、《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兼通声音律吕之学,工.

篆书。 ③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父母至,客先生家。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先生固弗知,因逻ㄏ辱生南出数百步。录事张君景亮识先生,叱逻曰:‚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惭。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值晨出,因留诗一章。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

④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於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曰:‚皆吾师。‛仍乞铭於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铭曰:‚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 16.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抚弄如意不辍.(停止)

⑵工.

篆书( 擅长 ) 2 17.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吾出有间.矣 (

)C A.间隙

B.差别

C.一会儿

D.空闲

⑵先生不胜.惭(

)D A.美好

B.超过

C.战胜

D.承担

18.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D A.因家钱唐

因击沛公于坐 B.其所厌弃者或请谒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故高不仕之节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为买酒家孤女为妾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19.第二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3分)A 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20.把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

我学写篆书,非常喜爱先生的字,得到一点书法作品就好像获得了最宝贵的珍品,所以对我的书法十分有帮助。21.选文体现了吾竹房先生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疏旷清高、率性洒脱、博学多才、才学广博;义不受辱等。(评分说明:3点四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叙梅子马王程稿 (明)袁宏道

余论诗多异时轨,世未有好之者,独宣城梅子与余论合。凡余所摈斥诋毁,俱一时之名公巨匠,或梅子旧时友也,梅子的然以为是。而其赞叹不容口者,皆近时墨客所不曾齿及之人,梅子读其诗,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梅子尝语余曰:‚诗道之曹秽,未有如今日者。其高者为格套所缚,如杀翮①

之鸟,欲飞不得;而其卑者,剽窃影响②,若老妪之傅粉;其能独抒己见,信心而言,寄口于腕者,余所见盖无几也。往余为诗,一时骚士争推毂余,今则皆戟手③詈余□。余思非公莫能评者,今所著稿具在,其有以箴。‛

余曰:‚是公诗进。昔余至吴,乡人有偕来者,饮以天池、虎丘④

,怒发投诸地曰‘此何异水!’适家人有携安化茶者,出而饮之,其人大喜,立啜四五盏。何也?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今公出诗以示人,其怒不必诘,其喜大为可戒。惩其所誉而劝其所嗔,公之于诗也几矣。‛

【注】①杀翮(hé):翅上羽毛凋落。②影响:模拟效仿。③戟手:用食指与中指指点,其形如戟,是一种粗鲁无礼的行为。④天池、虎丘:指天池、虎丘所产之茶。 22.可填入第二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C

A.也

B.耶

C.矣

D.乎 23.对第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D A.指出我与妹子合作评论诗歌,互相认可摈斥诋毁和赞叹的态度。 B.指出我与梅子合作评论诗歌,共同摈斥诋毁和赞叹近时墨客。 C.指出我与梅子论诗的观点吻合,我认为梅子摈斥和赞叹的态度。

D.指出我与梅子论诗的观点吻合,梅子认可我摈斥和赞叹的态度。

24.第二段连用两个比喻,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以“杀*之鸟”比喻受到诗歌法度格调束缚者所写诗作缺乏生机和活力,以“老妪之傅粉”比喻剽窃模仿者缺乏真意、矫揉造作的诗作。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诗坛创作的嘲讽与不满,提出“缺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观点。

25.简析第三段中乡人由“怒”到“喜”的原因

。(3分)

因为乡人习惯饮用以往的茶叶,稍有变更,立即情绪有所波动。以乡人不辨茶味美感来嘲讽世人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受习惯对人的影响和制约,固守常规,不知变通。(评分说明:原因2分,实质1分) 26.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梅子马的诗歌主张与作者相合,诗文创作必须从自已胸臆流出,抒发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使所写的诗歌遭到时人诋毁,也希望他对自己的诗歌能敢出公允评论,作者写此文表达支持与鼓励。

写作 70分

有人说:“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希望,而不是现实。”,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L/ ]/’’’’

朝阳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高三一模语文作文题目

东城高三一模语文

高三一模语文(附加)

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诗歌鉴赏)教师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揭阳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北京高三一模分类(诗歌鉴赏)教师版

松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松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