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艺术美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19:02: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筑——凝固的音乐

论建筑设计中的艺术美

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班级:09研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姓名:宫蕾学号:1043109146

一.建筑艺术概述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和,人类在早期,建筑与艺术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拉丁文中建筑的原意是“伟大的艺术”,它是通过建筑物的形体﹑结构﹑空间的组合﹑以及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实用艺术。建筑艺术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既适应于人类的生存活动,又符合审美的需要,歌德认为它是“凝固的音乐”,黑格尔认为是象征性艺术的代表,前苏联的鲍列夫则认为它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 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艺术的序列通常从建筑开始,因而在人类所有各种多少带有实际目的的活动中,只有建筑活动有权利被提高到艺术的地位。”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从诞生之日起就对安身之所有着急迫的要求。他们制造劳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从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到在地面上建造城池宫殿和房屋,人类的住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不同于一般的兽穴和鸟巢。这说明,人类的居所已形成了既适于居住又具有了一定审美特性的建筑了。因此,人类的营造,已不同于动物的本能,已经可以称为是一种“建筑艺术”。

从观念上来讲,人类从最初建造建筑是为了遮风避雨,创造封闭的空间来对抗自然,到“有机”地融入自然,从“现代”建筑反对装饰和古老的审美观,到“后现代”建筑强调人的精神功能,重视历史文化,大量运用隐喻和象征,这不仅能反映人类物质技术的进步,也体现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巨大变化。建筑艺术正是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物质技术不断进步,人类与自然却越来越远的状况下,发挥着其伟大的功能,重新构建起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世界。建筑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人类在建筑空间中活动并改造不断使其美化,创造出诗意的栖居环境。然而,这个美的空间形象需要赋予其一定的欣赏主体。因为,真正的诗意是建筑形象与欣赏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真正的美感来自于欣赏主体,它是欣赏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独特心理感受。因此,我们要能不断地去发现建筑艺术的美,要置身其中去感受它的魅力,才能使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加艺术化。建筑划分了我们的生存空间,美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可以说建筑是艺术空间与生存空间的统一。

二.建筑艺术的特征

1. 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建筑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产品,其实用功能是很明显的。千百年来,人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学会了建造天然的“房屋”,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学会了用木头和石材建造房子,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着其自身的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了审美的观念,然而,人类的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对建筑的要求已不仅停留在实用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建筑的造型﹑尺度﹑比例以及装饰进行研究。在改造环境,利用材质特性以及发达的技术手段使其符合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人们按照美的规律,研究其空间结构﹑色彩﹑材质等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使生存空间更加美化,这一切都是源于对美的追求。

建筑美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各种美学元素中,概括起来大致有:主题、重点、比例、尺度、韵律、和谐、对比、衬托、对称、均衡、隐喻、虚实、质感,等等。这些抽象的美学元素如果使用得当,就有可能创造出令人欣赏的优美建筑。在西方古典时期,最佳的比例往往被认为是黄金分割比,它是用几何作图得出的内在规律,比例大致为1∶1.618,在15~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比例关系曾被奉为金科玉律。

例如:希腊古典时期建造的帕提农神庙,虽然遗留下来已有两千四百多年,建筑物本身也已历尽沧桑,但是正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美学规律,至今仍被尊为世界建筑艺术的皇冠。它的主题突出,比例尺度恰当,构图均衡和谐,细部雕刻装饰精美,视差处理深入细微,不愧为建筑师学习的艺术典范。

建筑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也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中国现代建筑家梁思成说“建筑是具有双重性或者两面性的:它既是一种科学技术,同时往往也是一种艺术”。因此,建筑除具有一般艺术所具有的特性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性,那就是它还要受到技术性的制约。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把建筑设计与结构和设备设计看作是一体的,相关联而存在,一旦脱节,材料特性的结构表现就会很难发挥出来。因此,没有任何科技感的建筑形象是缺乏时代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在某些尖端科学领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又由于西方建筑美学理论与艺术手法在我国的运用,使得我国的建筑创作十分繁荣,涌现了不少体现高科技的建筑材料和新的施工工艺的应用的优秀作品。因此,建筑具备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双重特性,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2.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统一

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通过综合运用空间﹑比例﹑色彩﹑材质等设计元素,根据对比﹑角度、序列、均衡﹑韵律等造型规律,创造出三围的空间形象。因此,建筑的空间形象,也就是其造型形式决定着它是否符合审美标准,在造型上缺乏美感的建筑是缺少感染力的,从而也就缺少艺术性。作为一门艺术,无论历史上哪一个时期,哪一种主义,都离不开对建筑形式的探索。

建筑奇观悉尼歌剧院,其完美的建筑形象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它的浪漫气质令人过目难忘。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巨型平台上弧线优美的十片白色壳体它们舒徐伸展,在港湾的天光水色间婀娜多姿。有人甚至认为,在100年中最美丽的建筑,非悉尼歌剧院莫属。

建筑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它的审美性与艺术性除了与其自身的空间形象有关外,还具有空间延续性,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因为建筑不是独立的,它是构筑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否处理好与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它的艺术美的特性。因为,建筑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它最后建造出来是否成功,要看它能否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也就是建筑要能融入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营造出美的意境。因此,它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的甚至还主要靠环境才能构成完美的形象。著名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将背靠着陡崖,水泥的大阳台叠摞在巨石之间。室内也保持了天然野趣,一些被保留下来的岩石好像是从地面下破土而出,成为壁炉前的天然装饰,一览无余的带形窗使室内与四周浓密的树林相互交融。别墅就好像是从溪流之上滋生出来的,住宅和基地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类所希望的与自然结合、对等和融合的形象,使得它成为一件艺术品。

中国古代建筑群,不仅通过各个庭院之间的有机组合,达到整体布局上的和谐效果,还特别注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如北京故宫,用人工挖出金水河,流经几组重要建筑物的前面,又在宫城之北用土堆成景山,作为背景。这种做法为建筑选择或营造一个有机的自然环境,让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和深刻的美学涵义。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同时,它也是一种时间艺术。因为建筑空间往往是一个空间序列,需要在空间中通过运动的方式一一展现出来、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步领略其全部魅力。一系列空间序列的展开不是杂论无章的,是有节奏的,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在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类似于音乐中的序幕、发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给人一种优美的旋律感。这就是为什么哥德、雨过、贝多芬都将建筑称为是“凝固的音乐”的原因。此外,它积淀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物化着某一个时代的情感,而不同的时代又会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它记载着人类所经历的世事变迁。因此,无论

从时间的流动性还是从时间的延伸性来说,建筑都可以称之为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北京的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序列就是一部宏伟壮观的经典交响乐。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建筑艺术既是一种空间艺术,又是一种时间艺术,具有着时空双重性。

3.建筑形象的象征性

建筑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特征是具象的,实体的,但它还是一种符号艺术,有着深刻内涵,它往往象征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代表着一个朝代、一段时期的时代特征。因此,千百年来,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讲,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比建筑更能直观地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它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甚至地区最鲜明的标志。

二战后,建筑设计呈多元化发展,一些流派讲究个性和象征,在艺术处理上手法丰富,主要运用几何构图、抽象或具象的形式,以及独特的建筑艺术处理手法来获得建筑的个性与象征性。

能体现象征性的典范的当属西欧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10世纪以后,出现了城市教堂,教堂没有侧高窗,中厅上的筒形拱显示出威严和压抑,位于正里面上的两个钟楼奋力冲破云霄,伸向天空,散发着宗教的神秘感,显示着权力阶层所具有的高傲和粗暴。将天主教的形象刻画地极其鲜明。而北京故宫,则是通过建筑群组织,使太和殿处于中轴线上,而且逐渐升高,两侧建筑对称均衡地护卫着它,从而造成一种中心突出而至高无上的意境,显示了帝王的权威和至尊至贵。

三.建筑艺术的鉴赏与艺术意境

1.创作过程与鉴赏过程的统一

艺术活动是一个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的过程。艺术创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认识,赋予主观想象与联想,借助特定的符号将其展现出来。艺术作品的存在不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所在,艺术创作的真正目的是艺术价值的最终实现,也就是说,一件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出来,需要的是欣赏者去感受、理解它,最终接受它,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建筑艺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与审美艺术的统一,毫无疑问,应是艺术创作者创作过程与艺术欣赏者鉴赏过程的统一。

建筑艺术的鉴赏,是欣赏主体通过对建筑形象的直观的认识并加以内心的心理感受,感受其形式美与表现力,体味其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的审美活动,审美鉴赏活动是否成功,就取决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能否最终达成一致。也就是说,创作者的创作思想能否与鉴赏者的审美体验以及审美观产生共鸣,对建筑艺术作品的最终价值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共鸣除了要求审美对象要造型优美,富有时代感、符合一定的审美性之外,还要求其审美主体要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较为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阅历,以及适合于鉴赏的身心状态等。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获得了其主人考夫曼的大加赞赏与认同,他说:“流水别墅是一所绝妙的栖身之所,又不仅如此,它还是一件艺术品。”不仅如此,后人对其的高对评价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言而喻,它的成功源于创作者的创作满足了人们对自然以及诗意居所的向往。

2. 建筑艺术的鉴赏要求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它与绘画、雕塑等一般造型艺术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建筑艺术的鉴赏有一些相应的要求。

首先,它是由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两部分构成的,我们在欣赏它的时候,不能只置身其外地去单一地欣赏它的外部造型,而应是进入其内部空间来感受其结构方式、空间布局等。因为,其内部空间更能体现主体生存活动与建筑的适应性关系,即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去体味其艺术性,还要从实用价值上去体味它的美感。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适于主体活动,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就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堂的空间高大穹窿顶结构能让人们产生一种神圣

感,而娱乐空间的自由而且独特的结构造型更能使人们放松心情。

其次,欣赏主体不应只固定地从一个角度去欣赏,它是存在于三围空间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和方向去感受它的美,这就与二维空间的艺术有所不同。当然,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不同的建筑,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和尺寸,亦可以选择其不同的最佳观赏角度。如对于布局规范、中心突出、轴线明确的北京古城,需在一定高度做一览无余的俯视,才能感受其雄伟壮丽的气势。不同的是,对于古埃及金字塔,如果不通过近距离的仰视,就不能体会到那种宏大的规模造成的威严与压迫感。而对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欣赏,又需得从各个角度细细去品位其艺术意境。这正像音乐艺术一样,在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视角位置的变化,移步换景,在空间序列展开的过程中,体验其节奏与韵律。

3.鉴赏过程中的再创造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是一种创作的过程,而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理解、阐释、延伸艺术作品,也是一种创作的过程,而欣赏者是在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的,因此可以称鉴赏过程中的创作为一种再创造。

建筑艺术和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需要接受再创造来实现其价值。当建筑设计师将一件作品设计出来之后,他便完成了其创作的使命。人们在对其鉴赏的同时,便是一种美的延续。因此,对建筑艺术的鉴赏,我们除了能获得审美的精神体验,还能在建筑设计师设计创作的基础上发挥再创造的能力,让建筑艺术作品的美得以延伸。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勒·柯布西耶的朗乡教堂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再创造空间。

因此,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应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超然物外,在一定程度上摒除功利心理,多从审美的角度来关照建筑,而不是看到阳台就只想的凉衣服,当然,这并不代表要抛弃一切实用功能的纯美学观。可以说,在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过程中,再创造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也可以说,在审美过程中,欣赏主体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艺术美学

浅谈艺术美学

艺术美学课后习题

艺术美学的学习体会

读艺术美学有感

小品美学与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艺术

读《艺术美学原理》有感

《艺术美学》超星泛雅

影视艺术美学:《升空号》影评

艺术美学
《艺术美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整理艺术美学 艺术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