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一特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5: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一特稿: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不老精神

2010年08月01日 10:15:30来源: 新华时政

核心提示: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追忆83年前的今天——1927年8月1日,那个黑夜里打响的“第一枪”,共同探索在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大潮下,如何更好地将\"八一精神\"传承发扬。

史情观察:南昌起义,震惊世人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震惊世人“第一枪”酝酿仅20天

1927年7月12日,临时中央在武汉由周恩来、张国焘、李立

三、张太雷、李维汉这五人中央委员,提出了此项动议。第二天,即7月13日通过决议,决定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即发动“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原定在7月30日 张国焘差点断送起义

1927年7月26号下午四点钟,张国焘、瞿秋白、李立

三、张太雷、李维汉、罗米纳兹(苏联顾问)召开中央委员会专门讨论决定,如果张发奎强迫叶挺退党,反对南下,我党就在南昌就起义。南昌起义的条件在于张发奎的态度。但是,当晚事情发生变化„„李立三庐山忆旧:“八一起义”前3次九江会议

根据李立三在1927年10月向中央写《李立三报告——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及参考其他文献和有关人员回忆录,可以确定八一起义前,曾经先后在九江召开过三次重要的会议。

精神传承:新时代下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

何谓“八一精神”

说到“八一精神”,它的内涵在于:第一,坚定的革命信仰;第二,敢为人先;第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第四,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不断进步。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原馆长徐巍

如何传承“八一精神”

有一个壮举,历经83载斗转星移,仍用热血和坚韧阐释着感动时代的精神;有一种精神,历经83年风雨磨砺,仍以百折不挠的姿态屹立于时代的潮头。昨日, 军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南昌八一起义领导人及开国将帅部分后代相聚英雄城,为如何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推动南昌快速崛起建言献策。>>详细

“南昌起义距离我们已经83年之久了,但革命先烈那种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而勇于战斗、勇于探索、前赴后继,不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毫不畏惧,奋勇向前。”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员徐兆麟

“南昌八一起义是最为艰险的破旧立新,南昌起义打响的武装斗争这‘第一枪’,体现着‘敢为人先’的革命气概。”“南昌起义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就在于其‘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不朽精神,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今天在改革创新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

——军事科学院军制部原正师职研究员苏志荣

用“八一精神”引领经济发展——张光东(张云逸大将之子)

“赋予‘八一精神’时代内涵”“研究传承‘八一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军事科学院战略部五室原主任刘庭华表示。

“首先要把‘八一精神’打造成我们全军的精神,再把全军精神变成全国精神。”

——专家学者一致建议

人物特稿

三八特稿

庆十一特稿

“八一”

合肥区划调整一周年特稿

三八妇女节主持稿热电公司特稿

无声的世界杯冰点特稿

纪实特稿的写作主讲

八一慰问信

“八一”建军节

八一特稿
《八一特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黑龙江八一 特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