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纪实特稿的写作主讲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6: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纪实特稿的写作

主讲:覃炳陆

覃炳陆 20:25:13

当年我在南宁的时候,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记者,知音一位编辑到南宁出差,见了一面。我第一次听说有千字千元的稿费。一听一个稿子可以有6000至上万元的收入,强吞口水。于是写,于是后来成为知音编辑。今天我就自己写稿的经验,讲一讲纪实特稿写作的要求,以及特点,什么样的稿子最受欢迎,等等。好,先讲一讲准备工作吧。

20:31:29准备工作主要是:

一、要时刻留意最近发生的事,只要别人议论纷纷的事,都有可能是我们需要的题材;

二、有发现及时跟编辑沟通,得到认可后及时采访,根据采访到的情况及时反馈,跟编辑再沟通,写起来就顺畅。

三、要建立广泛的线索来源,多方留意。但前提是要经常性地看《知音》杂志,了解其用稿风格及动态。

要给知音写稿,基本上就这些了。总之,多沟通是最主要的。以下,将讲一讲写作上的具体意见。

有人认为,《知音》是全国最难上的杂志。其实不然,《知音》选稿,一切看题材本身,不管新老作者,也不管新老编辑,只要稿子好,发稿就容易。但什么样的稿子是好稿呢?

有人认为,《知音》刊发的稿子,千篇1律,来来去去就那些事儿。殊不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知音》用稿常变常新,选题要求精益求精,不熟悉的人是不了解的。知音的稿子,总的来说,故事性要强,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当然也要有好的文笔。对,题材是最主要的。

不断推陈出新,是知音能常胜不败的决定性因素。题材本身很新鲜、很吸引人,一个杂志才有生命力。好像扯远了。好题材要具备以下因素:人物身份要高,故事要传奇、生猛,让人读起来有很多感慨,这就差不多了。人物身份高,主要有几方面:或是社会地位高、或是知名度高、或是文化程度高,总之,不是一般的民工、农民等。不是鄙视这些底层的人,但是一个杂志老写这类人,那就没有鲜活的气息。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但是,底层的也有可以发的,那就是他们有着非凡的人生传奇,他们的成就,或者情感上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也可以。比如说,一个打工父亲如何教育孩子成为全国闻名或者世界闻名的人物;发生在农民身上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传奇、生命传奇。这是可以的。如果写案件稿,最好是人物身份高些才好看。因为一个民工杀另外一个民工,没有多大意思。但是一个博士杀另外一个博士,那给读者感觉的人生况味毕竟不一样。主题也许可以雷同,但是情节毕竟不一样。

中国那么多人,每天发生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为什么知音能找到这么多的题材,而别的杂志不能?因为知音的编辑是最敬业的。每个月每个人都要出差组稿。暂且打住。讲文章本身。引用一位特稿前辈对特稿的界定,让一些新作者先明白特稿是怎么一回事——新闻评奖时,有消息,有通讯,有摄影,有言论,有专栏,有连续报道,甚至于还有读者来信,但就是没有特稿的份;文学圈里,除了传统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现在连杂文都有了专门的创作委员会,特稿又没挨上边。特稿究竟算什么?它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而它的眉眼身段又与文学有几分相似,生动而又灵性。不过,由于吸取的是两者的长处,所以它漂亮,逗人疼爱,不是么?

写纪实特稿有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纪实元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都要齐备。这是“软纪实”所不能具备的,所以“软纪实”的影响力以及稿费根本不可以相比。如果一个稿子,你写过来,自称是纪实稿,写的又很像一回事,但是你的文章时间不明确,概以“那年”“那月”之类的概念来表述;没有具体真实的地点,只是讲到一个村子、某市之类的,也没有具体的单位,人物是个虚虚的名字等等,反正这个稿子无法让人查实是哪里发生的,能不能联系得上当事人,那么这个稿写得再漂亮,也不能称之为纪实特稿。比如,你只写“法院判决”,而不是“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那么你这个稿子便不具备纪实元素。这是写纪实稿基本要求。如果涉及当事人隐私,需要化名和虚化当事人所在单位,那也得有一些让人看得到的纪实元素。比如“南宁市青秀区法院”依法判决,这就是纪实。这时候当事人的单位和姓名是可以化掉的。有人觉得纪实稿无非就是讲一些事,文笔美不美不重要。殊不知,同样的题材,不同的作者,写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两个相近的题材,老总取舍之间,有时候文笔好不好也是关键。

这里讲一讲纪实特稿的几种写法和特点。《知音》老总经常讲细节要“原生态”,这个原生态,就是用精美、准确的文笔把生活中最原始的东西写出来,把人和事写活了。这个写活,跟我们经常写的文学作品不太一样。有的作者给我们写稿,爱一大段一大段地描写环境、心理描写。然后讲事情。这个时候,环境和情节似有脱节之感。这就显得文学味儿很浓,没有生活气息,不那么原生态。原生态写法,你既能写出一根针落地的声音,但你的文笔一直没有离开过你正在讲述的细节。以下举一些鲜活的例子,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纪实稿的开头:

张莹死的时候正是黄昏,窗外夕阳如血,遍地铺满凄美的胭脂红。临死前,这位26岁的姑娘,用尽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冲着丈夫微笑了一下,尽管她很想说声谢谢,但实在没有力气了,一滴晶莹的泪珠涌了出来。在与绝症顽强抗争了大半年之后,2003年2月10日,她靠在爱人温暖的怀抱里安详离世、羽化升天。这优美的文字里,情景交融,让人一下子读懂了内容,但是景物描写、人物心理描写都没有专门分开来写,它已经融合在里面了。这个跟文学常见的表现手法不一样。以下是我自己写的一篇《知音》头条稿的开头——山上的石丁香花开了。2002年的春天来临的时候,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官仓镇公平村水库组的刘家在短短三天时间内,经历了人间的大喜和大悲-——短短几十个字,一下子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以极具悬念的文笔都给提出来了。以前有一种传统的写法——而且现在也有人常用,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出生在某地,然后介绍一下当事人的成长什么的,再介入故事。我很少用这个东西了。今天我刚刚签发的一篇稿子,作者写来初稿,开头也是以当事人出生地、考上什么大学、然后谁暗恋了她、后来两人分开……我一看,这不行,开头没有吸引人,读者也许就不读下去了。于是我从文章中间截取了一段,提到文章的开头。

2006年春天,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的刘琴骤然面临生死考验:四年前,她被确诊罹患鼻嗯癌,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四年后的今天,病情复发,病魔来势汹汹,随时可能吞噬她的生命!

这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刘琴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对方关切地说:“听说你病了,我想来看看你!”刘琴惊奇地问:“你是谁?”男子说:“我是李操呀。”刘琴觉得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对方显然感觉到了她的疑惑,说:“你可能想不起我是谁了,我马上来武汉,见面你就清楚了。”刘琴急忙说:“你别来,我过得很好……”电话里,听李操说了一些往事,刘琴才依稀记起有这么一个人。这个是现在用的开头。截取就是调整文章结构,运用倒述的手法,把其人生经历放在合适的地方进行介绍。这样读者就不会别扭了。有的稿子作者只写了原始的材料过来,做编辑的要列提纲,让他们反复改,实在不行,编辑还得在文字上进行精雕细琢。

纪实特稿的语言要平实而不失优美。平实,就是要每一个句子,都紧密地为故事本身服务,不要那些空泛的环境描写、抒情和议论;优美就是语言不能干涩,读起来别扭,如果能进行修辞上的处理,以使读起来很舒服,那就更好了。关于纪实能不能写,当事人告不告之类的,这个不用担心。能发的稿子,都是有能发的理由——个别造假的除外。如果是案件题材,我们就事论事地写这个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而不对其人的人品进行评价,这就没问题。如果是人物稿,你要写这个人的人生传奇,他不同意写的话,那就不写。这没什么奇怪的。有人同意写,多了。我刚刚采访了一位央视主持人的爱情,当事人很愉快地给我签字同意发表。这有什么侵权可言?

刚才讲到原生态的写法,现在讲原生态的细节。哪些细节,怎么描写就是原生态的呢?所谓原生态细节,就是把事情还原到当时当事人的一举一动,而不是一笔带过的泛泛而谈。以下举例说明——比如,你想写一个丈夫对妻子的照顾,你这样写:那段时间,他一面上班,一面天天到医院照顾妻子,一段时间以后,他自己也病倒了。——这就不够原生态。那么,怎么做到原生态呢?作为编辑,我会告诉你,这个人照顾妻子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动人的细节,你要把其中一些动人的细节提出来,让人一看,这个人是这样照顾妻子的,比如擦身很细心,还有一些对话、神态、甚至测试水温以使妻子不至于烫着了,等等。把这些细节还原出来,别人一看,脑海里就有这个人照顾妻子的活生生和画面。这就是原生态。而前面的不原生态描写,只是虚泛的概括。这些,如果当时你采访不细致,写不出来,我会让你打电话重新问当事人。要更动人的效果,你还要写这个丈夫病倒的情景。前面不原生态的写法,你只是一句“他也病倒了”,这是不够的。他病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如果他自己在给妻子擦身的时候,突然眼冒金星,头一歪就倒下来了。或者有一些对话,表现他的坚强,想强撑着不倒下,最终还是倒下。那么,是不是更感人呢?只要有这些事实,就会有这些细节。你问问就有了。这些细节很感人,但很平实,并不虚假。不可以虚构事实,但是语言上的渲染,你可以用文笔处理得更优美一些。所谓渲染,不是对事实本身进行改动。

其实,真实的东西,用不同的文字写出来,是很动人的。我举一些片段,大家看一下,没必要虚构细节,但可以让人读起来十分舒服——1995年12月20日——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成都诞生了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成都很少下雪,纷纷扬扬的雪花让这个城市变得灵性又诗意。一切都是在不经意中,21岁的张佐熙与一个叫张莹的女孩相恋了。这是讲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爱了。这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你写成:1995年12月20日,张佐熙和张莹相爱了。这是原始的事实,是真实的细节。但是前面那个写法,就有味道。这就是不需要虚构细节但又能写得好看。

这是另一篇总共获30000元大奖的稿子的开头:孙佟走了,这位24岁的小伙子去了天堂。他还没为爱人晓萌披上圣洁的婚纱,甚至还没来得及说一句惜别的话,就匆匆走了。在2007年夏天济南百年不遇的大暴雨里,在面包车即将被淹没的一瞬间,他用尽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把晓萌托出车外,自己毅然选择了死亡。

这桩生死爱情感动了济南,无数市民唏嘘不已,在孙佟出事的山水沟旁,市民们献上的几百束菊花静静地躺在路边——菊花残,满城伤……

碾落成泥的花瓣在哭泣,感念这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感念孙佟最后大义的爱……

稿费+奖金共40000元。这样的细节,这样的描写,用得着虚构吗?

刚才讲了平实而不失优美、原生态的细节等描写。以下要讲特稿里的人生况味。所谓人生况味,请看以下介绍——纪实稿如果写不出丰富的人生况味,这个稿子就显得单薄了。有人生况味,就是这个文章读起来,会带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你会想到人生里面很多东西,会有很多的感慨,这种感慨不是单纯的情感上的感叹,而是对人生、对世事、对人际关系引发发自内心的感想。只要你的文章达到这个要求,你就明白这个所谓的人生况味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如果你经常读知音的文章,你会读到我说的人生况味。特别是案件稿,你会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我是里面的当事人,或者说,里面的当事人如果这样做,人生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呢?或者你会想,他真不应该这样呀!这都是人生况味。人生况味它不是一种概念,而是它带给人的一种感觉。以下举例说明——如果你写一篇稿子,讲的是婚外情。另外一篇稿,也讲的是婚外情。我讲一讲有无人生况味的区别。

第一个题材:

一个男的和女的发展成婚外情,男的是老板,女的是秘书,然后女秘书想转正,男的一直拖着不离婚。纠纷渐渐多了起来,女的以举报男的违法问题相要挟。男的一怒之下,杀了女的。

第二个婚外情:

一男子有了婚外情,男的妻子发现后,闹离婚。两人打离婚官司。期间,妻子对丈夫不依不饶,让弟弟来跟踪丈夫,不让丈夫过正常人的生活。丈夫找人杀了妻子的弟弟。

第一个题材,显然人生况味没那么浓厚。第二个题材要好得多。道理如下:第一个题材是我们最常见的婚外情模式,两个各有所需的人在一起,走不到一块儿,一方怒而杀人。这看起来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结果,没有让人感慨万千的效果。第二个题材,丈夫婚外情,妻子闹离婚,是很正常的。离婚官司正在打,本来用法律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妻子还是让弟弟掺合到这当中,牵涉到了弟弟,结果弟弟被杀。普通的离婚官司,让亲弟弟丢了性命。这个女的内心估计一辈子也难以平静了。有人生况味与没人生况味的区别:

有人生况味的稿子,读起来有大气的感觉,甚至是大气磅礴的感觉;

没人生况味的稿子,情节单一,人物关系单一,线条简单,引发思索的余地不多。

有的稿子浑厚大气;有的稿子有韵味但气势不足。如果拿知音的稿子跟一般的纪实刊物的稿子相比较,当然个别的稿子可能不如那些刊物的稿子,但是总的来说,知音刊发的题材,大气得多。关于纪实稿的写作,一时也说不完。今晚暂且说这些吧。因为有时候,具体的稿子,要具体地指导,才有意义。欢迎大家踊跃报选题,具体就具体的题材进行沟通。只要是合适的题材,定当争取把稿子发表出来。

谢谢大家!2009-8-29星期六22:36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主讲

记叙文写作(主讲六要素)

人物特稿

八一特稿

三八特稿

主讲材料

庆十一特稿

主讲材料[优秀]

主持与主讲

主讲教师情况

纪实特稿的写作主讲
《纪实特稿的写作主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纪实写作 特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