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3: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毫无疑问,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从反思的内容来看,涉及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等各个方面;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包括专家教授、一线教师等众多教育工作者;从反思的形式来看,涵盖随笔漫谈、案例评析、学术沙龙……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言万语反思谈”。

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式,一种个人专业发展的成长方式,反思是教育者对自己教育教学观念与实践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上是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教师需要反思,课程改革需要反思,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在这一年多的反思热潮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良的倾向:有的人不遗余力地批判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对其中正确的做法鲜有肯定,有以偏盖全之嫌;有的人各种误区讲得头头是道,具体怎样解决却轻描淡写。笔者认为,有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也正是由于有这些问题才使得课改更具繁杂性、挑战性、艰巨性。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可这里面有个如何对待的态度问题,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进行辨证的反思

有些同志对课程改革的反思,在观念的认同上有偏差,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面肯定,不能正确地对待。譬如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前一阶段,大家都在反思: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不要发挥?应该怎样发挥?这本来是好事,说明课程改革愈来愈趋向理性。可有一部分老师就把这个反思和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立起来,认为学生的作用在当前的课改中强调得过了头,产生了课改要回到“老路”的想法。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理念的问题,而是实践操作的问题。有时,学生课上“忙”得很,可他们的主体作用未必发挥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有机统一。偏向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苏教版主编张庆老师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时,提到了一个观点:“有度”。我们的反思也要有个“度”!

二、进行独立的反思

反思本身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对共性问题的反思,更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说出自己的独立思考、独到见解。而当前课程改革的反思,似乎少了这特有的“味”,人云亦云,比比皆是。

如对课堂教学用语“喜欢……就……”的讨论,大多数老师慷慨陈词,认为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儿童中心论”,华而不实,要坚决摈弃。但也有个别同志提出,这种教学语言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慎重地用!首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运用,因“文”而用。如果文本具有可比性,用“喜欢……就……”,可以帮助学生领悟作者观察、表达的匠心独运,进而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自我创新的能力,这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其次,要从教师的工作水平和学生学情的实际出发,因“人”而用。再次,要因“时”而用,把握恰到好处的运用时机和保证充足有效的时间,“该出手时就出手”,要顾及学生现时的反应和教学情节的持续,不要生搬硬套,哗众取宠,从而引起大家对这类教学语言的反感。这种具有鲜明个性的反思,怎能不使人的眼睛为之一亮呢?

三、进行系统的反思

目前,大家的反思差不多都谈到文本解读。为什么上课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许多人一言以蔽之:“没有正确理解文本。”至于“教师为什么不能正确理解文本”,“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理解文本”等一系列触及问题实质和解决策略的内容则很少反思,而由此想到新课程背景下,要重构教师解读文本的方式,让“课堂成为师生分享个性解读的生命过程”者更是寥寥无几。我想,课改实践中的反思不仅仅是震耳欲聋的一声“喊”,更应是确实可行的一点“做”。所以,我们的反思要具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立足现状,提出对策,才能发人深省,供人借鉴,具有理论参照和实践运用的双重价值,才会对一线的老师真正有帮助。

课程改革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着教育的本质和真义,是时代的召唤和几代人的理想。对课程改革的反思并不是反对,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坚定信念,在反思中大胆前行,为实现美好的愿望而努力奋斗!

对音乐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审计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课程改革的反思111

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

教学课程改革总结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教学反思与改革

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