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2:11: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杨娟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第六单元“劳动”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内容通俗易懂,用三个孩子成长的经历说明“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课文按照故事发展分成十年前和十年后两个部分,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十年前后泉井和孩子的变化,前一部分写他们在有益的劳动中感到快乐,后一部分写他们在有益的劳动中领悟到了幸福。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课前自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练习独立识字,认字8个(其中多音字一个),写字11个。

3、查字典、词典,结合课文理解“领悟、痕迹、诺言、异口同声、面面相觑”等词语。

4、能用学过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根据课后思考题自读课文,初步理解幸福的含义。

6、复习前五个单元学习的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方法。

课堂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童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理解幸福要靠劳动,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2、理解“领悟、心满意足、有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结合阅读学习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的特点和效果。

4、联系课文内容练习用不同方式表达“我们的劳动虽然不伟大,但是它带来多大的好处呀!”的意思。

5、仿写“我的幸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引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进行整体感知

(1)听写几个词语:浑浊

清澈

心满意足

领悟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抓住重要信息,你可以尝试着用上刚才听写的词语,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你也可以借用老师的提示说。

【设计意图:从中心入手,提出贯穿全文学习的问题来组织学习。】

二、走进童话,感悟幸福。

1、幸福在哪里?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抽生读句子,师大屏幕打出句子: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初步理解这句话意思。

4、从中心句入手,提出问题:三个孩子在十年前、十年后分别做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他们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幸福的?

5、读书解决问题:认真读课文,围绕问题勾画出重点句子;用心读句子,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人物心情和感受,在句子旁做好批注。

6、交流读书收获。

(1)准备交流:读完后组织语言,准备交流,你可以这样说:谁?做了什么?结果?有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A、十年前

1)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理解。预设句子1:

四、五自然段相关句子。......孩子们愉快地、心满意足地坐在泉井旁的石板上,观赏着清澈的泉水。水清得同镜子一样......(学生说,老师指导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有益。)

2)指导朗读——想象他们劳动的情景和劳动后欣赏劳动成果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男同学读第一段,女同学读第二段。

3)师生合作读读智慧女儿和三个孩子的对话。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三个孩子的话,女孩子读姑娘的话。

B、十年后

1)弄清十年后泉井的变化,体会对比的手法。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老师出示句子,填空。

根据所填的词语,说说泉井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说,老师适当归纳)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泉井发生的变化?(对比)老师板书:对比

师生小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泉井发生的巨大变化,泉井变得更美了,动物、植物、人们都从这口泉井得到了很大的好处。

指导朗读:想象十年后泉水及泉井周围的景象,朗读这段话。 2)体会三个孩子心情的变化

十年前,他们只是感到愉快和满足,十年后呢?他们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激动?

他们激动地说:“------”(出示句子,引读)你还可以怎样表达这句话的意思?联系上文内容,说一说。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理解三个孩子对幸福的感悟。

回忆十年来付出的劳动,他们的体会更深了。他们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朗读。

选择其中一个青年的话,说说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学生说,老师指导理解并指导朗读。

听到三个青年对幸福的感悟,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告诉他们:——(出示句子引读)领悟什么意思?你认为可以换成哪些词语?(知道、理解、懂得、明白、了解.....)但在这里可以这样换吗?为什么?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

小结,再读中心句。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指引下读相关句段(中心句所在的段落,十年前清理泉井的第

四、五自然段,十年后泉井变化和三个孩子心情变化的第20、21自然段,三个青年感悟幸福的对话),通过读与文本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理解语言,练习表达,体会人物内心感受,感悟作者对比的写法;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来表达文中人物的情感。】

四、走进生活,品味幸福

1、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2、学生朗诵: 交警叔叔说:“我每天站在交通指挥台上,忍受着风吹日晒,严寒酷暑,用每一个手势指挥来往的车辆行人,当看到人们平平安安地通过路口时,我是幸福的。”

妈妈说:“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做出香喷喷的饭菜,看着女儿吃得津津有味,我是多么幸福呀!”

3、孩子们,你们的幸福在哪里呢?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中三个青年的说法和屏幕上的话,以一件小事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感悟,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写,老师巡视。

学生交流,老师点评。

4、读名言,加深对幸福的感悟。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身边熟悉的人和自己平时忽视了的幸福。所以,我让学生朗读我出示的交警叔叔和妈妈对幸福的感悟,让学生诵读,倾听我与这节课教学有关的幸福感悟,引导学生去回忆、寻觅自己生活中的平凡幸

福进行仿写训练,然后在交流中分享各自的幸福,最后朗读马克思和高尔基对幸福的感悟。这样层层递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深化对幸福的理解,并将对幸福的感悟内化,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五、总结课文,结束新课

孩子们,希望你们用自己的双手,多做一些有益于父母、亲人,有益于邻居、朋友,有益于班级、学校,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去创造幸福,传播幸福,你自己也幸福每一天,幸福一辈子!让我们在歌曲《幸福在哪里》优美的旋律中一起回味幸福!

六、课后作业:

将课堂上写的一段话扩写为一篇完整的作文,尝试着用上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劳动前、劳动时、劳动后心情、感受的变化,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将劳动的过程写具体,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板书设计:

幸福在哪里

有益

劳动

十年前 清理

清澈

心满意足

对比

好处

激动

换词

说具体

医生

健康

十年后 领悟

工人

有益

幸福

农民

没徒劳

【总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标要求的小学高段的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阅读实践中使用的阅读方法很多,如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精读等,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做读书笔记”——摘录笔记、批注笔记、提纲笔记、心得笔记的方法来读懂课文、受到情感熏陶,积累优美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等等。在这节课中,检查预习、初读阶段和走进故事精读阶段,我通过提示、评价、总结等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对“抓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抓重点词句理解意思、体会情感”“抓关键词质疑”“抓关键词进行不同的表达”等阅读方法的运用和掌握。】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共)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共)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