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史概要100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9: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史概要100点(08级历史汉班内部参考资料)

国史概要100点

1.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对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前途以及各阶级在国

家政权中的地位和新中国的内外政策等重大问题作了明确阐述。

2.新中国的中央政权当时实行两级政府体制,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为一级,它所领导的政务院、人民革命

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署为另一级。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时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同时又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

是普遍选举。

4.建国初期,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过渡性临时政权是地方人民政权的最初形式,环境初步安定后,召开各届

人民代表会议作为人民参政议政的初期形式。

5.建国初期的五种经济共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6.建国初期共和国最重要的外交举动,是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7.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完成的,并且没收官僚资本的斗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

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8.建国初期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其基本内容包括:一是统一全国财政收支、二是统一全国物质

调度、三是统一全国现金管理。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治水工程——治淮工程,从1950年开始,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动工修建。

10.1951年冬在国家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

运动。195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五反”运动。

11.1952年,新中国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的主要原因是没收官僚资本、接管帝国

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2.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土地改革,它同当时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并

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

13.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主题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

改造两大任务,两项任务之间的关系是同时并举。

14.1953年10月首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中的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

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1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开始全面调整工商业,这次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公

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而以调整公私关系为中心。

16.建国后改革旧教育的重点是改革课程、改革学制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17.我国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实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大步骤,

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一五”计划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防实力。

18.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实现,标志着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完成,并奠定了整个社会主

义改造的基础。

19.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时间是在1956年。

2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是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宪法规定

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21.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对富农经济采取的政策是消灭富农经济。

22.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开始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始于1954年。

24.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2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6.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和平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总方向。其中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军

官薪金制的三大制度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27.我国开始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当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

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以元帅军衔。

28.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1953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29.公私合营是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

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出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30.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事件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其中

经济关系是阐述的重点。

31.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并提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

发展社会生产力。

32.刘少奇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

33.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34.1957年整风运动的目的,错误地确定为打退右派分子对党的进攻。

35.《事情正在起变化》的发表,标志着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和部署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整风运动的主题开始由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向对敌斗争,由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

36.中央开始违反“八大”指导思想的事件是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37.转折时期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第一个实践是1957年整风运动。

38.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

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

39.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被毛泽东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远比农业社要大;所谓公是指

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

40.八届十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教运动也称“四清”运

动。其前期,在城镇是开展“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在农村是进行“四清”(清帐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公分,又称“小四清”),其后期,扩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城乡统称“四清”运动,又称“大四清”。

4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最初是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

化的影响。

42.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建立的时间:内蒙古1947年5月;新疆1955年10月;广西1958年3月;宁夏1958

年10月;西藏1965年9月。五大民族自治区的先后成立,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实施。

43.“左”倾错误由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始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44.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

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具有“左”倾冒进的思想倾向,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直接导致了“大跃进”运动。

45.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

46.“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最初形成是在1960年,其中“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

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1979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经济问题,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新的八字方针是“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47.建国后,党中央第一次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是七千人大会。

48.“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是在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49.在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八届十中全会的召开使国内政治上“左”倾错误再度发

展,标志着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倾观点进一步系统化

50.1964年由于中国周边形势的紧张,毛泽东提议加强战备,进行三线建设。中央确定的三线建设的总目标

是要在西南、西北、中南纵深地区建立起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51.中国政府从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到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的正式转变是在1956年。

52.“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53.“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54.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的发表是在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

55.标志着“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的历史事件是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

会的召开。

56.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等决定,在党内完成了发动“文

化大革命”的法定程序,把“文化大革命”运动推上了全面发动的轨道。会后,“文化大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57.“文化大革命”中,所谓的“斗黑帮”浪潮主要针对的是教育界。

58.“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性的大*始于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的内容最初主要是破“四旧”(即旧思

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采取了一些过火行为。

59.使“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的事件是“一月革命”。

60.“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含义是“革命委员会”取代原来各省市的中共党委、省市政府和省市人民代表大会。

61.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

62.“九一三事件”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63.1973年6月,毛泽东会见马里国家元首特拉奥雷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毛泽

东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总体看法。

64.周恩来在纠正“左”倾错误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扭转国民经济的混乱局面,主要有着重解决国民经济

中存在的“三个突破“的问题、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和大规模引进外资。

65.为扩大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提过我国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1972年恢复了中断多年的成套设备和技术的

引进工作,开始打破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状态。

66.以**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

的正确领导。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67.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正式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8.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6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0.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和《中日

友好条约》的签订。

71.中共十一大重申新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72.1977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7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党开始为一大批冤假错案平反,其中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

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全国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于1982年底。

74.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对“文

革”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并且《决议》还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75.“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突出反映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盛行。首先旗帜鲜明地批评“两个凡是”观

点的是邓小平。

7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77.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的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78.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7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0.从1982年之后,农村实行政社分设,恢复农村政权组织,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

建立了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至此,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不复存在。

81.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82.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83.1978年夏,四川率先在6个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84.198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宣布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

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而形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大步骤。

85.改革开放后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对外开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层层推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

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86.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5年期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87.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标志是安徽、四川两省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

生产责任制。

88.对比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知,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

和分配的自主权。

89.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1985年。

90.为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即“863计划”;为引导和推动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尽快建立起我国的高技术产业,1988年由国家科委推出了“火炬计划”;为发展基础研究,赶超世界水平,从1991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攀登计划”。

91.1981年7月,国务院批准湖北沙市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改革的试点。

92.中共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93.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4.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95.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9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要点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

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97.中共十四大最重大的决策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98.1995年,党和国家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首次把“科教”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99.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100.中共十五大最主要的成果是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0年12月6日

国史概要读后感

国史概要读后感

国史概要读后感

国史问答题

国史学习心得

给25岁男人的100点忠告!

党史国史演讲稿

党史国史知识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中国人民大学国史大讲堂

国史概要100点
《国史概要100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国史概要3 国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