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强化小组建设 打造高效课堂2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2: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强化小组建设 打造高效课堂

——在班级小组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材料

武胜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2010年初,我县实施“课改再启航”工程以来,一直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在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课堂逐步向优质高效迈进。下面,就我县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一些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班级小组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 管理到位

学校高度重视班级小组建设工作,成立班级小组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班级小组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学习《武胜县教育局关于班级小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专题研讨会,出台的关于班级小组建设的管理制度、评价量标、激励措施;开展小组建设评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 “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的探讨,解决“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推广“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先进经验;并随时对小组建设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和作为评优晋级依据之一。广大教师更是积极主动抓好班级小组建设。

(二)课堂教学 高效灵动

教师改变了过去按部就班的传统教法,课堂上有效地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资源,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睿智地观察,适时地点拨,巧妙地引导,中肯地评价;学生冷静地思考、积极地交流,热烈地讨论,自信地展示,彰显了全新教学理念和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舞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律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表达、学会了自信,学习成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评价激励 彰显生机

我县形成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管理与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评价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多元性评价,学校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增量性评价。新课改的长效评价机制解放了教师思维,把师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中解脱出来,把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班级小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1.大班额学生分组的问题。我县的县城及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学校,一般都在7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八九十人,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

2.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6-8人为小组,组员的选择随意性较大。这样分组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时间不足,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4.评价不全。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三、班级小组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消除大班额现象。各级各部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解决硬件缺乏和教师紧缺的问题。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有计划地增加教师数量,解决新增班级的教师需求。科学规划和合理、审慎调整布局,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缓解城镇学校压力。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5.创设学习环境。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处于团队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之中。如张贴班风、学风、标语口号,展示团队名片、团队积分、优秀团队等。时时告诫同学:一个团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必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才能共同成功。学习环境的创设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案设计。所以,学案设计要充分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调动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热情。活动设计便于小组合作,利于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6.训练活动技能。

(1)学会倾听。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随意打断,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并适当记录,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

(2)学会讨论。组内讨论声音要小,全组成员听清即可,不能影响其他组讨论;要尊重他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当然也不能总是旁观者;遇到分歧,要心平气和,不要大声吵闹;要注意文明礼貌,不可恶语相向。

(3)学会表达。首先要克服害羞、怕嘲笑的心理,这可以从培养学生大声说话做起。其次要培养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语言简练、语句通顺,反驳或补充时善于尊重、肯定别人。

(4)学会展示。成果展示的方式应不拘一格,根据情况灵活变通,更不能是简单的问答式。以语文课为例,学习成果就可以以分角色朗读、情景短剧、辩论赛、访谈互动等形式进行。

(5)组长学会组织。合作学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组活动组织者能力的高低。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组内分工,如何开展组内学习,如何归纳意见,如何进行组内评价反思。组长也可以在组内轮换,可到先进组考察学习。

(6)组员之间学会互相评价。合作学习活动中,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简化为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发表见解、成果展示、互帮互助、目标达成等几个方面,每一个评价要素又可以进一步细化。

实践证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就没有课改的成功。只有浸润着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够自由自在放飞的课堂,才是最成功的课堂,才是课改的终极目标。

抓好小组建设 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

强化小组建设 打造高效课堂2
《强化小组建设 打造高效课堂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