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13:28: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

高三(5)班李理

历经两年艰辛,终于带班进入高三了,艰苦的学习,密集的课程,频繁的测验接踵而至,让我班的学生们立马体会到什么叫做“煎熬的高三生活”了。上高三之前,我们班已经作了一次座位的调整,在班长的协助之下,尽可能按照同学们的意愿来进行作为的分配,绝大多数同学都感觉到满意,也因此在高三一开学,我们班的学习劲头很足,在年级里的排名也接连提升。不过,毕竟我们班的同学在高一高二是长期处于“怠速”状态,突然之间开Turbo,开头几步当然猛冲一阵,之后可就撑不住了,于是纷纷病倒,堂上睡觉的也越来越多了。理所当然的,经过了几次连续提升之后,我们班的成绩也开始下滑,这种情况让第一次带高考班的我紧张起来了,综合几位科任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判定是同学们欠缺持久的学习动力,“竞争不足”所引起的。我当是作出的弥补方法就是再次调整座位,希望由此营造促进同学们之间竞争的学习氛围。

当时促使我下定决心调整座位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恰好一位老师说起上一届的高三也有一个班,经过座位调整之后,成绩进步很快,最终在历史单科超过重点班,而总分也位居普通班之首,这个信息让我很受鼓舞。该班的座位调整的诀窍也不神秘,关键就是在于“成绩排名,随时调整”八个字上面,也就是说,依据每次月考和大考的排名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座位,排名前者也坐在前排,排名靠后的当然就是座位靠后了。无疑,这是刺激学生全情投入高三学习,通过个人竞争带动全班成绩进步的好方法。这样的排位方法我以前从没有在自己的班里实行过,但是前辈们的推介却让我下定了这个决心,并很快在本班予以实行。

这样仓促的调整座位,当然引来了同学们的不满,意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样通过排名来排位,给同学们的压力很大,担心自己承受不了;二是容易造成低分段的同学陷入“低分—坐后排—远离学习中心—学习更差—座位更靠后”的恶性循环。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也是有准备的,当时要求的就是让同学们变压力为动力,要知道当前社会竞争大,与其到时候再来适应压力,不如现在带着压力来学习,在压力中前进;同时,成绩靠后的学生既然知道自己落后了,就更应该下定决心提升成绩,争取好位置,摆脱恶性循环,切入良性循环。最终,同学们还是在犹豫中照做了,看得出来,他们之所以接受,是因为他们知道,一直以来无论他们是否愿意,只要按照我的要求来做,就必定能取得进步,所以这是习惯性的接受。我并不在意他们的质疑,当时我只想以实际的成绩来让同学们口服心服。在新座位表实行以后,历经了几次的月考和大考,期间也为了能带动后进生而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使他们有机会能坐在前排听课。我当时觉得,这样的座位安排也应该很完美了。

不是事实却打破了我的幻想,从位置调换后开始,我们班的成绩就不单止是下滑了,简直就是一泻千里!本来还想这只是一下子没能适应,再多两个月或许就能见成效了。可惜事实是如此的残酷,两个月过来,结果却是我们班已经排在文科班的末尾了。看来,不变不行了。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最初我的判定是有失偏颇的,我们班在开学一段时间后的成绩下滑,其实并非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是正好处于长跑中所谓的“极点”状态。如前所述,我们班的同学在高一高二并不习惯于全力以赴地进行学习,而高三开学前校长和级长充满激情的动员一下子让我们的同学兴奋起来了——明明是长达一年的“长跑”,他们却起跑就以百米速度冲刺,自然体力和精力很快就跟不上,成绩也因此下滑。所以在当时进行座位的调整其实并非必要,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成绩排位”取得成功的是上一届某个班,这个经验却未必适合于所有的班级,我并没有通过详细的分析就断定该方式适合于本班,这个过于武断

了。既然错误已经形成,后悔已经没用了,赶紧做调整才是关键,但是再也不能草率行事了。这次要首先分析一下本班同学的学习风格——其实,从学习风格上来看,本班学生应该大多属于“偏向小组学习”的类型,而且在感官通道上偏于“视觉型”,尤其是低分段的学生,更加明显。而“安分排位”的设置恰恰不利于小组学习,因为成绩竞争的压力迫使学生分割为个体单独学习,很多需要借助小组力量才能学习的同学显得很彷徨,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优秀学生即使处身前排,但依旧没能取得进步的原因。同时,由于低分段的同学尤其偏重依靠“视觉通道”进行学习,而靠后的位置非常不利于他们看黑板、屏幕以及观察老师,难怪他们学的浑浑噩噩。

经过分析过后,本学期的第三次座位调整出炉了。重点放在学习小组的建设上,通过把学生按照“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有待进步的学生”的分配原则,组建了十多个四人小组,并且在排位上优先考虑视觉型学生的需要,把他们尽量往前靠。重新安排后的位置受到学生的认可,反对声音大大减少了。当然,这一次的调整尚未经过真正的考验,是否有效很难说,但不管怎样,这次的调位**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反思:

1.作为班主任,不能做“拍脑袋”决策,不能看到其他班级的好经验就随意往自己班里套,实际上人的性格有不同,班级的风格也有不同,如果不对自己班集体作详细分析就匆忙做决定,后果可能很严重;

2.作为班主任,也需要掌握新的教育研究方法,在这个学期,学校组织老师参加了教师教育技术的中级培训,应该说对我们的提升很大,学习到中间,才发现原来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多么的原始,多么的凭感觉办事,也是多么的容易犯错误。尝试了一些新的分析方法之后,感觉很得心应手,相信今后会有更大作用的;

3.作为班主任,要多听学生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实际上学生们对我的座位调整从一开始就有意见,但我认为他们的意见只是为了自身,而罔顾了班集体的利益,所以不予采纳。其实学生才是受教育的主体,多与其沟通交流,才能了解最确切的情况;

4.作为班主任,尤其是第一次带毕业班的班主任,还是需要多与有经验的前辈交流。这次“摆乌龙”,并非由于前辈信息的误导,其实恰恰就是我没有进一步问清楚,到底那个班是什么情况,事后才知道,该班实际上只有40人左右,而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很强,按说应该属于“偏向个体学习型”,所以才适合于“按分排位”的方式;

5.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要被自己以前的成绩所迷惑,以为自己的决策就一定正确。失败者大多都是输给自己的骄傲和大意,今后一定要引以为鉴。

总而言之,吃一堑,长一智,对于毕业班“新手”来说,这不是坏事,只要从失误中及时找到问题所在,并总结为教训加以反思,那么很快就会成为自身不断成长的宝贵经验。

班级座位调整制度

从一次考试谈毕业复习

教育叙事座位**

两个带来案例

一场车祸带来的教育反思

宴请中 桌次与座位的礼仪

毛嘴一小学生座位调整管理办法

中学学生座位调整管理办法(试 行)

从一次同学聚会看中国社会的撕裂程度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
《教育案例:从一次座位调整带来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