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育叙事案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6 06:03:4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育叙事案例

我和孩子的故事

主题: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放弃一个学生无异于

毁坏一个学生的未来。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包容有缺

点、错误的问题学生。这样的学生正因其积习难改,因其问题多,

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

现在农村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在家多是由爷

爷、奶奶抚养,而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并且对孩子有不同程

度的溺爱。由于家庭管理不到位,社会不良的影响,问题学生接踵

出现,使学校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给老师们带来了许多劳

心伤神的难题。

我们班的孙晓丽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由她外公外婆监护,

家庭条件也不太好,再加上外公外婆文化很低,事事袒护他,学习

习惯不好,成绩也很差,最让我头疼的是她从来不完成作业。我每

天布置过课堂作业大部分同学都抓紧时间写,而孙晓丽才慢吞吞的

拿出作业本,写两个字就开始咬笔,摆弄文具,接着在写两个字,

在发愣一会儿,别人的课堂作业都写好,又开始做基础训练的时候,

她还在拖拖拉拉。我走过去说:你做作业的时候要专心,不要干别

的事情,可是到放学的时间作业还是没写完,没办法我只有陪她做

作业,他不懂的地方我就给她讲解,过了好长时间他才把作业做完。

我对她说:你平时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听,我发现你上课的时候注意

力不集中,有时上课发愣,有时摆弄东西,我希望你改掉这些毛病。

我也了解了家的情况,她爸开车出过事,家里欠了好多债,现在爸

妈在外打工,她有时很想妈妈。我想作为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照顾,孩子怎么能快乐起来,也难怪她上课走神。作为老师我应该关心每一个留守儿童,多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疏导。

有一天早晨,同学们都早早的来到教室,可是孙晓丽快上课了还迟迟未到,我有点不放心,就找两个学生去她上学的路上找一找,过了好大一会儿,我派出的两个同学带着她回来了,那两个同学说:我们当时找到孙晓丽时他正趴在小沟壕里抠冰块玩呢。我很生气的说:该上学的时候你怎么这么贪玩,你把研究冰块的精神多用点在学习上你的学习也不至于这样,再说要是你弄破了冰,掉河里咋办?你以后在上学的路上不要贪玩,放了学要及时回家免得家里担心。

又有一天的早晨,快上课了,我拿出教本准备上新课,可是孙晓丽还没到,我有点不放心,就派了一名同学去看看,那名同学刚到校门口就见到了她慌慌张张的往学校了赶,来到教室,我很生气就问:你怎么又迟到了?她说他外婆做饭晚了,因此才来晚了。我说你下次叫你外婆做饭早点,你看为了不落下你的新课,我又耽误大家的上课时间。说实在的,我心里很生气,她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经常迟到,家长又不配合,我真想不管她了,由她去吧,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也挺可怜的,孩子父母不在家,年龄又小,她外公外婆毕竟不是她的第一监护人,责怪他们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我就先找个机会去她外公、外婆家里家访一次。

过了两天,我骑着摩托车带着晓丽去她家了解情况,到了她家,

我把孩子在校的情况讲了一下,可是她外婆听了也是爱理不理,她不但不配合老师管教,还说孩子小时候就是要多玩,这样身体才好。作业没写完不要紧,以后大了就好了。这次家访我以失败告终。这样晓丽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作业到了“你让我补我就拖,你让我签字我家没有会写字的,叫家长,就不来。”你又能奈我何?有时我真的想放弃,学生家长那么不负责任,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等到他大了让家长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吧。但静下心来想想也挺可怜他的,自己天资不聪明家长又不明事理。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做通家长工作方面入手多次进行家访。我打算改变策略,再一次家访。

开始去的时候,我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况等降低了家长对我的抵触心理。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晓丽,作业写的真工整,如果他在写作业的时候不玩就好了”“孩子,近来上课发言很积极,同学们高兴得给他鼓掌呢!”“我发现了,晓丽很聪明的,昨天那个问题他回答得那么到位,要是天天这样就更好了,其他的问题他一定能很快的思考出答案的。” „„同时,我也了解到,家长虽然没上过学,但是他们希望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找到了症结的所在,我尽最大的可能表扬关心孙晓丽,在与家长搞好关系,树立家长的信心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他的辅导力度。一次,因为作业又连续几天没完成而中午留在教室里补作业,我打电话让家长给他送点吃的。过了一会儿,家长气冲冲的空着两手来了。我想:完了,又捅马蜂窝了。

没想到,家长的一通咆哮,没有冲我而是冲着孙晓丽,最后还留下了一句:以后写不完作业不用想着吃饭,我也不可能来领你了。面对我,家长第一次道歉:罗老师,真是对不起,总给你添麻烦,孩子真是不争气!那天中午,家长真的就没让孩子回家吃饭,还一再嘱咐我也不能给她饭吃,让她提前尝尝以后没有文化吃不上饭的滋味。面对家长的这个转变,孙晓丽深感意外,她的表情明显的由等待时的有恃无恐到见到家长时的得意,听到家长怒吼的愕然、看到家长离去时的茫然、不知所措,最后看到我就不松口所表现的委屈、焦急,到最后无计可施后的不靠时间,刷刷刷地做起作业来。看到她丰富的表情变化,我想今天的教育我收到了成效。后来孙晓丽说,那天直到下午放学回到家,家长也没给他个好脸色,一直等到晚饭的时候才准许他吃饭。对于这件事,她在周记和作文中几次提到,表示挨饿的滋味真不好受,以后再也不敢不学习了。 从那以后她的学习有很大转变,期末考试时候她还考了八十多分。

从这件事情我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孩子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死钻牛角尖,那时,教师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忌怒忌燥,否则将会事与愿违。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

推荐第2篇:教育叙事案例

浅谈“pairwork”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叙事案例 阳高二中 张琪

“pairwork”,即:“对子活动”,也叫“伙伴活动”,是新教材的一个教学步骤。众所周知,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但“pairwork”运用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自己的做法及看法:

一、合理、有效地使用“pairwork”。

1.谈话小组应合理搭配。学生的外语水平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有的教师主张把后进生和优等生坐在一起,以便组织好谈话,我认为这样优等生会独占交谈时间,后进生会更自卑,更不敢开口。我主张“优中差”搭配,后进生和较差的学生(或中等生)在一组就不会挫伤积极性。不过,教师应在旁边多加指导。

2.“pairwork”可以随时变换。“pairwork”可以是同桌(left and right),也可以是前后(front and back),还可以是自由搭配(find a partner),即挑战对话(challenge),这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学生都有争强好胜心理,我平时就让他们选好了挑战对手,那么上英语课就有这么一个好机会让他们去较量,老师点一名学生起来,让他自由选择(freecal)一名(很可能就是他的对手)起来和他对话,对不来的为“败将”,学生很感兴趣。

3.“pairwork”可以扩展、延伸。“pairwork”进行了一定时间以后,可以选择一些对子在课堂上和别的对子进行交流,以弥补相互的不足。

4.分层次进行“pairwork”。考虑到学生兴趣爱好与水平的不同,有时教师应该多出几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谈话的兴趣就更浓了。5.“pairwork”要注意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大多数教师总是在碰到对话(dialogue)时才用“pairwork”进行机械的角色扮演(act),我们完全可以把“pairwork”运用到别的教学目标上,如找文章主题句、线索,复述课文,看图写话,连词成句等。又比如在单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看黑板上所缺字母的单词,让“pairwork”根据读音规则找出所缺的字母。这样,新单词很快就被记住了。

二、“pairwork”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破坏“pairwork”。有的老师在学生操练(practice)完以后,不是叫操练好的pairs上台表演(actout),而是破坏学生的对子,任意叫两位上台重新组合表演,这样两个毫无思想准备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就会不知所措,难以开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所以在新教材的起始阶段,还是请准备好了的对子上台表演,等到了

七、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口语基础就可以采用“find a partner”、“ challenge”等富有挑战性的形式,随时组合来完成训练。

2.创造宽松的“pairwork”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pairwork”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企求成功的心理需求,所以在学生上台表演后,即使有错,也应给予肯定,多用“good”,“not bad”,“thank you ”等给予鼓励,千万不能怕时间不够,匆匆换对子,从而破坏了“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加重学生下次上台表演的心理负担。

3.“pairwork”不能拘于形式。有的老师使用pairwork只是走过场,从“now practice in pairs”到“stop here , please”为止,一直站在讲台上,台下学生操练的结果一无所知,差生更不会开口,这样一来,课堂会逐渐失去英语交际的“小气候”。

总之,pairwork打破了传统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极大程度地提高了45分钟的效率。这一方法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将会为顺利达到教学目的铺平道路。

推荐第3篇:案例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案例:豆豆专集

王宝艳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2003级学前教育六班 ,原文发表于《幼教园地》2005年第7-8期)

豆豆是个个性强,又淘气的小男孩,在集体活动中,他经常出怪声,做怪样,只要自己不高兴就乱发脾气,谁劝都不听,做游戏时他总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玩,就连父母对他都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教育。他父母希望老师能帮助他,让他有所改变。

李老师是从他父母这一关开始的,首先,必须要改变父母对孩子的看法。帮助他父母建立对孩子的自信心,平时多观察豆豆在家中有什么优点,爱好是什么,做什么事让父母开心自豪等。同时老师也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观察他、接近他,对他加深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李老师平时还多注意支持豆豆的想法,给他更多的成功机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帮助他在集体中逐步建立威信。在观察中李老师发现、豆豆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书,看书时他很专注,此外他还有很强的责任心,他怕鱼缸里的小鱼饿着,每天都要喂一大把鱼虫,结果连续撑死了两条小鱼之后,他才肯相信要少喂一些鱼虫才不会把鱼撑死。

李老师抓住他这两个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在大家面前表扬他,奖励他小红花,帮他树立自信心。此外,利用离园时间,当着许多家长的面向豆豆的父母表扬他爱读书、关心小动物。由此引来了其他家长的连声称赞,他父母今天来接孩子意外地听到了连声称赞,惊喜的说:“儿子有出息了,快谢谢老师!谢谢老师!”豆豆不好意思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笑了。

收到此良好效果,应该让大家对豆豆有更多的了解,李老师决定为他举办一个“豆豆专集”展览。我们商定展示的内容可以用相片、文字说明、实物等多种形式,反映豆豆的学习、生活、游戏各方面的闪光点,以及父母对孩子寄予的希望。此后,我们开始分头进行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对孩子教育的过程。所以要特别强调豆豆的亲自参与。在挑选照片,回忆往事的过程中,让他感受父母为他付出的心血,以及自己的可爱给父母带来的欢乐。在挑选作品时,他能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豆豆专集”在楼道的“家幼栏”里展出了。家长、小朋友、老师都围观过来看,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

从此以后,豆豆好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早早的上班,主动要求值日,照顾玩具角的小动物,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豆豆专集”的举办无论对孩子、家长的影响都是深刻的,通过这个事例,我从中学习到了李老师从寻找豆豆的闪光点入手,运用教育实践中互动方法使孩子、家长达成了理解,形成了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个专集的举办带动全班幼儿与家长的主动参与。李老师在展出专集时,注重引导全体家长在看到豆豆的闪光点的同时,思索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经验和问题。在这个事例中我学会如何寻找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如何与幼儿相处,如何与家长沟通,在此与各位家长、老师分享。

推荐第4篇:教育叙事案例

教育叙事案例

(一)

两种“本能”

——我的三则教育故事

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张旭欢

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时,简单地批评或处罚,这是每个教师都无师自通的,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但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本能”收效甚微,学生很快“旧疾复发”,甚至愈演愈烈。所以我慢慢尝试克制自己批评的“本能”,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书笔记

小李刚从农民工子弟小学升入我校,我第一次批改他的“读书笔记”, 发现他只是随便抄了一篇短文,字迹很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讨厌写作文。

其实在开学第一节作文课上,我已经详细地介绍了怎样写“读书笔记”,并强调了书写要工整,没想到小李还是明知故犯,我有些生气。本想马上把他叫过来好好训导一番,然而,在我仔细地看了小李抄的那篇关于朋友的文章之后,一个想法闯人我的脑海,让我改变了主意。

那天下午的语文课,我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于“朋友”的理解,学生们的发言很积极。等好多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说:“刚才这些同学对‘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老师这里有一篇写‘朋友’的文章,现在念给大家听,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紧接着,我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除了亲人,恐怕只有朋友这个词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了。有了朋友就远离了寂寞,有了朋友就有了欢乐,有了朋友也就拥有了好心情。朋友,是你可以寻找帮助、诉说烦恼的人,也是需要你帮助、排忧的人。伤心的时候,困难的时候,成功的时候,他都在场,这就是朋发!好朋友,可以说心里话,彼此关心,相互勉励,共同进步,有时吵吵闹闹,却从不伤感情……当我读完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小翔情不自禁地说:“老师,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很精练地写出了真正的‘朋友’是怎样的。”

明慧也说:“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怎样交朋友,怎样对待朋友。

“老师,您是从哪里找到这篇文章的呢?”小静好奇地问,“我也想摘录!很多学生激动地搭话:“老师,我也要!我也要……”

“好,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文章不是我摘录的,”我微笑着说,“而是——小李摘录的,老师在这里也要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好文章!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那就让负责黑板报的同学把它抄写在黑板报上,方便大家阅读摘录!”说着,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小李,学生们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而小李呢,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从他那既高兴而又有些羞涩的表清里,可以读出他被老师表扬、被大家接纳的快乐。

课后,我把小李叫到办公室说:“你能把文章再抄一份吗?这样方便出黑板报的同学抄写……”小李二话没说,满口答应。

第二天一到学校,小李就把抄好的文章拿给了我。我接过一看,呵,他把文章端端正正地抄在了稿纸上,从那一笔一划中可以看出他的用心。

移山大法

有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慕名而来的人请大师当众表演。大师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众人等了一会儿,却见大师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大师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天下午,课代表小王一脸沮丧地来到办公室,抱怨说:“老师,好多人都不交作业。”“不交作业?”我陷入了沉思:发火是没用的,顶多好几天,然后依然如旧。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

自习课的时候,我拿着红笔走进了教室,按顺序给学生面批作业。见状。其他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业本,摆在课桌上。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见我“地毯式”批改作业,一个都不放过,也都飞速地写起作业来。一节课下来,一直俯身讲解的我腰酸背疼,但心情却非常舒畅。长时间以来,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而老师又不能及时辅导,致使作业本上的错误依旧。而这一次我不但批改完了班上所有学生的作业,还“新账旧账一起算”, 学生们原有的一些学习困惑都得到了满意解答。

这之后,他们不但作业上交积极了,而且学生们主动问问题的也多了。

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这学期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小张平时语文课表现特别好,古文默写次次满分,可期末考试成绩勉强及格。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在默写时特意留心小王并在班里展开调查,终于发现原来小王平时默写时作弊,有时写在桌子上,有时小抄夹在指缝里……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小张这样的学生以前我也曾遇到过,不过他表现得更激烈些。他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学生,虚荣心非常强。因为他是班干部,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要求处处给同学做表率;但同时他又十分浮躁,目光短浅、自欺欺人,幻想不劳而获。按照心理学原理,其实他这样做,恰恰说明他心虚,是不自信的表现。

以往遇到作弊事件,我一般会直接在班里不点名将事情描述一番,然后全班一起分析原因,指出这种“掩耳盗铃”行为的危害,促使当事者改正,并且要求大家一起监督。另外一种稍微缓和些的做法就是将其叫到办公室,私下交流督促。可是小张个性张扬、崇拜英雄、自认为是班里“最有男子汉气概”的,喜欢说大话,是典型的“顺毛驴”,只喜欢听表扬,越表扬越来劲。我冷静观察他一周,他似乎意识到什么了,刻意表现得很好。既然这样。我决定暂且不揭穿他,先让他“假装”。装的过程就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装”习惯了,也就成真的了。这样会帮助他真正强大起来。

为此,我在班会上总结期中考试时,提到有些同学在大考中心理过于紧张导致成绩不理想并有意识地提到小张:“小张同学平时的语文成绩是咱班的‘一哥’,这次考试‘马失前蹄’,但是我们大家都相信他的实力。”听到我这番话,教室黑瞪大眼睛的不仅仅是小张,数十双眼睛里满是惊诧。放学以后,我又特意找到小张,拍拍他的肩膀:“小张,压力不要太大,我相信你的实力和潜能,你平时默写全都会,这次是太紧张了。看来你要好好调整一下心态,要记住:你是咱们班的学习风向标,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放弃。我看好你,不要让我失望啊!”这个倔强的男孩都快哭了……我知道,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言不由衷”,但却给他注入了催化剂,我的“善解人意”会使他没有退路。

我的这种做法极大地满足了小张的心理需求,不但帮其掩饰了过失、挽回了面子,而且使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何发?只能拼命学习,充实自己,以达到真正的提高。他后来在周记里写道:“我不敢停下来,也没有时间停下来。我是‘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否则等于承认我不但学习不行,而且品质很差,我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只有使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弥补以前的过失。语文老师铺天盖地的表扬,班主任满满的期望,同学们质疑的眼神,都鞭策着我克服懒惰、浮躁、虚荣。我拼了!”

接下来让我更得意的是,所有老师都惊讶于小张的表现,他不但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且为人诚实大度,作业工整认真,上课表现更好,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期末考试一举跃到班级前十。如今,他稳稳地位于班级前十,已成长为一个更加理性、沉稳、健康的阳光男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每个孩子内心都有“想好”的愿望,这也是他们的“本能”,只不过常常被懒惰等负面因素所蒙蔽。擦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激发他们“想好”的“本能”,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批评的“本能”只会压抑他们“想好”的“本能”,只会使他们的眼睛越来越黯淡。

两种“本能”其实也就是两种角度,一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说到底,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情感的。当教师真正关爱学生,用心、用情,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和对待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克制自己的“本能”,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本能”,创生出更多和谐美好的音符。

教育叙事案例

(二)

耐心等待,守候花开的幸福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毛静

案例背景

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或迟或早,或长或短;或迎风招展,潇潇洒洒;或含苞欲放,羞羞答答……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地等待,送一缕阳光温暖他们,化一丝春风爱抚他们,就一定会听到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花开的声音!

案例描述

1.跳绳**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我正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门突然被推开了,只见吴梦已哭成了小泪人,“怎么啦?谁欺负你的,快告诉老师。”她伤心地哭着说:“我今天刚带来的跳绳不见了,这是我南京的大姑新帮我买的……”我忙问:“是什么样儿的?什么时候不见的?”和她同来的同桌连声说:“她的跳绳可漂亮了,还是带计数器的,早上第四节体育课时,我和她还在一起比赛的。可中午到校后,就不见了。”“你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啦,会不会带回家了啊?”“没有,我放学时就把它放在了抽屉里,我想下午来的时候再跳。”

那我们快去班里找找,说不定放在角落里没发现呢?于是,我来到教室发动全班孩子,对大家说:“你们见过吴梦那根漂亮的跳绳吗?”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说见过。“吴梦想把跳绳借给大家玩,可是忘了把跳绳放在哪儿了,你们能帮忙找找吗?”全班孩子一起找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但令人失望的是……没找到。看来不得不承认:是有人喜欢上了这根跳绳,把它悄悄“借”走了。

2.出谋划策

怎么办?望着一张张天真可爱的小脸蛋,我实在找不出怀疑的对象。还是等等吧!兴许跳绳能自己出现呢!回到办公室,其他老师帮忙出谋划策:“你一个一个地仔细观察,也可让孩子互相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向你报告。”“找一面他们未见过的镜子,可以美其名曰‘魔镜’,让全班孩子都来照一照,不敢照的那肯定与这根跳绳有关系。”“你干脆告诉孩子们教室里有监控……”看着好心的同事,我不免有些担忧:这些主意也许会有效,可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互相揭发会使孩子互相不信任,照“魔镜”,利用监控会让“借跳绳”的孩子心怀恐惧而不愿上学。

3.灵犀一闪

思考再三,这些办法都不太理想。怎么办?总不能让这事不了了之吧。事发第二天,我在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班主任日记《心灵写诗》中找到了答案:班主任最重要不是管理,而是走进心灵,用“悄悄话”的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想要是老师和孩子之间说悄悄话,是不是可以拉近我和孩子的距离?如果孩子都把我当朋友,跟我说实话,那么,“借跳绳事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这么想,可心里还是没底:先试试这种方法,看看能否奏效。于是,我立即在班里举行了一个“朋友,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的讲悄悄话活动。我对大家说:“小朋友,老师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今天我这位大朋友想和你们做一个讲悄悄话的游戏,愿意吗?”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太好了,我想和老师交朋友……”这群顽皮的孩子忍不住欢呼起来。我借机鼓励道:“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老师也会,如果大朋友做错了事,现在知道错了,很想改正错误,你们会原谅我吗?”“会!”“我也会”……孩子们回答得很真诚。眼看时机成熟,我赶紧揭示游戏主题——“知错就改”,并宣布游戏要求:“下面我们就找自己要好的朋友,向他诉说压在你心里的秘密。倾听秘密的朋友要做到:帮助他保守秘密,提醒他改正错误!悄悄话游戏开始!”

一年级的孩子,心灵是那么天真、纯洁。话音刚落,一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就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走向好朋友,开始轻声细语起来。看着小朋友一个一个从自己的身边走过,()感觉有点失落:孩子能把他们的秘密告诉我吗?毕竟我是他们的老师!万一没有孩子来找我,丢失的跳绳怎么办?还能找得回来吗?我的心中充满忧虑。这时,性格活泼开朗的高宇蹦蹦跳跳地来到我的身边,“高宇,你想和我交朋友,对吗?”他咧着嘴呵呵地笑着说:“大朋友,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有一次,我的同桌李响把我的文具盒碰翻了,我就悄悄把他的橡皮藏了起来!”我趁势引导:“朋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吧!”他马上就把橡皮还给同桌,还对李响深深鞠了一个躬,说:“对不起!”我本以为他会让我为他保守秘密,没想到孩子能当场认错,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大拇指。不一会儿,又有许多孩子来承认自己犯过的一些小错误,他们都得到了我的表扬。“真是勇敢的孩子,记住,这只是我们俩的秘密!”

4.等待花开

“丁零零”下课了,可还是没有任何有关跳绳的消息,可我想:只要我把这个游戏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第二天放学,我正在教室关门窗,一个平日里性格内向的孩子晓菁正在慢吞吞地整理书包。“要不要老师帮忙?”她低着头,不说话,我走到她身边,她红着脸低声说:“毛老师,我也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吴梦的跳绳是我拿的,你不要告诉别人,行吗?”我心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经过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天等待,“借跳绳事件”终于可以结案。“知错敢于承认,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那你准备怎么办呢?”“我不敢自己还给她”。“明天你悄悄把跳绳放在老师讲台的抽屉里,我帮你还。不过,以后借东西时,一定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好吗?”她使劲地点点头,我笑了,她也笑了……

案例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我们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过重的功利心让我们等不到花儿开放的那一刻,等不及孩子经历完成长的过程;就是因为浮躁的态度让我们少了一种宽容的胸怀,少了一双智慧的眼睛。而今,我回过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回味这一切的时候,却发现那微笑的瞬间,我品尝到了教育的喜悦。这一次成功的教育案例给了我很多思考。

我明白教育的等待并非守株待兔,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无声呼唤,是一种智慧的等待。“孩子犯错,就是上帝也会原谅”,更何况是孩子眼中神圣的教师?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去耐心等待呢?等待是一种爱——一种需要爱心与信心的爱。很多时候,孩子的豁然开朗、顿悟清醒,也许就在我们耐心等待的一刹那之后。对于晓菁的这份等待,是我对她犯错的宽容,更是对她自尊的呵护。正是这份等待让她在愧疚之后能够平静而从容地抬起头……也正是在等待中,我享受到了别样的幸福。

其实,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放慢爱的脚步,用我们的真诚、宽容、耐心、期待、信任、尊重……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守候花开。

掩卷反思,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等待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种子会慢慢地发芽,花儿会悄悄地开放,我会静静地等待。我要用汗水浇灌校园沃土中的每一种植物,耐心等待每一株鲜花争奇斗艳、每一棵小草勃发生机。我将用我的等待引领每一个孩子都揣着自信,走向成功!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守候花开的幸福……

教育叙事案例

(三)

别让“意外”搅了“教学”的局

周岗中学 周友杰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第二” ,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则,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在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就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探究。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请大家按照课本要求进行实验!”我又提高分贝在班上强调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

“怎么回事?”我第一时间质问道。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的说道。

“没用了!”“要赔钱啰!”“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了起来。

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忽然想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得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

“肯定没用了。”小胡确定的说道。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较敏捷。

“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

“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成为一个磁铁。”小胡不无得意的说道。

“我也同意”“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小胡的不在少数。

“真是这样的吗?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

顿时,下面又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刚才在下面一直声援小胡的班长小王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

“原来没有坏啊!”“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

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惯性”一节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渴望。直到现在,当我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场景依然让我难以忘却。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要求。“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实验过程中,专心于实验探究的小丁一时疏忽不小心损坏了一块条形磁铁,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愣住了,并本能地想道歉。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问题,还有些担心。虽然之前我多次强调实验纪律,但是当时如果我对他严厉训斥一顿,杀鸡骇猴,也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纪律和实验器材的保护。不过,对于小丁学生来说,不仅伤害其自尊,同时也挫伤了其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受到《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当时灵机一动,顺势引导,用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方法处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外”得到巧妙处理,既保护了小丁的自尊心,又额外的达成了下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不容易,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巧妙的教育方法,从小事着手,从意外开始,从细微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题,提高教学效率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小丁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 也许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

推荐第5篇:教育叙事案例

不要遗忘那些学生

高二数学组

黄政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应该把理解、尊重学生当成首条的金科玉律。”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我们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理解他们的要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之中,这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典案例】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同学性格内向,不合群,不太引人注意,在一次课上,我问他“双曲线的定义是什么?”这样一个在书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的问题,而且上节课刚刚学习了,没想到他这样回答:“我不会”。我当时心里就不高兴了,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能不会呢?!”。我又叫了一个学习好的同学把这个问题回答了一遍,我再问他,他依然回答:“我不知道”。这下我火了,厉声地说:“你第一遍不知道,也说的过去,我请其他同学回答一遍了,你还说不会,你什么意思啊?!跟我过不去是怎么着?”。为了不耽误讲课,我让他下课到我办公室来。

下课后,他随我来到办公室。在从班级走到办公室的过程中,我想:我不能再训斥这名同学,那样只能使矛盾激化,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不能使学生得到教育,反而会使事情更糟糕。于是,到办公室后,我先给他拿一把椅子,让他坐下,然后推心置腹的对他讲:“刚才,我的心情过急了。你不会,也是正常现象。我有不妥的地方,不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厉声地批评你,使你难堪,这是我的做老师的失败。我向你表示歉意!不过,我也确实是为你着急,这个问题在我们所学习的内容里,应该算是简单的了,你不应该不会。来,现在我来单独给你讲一讲。以后,有什么不会的问题,你也可以随时来办公室找我。”他低垂着头,我看到他的眼里有了泪光,他说:“老师,对那个问题,我是会的,是我不愿意回答”。“那时为什么?”,他沉默片刻说:“对于老师们的提问,我回答和不回答都是一样的,老师本来就不喜欢我。” 说着,声音有些哽咽了。“我猜得,我看你们总是把目光投向别人,很少看我……反正我不好了……”

他说到这,我心里一惊,我从来没注意到这一点呀!其实老师常常把目光投向全班的每一个角落,示意着同学们,怎么偏偏忽略了他呢?这是我的疏忽!我赶忙微笑着说:“老师今天课上不是请你起来回答问题了吗?不是不止一次的把目光投向你了吗?”。

经过谈话,彼此沟通了,距离拉进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处处事事关爱他,师生关系很融洽,他也很热爱数学了,成绩也不错!

【案例分析】

本案例的启示:这件事情,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细想起来,是有深刻原因的。很多班机都有这样的学生,他们或者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因为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于是各种表扬、奖励远离他们,当班干部、进兴趣小组没有他们的份,课堂提问也很少“光顾”他们,甚至老师的目光也极少投向他们。于是,他们成为班级中被遗忘的人群。但是,正如阴影中的草木特别渴望阳光照耀一般,这些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愿望尤为强烈。

作为教师,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班级里有没有这样被自己“遗忘”的学生,努力消除自己视野中的“盲区”,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目光和语言,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就会消除学生内心所有的疑虑和误会。老师,请将您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您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200

8、

12、26

【教育叙事案例】

不要遗忘那些学生

高二数学组

推荐第6篇:教育叙事案例

我的教学故事

房县东城小学 王绍武

今年我带两个班数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点非常的简单,领悟力好的学生上课稍微听一点就会了。所以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的阶段,在这一学期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想只要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并且认真地检查,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很棒的。

任晓琪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上课不听课,虽然看他上课不说话老老实实的坐在那,但他却在下面偷偷的玩东西或开小差,这也是他成绩一直搞不好的原因.在开学的前几次的考试中都考得很不理想,最差的一次考了70多分。在和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任晓琪对珠算有很大的兴趣而且学得特别的好.我想他既然珠算学得好,那么现在数学也应该得心应手的.我感觉他其实挺聪明的,考的不好一方面是由于他上课不认真另一方面是由于考试做题不认真没有检查的习惯.我想把这些毛病改了他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于是在一天上过数学课,我把它叫到办公室,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跟他说:“茆恩龙,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你其实是有能力考到100分的,你想不想考100分?”他点点头,我接着说:“那老师告诉你一个方法,你想不想听?”他又点点头,我说:“好好听课,上课争取多回答问题就可以了。现在老师给你来一个小约定,从现在开始只要你上课回答对3个问题老师就奖励给你一个小星星,好么?”他说好。第二天,在我每次提问题时,他都把手举起来然后又

放下去接着又悄悄地举起来但举的很低,从他的表现我知道他很想表现他自己但又缺乏自信。整节课下来他只回答对了2个问题,快下课的时候我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表扬他,说他今天上课又很大的进步希望他继续努力,并奖励给他一颗星星,他当时很开心。下课后我跟他说:“ 虽然今天你没有回答3次问题,但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希望下次你能够大胆举手,争取老师的每一个问题你都能回答。”他点点头,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他总是尽量的去回答问题,上课听课也认真了很多。在一次考试前,我跟他说:“这一段时间,你表现得很棒,明天就要考试了,只要你认真地听老师读题,认真地用心做题认真地检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考好的!”第二天,我发现他能够安静的听题、做题了,分数也有很大的进步考了96分。

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我想他只要坚持下去,他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推荐第7篇:教育叙事案例例文

我的教育小故事

骆绪梅

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正因为差,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

我们班的张敏同学,因为天生反应慢,动作慢,再加上也比较懒惰,父母事事袒护她,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差,在上一学期的时候成绩就和班里同学相差

二、三十分。语文成绩不及格,她很贪玩,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几天,她就会积起一大堆作业没有完成。面对这种情况,她家长不配合老师管教,而是说孩子小时候就是要多玩,这样身体才好。作业没写完不要紧,以后大了就好了。她的作业总是不做,有时家长写条子找理由不让孩子写,就这样张敏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家庭作业也不写,我在查作业时,她总说没带,你让她补时,她总是拖,拖一天也不写,家长也叫不来。

面对张敏及家长的态度,我有时也很生气,不想再管她,由着她去吧,等到她大了让家长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吧。但静下心来想想也挺可怜她的,自己天资不聪明家长又不明事理。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做通家长工作方面入手,多次找时间和家长谈话。

开始给家长打电话的时候,我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况等,渐渐地降低了家长对我的抵触心理。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

“张敏,作业写的真工整,如果她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再玩就好了”。

“张敏同学,近来读课文、生字、词都读的比以前好了,同学们高兴得给她鼓掌呢!要是回家后能多写几遍课文〃字词就更好了”。

“我还发现了,张敏同学其实是很聪明的,只要以后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多回答问题,多思考,老师相信你会是咱班最棒的一位同学。”

“昨天那个问题你回答得是那么到位,要是能多读几遍课文就更好了,其他的问题你一定也能很快的思考出答案的。”

……

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张敏的家长一直有个虽然学习很不好但是希望老师对她最好的愿望,对于女儿也抱同样的想法。找到了症结的所在,我尽最大的可能表扬、关心张敏,在与家长搞好关系,树立家长的信心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她的辅导力度。一次,因为作业又连续几天没完成,把她留在教室里补作业,我打电话让家长来学校接她。过了一会儿,

家长气冲冲的来了。我想:完了,又捅马蜂窝了。没想到,家长的一通咆哮,没有冲我而是冲着她,最后还留下了一句:以后写不完作业不用想着回家了,我也不可能来接你了。就让老师锁在教室里,别放你回来了,说完后,她又对我说:“老师,真是对不起,总给你添麻烦,孩子真是不争气!”那次,家长真的就没让孩子赶紧回家,是写完了作业才领回家的。还一再嘱咐我以后在她没写完作业的时候,让她不要回家了,尝尝不回家的滋味。

面对家长的这个转变,张敏深感意外,她的表情明显的由等待时的有恃无恐到见到家长时的得意,最后看到我就不松口所表现的委屈、焦急,到最后无计可施后的不靠时间,很快地做起作业来。看到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不断变化、进步,我笑了。我觉得教育孩子时,爱心和鼓励要比批评的效果好得多。

推荐第8篇: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一)

语言活动:等着瞧

案例情景描述:在看了两集动画片《等着瞧》后,孩子们被它生动形象、幽默搞笑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也喜欢上了动画片里的主角,聪明的兔子和凶恶的狼,这两天在班级里引起了一阵轰动,《等着瞧》变成了热点话题。同时,我发现,孩子们在对动画片里有趣的情节津津乐道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所以,促成了这次活动。

过程描述:

在观看第三集《等着瞧》时,孩子们果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看到狼把兔子追到了一家电视机商店,兔子没地方躲藏,就躲在一个假的电视机框子中,假装和别的电视机里的兔子一样唱起了歌,狼正愁找不到兔子,它就把真的电视机一只只关掉,兔子终于露出马脚,因为它太忘情于演唱了。狼终于发现了兔子,可是狼却没有马上扑上去抓住兔子,而是十分配合兔子做起了观众。

于是老师提出了问题:“狼既然认出了兔子,为什么没有一下子扑过去抓住它呢?不怕兔子逃走吗?”

小朋友们反应很激烈,马上举起了很多双小手,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觉得,“电视机关不掉”(这是停留于最表面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是班级里能力比较差的孩子的回答。)

第二种:“狼想等一会再抓兔子”(这接近于老师预设的答案,但还是浮于表面。)

我的思考:如果把老师要的那个答案比作苹果的话,孩子们已经很接近苹果了,只要再向上跳一跳就能摘到了,如果这时老师直接就告诉他们答案的话,幼儿会像泄了气的皮球,教师原本是想助一臂之力,却在幼儿想说的愿望上浇了一盆冷水,而且对于老师的答案他们也未必理解,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使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狼的骄傲自大的性格,和面对兔子暗自窃喜的心情,它认为这回兔子是肯定跑不了了,一种胜券在握的胜利者的姿态。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必须在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来帮助孩子提升经验。面对孩子对动画片不同的理解,教师要谨慎对待,如果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必须改正,而有些地方,可以允许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开放性,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于是我即时的鼓励孩子们大胆模仿狼的神态、动作,孩子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体验着、感知着。

虽然孩子们不能用深奥的语言表达“狼为什么没有马上抓住兔子”但是他们会用稚拙的语言学着狼说:“哈哈,兔子,你逃呀,你逃呀„„”说明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这种感情体验,而且有一种“我自己知道的”这种自豪感,在学习狼说话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语言锻炼的机会。

活动反思——如何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也是幼儿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要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选择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灵魂,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一个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的活动也就不能总是全班一个模式。

我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一定语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让幼儿参与观察、讲述的卡片、图片和具体形象的表演头饰、道具及背景等,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选择性活动、分组合作活动、互动式活动等,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内容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一定的愿望,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语言讲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关联的图片,让幼儿自己去看画展一样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讲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与同伴一起选图、一起看图,一起自由地讲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选择图片的讲述中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

其次,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心理情境。作为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经常用真诚的眼光同幼儿交流,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创造一个亲切、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他们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时,就要不断地鼓励、支持,这样,幼儿会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感到无拘无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交流兴趣,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

二、驾驭教学艺术,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自己的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能动性。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而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集中地体现在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自身具有巨大的潜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幼儿在语言交流时的能动表现。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总是希望每次活动都有新鲜感,因而,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一)采用多通道参与法。也就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以“谁想知道”、“谁会讲述”等,鼓励所有的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进行感知。如:学习诗歌《树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了许多的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象什么?在学习诗歌时,又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观察、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表现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采用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创设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体验各种美的事物,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和兴趣。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生动的非语言环境,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

三、调控师生互动,展现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表明在现时的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内存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的个体,是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

我们的语言活动通常是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与幼儿应是平等的伙伴,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一)师幼选择性互动。教师根据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选择语言发展能力强的、较好的或较差的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又针对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师幼间的互动,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发展。如;在排图讲>故事《救小鸭》中,教师与幼儿可以互相进行选择,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讲述小鸭遇到的困难,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们救小鸭的方法,语言较强的幼儿选择讲述救小鸭的过程。这样,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又树立了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自信心。

(二)师幼合作性互动。让全班幼儿或一个组的幼儿共同合作与教师间的互动。合作性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对语言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可以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幼间都能进行发表和评论;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交流的表现中,如诗歌、儿歌的集体与分组朗诵;反义词的相互练习;一问一答的提问和回答训练等。这种方式的互动,能带动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参与互动。

(三)生生共享性互动。指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与同伴间进行的语言交流。这种互动可以是两个伙伴、一个小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几个好朋友,在生生间的互动中,为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

教师要调控好活动中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充分展示他们的独特性,发挥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四、支持语言想象,启迪幼儿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灵魂。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对幼儿而言,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语句、词语的举一反三,对故事情节、事物的联想、想象,以及儿歌、诗歌、散文的仿编等等。

在语言活动中,一边是教给幼儿的学习方法,一边是要引导幼儿能举一反三,学了一首儿歌,就让他们也来自己学习仿编儿歌;讲述时,运用一个词语,让幼儿说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学了讲故事,就启发幼儿想象也来创编一些故事情节等等,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幼儿不能没有想象,想象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带有幻想色彩。我们语言活动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丰富、生动、优美的想象和幻想,合理的想象和幻想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与语言作品中的幻想合拍,就会迸发出无穷的乐趣和想象。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把看到的东西想象成另一种需要的东西,教师总要启发幼儿“它像什么?”、“还像什么一样?”让幼儿想得越多越好,想得和别人不一样等等,这样的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幼儿天真的想象,教师要给以肯定和引导,让幼儿的能自由的天空中大胆地想象。如:故事《七色花》,幼儿很容易被故事里七色花的神奇作用吸引,当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时,让幼儿幻想成故事里神奇的“七色花”鼓励幼儿想象:你的“七色花”会帮你实现哪些愿望?幼儿会想到为自己实现喜欢的东西,为爸爸、妈妈实现需要的东西;教师进一步支持幼儿更深一层地想象,“七色花”还会帮你实现哪些有意义的愿望?进而,幼儿会想到帮助有困难的人实现愿望;还会想到实现动画片里的科学幻想情景等等。

教师对幼儿想象的支持和肯定,能有效地启迪、培养和发展幼儿身上隐藏着的神奇而无穷、健康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

通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实践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了解幼儿,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语言交流环境,给幼儿充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地促进幼儿主动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二)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都非常爱“美”。特别是当新衣服买来时很多幼儿都急着要穿到幼儿园去,想让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那么的漂亮,喜欢老师表扬表扬他。但是有些家长一味地宠着孩子,他想怎样就怎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呢?

案例描述:

五一回来,衡衡有点不情愿地走进教室,我一看他的脸就猜到他肯定是心里不好受。这时我就过去问他怎么了,他不离我而且转身自己去玩了。他妈妈见此情形就过来跟我说:“五一休息时给他买来一双新凉鞋 ,在家里每天都穿。昨晚楼下一位阿姨夸他鞋子漂亮,他听进了。今天非要穿到幼儿园来,跟他讲了一早上他都不要听还哭了一顿所以现在心情一直不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我就又跟衡衡去交流,他仍旧不离我但是不象刚才转身去玩了。但是还是在听我讲话的,因为他爱讲道理所以我还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与他沟通。结果他愿意与我交流,我很高兴。我蹲下来问他为什么不高兴,他告诉我因为他想穿新鞋子可妈妈不让他穿所以哭了。这时我对他说:“衡衡,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你穿吗?因为现在天气还有点冷,而且太阳公公也没有出来,你看老师、小朋友都没有穿凉鞋。如果你现在就穿的话很容易感冒的,万一衡衡感冒了,那就要上医院打针了 那就又要花妈妈钱了对吗?”他回答的很好而且心情也又点舒畅了。然后我又问他,爸爸妈钱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对吗?他迟疑了一会儿对着我笑了笑,他妈妈看到此情景也放心地去上班了。我也为衡衡听懂了我的意思明白了我的道理而高兴。

案例分析:

现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较富裕。又很多家长一味的宠着自己的孩子,把他们作为掌上明珠捧着,祖辈家长特别明显。所以现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美”心理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尽管这种心理是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积极作用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给幼儿>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家长、教师 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爱“美”心理。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正常爱漂亮的孩子。幼儿爱“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的特点来看。教师的夸奖很有可能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动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判别能力 不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没有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儿自身爱“美”,教师、家长就要更加注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这种心理,导致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此时,教师、家长怎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起到关键的作用。

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视发现、保护和引导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质。”还指出:“只有家园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1、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孩子小步递进的过程,抓住 发展的寻常时刻,学会了解行为的发展意义。

在幼儿园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孩子行为的寻常时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认知特点、智慧策略,以便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具有全面、正确的儿童发展的知识 和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宜地把握儿童发展进程及其特点,努力支持和帮助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对幼儿来说家长最重要的不是对幼儿进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道德说教,而是帮助幼儿认清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以及选择一种既能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方式。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三)

案例背景: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将面临新的环境和生活,同时幼儿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闹!尤其是2—3岁幼儿,往往会被幼儿园里新鲜的环境、玩具所吸引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时间,他们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情绪,有的甚至哭闹着要回家。这种强烈的对家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老师的排斥,使孩子不愿午睡,甚至出现惧怕午睡等不适应行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如何使幼儿尽量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午睡呢?

案例描述:

凯瑞是一个腼腆内向的男孩子,白白净净的,很少说话很安静,也很少与小朋友争执打闹,是个惹人爱的孩子。但是自入园以来,他从来都不上自己的小床睡觉,不论老师怎样耐心的说教他就是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强行上床他就大声嚎啕大哭,更不要说睡觉休息,如,“你可以先不睡觉,躺在床上玩一会儿”;“老师抱抱你,咱们一起去你的小床上”;“妈妈第一个来接凯瑞”等等方法都不奏效。

我观察到凯瑞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我们身边,看着其他小朋友脱衣服、上床睡觉,像这样已经持续了三天。在第四天午休的时候,凯瑞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身子倾斜到一边,两只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我看到他实在撑不住了,就赶紧轻声地说:“凯瑞,咱们去休息一些吧,这样多累啊,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去睡觉吧!”凯瑞突然醒了,一字一顿的说:“我不睡觉,我不去睡!”这时我想起来,凯瑞的母亲曾经给说起,凯瑞性格很直拗,不能硬来,在家午休的时间都是三四点。我想了想便说:“那好吧,你不困就先别睡了。”这一天凯瑞又没有睡午觉。第五天依然这样,凯瑞明明很困了,可就是不肯上床睡觉,还是老样子连抱他过去都不肯,我一定要好好想个解决办法。

第六天午休时,我就先让凯瑞站着看其他小朋友脱衣服、换鞋上床,等所有小朋友都上床了,走到他身边,俯下身子拉着小手对他说:“你别站在这里了,老师带你到另一个地方去(凯瑞的小床),那里有你妈妈带来的好东西。”我看到他倚靠在自己的小床边上,一会儿摸摸自己的小被子,一会儿摸摸自己的小枕头,很是欣喜。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对凯瑞说:“你的小被子多好看啊,红红的颜色,绣着你的名字,小枕头还有香气呢„„这么舒服,其他的小朋友看你不在床上睡觉,可不能让他们用了啊,快点,你赶紧上床来吧,你站着多累啊,坐在床上好好看着你的东西呀。”凯瑞一听,果然上床了,抱着自己的被子不撒手,我就把被子折好垫起来让他靠着坐,他这样也不舒服,皱着眉头,一副难受的表情,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躺下睡了,我顺势说到:“这样舒服吗?”凯瑞回答道:“不好。”“那就躺着吧,这样好多了吧!”凯瑞说:“好,舒服了。”待凯瑞躺下后,盖好被子,轻轻抚拍着几下,他就入睡了。

离园时跟凯瑞的母亲交代午休情况,建议家长周末一定要按时休息,不要打乱正常的作息。回来的新一周,小凯瑞午休更积极了,不用教师催促便能自己上床睡觉了。

案例反思: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进入睡眠时,身体各部位、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因此,幼儿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它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一节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3-4岁幼儿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休”。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做好幼儿午睡的管理工作,应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午睡,不应该采用强行粗暴的方法迫使幼儿入睡。

幼儿入睡适应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即根据不同的幼儿的特点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施予不同的转化方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以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正如本案例中,倚靠小床、抚摸被褥(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上床抱被、靠被垫坐、躺床入睡等五步骤逐步引导凯瑞小朋友成功入睡。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睡前的情绪调节,如播放故事、舒缓的音乐、组织散步等以稳定幼儿情绪;可以创设舒适的睡眠环境方面,如粘贴睡眠中的动物图案、睡前通风、睡时拉上窗帘等,营造一个安静、暖和、舒适、宽松的睡眠环境;可以提前与家长沟通,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幼儿的午睡习惯,如孩子午睡状况,几点入睡?有什么特殊要求?午睡时间多长等,建议休息日在家要坚持给幼儿午睡的习惯,尽可能与幼儿园午睡时间相一致。

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耐心地去期待幼儿的转变,还需要有帮助性的引导,不断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和方法去探索、实践并积累经验,才能有效地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推荐第9篇:案例反思(教育叙事)

案例反思(教育叙事)

晟舍小学吴静

案例:

有一位老师上公开课,由于写漏字,造成错误的知识整整在黑板上呆了30分钟,直至下课。课后问学生:“为什么不指出来?”答曰:“不敢。”全班40多位学生竟无一人敢插嘴纠正,也许我们已司空见惯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引起一点点反思吗?

反思:

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则相反:课堂上学生可以随便提问、讲话,可以跟老师辩论;家长则叮嘱孩子:“上课要多讲话,多提问。”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要解放儿童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而我们许多老师要学生绝对遵守课堂纪律,规规矩矩,不许乱说话、乱动,把学生的“插嘴”当作捣乱课堂的行为。显然,这种教育它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灵感。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儿童的这种表现欲望特别强烈。在课堂上,学生插嘴常常是灵感的突然迸发,是智慧火花的一现。

素质教育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倘若学生一插嘴就遭到严厉的训斥,多数学生就不敢随便发言,形成紧张的、压抑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怎能充分发展,学到知识呢? 实施民主教学,要求我们要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博大胸怀。教室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而应该是师生之间进行交互对话的舞台。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发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而非塑造他们。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平等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人”,承认他们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承认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所谓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放下架子”,“降格”待己,把自己放在“学习者”而不是“教书者”的心理位置上,站在“同学”的角度,化解师生之隔、教学之隔,为教学成功奠定心理情感基础。要跟学生进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学式”的“心灵交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渗透消融于平等、坦诚的“对话”中,尽力达到“润物无声”的境地。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从知识的传授变为指引学生发展,则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师的新职责。在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许多见解和问题,常常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这样一来,教师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抛弃师道尊严,倡导学道尊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建立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教育是叫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我们在课堂上实施民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为中心,以应用知识为中心,让教室成为孩子们真正意义上的乐园,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明确的职责要求。

推荐第10篇:教育案例及教育叙事

4篇教育案例及教育叙事的例稿

别让“意外”搅了“教学”的局

周岗中学 周友杰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描述】

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第二” ,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则,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在教学进行到一半时,我就让课代表将磁体,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探究。班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请大家按照课本要求进行实验!”我又提高分贝在班上强调了一遍。

突然“啪”的一声,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小丁同学!

“怎么回事?”我第一时间质问道。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看着地上裂为两段的条形磁体,小丁委屈的说道。

“没用了!”“要赔钱啰!”“刚好裂成两半,一半一个磁极!”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了起来。

当时的我十分生气,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正准备好好训斥小丁一顿时,我忽然想起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请平移到我这里来》的文章,讲得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发生的一件突发事件。“这不正是一个相似的事件吗?如果我当众训斥了小丁,对小丁的伤害会有多大?以后他还会用心去实验吗?如果学生因为怕损坏器材而不敢去用心实验,辛苦准备的实验还有什么作用?”想到这里我就接着大家的议论声反问了一句:“这个条形磁铁还有用吗?”

“肯定没用了。”小胡确定的说道。作为学习委员的他思维一向比较敏捷。

“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道。

“我们刚刚学过,一个磁铁应该有两个磁极,现在这个条形磁铁裂为两半,一半红一半蓝,每一半只有一个磁极,所以肯定没有用了,除非用胶水把两半连接起来,才能重新成为一个磁铁。”小胡不无得意的说道。

“我也同意”“肯定没用了”„„下面声援小胡的不在少数。

“真是这样的吗?刚好老师这里还有几块断裂的磁体,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我顺势引导。

顿时,下面又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刚才在下面一直声援小胡的班长小王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断裂的一半还是有两个磁极,你看。”说着,举起手中的半块磁体,只见两端各挂了长长一串大头针。其他小组见状,也都纷纷拿起手中的半块磁体试验起来。

“原来没有坏啊!”“现在是一块磁体变成两块了啊!”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

见状,我顺势开玩笑的说道:“看样子小丁非但没有破坏我们的磁体,还给我们多创造出一个磁体啊!不过我们现在的磁体是刚好够用,同学们可别再创造出那么多新小磁体了。”这时小丁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只见下面笑成一片„„ 【案例反思】

1.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缺乏主观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同时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容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实验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惯性”一节中“用直尺打棋子”和“拉小车,木板倾倒”的实验;“大气压强”一节中“覆杯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现象不明显、时间不允许等等各种理由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剥夺学生实验权利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渴望。直到现在,当我拎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学生为实验而鼓掌兴奋的场景依然让我难以忘却。

2.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以人为本”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要求。“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实验过程中,专心于实验探究的小丁一时疏忽不小心损坏了一块条形磁铁,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愣住了,并本能地想道歉。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问题,还有些担心。虽然之前我多次强调实验纪律,但是当时如果我对他严厉训斥一顿,杀鸡骇猴,也能让大家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更为注重实验纪律和实验器材的保护。不过,对于小丁学生来说,不仅伤害其自尊,同时也挫伤了其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受到《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当时灵机一动,顺势引导,用让学生出乎意料的方法处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意外”得到巧妙处理,既保护了小丁的自尊心,又额外的达成了下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不容易,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巧妙的教育方法,从小事着手,从意外开始,从细微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题,提高教学效率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小丁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但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顺势达成了超出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有时意外的“生成” 也许反而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因此,只有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机融合,即弹性“预设”,善待“生成”。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能鲜活。

耐心等待,守候花开的幸福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毛静

案例背景

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或迟或早,或长或短;或迎风招展,潇潇洒洒;或含苞欲放,羞羞答答„„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地等待,送一缕阳光温暖他们,化一丝春风爱抚他们,就一定会听到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花开的声音!

案例描述

1.跳绳**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我正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门突然被推开了,只见吴梦已哭成了小泪人,“怎么啦?谁欺负你的,快告诉老师。”她伤心地哭着说:“我今天刚带来的跳绳不见了,这是我南京的大姑新帮我买的„„”我忙问:“是什么样儿的?什么时候不见的?”和她同来的同桌连声说:“她的跳绳可漂亮了,还是带计数器的,早上第四节体育课时,我和她还在一起比赛的。可中午到校后,就不见了。”“你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啦,会不会带回家了啊?”“没有,我放学时就把它放在了抽屉里,我想下午来的时候再跳。”

那我们快去班里找找,说不定放在角落里没发现呢?于是,我来到教室发动全班孩子,对大家说:“你们见过吴梦那根漂亮的跳绳吗?”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说见过。“吴梦想把跳绳借给大家玩,可是忘了把跳绳放在哪儿了,你们能帮忙找找吗?”全班孩子一起找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但令人失望的是„„没找到。看来不得不承认:是有人喜欢上了这根跳绳,把它悄悄“借”走了。

2.出谋划策

怎么办?望着一张张天真可爱的小脸蛋,我实在找不出怀疑的对象。还是等等吧!兴许跳绳能自己出现呢!回到办公室,其他老师帮忙出谋划策:“你一个一个地仔细观察,也可让孩子互相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向你报告。”“找一面他们未见过的镜子,可以美其名曰‘魔镜’,让全班孩子都来照一照,不敢照的那肯定与这根跳绳有关系。”“你干脆告诉孩子们教室里有监控„„”看着好心的同事,我不免有些担忧:这些主意也许会有效,可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互相揭发会使孩子互相不信任,照“魔镜”,利用监控会让“借跳绳”的孩子心怀恐惧而不愿上学。

3.灵犀一闪

思考再三,这些办法都不太理想。怎么办?总不能让这事不了了之吧。事发第二天,我在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班主任日记《心灵写诗》中找到了答案:班主任最重要不是管理,而是走进心灵,用“悄悄话”的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想要是老师和孩子之间说悄悄话,是不是可以拉近我和孩子的距离?如果孩子都把我当朋友,跟我说实话,那么,“借跳绳事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这么想,可心里还是没底:先试试这种方法,看看能否奏效。于是,我立即在班里举行了一个“朋友,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的讲悄悄话活动。我对大家说:“小朋友,老师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今天我这位大朋友想和你们做一个讲悄悄话的游戏,愿意吗?”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太好了,我想和老师交朋友„„”这群顽皮的孩子忍不住欢呼起来。我借机鼓励道:“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老师也会,如果大朋友做错了事,现在知道错了,很想改正错误,你们会原谅我吗?”“会!”“我也会”„„孩子们回答得很真诚。眼看时机成熟,我赶紧揭示游戏主题——“知错就改”,并宣布游戏要求:“下面我们就找自己要好的朋友,向他诉说压在你心里的秘密。倾听秘密的朋友要做到:帮助他保守秘密,提醒他改正错误!悄悄话游戏开始!”

一年级的孩子,心灵是那么天真、纯洁。话音刚落,一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就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走向好朋友,开始轻声细语起来。看着小朋友一个一个从自己的身边走过,感觉有点失落:孩子能把他们的秘密告诉我吗?毕竟我是他们的老师!万一没有孩子来找我,丢失的跳绳怎么办?还能找得回来吗?我的心中充满忧虑。这时,性格活泼开朗的高宇蹦蹦跳跳地来到我的身边,“高宇,你想和我交朋友,对吗?”他咧着嘴呵呵地笑着说:“大朋友,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有一次,我的同桌李响把我的文具盒碰翻了,我就悄悄把他的橡皮藏了起来!”我趁势引导:“朋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吧!”他马上就把橡皮还给同桌,还对李响深深鞠了一个躬,说:“对不起!”我本以为他会让我为他保守秘密,没想到孩子能当场认错,我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大拇指。不一会儿,又有许多孩子来承认自己犯过的一些小错误,他们都得到了我的表扬。“真是勇敢的孩子,记住,这只是我们俩的秘密!”

4.等待花开

“丁零零”下课了,可还是没有任何有关跳绳的消息,可我想:只要我把这个游戏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第二天放学,我正在教室关门窗,一个平日里性格内向的孩子晓菁正在慢吞吞地整理书包。“要不要老师帮忙?”她低着头,不说话,我走到她身边,她红着脸低声说:“毛老师,我也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吴梦的跳绳是我拿的,你不要告诉别人,行吗?”我心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经过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天等待,“借跳绳事件”终于可以结案。“知错敢于承认,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那你准备怎么办呢?”“我不敢自己还给她”。“明天你悄悄把跳绳放在老师讲台的抽屉里,我帮你还。不过,以后借东西时,一定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好吗?”她使劲地点点头,我笑了,她也笑了„„

案例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我们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过重的功利心让我们等不到花儿开放的那一刻,等不及孩子经历完成长的过程;就是因为浮躁的态度让我们少了一种宽容的胸怀,少了一双智慧的眼睛。而今,我回过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回味这一切的时候,却发现那微笑的瞬间,我品尝到了教育的喜悦。这一次成功的教育案例给了我很多思考。

我明白教育的等待并非守株待兔,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无声呼唤,是一种智慧的等待。“孩子犯错,就是上帝也会原谅”,更何况是孩子眼中神圣的教师?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去耐心等待呢?等待是一种爱——一种需要爱心与信心的爱。很多时候,孩子的豁然开朗、顿悟清醒,也许就在我们耐心等待的一刹那之后。对于晓菁的这份等待,是我对她犯错的宽容,更是对她自尊的呵护。正是这份等待让她在愧疚之后能够平静而从容地抬起头„„也正是在等待中,我享受到了别样的幸福。

其实,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放慢爱的脚步,用我们的真诚、宽容、耐心、期待、信任、尊重„„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守候花开。

掩卷反思,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等待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种子会慢慢地发芽,花儿会悄悄地开放,我会静静地等待。我要用汗水浇灌校园沃土中的每一种植物,耐心等待每一株鲜花争奇斗艳、每一棵小草勃发生机。我将用我的等待引领每一个孩子都揣着自信,走向成功!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守候花开的幸福„„

“北偏东”与“东偏北”

江宁区竹山小学陈华

暑假过后,我新接了一个班:六年级(3)班。我担任他们的班主任及数学老师。上任后,了解情况的老师和我聊到了这个班的特殊之处。这个班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调换如同割韭菜,那是一茬接一茬。三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生产,学校找了一个代课老师。到了四年级班主任换了。五年级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又换了,不幸的是刚换的数学老师生病开刀,找了一个实习老师代课。结果在期末的数学检测中,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低于同年级平均分13分。到我这儿,班主任又是一新的。了解到这些情况,我觉得这个班主任不好当。更让我担心的是他们的数学成绩要想尽快提高不容易。

果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不良习惯可谓“百花齐放”: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随便讲话,不爱发言,看网络小说„„不胜枚举。我和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表现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满意,火急火燎地要给孩子找补习班,一个劲地问我哪儿的补习班好。还有一些家长早在几年前就让孩子在外面上了补习班。但是家长们只知上补习班有利,却不关注其弊。弊是教材上的内容有的补习班的老师提前教过了,书上的练习也做过了,甚至我这儿相同的单元测试卷都提前做过了,表面看成绩自然迅速提高。家长短时间内看到了学习效果,花钱买到了放心。而学生呢,自以为书上的内容学过了,听懂了,课堂上听的积极性也就慢慢的丧失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最好的学习阵地,没有了兴趣,课还怎么上下去呢?学习效果又怎么能得到提高呢?

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我深刻感受到学生课堂上不听带来的意外。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是《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材出示的是一幅轮船航行的情境图。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一说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然后,问学生“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还可以怎样说,你知道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学表示方向的新的方位词“北偏东”方向和“北偏西”方向。接着让学生感受到“北偏东”方向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我顺势在图上点出灯塔A。问学生“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偏离正北的角度不一样,要与相应的角度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准确地表示灯塔1的方向。然后让学生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的角度,根据学生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我自认为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动手量一量偏离的角度、说一说操作方法、再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绝大多数学生是能够掌握这一知识点的。

然而一看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大吃一惊。有七八个学生,而且还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竟然把“北偏东30°方向”写成“东偏北30°方向”“北偏西45°方向”写成“西偏北45°方向。”“这是什么学生啊?这样的学生还能教啦?上课简直是不听?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上课时头脑里到底想的是什么?”我一边向同事诉苦,一边心里那个气啊!在学生的错题旁我重重地画上了鲜红的“×”,并在旁边写上了醒目的两个字“订正”。我想这回得让他们知道啥叫“触目惊心”。

本子一发下去,就有同学来找我理论了。

“老师,我这题怎么错了?”瞧!错了,还这么理直气壮!唉!无语!

“怎么错了,应该是北偏东30°方向啊,你写反了!上课不认真听!”我没好气地说。

“辅导班的老师讲‘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

“是啊,辅导班的老师讲的。”其余学生大声附和。

“辅导班的老师是这样教的?”我满脸疑惑的望着他们。

“是啊,没错。”他们使劲的点头,怕我不相信。

在学生的七言八语声中,我沉默着,思考着,没有发表意见。

“好!那你们先去吧。”

看来,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自己这个新班主任的威信,同时又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我立刻跑到班上宣布:下一节课,数学辩论赛。

“啊?”大家都很惊奇。

我在黑板上写上了辩题“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

辩题一出,我就站在旁边看热闹了。班级中同学们的立场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反方,他们认为这一题是错的。“错!错!„„”他们叫。第二种,正方,他们认为这一题是对的。“对!对!„„”他们也叫。因为辅导班的老师就是这样教的,他们也毫不示弱。第三种,既不是正方也不是反方,他们是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我宣布:正方辩题: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王梦雨同学代表正方,请支持她的同学坐到一起。反方:北偏东30°方向不是东偏北30°方向。李乐同学代表反方,请支持他的同学坐到一起。给每个组五分钟时间准备。

辩论开始。

正方先说。

正方:我认为这一题是对的,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30°方向。我们辅导班的老师就是这么说的。

反方:我认为这一题是错的。北偏东不能说成东偏北。

正方:北偏东反过来说不就是东偏北吗?

反方:北偏东是从北往东偏,东偏北是从东往北偏。

正方:这有什么区别吗?我们认为是一样的。正方这时有点强词夺理。

反方:不对。用量角器量的时候方向不一样。

正方:怎么不一样?

反方:零刻度线对得不一样。

正方:怎么对得不一样?你说呀?说不出来了吧。

反方同学这时有点着急,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我悄悄地来到反方,跟反方的队员嘀咕了几句。

反方:那你来画呀?

正方:画就画。

正方的核心人物王梦雨上场了。

反方:你先画北偏东30°方向。

反方:你的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着谁?

正方:对着正北,从北向东画30°。

反方:你再画东偏北30°方向,你的零刻度线对着谁?

正方拿着量角器有些犹豫不决。

反方:你总得从东往北偏吧,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得对着正东的那条线吧。

这时的正方觉得反方说得有道理。

于是正方拿着量角器画出了东偏北30°。

图画出来了,事实胜于雄辩。

“看!两幅图不一样,不一样„„”这时反方同学叫着一起站起来了。

正方:咦,好像是不一样。王梦雨开始迟疑了。

这时我听到有人在悄悄议论:“咦,两个方向是不一样。”“真是错的„„”“辅导班的老师教错了?”

这时,反方同学气焰高涨,“我们赢了,北偏东30°方向不是东偏北30°方向。耶„„”

再看这时的正方,如斗败的公鸡。

见势我稍加引导:“其实,我们应该感谢正方同学,他们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其实呀,这题只要略作改动就对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又议论开了。

我们班的数学领军人物沈欣举起了手。

“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60°方向。”

“你们说对吗?”

„„

最后,我做了辩论小结。

“今天的辩论很成功。我们应该感谢反方同学让大家真正理解了‘北偏东30°方向’。同时,我们也应该感谢正方同学,没有他们,我们对北偏东30°方向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也不可能更进一步认识到北偏东30°方向就是东偏北60°方向。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对。”这时候,我看到正方同学来精神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睁大两眼,认真地看着我。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我发现我们班同学悄悄地在变化。当我走进教室时,课堂明显比以前安静了。同学们说话能举手了,发言的同学也多了。有的同学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只要我用眼睛盯着他、或轻轻地走到他身边,示意他听课,他们能够立刻改正错误。我很欣慰。

两种“本能”

——我的三则教育故事 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张旭欢

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时,简单地批评或处罚,这是每个教师都无师自通的,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但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本能”收效甚微,学生很快“旧疾复发”,甚至愈演愈烈。所以我慢慢尝试克制自己批评的“本能”,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书笔记

小李刚从农民工子弟小学升入我校,我第一次批改他的“读书笔记”, 发现他只是随便抄了一篇短文,字迹很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讨厌写作文。

其实在开学第一节作文课上,我已经详细地介绍了怎样写“读书笔记”,并强调了书写要工整,没想到小李还是明知故犯,我有些生气。本想马上把他叫过来好好训导一番,然而,在我仔细地看了小李抄的那篇关于朋友的文章之后,一个想法闯人我的脑海,让我改变了主意。

那天下午的语文课,我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于“朋友”的理解,学生们的发言很积极.等好多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说:“刚才这些同学对‘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老师这里有一篇写‘朋友’的文章,现在念给大家听,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紧接着,我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除了亲人,恐怕只有朋友这个词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了。有了朋友就远离了寂寞,有了朋友就有了欢乐,有了朋友也就拥有了好心情。朋友,是你可以寻找帮助、诉说烦恼的人,也是需要你帮助、排忧的人。伤心的时候,困难的时候,成功的时候,他都在场,这就是朋发!好朋友,可以说心里话,彼此关心,相互勉励,共同进步,有时吵吵闹闹,却从不伤感情„„当我读完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小翔情不自禁地说:“老师,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很精练地写出了真正的‘朋友’是怎样的。”

明慧也说:“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怎样交朋友,怎样对待朋友。

“老师,您是从哪里找到这篇文章的呢?”小静好奇地问,“我也想摘录!很多学生激动地搭话:“老师,我也要!我也要„„”

“好,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文章不是我摘录的,”我微笑着说,“而是——小李摘录的,老师在这里也要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好文章!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那就让负责黑板报的同学把它抄写在黑板报上,方便大家阅读摘录!”说着,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小李,学生们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而小李呢,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从他那既高兴而又有些羞涩的表清里,可以读出他被老师表扬、被大家接纳的快乐。

课后,我把小李叫到办公室说:“你能把文章再抄一份吗?这样方便出黑板报的同学抄写„„”小李二话没说,满口答应。

第二天一到学校,小李就把抄好的文章拿给了我。我接过一看,呵,他把文章端端正正地抄在了稿纸上,从那一笔一划中可以看出他的用心。

移山大法

有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慕名而来的人请大师当众表演。大师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众人等了一会儿,却见大师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大师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天下午,课代表小王一脸沮丧地来到办公室,抱怨说:“老师,好多人都不交作业。”“不交作业?”我陷入了沉思:发火是没用的,顶多好几天,然后依然如旧。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

自习课的时候,我拿着红笔走进了教室,按顺序给学生面批作业。见状.其他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业本,摆在课桌上。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见我“地毯式”批改作业,一个都不放过,也都飞速地写起作业来。一节课下来,一直俯身讲解的我腰酸背疼,但心情却非常舒畅。长时间以来,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而老师又不能及时辅导,致使作业本上的错误依旧。而这一次我不但批改完了班上所有学生的作业,还“新账旧账一起算”, 学生们原有的一些学习困惑都得到了满意解答。

这之后,他们不但作业上交积极了,而且学生们主动问问题的也多了。

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这学期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小张平时语文课表现特别好,古文默写次次满分,可期末考试成绩勉强及格。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在默写时特意留心小王并在班里展开调查,终于发现原来小王平时默写时作弊,有时写在桌子上,有时小抄夹在指缝里„„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小张这样的学生以前我也曾遇到过,不过他表现得更激烈些。他是一个十分要强的学生,虚荣心非常强。因为他是班干部,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要求处处给同学做表率;但同时他又十分浮躁,目光短浅、自欺欺人,幻想不劳而获。按照心理学原理,其实他这样做,恰恰说明他心虚,是不自信的表现。

以往遇到作弊事件,我一般会直接在班里不点名将事情描述一番,然后全班一起分析原因,指出这种“掩耳盗铃”行为的危害,促使当事者改正,并且要求大家一起监督。另外一种稍微缓和些的做法就是将其叫到办公室,私下交流督促。可是小张个性张扬、崇拜英雄、自认为是班里“最有男子汉气概”的,喜欢说大话,是典型的“顺毛驴”,只喜欢听表扬,越表扬越来劲。我冷静观察他一周,他似乎意识到什么了,刻意表现得很好。既然这样.我决定暂且不揭穿他,先让他“假装”。装的过程就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装”习惯了,也就成真的了。这样会帮助他真正强大起来。

为此,我在班会上总结期中考试时,提到有些同学在大考中心理过于紧张导致成绩不理想并有意识地提到小张:“小张同学平时的语文成绩是咱班的‘一哥’,这次考试‘马失前蹄’,但是我们大家都相信他的实力。”听到我这番话,教室黑瞪大眼睛的不仅仅是小张,数十双眼睛里满是惊诧。放学以后,我又特意找到小张,拍拍他的肩膀:“小张,压力不要太大,我相信你的实力和潜能,你平时默写全都会,这次是太紧张了。看来你要好好调整一下心态,要记住:你是咱们班的学习风向标,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放弃。我看好你,不要让我失望啊!”这个倔强的男孩都快哭了„„我知道,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言不由衷”,但却给他注入了催化剂,我的“善解人意”会使他没有退路。

我的这种做法极大地满足了小张的心理需求,不但帮其掩饰了过失、挽回了面子,而且使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何发?只能拼命学习,充实自己,以达到真正的提高。他后来在周记里写道:“我不敢停下来,也没有时间停下来.我是‘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否则等于承认我不但学习不行,而且品质很差,我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只有使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弥补以前的过失。语文老师铺天盖地的表扬,班主任满满的期望,同学们质疑的眼神,都鞭策着我克服懒惰、浮躁、虚荣。我拼了!”

接下来让我更得意的是,所有老师都惊讶于小张的表现,他不但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且为人诚实大度,作业工整认真,上课表现更好,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期末考试一举跃到班级前十。如今,他稳稳地位于班级前十,已成长为一个更加理性、沉稳、健康的阳光男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每个孩子内心都有“想好”的愿望,这也是他们的“本能”,只不过常常被懒惰等负面因素所蒙蔽。擦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激发他们“想好”的“本能”,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批评的“本能”只会压抑他们“想好”的“本能”,只会使他们的眼睛越来越黯淡。

两种“本能”其实也就是两种角度,一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说到底,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情感的。当教师真正关爱学生,用心、用情,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和对待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克制自己的“本能”,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本能”,创生出更多和谐美好的音符。

第11篇: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一)

——《阳光》教学案例

实验小学 袁凌云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案例描述

一、利用想象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请闭上双眼,用想象去欣赏阳光下的美丽景色。清晨,太阳从东方缓缓地升起来,金色的阳光洒遍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田里的禾苗更绿了,河水闪着金光。

(想象:教师播放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

生:闭上眼睛,听着老师的描述陷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师:睁开你们的双眼,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吧?谁来说说你刚才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边回答,教师边用课件展示画面)

生:我好像看到了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公鸡的打鸣声。

师:不错,你还想到了公鸡的叫声,这说明你留心观察早上的事情。

生:我想到了爷爷奶奶在阳光下练木兰剑,打太极拳。

师:你的想象可真丰富。是啊!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有了它,大地充满活力。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阳光》。(板书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生字新词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这篇优美的课文吧!老师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找到了哪些生字呢?

生:我找到了阳、像金„„

师:这十二个生字宝宝,哪几个字容易读错呢?请你当当小老师,帮忙提醒一下大家。

生:“长、晨、谁”这三个字是翘舌音。

师:你能带大家读两遍吧?(全班跟读)

师:还有哪几个字需要注意?

生:我知道“金、晨、进”这三个字是前鼻音。“更”是后鼻音。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同学们一个字读两遍。

师:在汉字宝宝里有许多生字有几个名字,你能找出这课哪个生字是多音字吧?

生:我知道“长长的”这个长字,还有另一个读音“长大的长”。

师:对,你的知识真丰富。(师板书两个读音分别组词)

师:生字宝宝玩累了,它们摘掉了帽子(去掉音节)你们还认识它们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知道我们认识了它们非常高兴,它们告诉老师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非常优美的词语朋友,请大家帮忙找一找。

生:我找到了金子、田野、洒遍。

生:我找到了更绿了、更高了这两个词。(声音较小)

师:更绿了、更高了是比原来要怎么样?你的声音应该大还是小?

生:比原来绿、比原来高,声音要更响一些。

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下就体会到了。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学习课文内容

师引读: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那么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有什么变化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明白了。

生:(读完第二自然段)有了阳光,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

生:有了阳光,河里的水闪着金光,就像长长的锦缎。

师:你们见过锦缎吗?今天老师带来一块,瞧,它漂亮吗?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生:漂亮,在阳光下还会发光呢!

师:锦缎是用什么做的呢?

生: 我知道,是用丝绸做成的。

师:闪光的锦缎就像阳光下的小河,多美啊!就让我们美美地读这一段吧!

师:(大屏幕上出现两个句子:1、阳光照进了我的家。2、阳光跳进了我的家。)同学们,你们读读这两个句子,分小组讨论,哪个句子写得好?

生:我认为第二个句子写得好。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阳光跳进我家,就像小朋友蹦蹦跳跳。

师:对,这个跳字让我感到阳光有活力,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师:阳光跳进屋里来,谁去把它捉住?

生:阳光捉不住,因为它是大家的。

师:阳光像金子,为什么它比金子更宝贵。

生:因为金子可以用钱买得到,阳光却买不到。

生:因为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没有金子,我们一样生活。

生:阳光能使小草变绿、禾苗长高,金子却不能。

师:让我们带着对阳光的热爱之情朗读全文。

(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四、拓展练习

师: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大地带来生机,它比金子更宝贵,你们喜欢吗?请用我们手中五彩的画笔画出你们心中的阳光。

生:画阳光。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反思:

《阳光》是一篇10分优美的散文,课文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本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典范,文质兼美,有利于全面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通过朗读,借助插图,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课文中有些句子通俗易懂,也有些句子给学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要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导中要抓住关键的词句如“因为有了阳光”、“阳光像金子”,对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训练中积累感悟、运用,提高语文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创造一种师生、生生平等和谐的积极讨论气氛。如请学生当小老师,帮忙提醒大家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这样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装的合作精神。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二)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

1、

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端”师:“

1、2”生:“安静”、“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针对如何提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谈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弥补。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句话:爱心+耐心+细心

当一名好启蒙老师不简单呀!

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三)

案例描述: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 “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第12篇:班主任教育叙事案例

班主任教育叙事案例

肥东特教

杨娅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能是学生真正的爱。

案例简述

潘建飞,男,15。刚刚开始我还未知道他的名字他就开始给了我一个见面礼——毫不忌讳的玩弄他的手机,走起路来头都直扭,被我批评后只是放进口袋并未表现悔过的样子;开学第一天升旗他就在我前一天千交代万叮嘱不要迟到的情况下公然迟到并一摇三摆想进入队伍,我非常生气,狠狠地吼他,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也不反驳。第一天中午发现他没有回去吃饭,我问他为什么,你吃什么,他无所谓地说我吃空气。还有一天下午,自习课,突然一阵悦耳的音乐响起,是他又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其实从和班里同学的谈心交流时我早就了解到他的手机是从不离身的,他也有很多的过去学校的朋友,他们从早到晚总是用手机聊天交流。我感觉他如果能改掉依赖手机的习惯,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应该能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的。因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恳切地长谈鼓励他,试着让他走出虚拟的世界。一开始,他还算配合下决心试着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这一天他又把手机带到学校,仅仅坚持了两天!我与其家长交谈时发现,他用极其粗暴的,激动的语言在顶撞他的母亲。在以后和他家人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从小只要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地方,总是以发脾气,闹情绪为发泄和争取的途径,而每次也总是以他的胜利为终结。于是,在一次又一次过激行为中他尝到了甜头,而脾气却越来越激烈暴躁了。有一天,在数学课上,潘建飞又一次因为上课玩手机做小动作被数学老师批评;任何科任老师都对他的表现不满意。他家离校较远,有一晚其母打来电话得知他放学居然未回家,并且不在亲戚家。其母很是焦急,在我连着打了很多本班学生家电话询问后,才鼻清脸肿回到家,说是在路上摔跤了并不怕疼坚持回家。次日,我对他进行了表扬,谁知几天后才知道他是被别人打伤的,我对他再次批评教育,指责他不应只顾自己不顾家人的感受,但他仍然是一脸的无所谓。并要求我不要插手这件事情,由他自己解决,我与他母亲联系后用了最好的方式解决了这件事情。他可以算是班上学习困难户,他在学业上无法做到优秀,因此他总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课,他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在对他的教育中我发现他有着极其孩子气的一面,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出他的个性张扬。但 同时我也察觉他的有些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有偏差,他会认为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是为难他,他会觉得对他进行适当的惩戒和教育是学校不人性化管理的体现等等。通过与他谈心走近他,慢慢地我了解到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家庭收入提高。家长对学生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去会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从而渐渐地也养成了他们任性好胜的个性,少了几许宽容心同情心,多了几许霸气,好胜心。家中众星捧月式的过分溺爱使他养成了娇纵自私且受挫折能力弱的个性。通过交谈我发现他很喜欢表现自己,对老师安排他做的事,能够尽心完成,发现同学有违规行为有时他也能告诉老师,综合他的特点适当给他安排体育委员的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班里要往高处贴条幅,当时我并未叫他(其实是在我的心里从未指望过他),可是他却主动留下来对我说:“老师,要我帮忙吗?”我毫不犹豫地同意并在心里感动莫名,他也确实卖力地去做并且做得很好。我真的感觉在教育工作上,要花点深功夫,即要不失亲和力又必须严格!如果只用简单的说教很难去改变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学生都不是一天就长成这样的。所以我认为要使像她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上有改变,不能硬攻,只能智取。因为,随着国家发展,信息量的敞开使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求知变得十分容易和广泛,学生的知识面与时俱进地扩展。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追求自我个性张扬,但相对缺乏团队意识。学生中很大一部份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老师反对他们做的事,他们越要做到底,为了追求绝对的与众不同甚至有同学尝试打耳钉,吸烟。90后的学生出生在计算机虚拟技术的90年代,长在知识大爆炸的21 世纪。他们面对电脑电视机的时间甚至比面对父母的时间还要长。我要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群少年。对于他这种脾气倔强的学生,我认为不能指望强行把他的脾气扭过来,扭是扭不过来的。我们有时候应该不动声色,有时明知学生这样下去会碰壁,也不加阻拦,而是默默关注。等到学生吃到苦头之后,加以帮助 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多作鼓励,激励他内心的善良本质,让他拥有一颗博爱心。当他做了好事时,应及时加以表扬奖励。在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受到表扬、关注。总希望自己成为焦点,他们不管自身能力如何总想在班级管理中出谋划策表现自我。针对学生的这种心态,我时常会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让他们去负责班级中的一些事情。在我的想法中,放手让学生去处理一些事情,一方面是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有利于改善90后学生普遍的存在的遇事冷漠、过分自我、追求个性的问题。就像王梦茹吧,他善于表现,爱出风头,体育方面有特长,于是我就让他负责我们班的体育活动,从队形、队列安排,到动作学习,整体规范等,让他在组织中体会要做好一件事是多么不容易。通过这些活动,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了一些可喜的转变。他变得做事更有恒心和责任心了,他的自控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变成了爱护班级荣誉的人,虽然还有好多的缺点,但是他脾气顺了,班里评学雷锋积极分子时的班委一致同意推荐他。 当然学生处干青春涌动期,难免会产生错误。对学生所犯的过错要帮助其分清错误的性质,防止学生累犯做到谆谆诱导,对有些学生把教育说服当耳边风,要让他认识错误的严重性,在校纪校规的允许下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通知学生的家长配合好老师工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老师的中心作用,和家长通力协作,来提高对学生教育的效果。90后的独生子女们,是一类很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信,他们创新、他们敢于表现。他们骄傲、它们叛逆,他们个性张扬。如何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舞台,这些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去面对且永不过时的课题。有一个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人都没有力量改变另一个人,但如果你乐于按照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去接受他,你就给了他一种改变他自己的力量。我想我已经初步成功了

第13篇:班主任工作教育叙事案例

班主任工作教育叙事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的组织和引导者,对学生的思德修养、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做好班主任工作如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李清赋同学是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男生,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却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该生学生成绩较差,由于基础欠缺,所以不管什么文化课他都不肯学、不愿学,上课时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下课和同学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课后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做了,也是胡一下......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无法逃避,只有正视现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于是,我找他多次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的好学生。每次谈话,他表态很好,但在行动上却没有一点儿进步,我几乎对他失去了信心。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真是 “不可雕的朽木”。但我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把他管好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我心想:非把你转化过来不可。

在我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有一次我上课,身为他们班主任,学生一般不敢睡觉,他却旁若无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成何体统,当时我心里非常气愤,但怕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所以我就没在班上批评他,直到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充满怒火,但我还是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到像他这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谈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

谈心、聊天,这是做学生工作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的一些爱好特点,例如喜欢玩牌、喜欢打羽毛球等。于是我积极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世界,从全方位对他关心,并积极引导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主动关心他。久而久之,他也逐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好”,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有了质的变化。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学生有被认可的需要和被肯定的需要,他们在意家长对他们的看法,在意同学之间的评论,更在意自己闪光点是否得到了班主任的认可。至今我仍深深记得我校的一位老教师说过的一句话“表扬要点名,批评不点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

第14篇: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案例

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案例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这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的对象。

(二)如何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本学期,我们提倡撰写教育叙事性研究案例,如何撰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我们注意到,如果老师们仅仅停留在填写教师培训时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练习模板上,大家的叙事报告就会成为千篇1律的“八股文”。生活之树常青,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体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1、注意观察。

(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

(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

(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

(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2、重在思考

(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

(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

(4)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

(5)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3、能够提出问题

(1)明确研究的问题。

(2)清晰地表达问题。

(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

(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5)追问问题。

4、注意学习

(1)从文献资料学习。

(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

(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

(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5、研究过程

(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

(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

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

(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6、交流与讨论

(1)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

(2)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

(3)对现象和发现的清晰充分的解释。

(4)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必要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

(5)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在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时,往往采用深描的写作方式。深描即教师比较详细地介绍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留意一些有意义的具体细节和情境,在叙事研究的报告文本中引入一些原汁原味的资料,比如学生的作品、学生的日记、某位学科教师对这位学生的评价,隐藏在学校建筑中的语言,等等。这种深描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且富有情趣。

至于这些教育故事究竟能够给出何种教育意义,一方面取决于教育个案或教育故事本身的“情节”(或称之为“结构”),一个有情节的教育个案或故事本身就散发出它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取决于故事的阅读者和倾听者的理解。阅读者和倾听者如何理解教育个案的教育意义,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对教育个案、教育故事的理解还给阅读者和倾听者,是对阅读者和倾听者的信任。这样说也意味着,对教育故事或教育个案进行过度的解释、分析,是对读者阅读能力的不尊重。

开展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教师们养成了敏锐的洞察能力,良好的笔耕习惯,时时处处把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正好张拥军校长所说的: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最大的改变是,老师的眼里、心里都是学生了。这其实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第15篇:怎样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案例)2

怎样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案例)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以下几点我认为要考虑的: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附优秀叙事一例: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

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

我感到非常遗憾!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干掉了!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者佚名)

班主任工作类教育叙事案例——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

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 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

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作者佚名)

学科教学类教育叙事案例——阿玲是哑巴吗?

《曼谷的小象》一课讲述了在风光秀丽的曼谷附近,“我们”一行乘坐汽车,不幸轮胎陷落污泥,阿玲在这个时候,指挥她的小象把我们的车拉了出来,并且把我们的车冲冼的干干净净。教学中,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同学们读书读的非常认真,经过讨论认识到了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正当我准备总结全文结束学习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阿玲是个哑巴。”我不禁一愣,教学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听到学生持有这个观点。(旁批:教学冲突出现了)

我便问:“说说你的根据吧。”那位学生马上说道:“整篇课文,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打手势。”

“对,我也这样认为。”其他学生好象受到了启发,也“嚷”了起来。这下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共分成了两派,互相争论了起来。

备课时,实在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后来,我慢慢发觉,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知道,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旁批:教师的反思以及行动)

于是,我不但没制止他们的争论,而且还适时地加以指导。同学们毕竟年龄小,还不能系统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的只是提出了,这是在国外,语言不通,所以阿玲就不说话;有的说阿玲性格内向,不好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是该我出手的时候了,我想起了二年级时给同学们抄的一则名言: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要困难的多。和同学们一起背了一遍,于是,有的学生就恍然大悟了。阿玲会不会说话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行动,我们认识到了她的朴实、善良的品质,是一个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一个花言巧语的人。同学们还联系了当今社会现实,对那些嘴上花言巧语,背后却吭人、害人的人进行了批判。(旁批:最后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本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同学们为了自己的观点而互相争辩的情景,还是禁不住心潮澎湃。

第16篇:教育叙事案例两则(定稿)

教育叙事案例两则

口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姚庆

(一)“老师,她睡着了!”

春天的孩子们下午上学来得格外早,午休的老师常常刚入睡就会被欢快的玩乐声唤醒。那天下午,接近三十度的高温让人产生进入夏季的错觉,这样的天气孩子们难道会不早早来到宽阔的操场尽情嬉戏吗?

当我进入教室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孩子们刚刚结束操场上的奔跑、追逐、游戏,即使看到老师也顾不了那么多,有忙着开窗的,有拿本子当扇子直扇的,有呼哧呼哧直喘气的,空气里似乎都蒸腾着孩子们身上的热气,直向我扑来。为了让他们慢慢静下心来,我决定先讲一个故事,再上新课。于是选了《安徒生童话故事》的经典《拇指姑娘》开始娓娓讲来,渐渐的,孩子们的目光随着拇指姑娘一次次遭遇而专注起来,眼神充满期待,正当大家听得入神,一个声音突然冒出来:“老师,她睡着了!”故事戛然中断,所有的眼睛转向第三组倒数第二个座位,趴在桌上睡脸对着大家的是一位女生,哦,是静。上学期刚接这个班没多久就记住她的名字了,虽然说话有些结巴,但总是高高举起手那么不惧怕发言的一个可爱女生。显然,她真的睡熟了,七嘴八舌的惊叫和责怪都没有惊醒她。我没加思考,立刻举起食指放在嘴边,长长地、轻轻地“嘘—了一声,孩子们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顿时恢复了安静,我说:“别吵醒她,虽然她听不到老师讲的故事了,但是也许她正在做着一个香甜神奇的梦呢!”于是接着讲故事,偶尔一两个孩子会悄悄转头望她一眼,但没有人再去打扰她。

直到十分钟过去,故事讲完了,她也在不知不觉中醒来,孩子们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问她“你刚才做梦了吗?”静不假思索地点着头说:“做了!”我问:“那你做了一个什么梦?能讲给同学们听听吗?”这回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一醒来就忘了刚才做的什么梦了!”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我也笑着说:“那就想起来的时候把它记清楚了,下次课前听你讲《神奇的梦》,如果你想听《拇指姑娘》的故事,下课到老师这儿来,我把书借给你,自己去仔细读,好吗?”

下课后,她异常小心地从我这儿捧着书回到座位去了,就像捧着一件宝贝似的。

(二)倾听孩子的诗聆听孩子的心

对这学期新接手的班级,我在习作课前每次都安排十分钟左右的讲故事或读儿歌内容。经过几个月的接触,我发现孩子们求知欲特别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尤其对听童话故事和朗读儿歌,兴趣极浓。可能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生长环境,以及家庭教育资源的缺乏,他们思想特别单纯,心地也特别善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今天下午的一节课,我原先准备先带他们读儿歌《欢迎小雨点》,再指导第四单元的学写对话。没想到,孩子们那么兴味盎然地朗诵着我抄在小黑板上的儿歌,读到动情处,还加上了动作,表情那么自然而丰富,似乎完全融入到小雨点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中去了。

我灵机一动,又一次改变了接下去该进行的教学内容与环节,为什么非要把孩子们拉回到和这美好的此情此境毫不相干的生硬的习作内容上去呢?我顺势提出:“你们知道,这大自然中还有谁这么喜欢小雨点,特别欢迎小雨点呢?”问题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看着他们眨巴的眼睛,争先恐后高举的小手,听到他们由眼前的文字生发出无拘无束的联想与想象,我继续启发:“你们都猜猜,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啊,小动物啊,小花小树苗小浪花啊,他们都准备了什么礼物,什么节目来热情地欢迎小雨点,等待小雨点呢?”这回,孩子们想的说的就更有趣了,这不就是诗吗?我也兴奋地不时鼓励他们,有时还给他们的话加上原诗中的“来一点”作引子,渐渐的,孩子们自己会引用了,有的还连说几个小节。虽然还显稚嫩,话语还不够凝练准确,可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自己作诗,这诗是他们心中所想,口中想说。看得出,孩子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当诗人的体验,多新鲜啊,多有趣啊,“你们看,我们也会写诗啦,我们也当了一回诗人啦!”于是,趁着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和兴趣还在继续,我请孩子们拿出笔记录下自己的诗句,并给自己的诗起个题目,题目下写上诗人(自己)的大名。

下课前,多数孩子已经至少写了八小节,我请想读的孩子先朗诵自己的诗,居然不曾发现有哪个孩子不好意思,都是那么大胆而洒脱。原来,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于是,有了以下诗句深深映入我的脑海,

来一点,

不要太多,

来一点,

不要太少。

来一点,

种子钻出泥土等。

来一点,

庄稼长出秧苗等。

来一点,

小草冒出地面等。

来一点,

第17篇:班主任教育叙事案例2

班主任教育叙事案例

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能是学生真正的爱。 祁延春,男,10。家庭条件较好。今年开学报到时,他就开始给了我一个见面礼——毫不忌讳的玩弄他的手机,被我批评后只是放进口袋并未表现悔过的样子;开学第一天升旗他就在我前一天千交代万叮嘱不要迟到的情况下公然迟到并一摇三摆想进入队伍,我非常生气,狠狠地吼他,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也不反驳。

某下午,自习课,突然一阵悦耳的音乐响起,是他又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其实从和班里同学的谈心交流时我早就了解到祁延春的手机是从不离身的,他也有很多的过去学校的朋友,他们从早到晚总是用手机聊天交流。我感觉他如果能改掉依赖手机的习惯,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应该能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的。因此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恳切地长谈鼓励他,试着让他走出虚拟的世界。一开始,他还算配合下决心试着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这一天他又把手机带到学校,仅仅坚持了两天!我与其家长交谈时发现,他用极其粗暴的,激动的语言在顶撞他的母亲。在以后和他家人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从小只要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地方,总是以发脾气,闹情绪为发泄和争取的途径,而每次也总是以他的胜利为终结。于是,在一次又一次过激行为中他尝到了甜头,而脾气却越来越激烈暴躁了。

某天,在数学课上,祁延春又一次因为上课玩手机做小动作被数学老师批评;英语课被英语老师批评;任何科任老师都对他的表现不满意。。。。他家离校较远,某晚其母打来电话得知他放学居然未回家,并且不在亲戚家。其母很是焦急,在我连着打了很多本班学生家电话询问后,才鼻清脸肿回到家,说是在路上摔跤了并不怕疼坚持回家。次日,我对他进行了表扬,谁知几天后才知道他是被别人打伤的,我对他再次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指责他不应只顾自己不顾家人的感受,但他仍然是一脸的无所谓。并要求我不要插手这件事情,由他自己解决,我与他母亲联系后用了最好的方式解决了这件事情。

祁延春可以算是班上学习困难户,他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因此他总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课,他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在对他的教育中我发现他有着极其孩子气的一面,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出他的个性张扬。但同时我也察觉他的有些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有偏差,他会认为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是为难他,他会觉得对他进行适当的惩戒和教育是学校不人性化管理的体现等等。通过与他谈心走近他,慢慢地我了解到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家庭收入提高。家长对学生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去会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从而渐渐地也养成了他们任性好胜的个性,少了几许宽容心同情心,多了几许霸气,好胜心。家中众星捧月式的过分溺爱使他养成了娇纵自私且受挫折能力弱的个性。通过交谈我发现他很喜欢表现自己,对老师安排他做的事,

能够尽心完成,发现同学有违规行为有时他也能告诉老师,因势利导综合他的特点适当给他安排体育委员的工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班里要往高处贴条幅,当时我并未叫他(其实是在我的心里从未指望过他),可是他却主动留下来对我说:“老师,要我帮忙吗?”我毫不犹豫地同意并在心里感动莫名,他也确实卖力地去做并且做得很好。我真的感觉在教育工作上,要花点深功夫,即要不失亲和力又必须严格!如果只用简单的说教很难去改变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学生都不是一天就长成这样的。所以我认为要使像xx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上有改变,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因为,随着国家日新月异发展,信息量的敞开使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兴趣求知变得十分容易和广泛,学生的知识面与时俱进地扩展。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追求自我个性张扬,但相对缺乏团队精神。学生中很大一部份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老师反对他们做的事,他们越要做到底,为了追求绝对的与众不同甚至有同学尝试打耳钉,吸烟。

学生出生在计算机虚拟技术日新月异的20年代,长在知识大爆炸的21 世纪。他们面对电脑电视机的时间甚至比面对父母的时间还要长。我要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群少年。

对于祁延春这种脾气倔强的学生,我认为不能指望强行把他的脾气扭过来,扭是扭不过来的。我们有时候应该不动声色,有时明知学生这样

下去会碰壁,也不加阻拦,而是默默关注。等到学生吃到苦头之后,暗中加以帮助或点拨。

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多作鼓励,激励他内心的善良本质,让他拥有一颗博爱心。当他做了好事时,应及时加以表扬奖励。在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受到表扬、关注。总希望自己成为焦点,他们不管自身能力如何总想在班级管理中出谋划策表现自我。针对学生的这种心态,我时常会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让他们去负责班级中的一些事情。在我的想法中,放手让学生去处理一些事情,一方面是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有利于改善学生普遍的存在的遇事冷漠、过分自我、追求个性的问题。就像祁延春吧,他善于表现,爱出风头,体育方面有特长,于是我就让他负责我们班的体育活动,从队形、队列安排,到动作学习,整体规范等,让他在组织中体会要做好一件事是多么不容易。通过这些活动,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了一些可喜的转变。他变得做事更有恒心和责任心了,他的自控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变成了爱护班级荣誉的人,虽然还有好多的缺点,但是他脾气顺了,班里评学雷锋积极分子时出乎意料的班委一致同意推荐他。

当然学生处干叛逆期,难免会产生错误。对学生所犯的过错要帮助其分清错误的性质,防止学生累教累犯做到谆谆诱导,对有些学生把教育说服当耳边风,要让他认识错误的严重性,在校纪校规的允许下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通知学生的家长配合好老师工作。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老师的中心作用,和家长通力协作,来提高对学生教育的效果。

现在的独生子女们,是一类很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信,他们创新、他们敢于表现。他们骄傲、它们叛逆,他们个性张扬。如何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舞台,这些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去面对且永不过时的课题。

当 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时,由于我外出学习不在学校,回来后我看到了祁延春写的周记:(暂时不公布)里面有一句非常让我感动:“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啊!„„老师,星期一又能见到您了,我非常高兴!”还知道用尊称了。我看后非常动容,有一个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人都没有力量改变另一个人,但如果你乐于按照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去接受他,你就给了他一种改变他自己的力量。

第18篇: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研究

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折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以及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是记录与反思。教育叙事研究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的反思。

什么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描述的是教育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的意义:

由于案例是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教师将其经验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他是怎样把学习目标,课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学习模式综合应用于真实的教育活动中,不仅对教师本人的意义非常重大,也给他人提供了复杂的教育过程进行反思的材料,教育教学案例可以是在“叙事”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以某个主题为对象,选取有典型的意义的,经过研究的故事和作者的反思,构成可供他人讨论、学习的教学材料。也可以在德育活动、课堂观察等基础上形成。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

⑴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

⑵叙事研究报告是一种反思性叙述,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当时心理及其思考。

⑶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 ⑷叙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⑸叙事报告应该有自己的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程序:教学设计→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教学反思→修订教学策略→再施教→撰写叙事报告→形成教学案例。

教育案例的特性

⑴案例是以真实教育教学状况和事件为基础的叙述性内容。

⑵案例是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由多种角度来呈现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情况。

⑶若案例要成为讨论的题材,必须包含有足够的细节和必需的信息资料,使用者才得以进行诠释,引发深入的分析。

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引言→背景→问题或事件→过程与方法→反思与讨论。 什么是教育案例研究

教育案例研究就是结合具体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教育教学实践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和探讨。教育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 ⑴主题:本案例的核心理念,想反映什么问题,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确定主题。 ⑵背景:安全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如也可描述发生了哪些问题或困扰事件,以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⑶案例问题:围绕着主题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各种困惑,链接有关理论,能够启发读者的讨论和反思。

⑷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关键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入胜。

⑸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⑹诠释与研究:多角度地解读和评析,回归到教育基本层面。⑺问题讨论:设计讨论作业单,供今后案例研究时其他教师讨论。

案例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背景→案例事件→案例解读与分析→案例启示→有待讨论的问题。 在案例研究中对案例分析、讲座,反思和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是如何体现在案例中的?如何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 __案例的设计与实施期望在教育中达到什么效果?在教师的教育方式上有哪些创新?

__在案例中,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为什么?

__案例中的反思,对我有那些启迪和帮助?

__案例的设计与实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为什么? __假如我上这节课,我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组织实施?

第19篇:初中数学教育叙事案例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案例

——《一次函数的应用》

王常中学

杜桂荣

新的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为主,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 新能力,要形成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开发教材, 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可操作性强的生活问题, 使学生自主通过运用 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从而形成对数学的学习兴 趣,形成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在教授初二数学 《一次函数的应用》时的一点体会:

一,在课前:

1、先让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各小组想法统计一下自己小组中 一名同学的家里固定电话的上一个月的通话时间并做记录。

2、去离学校不远的电信局查询电话的收费方式有几种,并做记 录。

二,在上课时:

1、回忆一次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2、各小组排一名学生通报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

3、根据自己的调查,思考使用电话和交电话费是由哪些量决定 的。

4、对电话费用和通话时间建立一个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用数学 关系式表示。

5、根据自己建立的关系结合本组调查的那名同学家里使用的费 方式计算这名同学上个月家里的电话费用, 并把结果和这名同学家里 交的电话费做对比。

6、用另外的付费方式计算那名同学家的电话费,并和之前的计 算结果做对比。

7、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认为是哪些量在决定着电话费用,付费方 式对电话费用有影响吗?

8、你认为你小组里那名学生家的付费方式选择的得当吗?你是 怎么挑选付费方式的。结合函数图象作答。

9、如果给你家安装一个电话,你能给自己选择出合适的付费方 方式吗?设计出你的选择方案。

总结反思:

在教学中时常能遇到一些创设有关知识情境的问题, 这些问题大多数可以结合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在 这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 学并非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而且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 思想结合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 趣。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有关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 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而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先弄清实际问题 的含义,从复杂的生活背景中找出影响问题的关键的元素(量),以及根据事件构建这些元素(量)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选 择适当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清晰的数学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发掘生活中的事件引入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对事件的调查和运用知识对事件包含的生活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从不同角度、层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形成。学生在对事件的调查中可以掌握获取有用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初步 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20篇:工作案例(教育叙事故事)

工作案例

我们的故事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我班有个学生叫任子俊。高一上学期前段时间,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按时交送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班级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期中测试各科竟然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

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奶奶,通过其奶奶的介绍,我才了解到:原来他的父母两年前离婚,父亲为维持生计去外地打工,不理家事。只有七十多岁的奶奶看着他。原先,这个孩子可听话了,只是最近两年才难管的。他奶奶由于年龄大,也管不住他。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乒乓球。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乒乓球,给他讲打乒乓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乒乓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谈论“世界杯,乒超联赛”等,谈论王浩,马龙等乒乓球健将。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乒乓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买药、找热水........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能达到及格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老师都觉得他懂事了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交流讨论学习生活。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午休、晚休及自习课,他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值日生。果然,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看着他上课如此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看着他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起来。

反思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结论:

(一)、以生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跟他们成为朋友,站到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心,交流。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于这样特殊的学生,我蹲下来跟他说话,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认识不足,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二)、团结互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因此,我从同学和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到同学间的情和爱。让他感受到同学给他的帮助和带给他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他努力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同学。

其实在很多时候,“后进生”和“优等生”只有一线之差,老师只要态度正确、施教得当,再加上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是再厚再坚硬的冰也能把它融化,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遵守纪律、积极进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育叙事案例
《教育叙事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