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科教研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3: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科组教研发言稿

4/22/2008

不少老师将训练的重点放在了审题立意上,整天分析材料、找出依据、形成观点、确立中心„„完全是把学生当成职业作家去造就,殊不知讲桌下,学生们早已是“四面鼾声连搅起”,就算真的有几个学生从中受益,成长为职业作家或者不职业作家的,恐怕也是多年之后的事情吧?还怎么为高考作文加分?其实,说到作文的“深刻”,窃以为审题固然要正确——不走题足矣;立意固然要独到——不平淡足矣!那么“深刻”落在哪里呢?

首先,我在这里冒昧地将“深刻”的概念厘正一下——它是指作法而不是想法;它是指技术而不是艺术;它更多体现在操作层面的“巧”功,而不是思想层面的“内”功。为什么这么说呢?《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条要求以前的提法是“深刻透彻”,2004年后却变更为“深刻”。 要求一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对问题认识“深刻”且阐述 “透彻”,纯属苛求。对于“考纲”的这一变化,我的理解是:它在鼓励高中师生“投机取巧”。

没错,学生的学习不就是在学着投机取巧吗?“机”是规律,“巧”是门道。很多高考优秀作文之所以显得“深刻”,都与善于“投机取巧”有关。作者个个都对事物认识得深刻吗?细看未必,但文章就是高分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往年的那些认识不深刻文章却“深刻”的考生作品吧,那是我们最好的借鉴。

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语言应当表现思想,语言也可深化思想,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语言就是走向深刻的通天大道。只要学生肯用心思考“规律”、精心摸索“门道”、耐心锤炼“语言”、潜心琢磨“技巧”,“深刻”就在怀中抱。

一篇文章,甚至一部著作,所要告诉读者的,说到底,往往就是那么一点或几点经过概括、抽象的思想。一篇习作,尤其是考场作文,不可能句句反复推敲,更不可能做到字字珠玑,但总要设法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浓缩在一两句话里,总要努力写好其中的一句两句,使之尽可能具有令人警醒或回味的效果,以提高整篇文章的质量。只要文章是“充分站在事实上说话的”,做到了持之有据,言之凿凿,同时,又水到渠成地写出一句几句富有理趣、令人警醒的句子,片言居要,画龙点睛,文章就可谓之“深刻”!

王雪霞老师在《莱州高职校刊》2007年第2期上发表过一篇《浅谈如何让议论文文采飞扬》(以下称《飞扬》),我认真拜读过,她在文中阐述道:议论文要写出文采,一要巧用修辞手法,二要善于引经据典,三要句式灵活多变。我

认为文章要写的深刻,这三条恰是高招。来欣赏欣赏作文中的第一组“点睛”语言:

(一)① 綦翠锋 小草张扬着坚韧的个性,大树张扬着挺拔的个性,花儿张扬着芳香的个性,鸟儿张扬着自由的个性,羚羊张扬着奔跑的个性。作为时代的宠儿——我们又该张扬什么样的个性呢?

② 李莎 张扬你的个性,让你的青春迸发出异彩;张扬你的个性,让你的事业扬帆起航;张扬你的个性,让你的人生不留遗憾。

启示: 这是一组排比句,在揭示话题“个性”的内涵方面,显得更全面,更充分,因而更“深刻”。

(二)来欣赏作文中的第二组“点睛”语言:

①高靖“火焰与木柴” 如果说个性是明亮的火焰,那么资本就是支持火焰燃烧的木柴。只有有了资本,个性之火才会越烧越旺,没有资本的个性是狂妄自大,象抽掉了木柴的火焰一样渐渐熄灭,这样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②王艺鹦 不必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橘子。

③孙雅琳 若把个性的张扬比做一棵大树,那么素质便是发达的根系,实力便是粗壮的树干,资本则是繁茂的枝叶。

④冯梦琦 春风以其特有的轻柔和飘逸,使世间有了绿色的生命和盎然生机;夏雨以其特有的洒脱,使世间多了几许豪放和清凉;秋叶以其特有的金黄,使世间增添了许多成熟和稳重;冬雪以其特有的洁白无暇,使世间增添了晶莹和美丽。是季风赋予的个性使他们独特;正因为人们个性不一,这世界才丰富多彩。

⑤任姿璇 乔木长得高大繁茂,是因为它们拥有不懈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能力,倘若你想在繁华的年代张扬个性,也应具备实力。

启示:

这一组比喻句告诉我们,说理完全可以不硬着头皮扳着面孔;写文章不能只有逻辑思维,不能只有抽象的概念,马克思曾说:“逻辑的发展完全不必限于纯抽象的概念。”艺术即逻辑,形象即思想,我们可以而且应该让思想与激情齐飞,生活与哲理同光。以上两组靠《飞扬》中所说的“巧用修辞手法”走向了深刻,再来看作文中的第三组“点睛”语言,它们兼具《飞扬》中的

二、三两条“善于引经据典”“句式灵活多变”之美:

(三)①刘显茹 外表美丽腹内空空的花瓶,无论怎样摆弄风姿,也不会引发人们赞赏的只言片语。

②李伟华 一个人就如一滴水,只有融入海洋,才不会干涸。这种说法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可是我要说,“海洋”固然重要,“一滴水”固然渺小,只要有实力,只要敢于将自己展现在太阳光下,一滴水,同样可以折射出多彩的

光芒,同样可以美丽永恒。

③吴姗姗 分论点

拥有实力,即使面对残缺,你也能展示完满的个性;

拥有实力,即使沾染浊流,你也能保持清纯的个性;

拥有实力,即使面对流言蜚语,你也能正视自我,正确取舍;

拥有实力,让个性更个性。

启示:

这一组“点睛”句更耐人寻味,因为它们都采用了复句的语言形式。在各种句式中,复句最适合用来表现精微的事理;很多为人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格言”,都是采用复句的形式。这些复句,都能给我们一种“格言”的美。引用格言固然重要,在作文中自创格言,更是可贵。秦牧:“引用人们的警语有时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能够写出警语。”很多大作家大文豪,常常用格言作为自己提高修养的手段。高尔基:“在运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飞扬》三条的基础上,我们再加两条——来看第四组:

(四)①任姿璇 实力是个性张扬的保障。

②杨红霞 个性是忠贞的前言。个性是痛与美的见证。个性是创造奇迹的神话。

③栾小璐 个性的张扬不是盲目的自大,而是建立在资本之上对自我又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表现方式。

④宋雪娜 张扬个性,是欢乐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的放肆呼喊,是欢聚时的载歌载舞,是离别时伤心流泪的站台。

⑤杨雯清 个性,是真实坦白的张扬;个性,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特;个性,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

⑥孙慧 个性是划破宁静夜空的鸣叫;个性是打碎如镜湖面的石子;个性是芸芸众生中的卓尔不群,卓尔不群的个性需要的是资本,那就是不凡的实力和素质。

主要启示: 判断句是 “对客观事物的‘透视’”(马克思语)。话题作文写作常常涉及到概念;而文章的展开和深化,往往有赖于对概念的阐明。因此,对话题中的重要概念,作出明确的判断,常常成为文章是否“深刻”的标志。文章中对话题作出的准确无误而又新颖独特的判断,让人一看,常常会有“眼睛一亮”之感。警策性因此而生。

(五)要列举事例,但不能只陈述事例就完了。在叙写完具体事例后,要对事例作简洁合理而与话题(或你紧扣话题的观点)紧密了联系的分析,进行挖掘提炼,使事例与话题及你的观点相关,能充分证明话题、观点,且分析议

论要深刻,要富于理性,表现一定的哲理或你的辨证思考。这样事例对于该话题才有意义,才会在理性思考中深刻。

①刘显茹 比尔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和独特的创新能力,也只是徒增哈佛学子平庸一生的悲剧。贝可汗姆每次大赛都会由私人发型师设计独一无二的发式,如果没有高超的球技做后盾,也只是为球迷们徒添笑料。张扬如同一条眩目的彩带萦绕在资本的光环之下,将它衬托得更加璀璨夺目。

②张馨元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盛唐诗人李白性格狂放不羁,他在官场上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诗文创作方面,他突破传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明朝才子祝枝山的草书如行云流水,斜雨疾风,潇洒风流自成一派。八怪之一郑板桥亲近万民漠视权贵,性情孤傲行为狂放,艺术个性清新鲜明,一幅《竹石图》流传千古,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人称“歌吹扬州惹怪名”。

这些人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上崭露头角,就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颇负盛名。我想他们被人们广泛赞颂的原因就是,张扬的个性。

③栾小璐 一条鱼儿自在的遨游于湖海之间,不愿游入官场庙堂,心静如水的庄子,如愿以偿地曳尾于泥涂之中;陶渊明的田园情结,让他在怡然自得的采菊把酒中窥见了山水的明朗。他们都成就了圣洁的美德,释放了不羁的灵魂,给心田留下了一方净土,给华夏文明留下了一份淡泊和宁静。倘若我们都如庄子陶渊明那样,怀有一颗淳朴率真的心,那这个社会,将不会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们将拥有一个纯洁的世界。

(六)在具体详细地叙述一个例子后,再简洁地举几个类似例子来证明话题和观点,以进行丰富和深化,从而让思想在“类比推理”中深刻。

小结:很多同学之所以对“深刻”一词心存畏惧,主要原因是将对事物认识理解的“深刻”和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刻”混为一谈了。其实,写文章时,并不需要你对事物认识得那么全面那么透彻;抓住你对事物感悟最深的一点或几点,用警辟而耐人寻味的语言加以表现,你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可能符合“深刻”的要求了。那么如何写作出富于理趣的文句呢?

1、用心去感悟

写文章一般不需要对重要概念下定义,写好判断句,目的不是界定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而是用来表达你的一种认识,一种发现,一种观点。好的判断句,往往是具有独特视角的个人感悟;而这种个人感悟性的东西,往往具有哲理性,“深刻性”。

所以,只有投入心去,才能悟出理来。

2、立体作透视

语言对于思想来说,不仅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你的思想,还可以成为思

想的磨刀石。琢磨语言,也就是在砥砺思想,使之更锋利、更明亮。对事物进行“立体透视”, 不单能够让思想具有穿透力和深刻性,而且会产生铺陈的华章,飞扬的文采。

因此,对话题的判断是如此作出来的:判断来源于对大量生活事实的“立体透视”。对话题作判断时,作者必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分析事物抓住本质,从事实材料中抽象出对人们具有启发有教益的东西。

3、锤炼出“格言”

(1)侯小倩 层次乱写 不好,正好倒过来了。

个性张扬造就成功

个性张扬不等于张狂

个性张扬丰富人生

个性张扬重在素质

(2)张红波 重复分论 也不好,很有代表性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剑有双刃,事有正反,物有两极。将本是两极的事物放在一起,不仅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反差,而且有了一种哲理的趣味。碰撞出火花,正反思维出妙语,运用正反思维法,往往能写出简练而深刻、独到而优雅的“格言”

4、形神要吻合

越来越多的同学注意到了文采的对于作文的意义,这是好的;但是,一些同学为文采而文采,在语言运用上走向了“唯美”的极端。

【例如】高考作文《最美是诚信》:

诚信是春天早晨带着露珠绽放的花朵,诚信是夏季夜晚缀满天幕的星星;诚信是青山深处一泓甘甜清澈的清泉;诚信是黄昏天边一抹瑰丽的云霞;诚信是百灵鸟一声声婉转悦耳的歌声;诚信是荷花那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

这段文字很有文采,也形象。但形象与“诚信”之间缺少一种内在的联系,两者之间没有相似点。诚信,从根本上说,是对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自信的表现,是认真严肃的生活态度,是赢得别人信任建立亲密关系的伦理基础,是注重自我修养的结果。而“花朵”等事物,美则美矣,却不能反映出诚实的任何一种内涵。所以,借助形象发议论,并非毫无根据地拼凑一些美好的事物,它必须是对议论对象的本质与特征的把握。

【例如】《爱心》中的一组排比句。其中有两个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该删去。

①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②爱心是一汪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干渴的人感到自然的恩泽;③爱心是一泓流淌在沙漠的清流,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④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得到心灵的慰藉;⑤爱心是一声洒落在春

天的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第②句是赞美“沙漠的泉水”的,而全句却是赞美“爱心”的;第⑤句中的“心灵枯萎”讲的是心理状态,而“贫病交迫”“濒临绝境”“孤苦无依”等都是讲生存状态。这两个句子都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写好排比句,不仅要有奔涌的文思和激情,还要考虑每句之间的照应和关系,使之达到一种整体的和谐。

5、思考贵理性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阿西莫夫是一位一生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像纽约的帝国大厦”,他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能拒绝接受所谓的自负的职责”。而事实上,“阿西莫夫的狂妄自大”带着直入人心的纯真和坦诚,具有巨大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请围绕“个性的张扬”这一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必须具有真情实感,书写认真正规。

审题立意可知,把握个性≠个性≠张扬个性≠个性的张扬,重在“怎样张扬”。

结构安排上注意:

①生活中的表现(反面的)。少提即可不占长幅,要出现就应该安排在开头。 ②什么是个性?这个问题可用判断句式。

③为什么要张扬个性?要师出有名呀,不能为个性而个性,为张扬而张扬,这就流入凡俗了。超女、挑战主持人都有点为自己的意思——小家子气。

屈原忠于追求,李白忠于自由,陶潜恪守名节,谭嗣同忠于信仰,诸葛亮解万民于倒悬,李时珍救百姓于水火,鲁迅有大济苍生之志,毛遂急人之急纾国之难„„

④怎样张扬。

6、库存要丰富

多积累,开拓更多话题领域为根据地。举事例要选取自己熟悉的知识,这样分析得也入情入理,接近专家水准。

这点管见篇什,个人照此执行过一届又一届学生,话题《个性的张扬》也是为配合“五虎拳”第三式练功需要而设,不揣浅陋妄谈如上,望有识者哂余赐教。

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计划

学科教研组长岗位职责

综合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学科教研计划

体育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体育学科教研总结

体育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学科教研发言稿
《学科教研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