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学概念课教学流程(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0: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所形成的学科体系。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数学概念课教学流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练习三大环节,具体流程图如下: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要求教师要设计相应的课前预习学案,预习内容所需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预习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知识链接,温故知新

在预习学案中,教师结合本节课所授教学内容的实际,设计知识链接栏目。目的是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复习本节将要用到的已学知识,包括知识与方法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2、情景导引,体验概念

在预习学案中,教师结合所要学习的概念, 设计问题情境栏目,注重挖掘生活素材,创设与概念有关的情景,并设计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创设情景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体验概念。

创设情景的方法有:①提供或布置学生查阅与概念形成有关的史料;②提供有概念有关的小故事、生活中的现象;③提供与概念有关的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④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制作模型等。

3、自主学习,了解概念

该环节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教材,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自学本节课教材的部分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自学概念形成部分,不宜预习过多内容。

4、收集问题,把握学情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找出哪些问题已经基本掌握,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哪些疑惑。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学情,做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课内探究

课内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第二步,该步要求教师要编制导学案,依托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概念课教学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实物演示、多媒体的动态画面、语言的叙述、已有的生活体验等,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这种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状态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该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的任务有:一是对预习学案上的问题在组内达成共识;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概念的形成提出有思考讨论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组内交流完成后,教师重点针对提出来的问题组织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当意见出现分歧时,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展示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和评价,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括形成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概念的初步了解和正确表述。 这一过程,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过程,这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环节。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要用准确的文字语言给出定义,给出概念的符号表示,有的还需给出描述概念本质属性的图形,使学生有意识地在文字、符号、图形间建立起联系,形成彼此间的高速信息通道。

该环节应注意,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应该准确地给它下定义。对一些基本(原始)概念,不宜定义的也应给予清晰的“描述”。通过给概念下定义的教学,让学生从定义的表达形式及逻辑思维中去领会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根本区别。

3、点拨指导,理解概念

该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正确表述概念的基础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问题或辨析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化理解概念.

该环节应注意:

(1)重视概念中的重要字、词,在概念教学中重要的字、词就是一个条件,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概念,才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

(2)在寻找邻近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理解概念,对概念的理解必须克服形式主义。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念的互相干扰。

4、典例剖析,应用概念

围绕概念选择典型例题,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学生独立完成,在此环节可以让学生板演,教师则要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

学生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步骤、解题的方法和规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对巡视时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点评。

该环节应注意: (1)例题的设计应注意层次性,要层层递进。

(2)例题解完后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培养主动梳理规律和方法的意识,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5、变式拓展,深化概念

该环节教师可以对例题进行变式拓展,让学生进行再训练,以达到巩固概念、强化应用、训练规范的目的。对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6、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如指导学生画出本节内容的网络结构图,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重点、难点以及注意的问题等,归纳概念主要应用题型,总结解题的方法、规律、步骤。教师适当强调重、难点及注意事项。

7、当堂检测,诊断反馈

设计一组检测题,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次小检测。学生完成后,组与组之间进行批阅,根据规范情况,得分情况划出等级,记入小组学习情况统计表。

(三)课后练习

1、作业反馈,训练巩固

教师应从教材中选择2-3道课后习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要进行全批全改,并及时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搞好反馈。布置适量课本习题进行训练巩固。

2、自主选择,深化提高

结合《导学练》等,设置a、b两组题,a组题要注重基础,b组题要侧重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自主训练。

总结数学概念课教学步骤

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

听《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有感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听课心得

《小学数学概念课》读后感

概念课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研讨课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青岛版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

数学概念课教学流程(推荐)
《数学概念课教学流程(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