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出素养

发布时间:2020-03-01 17:54: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出素养

蓝田中心西坑小学傅丽蓉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如何在语文课程中培养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问题。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

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提高其实践技能、发展其个性与人格。在语文教学中 有“读、写、理、情” 几大环节,“读”字当头,又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这一大环节中就更显得重中之重了。读虽简单,那么怎样读才能真正读出语文素养呢?以下集结个人之所学浅谈几点做法:

一、读中品文,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

1、读的形式多样,可以展开境界想象——联想读;由表及里读——与文本对话读;不同形式、层次朗读„„“朗读言心声。”教师要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以及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感悟读出来,并通过朗读加深理解与感悟。学生只有熟悉了课文,读通、读懂之后,教师才能开讲,否则,即使我们抛出再多的预设也还是形同虚设,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上是毫无作用的。当学生朗读课文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时,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就达到目的了。

2、文本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的根本与出发点。解读文本的过程

当中,可以适时加以说与写的训练,来提升理解。其中在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词句、理解感悟→实践练笔,语言运用→升华情感,文意兼得” 当中,很明显,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 “意”(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得“文”(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只有读写结合的“点”选择得好,使“字”与“说”成为理解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文意兼得”的目标,真正的理解课文。

3、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我们倡导读写结合,只有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所思、有所悟,学生下笔也就有了依据,而不是泛泛而谈了。

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末尾时,我认为学生要有自己的反思,而不是完全由教师替代,如:我感受到了父母不同形式的爱了吗?为什么父母的评价截然相反?赞美固然好听,可是成功的道路上缺少批评可行吗?于是我推出课后小练笔让他们写写学文后的感受,文章没有固定的题眼,同学们却有着大致相同的主题。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自主阅读,提高实践能力。

当然,在嘴里读读可不够,自主阅读才是关键。语文新课标告诉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阅读。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集理解、感觉、体验于一体,包括语感,主要靠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 “涵泳”,才能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不见得好,还可能破坏那种“涵泳”的感觉。身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更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在教学《剥豆》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课前自学生字新词,和同学讨论不理解的词句,理解句子,联系课文判断句子内容的正误;练习朗读,读通课文,逐步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学习,通过多读多动多思,逐步让学生体会母爱,并边在教学中归纳学法“找句子,圈字词,反复读,得体会”。得出学法后,再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走进儿子”部分,结果自然是相得益彰。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不言而喻。适当进行实践行为指导,既降低了活动难度,又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体验成功。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我们老师把学习的主体回归于学生,放开手让他们自己读、自己学,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能力。

三、读后悟情,发展个性与人格。

在充分理解了文本之后,学生将登上一个更高的阶梯,即培养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之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以发展。

在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是: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唤醒、开发、引导,使之向健康、真纯、高尚的境界发展和提升。简言之,即陶冶情感、完善个性、升华境界。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凭借教材进入作品描绘的纷繁世界,进入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思维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与熏陶。

情感体验是步步升华的,在教授《桥》一文时,我在课前安排学生听、看《为了谁》歌曲及有关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相关图片。学文中,我分“谈洪水”与“谈老汉”两大模块,重点训练学生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去感悟洪水的可怕,支书的情怀。而后以“读写迁移,以读促写”来完成主题的升华,学生写话、说话。“老汉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一座优秀共产党员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师生通过写心里话,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再一次的升华。最后,课下我请同学们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结合本文所学,感悟船长的崇高精神。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书目,既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又使本文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与巩固。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带着学生一同走进了教材,悲伤着大家的悲伤,快乐着大家的快乐,用自己当激情昂扬、用自己的心平气和引领课堂,又何愁奏不出一曲和谐之乐呢?

总之,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我们更不能把自己逼向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作为课堂的主打——读,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将语文素养的培养常伴于读的左右,才能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地发展。

读出心痛

读出精彩

读书,读出自我

读出师表有感

读出诗歌炼字之妙

经典中读出的感悟

读出《诗经》中的美丽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读出风采

如何读出不认识的单词

老人与海中读出的海明威

读出素养
《读出素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必备素养 素养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