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0: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发挥作用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每个健听人的生活,对于正常儿童来说,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听别人说话,再慢慢在理解语言并且学习语言,使他们从一个自然人长成社会人,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始终伴随着他的生活、游戏和认知。他们在与成人的交往以及其他的活动中,主动模仿习得语言,在各种活动中运用和修正中,学习正确在使用语言,这是一种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行为。而语言障碍是智障儿童较为突出的缺陷之一,智障学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语言行为存在“有意”性、“无意”性和“故意”性等问题,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讲话时词汇量少,用词不当,语句不连贯,难以完整的讲述一件事。由于他们口头语言发展存在困难,对于掌握书面语言就更加吃力。为了让智障学生正常的与人交往,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特点,特别注意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尝试通过儿歌对他们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康复

生理缺陷

儿歌

开发右脑

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我们人类生活学习中最主要的交往的工具。一般儿童1岁半开始语言发展,而智障儿童80%有语言缺陷,往往家长是到3-4岁还不会说话才发现有问题,有的甚至终生没有语言。他们开始说话较晚,一般4岁后开始说1-2个字,口齿不清 有的连说2个字以上是难点,有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强于表达语言的能力,重复语言,语言类型简单等等。农村的智障儿童的出生比例要大大超出城市,大量的农村智障儿童的接受专业语言训练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语言康复机构也有限,很多智障儿童错过了最好的语言康复期。没有了语言的拐杖,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就像是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享受不到来自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如何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启智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是我们特殊教育长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儿歌这一种简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起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儿歌内容浅显易懂,易学易会。儿歌是在孩子在摇篮旁就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大部分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都比较落后,有的可能还停留在3-4岁。他们对于熟悉的儿歌往往有特别的爱好。他们思想单纯,想法单一。更容易理解儿歌里的内容;儿歌大多篇幅简短,结构单一。智障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非常单纯,很多认识只限于口耳相传,而儿歌的篇幅短小精巧,结构简单不复杂。常见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句子短小、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儿歌的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 。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他们活泼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他们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只要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就可选择作为语言训练的内容。 (一)

儿歌在智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智障儿童因先天的缺陷,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构音困难,词汇贫乏,语法混乱,词不达意,吐字不清,口吃等,说话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如何补偿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无疑成为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我班的学生中有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学生,轻、中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微好些,重度学生中两个学生不会说话,其余的两人只能跟着老师学说。在各科教学中,我大量的使用儿歌,结合教材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

(二)让儿歌在智障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无处不在

1.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儿歌是“多面手”。启智教育教学新课程教学目标中注重培养残疾儿童感受生活,享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有一定的识字量,识字教学中,儿歌可以作为“引路人”,智障儿童入学时可能一个字都不识,却会说几首活泼可爱的儿歌,因为在家里父母一定有几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和孩子一起游戏,进了课堂教师就可以用这几首儿歌进入智障儿童的内心世界,走入知识的田地,智障儿童的记忆比较机械,思维方法比较固定,从熟悉的儿歌到表象的书面语,这个过程就变得很简单。在巩固记忆阶段,儿歌的吟唱就使得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智障儿童很习惯于机械的重复,当他发现重复中有收获时,语言训练就发展了。儿歌中还有很多思想教育很强的,如《小板凳》,智障学生中有很多学生有多动症,刚入学时,连安静的坐上几分钟都不行,我在教学中,就带着学生一边唱,一边讲,小板凳多听话啊„„等到了妈妈,妈妈会不会给你带礼物啊„„学生受到了暗示,马上就坐直了。然后再表演请老师“妈妈”坐下,回到家里请妈妈坐板凳,就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还有习惯和感恩之心,还有礼貌教育,智障学生会对喜欢的又唱又玩的儿歌游戏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起到巩固语言训练效果的作用。

2.在生活数学教学中儿歌可以是“主角” 。启智教育新课程要求办法中提出语言训练要渗透各科教学中,在数学课中建立数的认识和概念时,儿歌可以贯穿课堂始终,儿歌中有大量的和数字有密切关联的,如《一根手指头》、《你拍一,我拍一》等等,游戏性强,演示性强,智障儿童的直观性思维比较强,他们大都不喜欢一板一眼的学习方法,他们的表演欲和游戏欲比正常学生更为强烈,正常的学生对课堂的主次分的很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老师是什么用意„„但是智障儿童的思维不是这样,他们可能先认识了次要的方法,如儿歌,然后才记住,这是儿歌中的1根手指的“1”。能唤起他们记忆的儿歌,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打开他们思维大门的钥匙。

3.用儿歌进行语言训练却不是教儿歌。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有的可能在这个年龄段只会一个字,他喊的老师可能就是一个字“师”还不是很清楚,在说唱儿歌的过程中,就只要求他能唱出儿歌最后一个字,当他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再要求说两个字。对于语言发展缓慢的学生,唱儿歌也是难度不小的,儿歌的语言毕竟还是比较书面化、正式化,对于智障儿童生活,它只能解决补充课堂、丰富课堂、拓展课堂的问题,儿歌作为一种语言训练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的工具性,在儿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生活语言和书面语言。

2013年8月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发挥作用

武陟县特殊教育学校

樊承凤

让智障儿童在快乐中识字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初探

早期运动干预在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智障儿童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智障儿童

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对智障儿童的语言教育计划

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如何让HR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
《让儿歌在智障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发挥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