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9: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新疆农业发展方式

——新疆农业科学院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59号文件精神的意见

新疆农业科学院 2015年10月15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自治区农业发展同全国农业一样面临“两板挤压”、“双灯限行”、“六产开拓”的新常态下,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值得研究和探讨。现就新疆农业科学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文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总体要求,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新挑战,加大科技创新、科技入户、农民培训、资源保育和循环利用工作的力度,不断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产品低级向高级、产业链条由低端向高端和产业结构由低层向高层“四大转变”,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实现。同时,切实把握好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性、规律性、时代性等三个显著特点,不断释放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到“十三五”末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通过科技创新建设强有力的自治区农业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入户率和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初步解决阻碍新疆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升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不断提升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新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到202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业投入品残留、重金属检出率控制在1%以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应用性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率达到88%以上,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二)主要任务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自治区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明确“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和主攻方向,应紧紧围绕确保自治区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聚焦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绿色增产与节本增效、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加工与物流、农业防灾减灾减损

2 等领域技术需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关,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三、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工作重点

面对农业发展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挑战,出路只有一个,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部署,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发挥科技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作物高效育种技术创新及突破性新品种培育 广泛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构建核心种质,挖掘功能基因,创新农作物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育种技术和建立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豆、油料等农作物高效育种技术平台,培育一批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突破性植物新品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大幅度提高作物生产能力。通过开展农作物高效育种技术创新及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为自治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品种储备。

(二)建立高产高效种植栽培与农作制度

重点突破大面积单产均衡增长的栽培理论,研究开发不同生态区域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轻简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连作障碍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区域农业生产物质要素、技术优化组合及科学配置模式。通过建立高产高效种植栽培与农作制度,为自治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创新

通过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腐植酸等新疆优势资源转化改良低产土壤,保育培育中高产土壤,研发降解膜等产品,消除土壤残膜污染,保持新疆绿洲农田土壤肥力稳步提升;研究滴灌栽培模式下作物养分时空需求变化,结合全水溶滴灌专用肥研发,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效益,达到新疆绿洲土壤改良和肥料资源高效可持续、绿洲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

在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溯源与安全检测、风险评估与预警等领域开展农产品质量产地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新疆特色瓜果产地初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特色瓜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突破农业资源精准监测、农作物生产智能作业、农业环境数字模拟、农业遥感、农田生态系统监测、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与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和应用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推动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无缝结合,促进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方式逐渐由经验型、定性化、粗放式向知识型、定量化、精细化转变。

(六)农业工程与装备的研究与集成示范

4 重点开展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集成示范;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集成示范;新疆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集成示范;林果生产与加工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集成示范;非耕地设施农业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集成示范;设施农业生产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新疆肉牛羊产业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与集成示范。

四、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农业科研单位改革。强化分类指导,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落实科研单位在编制管理、人员聘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推进农业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化农科教、产学研、育繁推合作,消除资源共享的障碍。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鼓励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人员带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工作或创办企业,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建立与科技评价相配套的薪酬体系。

(二)健全农业科技运行机制

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围绕自治区农业发展重大问题组建一批联合攻关协作组,集聚农业科技优势资源,探索建立需求导向、项目任务带动、平台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推动的新型高效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持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重点

5 是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让农业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厚积薄发。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对从事基础、前沿、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建立健全科学分类的创新评价制度。推行第三方评价,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改革完善科研组织方式和管理机制,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农业科技计划管理中的作用。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科研项目和经费。完善自治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

(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全疆性的农业科技成果登记、发布信息网络,尽快形成全疆农业科技成果储备平台;探索构建一批以农业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或基地,开展重大农业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为企业、农民和合作组织提供公益服务。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瞄准区域层面、产业链层面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领域,积极组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或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社、科技特派员队伍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性,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环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协调对接和组团转化。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市场,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市场在各种研发机构、推广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之间的中介作用,完善技术市场在价格发现、信息沟通、市场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功能。深化科技与金融的合作,由科技部门牵头建立由政府、银行、企业、社会等共同投资和承担风险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以风险投资基金为主要形式,鼓励银行、保险公司、企业集团

6 向风险投资公司参股,积极培养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合理流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

(四)提升农业科技条件能力

加强和完善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化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建设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区域性/专业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农业科学观测站为延伸的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提升农业科研野外试验基地共享服务能力。统筹全疆农业科研单位和高校试验基地资源,推进合理布局,加强共建共享,建设试验示范、观测监测、南繁疆繁、中试转化、示范展示五大基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的衔接。鼓励各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与科研、推广、教育机构的对接,实现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教育与推广紧密结合。发挥企业在基地建设中的作用,探索面向市场的运行与服务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长期连续、全面翔实的基础数据。

(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探索科研团队的运行机制。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后备人才梯次配备合理、专业互补的人员结构,打造一批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主攻方向,团结协作、创新拼搏、竞争有力的创新团队,并在项目申报、人才与队伍配备、科研与试验条件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大在职学历、学位教育,以硕士研究生在职培养为重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转移,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骨干和后备创新人才。加强在

7 职培训和交流。每年选派年轻科研骨干到国内外院校、研究机构考察、研修和合作研究,提升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紧密结合学科发展,通过内培外引、引培并举,加大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力度,积极打造国内及区内知名专家队伍。采用客座研究员、博士后工作站、项目合作研究和季节性工作专家、假日专家等柔性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智流动站,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疆进行兼职或中、短期工作,借力提升新疆科技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六)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面向企业建立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指导农业科教单位开发共享科技资源,建立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开放机制。促进涉农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或与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和引导企业面向生产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完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融资服务体系。探索完善科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加强农业科研单位与企业对接,通过人才和项目合作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积极推进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水平。鼓励涉农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聚集优秀人才,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七)推进农业科技国际合作

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自治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把握世界最新研究领域和学科前沿,在引进先进适用

8 技术、智力资源的同时,加大优质农业生物资源的引进力度。促进技术输出工作。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服务输出和产能合作,开拓农业技术和产品国际市场。在不同国家,特别是周边中亚国家建立一批联合研发、技术转移、示范服务平台,推动农业技术产品全球化应用和农业人才队伍国际化发展。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促进区域内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八)努力建设农业生态文明

推进自治区农业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强化宏观顶层设,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利用制度,在划定的生态红线内规范并约束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强度。着眼解决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完善规划引导机制和红线保护制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逐步减下来,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发展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等高效节本技术,使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整合现有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筛选和集成一批覆盖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全链条的先进实用技术与模式,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典型,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美化生活、保护生态,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劳动者素质,进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生态文明。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依靠科技创新 加快转变青海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青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定稿]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言(定稿)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