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书有感三讲

发布时间:2020-03-03 18:22: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书有感》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

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

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释题,交流诗人的资料

1.读题,释题

(1)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古诗——《观书有感》, (生齐读:观书有感)什么叫“观书”?(读书)

(2)题目的意思谁会解释?(观书:读书,也就是作者读书之后的感想。)

2.交流作者朱熹的资料

同学们,在预习时搜集了朱熹的资料,谁来交流一下?

指名读老师搜集的朱熹的百科名片。(出示课件)

二、通读,读正确、读出节奏(出示课件)

同学们,学习古诗呢,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朗诵,吟诵古诗有三种境界,看看大屏幕,你能达到哪个境界?

第一种境界:字正腔圆,本诗作者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谁能口齿清楚、准确地读?

第二种境界:读出节奏,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能读出七言绝句

的节奏?

第三种境界:读出韵味,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在于读出诗的韵味。理解了

古诗我们就能很好地读出诗的韵味了。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伴着配乐,读出诗的韵律与节奏。

三、概括,找出“诗眼”

(1)加上预习读的,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了很多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半亩的方塘)。(板书:方塘)

(2)一个怎样的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板书:(清)

四、理解,读出画面

1.浏览全诗,看看方塘的“清”体现在哪儿呢?(出示课件: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理解前两句诗

a.这句诗中的“鉴”是什么意思呢?

鉴: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

一鉴开:一面打开来的镜子(古代的铜镜用帘子蒙起来,用时打开)

半亩方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说明什么?——方塘清

交流:比喻的手法

b.像镜子一样的池塘倒映出什么呢?(天光云影)

什么样的“天光云影”?——徘徊,徘徊又是什么意思呢?

徘徊:来回移动

诗中什么随着什么来回移动?(天光云影随着池水来回移动)

c.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一下?

3.配乐范读,激发想象

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

4.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配乐读)

5.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流动着的水也就是——活水)(板书),也可以这么说第二句的”徘徊”为下文的“活水”做铺垫。出示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理解后两句诗,交流

a.渠: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指方塘;

b.如许:如此这般,像这样

c.为:因为

d.问渠哪得清如许,意思就是,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e.看着这清如镜的池塘,你一定有个问题想问问小池塘?——小池塘为什么会这么清啊?你们明白吗?看来你已经和朱熹一样找到答案了。根据学生回答,(为有源头活水来。)读该句。再次吟诵该句。(因为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是不是?

五、质疑,明白诗理

1.质疑

同学们,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光学习不去思考,就会迷惑不解。现在啊,老师有个疑惑了,把诗句的意思和题目联系起来思考思考,老师发现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啊?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诗中描绘的是方塘美景,一个“书”字也没有,怎么能叫“观书有感”呢?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2.悟理

写方塘与读书有关吗?那么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课件出示: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__________。

朱熹看到方塘的水,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认为的?

想到了读书,朱熹想到了读书就像方塘里的水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

出示、齐读: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诗人借方塘来说清楚一个事理,这叫譬喻。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富有哲理,而像这样的诗叫作“哲理诗”。

3.诵读后两句诗

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近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

大家再次富有感情地读一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此时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

4.配乐诵读古诗

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板书(景 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这就叫读出韵味。)

六、总结寓意

是啊,读书能使人明白事理,同时也使读书人的心灵像池水一样明净,一样广阔。希望大家以后的读书学习中,要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七、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清

天光云影徘徊(流动着)——活水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说课稿

观书有感课堂实录

观书有感三讲
《观书有感三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解读观书有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