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书有感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37: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书有感

一、谈话导入,简介诗人。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静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些指导我们学习的至理名言都是出自一个人的言论,那就是朱熹(出示)。 出示:朱熹简介。

二、初读古诗

过渡:朱熹堪称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在一个池塘边看书,眼前的一塘清水引发了他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两首《观书有感》。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首。

1、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谁能口齿清楚、准确地读?

2、诗只有有了节奏,才能给人美的感受,谁能读出节奏来?

3、诗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当我们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体会到诗的意境后自然而然就会了。

三、理解诗意。

1、明“诗眼”

(1)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半亩的方塘 。

(2) 一个怎样的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清

2、细体会

浏览全诗,从哪里可以看出半亩方塘的“清”呢? 出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一鉴开 理解“鉴”,镜子。

理解“一鉴开”: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谁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这面打开的镜子里有什么?

(2)理解“徘徊”?当微风拂过水面,这些景物仿佛活了起来,这是怎样一幅奇妙的景象呢?请看大屏幕。谁来描绘一下这一幅画面? 老师也看到了一幅画面,出示诗。配乐朗诵。

我们刚才描绘的来回移动是诗中哪个词的意思?(徘徊) (3)天光云影共徘徊 (来回移动,也可理解成闪耀浮动)

(4)此情此景,令朱熹思绪万千:他在思考:出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来说说朱熹在想什么?(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渠:方塘。 如许:这样 为:因为

(5)朱熹他明白了方塘之水如此清澈的原因:出示填空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

3、会哲理

(1)这汩汩流淌的源头活水令朱熹再一次思绪万千,他由方塘又想到了什么?出示插图(想到了读书),这读书和这方塘有什么联系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此时此刻,这半亩方塘在朱熹眼里已不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指人的心智呀。板书心智。

(4)同学们,朱熹真不愧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把深刻的读书哲理巧妙地藏在写景之中,表面上是写方塘之清,其实暗喻了心智之明,源头活水暗喻了读书学习,水的清澈透明暗喻了心智的睿智豁达,所以这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哲理诗。这种借景喻理的写作方法使得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脍炙人口,千年不衰。同学们,这个时候请你再来读这首诗,你能读出韵味来吗?练一练。 指明3人读。

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意味隽永的哲理诗熟记于心吧。

(5)赏析哲理诗的方法:入乎其内感受 ,出乎其外分析。刚才我们的读书过程就是入乎其内感受,要深入透彻地理解哲理诗还要找到诗与生活的共同点,跳出原诗之外来联系生活、学习分析其哲理。

(7)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这就叫读出韵味。)

(8)记住这个赏析哲理诗的秘诀,读。

四、适度拓展。

哲理诗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现象,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其实,象《观书有感》这样精彩的哲理诗还有很多, 出示句。 选择填空。

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哲人,在哲理诗的花丛里留恋往返,我们认识了它的深沉、认识了它的含蓄,更收获了我们一生的启迪。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也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希望大家向朱熹一样,勤于读书,善于思考,让自己才思不绝,思想永远活泼。 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 清澈透明 ← 源头活水 (写景)

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 ← 读书汲取 (喻理)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教案

《观书有感》优质教案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教案
《观书有感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