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人才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5: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中国人才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执行摘要

在过去的20年,中国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去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人才需求展望,组织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围绕获取最新的全面的对人才管理实践理解的主旨,我们做了本次调查,希望对您关于如何管理最有效的资源——人,能有所启迪。

为了全面了解结果,我们以下列了主要发现和观点。下一章将有更详细的细节。

我们掌握了工具,但始终缺少核心。从积极意义上看,我们调查的大多数组织都使用了达到最新技术发展水平的人才管理工作和方法。(如69.1%的组织最新实施了继任者计划。)没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处方”。据已知,(工具的)有效性和影响依然较弱。(只有13.1%的被调查组织的继任者计划通过高潜力项目,成功率超过30%。)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人才管理专业人员的成就,我们需要保持平静和头脑清醒。更重要的是让发展项目实用,通过定制符合个人才能的需求,不断超越既有程序去接触到核心。

高层领导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发展项目上被忽视。在所有的调查组织中,分别只有26.5%和10.5%的组织关注发展总监和经理以上。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中国人才的缺乏在高层领域最明显。为了保持增长和领导力的供给,中国的组织需要投资和掌控我们高层领导的发展。

直线经理的参与能进一步改进。跟高级执行官和人才自身比较,直线经理的人才管理水平最低。关注这块短板可能是一些人才项目比如继任者计划成功的重要因素。

高潜力项目和继任者计划很火热,但成功率不高。差不多一半(42.9%)的回答者将高潜力项目或类似的领导力加速项目作为他们人才管理项目的首选。超过三分之二(69.1%)的被调查组织将继任者项目作为他们人才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虽然流行,但这些项目的质量仍是个公开的疑问。

员工的稳定性仍然是许多组织的头号挑战。超过三分之一(38.2%)的回答者认为留住员工是个艰难的工作。考虑到大的经济环境,这并不奇怪:如果我们挖掘得深一些,可以发现在中国,人才流动从大型跨国公司流向私人和国有企业呈增长态势。对保持稳定性已经做了很多努力;组织正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奋斗。

执行官不认为人才发展是一个长期战略。虽然人才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执行官仍然由于它难以明了的特性而把它当成一种外围设备。许多组织没有一种有效的工具去激励执行官,让其在此领域作持续的调查和努力。最终,人才管理沦为短期商业活动。

建设人才管理系统——艰难,但是在正确的轨道上

我们需要在流行和实用间寻求更好的平衡,来取得最好的发展。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我们的爱、时间、关注、财务投资和耐心。这也是大多组织建设一个人才管理系统的感觉。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了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一些反复试验的时刻,使这一过程令人兴奋、充满挑战甚至有些混乱。

人才管理理论基于西方国家组织发展的著作和工业心理学。此外,许多被调查者来自跨国公司。因此,对于许多组织的人才管理系统围绕全球或地区为中心建设并不奇怪(见图1)。就像说到的,我们注意到一些组织已经采取了行动,来按照他们的集约系统结合一些当地的因素,甚至独立创造自身的系统,来更有效地应对独一无二的当地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要新兴市场上建立专属的人才发展独立模块的原因”,一家领先的技术公司的人才管理总监说,“为了平衡以全球为中心的政策和当地的动态需求”。

此外,我们高兴地看到许多组织没有将人才管理置于真空状态。他们将人才战略作为全部商业战略的一个完整部分、一种增值的手段去帮助达成商业目标(见图2)。两者的结盟表明在中国,人才管理实践的演变走在正轨。

尽管有好的方面,我们仍注意到一些斗争的信号。理想状态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底层基础为贯彻有效的人才管理项目铺平了道路。但是,很多组织。同时进行,甚至按照一个颠倒的顺序(见图3)。显然,人才管理的需求是如此紧迫,以至于我们进入“救火员模式”而不仅是在战略上思考。低端的做法是分段执行人才项目,这缺少了连贯性和人才资源底层基础的支持。请想象继任者计划项目实施没有一个成熟的职位分级和薪酬体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才管理平台亦是如此。

明智地看,几乎所有可用的领导力发展方法已被使用(见图4)。基于发展的反馈、指导和辅导、心理评估和当地职位轮换都被广泛运用,并被认为是比标准的传统的培训模型更有效的发展措施;与70/20/10的发展观点保持一致(即,70% 的发展是通过工作经验,20%是通过反馈和指导,10%是通过培训)。有趣的是,业余的MBA和EMBA是一个相关的流行的发展方法,不过并不被认为十分有效。因此,我们需要在流行和实用间寻求更好的平衡,来取得最好的发展。

常规思维告诉我们直线经理的承诺和参与引导人才发展项目的成功。比起高级执行官、直线经理(即人才的直接上级),和人才自身的参与度,我们发现高级执行官和人才个人比直线经理表现了更强的支持度和参与度(见图5)。在得出结论和谴责这些不合作的直线经理之前,我们可能需要深思一些潜在的原因。“HR更需要对直线经理换位思考”,一位领先的工业解决方案公司的亚太人力资源总监说,“直线经理被要求关注发展数量;这些人才管理事项对他们说是额外的工作,他们通常会看不到价值。”不像全面关注人才短缺前景的高级执行官和在发展项目中有个人权益的人才本身,直线经理趋向于在相对短期的前景看待人才,因此,在他们的直接报告中就缺少(对人才)系统发展的兴趣和义务。为了增强人才项目的质量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直线经理的参与度变得十分重要。

这里有个底线:你对你当前的人才管理系统满意吗?调查结果是——有点。(见图6)这个信息很清楚: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有很多事要做。成长的烦恼在成人期前难以避免。

应用素质模型——落实依然薄弱

领导力素质在当今的组织普遍存在。他已经成为整个人才管理方法的基础。在中国,我们能很快找出该素质的框架并已经快速学习了它的应用。我们调查的结构显示,大多被调查组织(77.8%)都在使用、修正或发展一些素质框架来引导人才战略和干预。

拥有一个素质模型是一回事;而落实模型,让其深入组织需要时间、承诺和

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组织对他们全区和地区的核心素质不满意。为了让他们的模型更本土化,他们在全球、区域模型上增加额外的素质(看图7-A)。在模型组成上,我们看到一堆混合的素质类型,这表明了我们从直接应用一个标准化的核心素质模型向功能、等级甚至职位等定制的素质模型转变(见图7-B)。另一个鼓舞人心的信号是模型修正。建立一个新模型可能是一次性的努力;但维护一个有效的模型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模型修正对不少组织是一个持续的实践;更多组织正在考虑修改模型来更好地上下衔接和符合商业需求(见表8)。这些都表明了我们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和进步的专业成熟度。

虽然鼓舞人心,我们发现在应用方面仍有一些空间可以改进。图9展示了在一系列的人才管理结构上素质应用的水平。受领导力加速需求的驱动,我们倾向于更多地利用素质模型,来指导高潜力项目的实践,继任者计划和绩效评估。在员工参与和文化建设上的评论、应用相对弱化。部分原因是,理论上我们没有理清领导力素质,参与动机和文化建设战略间的关系。

在个人层面上,素质如何应用在员工日常的工作生活上证明了我们的关注(见表10)。拥有一个素质模型是一回事;而落实模型,让其深入组织需要时间、承诺和努力。重要的是能展现给直线经理并让他们确信,素质能让他们的生活更简单,并且帮助他们将他们的团队建设得更有效。

为了以积极的注解结束这个部分,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多的人力资源、组织发展专家认可素质框架的价值在指导人才管理的实践上(见表11)。明显地,目前的焦点不是是否使用素质模型,而是更好地改进模型来得到更高的回报。

运行高潜力和继任者项目——速度比质量占优势

高潜力项目在中国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的调查表明大多组织(87.6%)有或者准备有高潜力项目。然而,在这种加速领导力的浪潮下,我们面临一个讽刺的难题:发展一名领导需要时间而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图12A&B的数据表明了这个难题的结果:我们有点太多地推动高潜力项目但成功率并不令人满意。我们对高潜力项目的价值并不怀疑。问题是如何让它运转有效。

组织需要在执行项目之前谨慎、清晰地定义高潜力。

一个简单但重要的问题证明了我们的关注:你在你的组织如何定义“高潜力”?图13展示了目前我们在它的定义上没有一致意见。尽管对高表现人员未必具有高潜力有激烈的争论,但大约21.1%的被调查组织仍然把他们看成——至少部分——是等价的。另外27.3%把高潜力定义成可能是潜力概念的尺度之一——领导力的准备。大约7.3%甚至在运行项目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当然,我们注意到一半的被调查组织(51.3%)认为高潜力项目很宽泛,有一个交互功能的看法,这将是一个优选的方法去解释什么是潜力、它能做什么 。这种认为高潜力是交互功能的观点使他们承担重要的角色,如一种或多种商业的领导者。为了保证高质量的运行,我们督促组织在执行项目之前谨慎、清晰地定义高潜力。

在使用上述优选定义的情况下,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组织在多种等级的人(从个人贡献者到高级执行官,见图14)中,通过小组讨论作为主要识别方法(见图15),将一小组人定义为高潜力。每年的回顾作为一种标准的程序(有61.5%的回答者);回顾的结果影响高潜力人选(见图16)。虽然从西方文化来的好的实践反映透明度是执行高潜力项目的成功之道,但是许多被调查组织仍保持高潜

力人选在严格机密的状态。几乎半数(49.8%)的被调查者只将高潜力人选揭示给执行官或HR看。大约四分之一(25.8%)进一步将信息扩展给高潜力人员。组织发展或人力资源专家非正式的讨论结果认为泄露高潜力人选可能会引发办公室政治、不公正的工作量、和不健康的内部竞争。我们认为透明性的处理需要组织文化的支持,强调信任、开放的胸怀和团队合作,这些需要时间和努力去培养。此外,大多的员工感到高潜力是一个升职的机会(见图17)。结果,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大多数组织对揭示更多信息会迟疑。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高潜力池的退出策略。由于对身份识别和项目设计的关注,我们多少忽略了人才从高潜力发展项目“毕业”后的最佳定位。我们的调查显示我们不是希望“毕业生”通过更多发展的活动来培养,就是希望他们能等待一个可行的机会(见图18)。结果可能是失去这些人才。虽然基于调查结果,高潜力的平均流动率很小(2.9%),但大约有18.5%的不合理流动跟高潜力人员有关。考虑到这些挑战,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谨慎掌握高潜力池的尺寸。一个过大的池子低估了高潜力的质量和重要性。更好地是通过内部人才市场和继任者计划战略性地衡量池子的尺寸。此外,我们需要有技巧地掌握人们的预期。不要对高潜力人员的职业发展过度承诺。想办法让他们把项目看涨一次学习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一次晋升的跳板。

继任者计划与高潜力发展项目紧密相关,因为两者对增强领导力建设都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在让其更有效运行上发散思维,我们将被调查者分成二组次样本:一组是对他们目前人才管理实践满意的回答者(N=108),另一组是某种程度上不满意的回答者(N=64)。分析显示,有31%的满意次样本成功率(也就是通过高潜力项目完成领导力继任)高于20%;而只有15%的不满意次样本满足这一标准。

深入的详细调查显示他们实践中有二个差异,有可能说明满意次样本的成功率翻倍。首先,在满意次样本组的大多组织让直线经理承担他们自己的继任者计划的义务,并让他们的绩效评估和晋升程序付诸实践(见图19)。第二,在满意次样本组的更多组织回顾继任者计划的发展每年多于一次(见图20)。尽管差异很明显,我们仍然有空间改进,甚至对于满意的次样本组。高潜力项目和继任者计划都是人才管理实践的重点,我们需要保持上进心和耐心去掌握他们。

掌握员工的稳定性——比金手铐更好

员工稳定性项目的目标不是提供“金手铐”而是更好地使人才“嵌入”组织

员工流动的学术研究表明之前主动流动的二种人主要是职业不满意和外部机会的人。中国的人才市场是高度竞争市场。当更多的高才能职业进入在中国和受职业发展晋升驱动的文化影响,掌握员工稳定性成为大多数组织一项艰难的工作。

我们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流动率在一个中等水平(14.2),有小的标准偏离度(3.86)。这说明,只看平均可能掩盖一些重要信息。我们接下来问回答者关于“合理”流动率(即差表现和不符合岗位要求员工的流动率)和“不合理”流动率(即明星员工和专家的流动率)。在所有的人员流动中,我们发现19.2%可算是合理的;18.7%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流动更多发生在个人贡献者的水准,而不合理的流动发生在多种水准上(见图21)。对管理人员来说,不合理的流动比合

理的流动发生得更多。相应地,高层领导(包括总监、经理和以上)很稳定。以上的发现暗示我们需要在个人贡献者到中层经理的等级上通过减少不合理的流动率,花费更多努力留住人才。

在调查结果之外,我们看到一个在中国跨国公司(MNCs)到私人企业(POEs)和国有企业(SOEs)人才流动微妙的趋势,而颠倒这一流动未必可行。图22提供了一个假定的人才管理地图的形象展示。这股人才流动的新浪潮的触发原因主要有报酬的增长、活动和决策的自由度、承诺职业发展、POEs(特别是上市机会)的光明未来和SOEs提供的工作稳定性。不同的是,这些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是所有权和赏识。稳定性项目的设计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以获得有效的结果。我们需要明确员工稳定性项目的目的不是只提供“金手铐”,而是去更好地专业地从心理上、情感上让人才“嵌入”组织。

接下来是什么?

总结和评论

在读完报告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我们感到谨慎的肯定。

在过去十年中,市场经历了从传统HR基础建设向人才管理和领导力发展的逐渐移动。在这个趋势下,中国人才管理专业团体成熟得很快。在西方国家使用的工具和发法在这里同样适用。许多人才管理专家通过勤奋的学习工作来证实我们顺利地执行发展项目。我们都有奖赏!

从一个建设性的观点看,我们想指出一些改进的地方:

更多关注质量,而非数量。现在更重要的不是引进另外的工具,而是关注如何精炼过程和强化可行性项目的质量来得到最好的回报。我们时常从发展工具中得不到期望的回报,因为我们没有吸收它的精华,掌握其内在机制。最好挖掘得深一些,通过实践联系到核心内容。在结束一个项目后,做一些自我的反省:你在项目中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你下次如何做的更好?你从执行项目中学到了什么?保持不断地改进。

使人才个体成为主人。自我激励是人才管理的精髓。但是,我们看到许多以组织为中心的发展项目。我们倾向于告诉我们的人才什么是组织需要的而非问他们想做什么。我们需要改变心态,将人才个人作为主人和发展项目的主要掌管者。变得开放和善于倾听:他们想成为什么类型的领导者?什么最能激励他们?定制你的发展战略来符合他们个体的需求。包含直线经理,赋予他们责任。

以战略和长期为导向。人才法制化对所有组织而言是一个基本的战略需求。不幸的是,很多组织认为它是外围的。当市场波动,组织倾向收缩人才发展的投资,市场一旦好转将造成人才短缺。为了长期发展需要,组织需要与人才保持忠诚和相互信任。最近市场动荡展示了一个实验:你的组织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你能保持对人才发展的关注和投入甚至在艰难时期吗?建设和维护人才投资和发展ROI间的健康的平衡是维持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于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关注的是最近中国人才管理的实践,不是人才自己。结果,调查的回答者主要是HR/OD的专家和直线经理。此外,我们为了一些定性资料访问了两位人力资源和人才管理执行官。

我们从2011年3月3日-2011年3月31日开展本次调查,通过HR Excellence Center调查(220份答卷)和在线调查(152份答卷)收集到372份第一手资料。在剔除掉同一组织、无效和不完整的答卷后,最终的样本包含了来自269个组织275份的有效答卷。我们包括了6家组织的若干答卷,因为他们是一个大企业,包含不同的法律实体和不同的人才管理实践。下面是统计样本。

城区集贸市场物业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城市交通规范服务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人才调研报告

人才调研报告

中国人才报告

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审计局对民企财务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中国人才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人才管理状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