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原创)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0: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这个寒假,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一书,读后感触颇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此书的主旨是讨论教师的思维方式,第一部分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第二部分则主要研讨和推荐作者认为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重在“立”。王晓春老师通过一些发生在一线教师身上的真实案例,剖析了教师处理个案的方法,并且给予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建议和意见让即将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耳目一新,仿佛是为我量身订做了一套岗前培训,让我受益菲浅。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浅薄感悟。

“教育者不是管理者”。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传道、授业、解惑,是帮助和交流。作为教育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而不是教书的“官”和“警察”,所谓教书的“官”和“警察”,是指遇事就直接惩罚,而不从心理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做孔子的学生很自由,不会天天被“管”的,孔子和学生之间更多的是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触碰。老师更多的是要与学生交心,而不是遇事就要求“怎么改”,而不问“为什么”,不从学生的灵魂深处去挖掘素材,塑造学生,充其量是教育的“警察”罢了。当然,我们还有我们的大环境,我们的现实,我们的国情,有人也会用“面对现实”来强化管理辩护,但教育不能只面对现实,更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我们不能因为现实问题,“毁”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美好未来,那么我们还配做教师吗?配有“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的称号吗?在这一点上,王老师举有一个实例:“上课看书该不该收缴?”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如果没收了学生的书,处理起来很爽快,管理效果也很明显,但是受罚学生就会失去一次锻炼自控能力的机会。更好的办法,应当是让他逐渐学会自己控制自己,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他,所以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教师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自我教育,就是单纯的管理,就是这种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得越严,自觉性就越没有用武之地,渐渐地,人就会变成“两面派”,既然你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你感到满意,那我让你满意不就行了吗,至于你不在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慢慢地接近道德的标准,那么我们教育者也就不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了。所以,我们要高举教育的大旗。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守住自己的阵地。

“显性问题与隐性问题”。王老师通过一个案例阐明这个观点: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同桌,女孩学生很优秀,男孩学习一般,男孩想辍学,原因是只要男孩做得不好、说得不好,女孩就会用手打他或拍他,女孩总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男孩要辍学了,老师就会出来干预,但他们看到的是男孩的不对(属于显性),而往往忽视女孩自命不凡、缺乏同情心的问题(属于隐性),因为女孩是公认的好学生。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明白女孩的问题其实并不比男孩的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女孩的风险性甚至更大。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应该更多的去教育、帮助女孩,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纠正女孩的难度远远大于男孩,因为女孩最根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显性问题,必须深入孩子的心灵。教育是慢功,管理是急活,教育和管理可以互相帮衬,但是不能互相取代,这也正如医生与警察的关系,医生治病救人,是要了解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这同于教育的过程,而警察直接怎么办,做是不对就要上来抓人,这同于管理。我们所要做的是,该当医生的时候,不要当警察,该当警察的时候,也不能当医生。有的时候隐性问题恰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需要我们去教育,而显性问题又是最好解决的问题。我在学习到这个案例之前,也与一些教师一样,把矛头指向学习成绩一般而想辍学的男孩,而现在我茅塞顿开,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意义,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取消过度保护,把学习和生活真正承包给孩子本人和家长,教师只做有限度的帮助”。这是我从本书中学习提炼出来的又一个重要观点,我个人很支持王老师的这一看法。而在今天,小皇帝、小公主的出现,又把这一问题推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方,今日中国的家长、教师对孩子都过分热心了,此之谓溺爱。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衣食担忧,从出生父母就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朝什么样的方向走,怎么走,父母都为孩子做好了一切准备,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殊不知,正是这样的父母心让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思考,既然父母为自己铺好了道路,那我们还想什么呢?我们还思考什么呢?更不用担心将来生活存在问题,因为这一切都是父母的事。而在学校,老师也为每个孩子预定了道路,成绩考得好就是一条光明正大的路。家长和老师为学生所作的一切,孩子不但不会感激,反而会产生很大的依赖思想与逆反心理,性格弱的孩子就会毫无反抗的走下去,丧失自我,而性格强的孩子就会抗争,产生逆反,离家出走,去寻找自己的理想,这些教训比比皆是。想让孩子无远虑,就得让他当自己的家,这才是主要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孩子还得主要在行动实践中成长。作为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说教上,要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这就好比农作物与农药的关系,没有农药,植物也能成长,但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农药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扫除一些不良影响,使他们茁壮成长。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敏感往往超过对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的敏感,这是教师的一种职业病”。对于王老师的这一观点,我也是深有体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种行为的人不在少数,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此内。看了王老师的论证,我很惭愧,更是耳目一新。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对老师不礼貌,这种事是常见的,我们遇到这种事情时,通常的做法是先“打态度”,即不论事实怎样,这般态度对待老师就是不对,必须先向老师承认错误,再论事情的因果。而王老师认为遇到这种事情,可以

先把双方分开,然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学生的态度,而是查清事实,如果事实证明教师冤枉了学生,应归还学生一个公道,其次再批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不好,但是教师如果侮辱了学生,也必须向学生道歉,既然我们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老师和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两个平等主体要相互尊重,不能强调学生对老师的态度,而忽视平等关系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到现在,我才明白了这个问题,我相信,如果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有所收敛。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千万不要和学生拼个鱼死网破。”现在的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师道尊严,无论老师对与错,只要自己受到学生言行的不敬,就绕不出师道尊严的怪圈,认为自己尊严受到了挑战,倘若对方又是一个不更事的学生,那么悲剧就有可能随即发生,最终伤得最厉害的还是老师自己。所以,我们应该自省,不再做那种伤人伤己的事。

“下游教育与上游教育”。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个概念一无所知。王老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来说明,给我许多启发。一个女孩到去跟老师告状,说她的手被一个男孩抠破了皮,因为这个女孩一直对男孩说着同一句话,男孩嫌她啰嗦,听得不耐烦了,就叫她停下,可她偏偏不听,男孩就去揪了她的手背,没想到一使劲,就把手抠破了皮。出人意料的是,当老师质问男孩时,男孩竟然说让女孩也抠破他的手以作为补偿。这其实是一个小矛盾,但老师经常会把工作放在以下几件事上:让男孩认识到自己行为和想法的错误。可是细想一下,老师最应该让男孩明白不仅仅是他犯的错误,还应该让他明白,当别人在他面前啰嗦不停的时候,他应该怎样妥当地处理,这才是老师实施情景教育的重点,这种将教育置于事后的,称之为下游教育,相反地,将教育重心放在事前的,即为上游教育。针对此案例,作为上游教育,应该让女孩认识到自己在他人面前喋喋不休是一件不对的事,尤其是当别人明确表示出反感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想法,停止自己不礼貌的行为。同样,对于男孩,当遇到这类事情时,应该恰当地转移话题,或者以其它方式岔开,而不能使用暴力阻止。教师应该反思一下,实施上游教育的现状。

以上是我个人对《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的读后感悟,所列举的几点是对我启迪最大的。总之,看完此书后,我对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和神圣职业有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坚持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多读书、读好书,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读做一名聪明教师有感

《做一个聪明的老师》有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读后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原创)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原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