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评论讲义 涂光进

发布时间:2020-03-03 23:45: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评论学》讲义(涂光晋)

内容介绍>>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

有关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概念的变化与新闻评论实践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

新闻评论的主要体裁与基本样式;广播、电视及网络评论的特殊体裁与样式。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广泛的公众性。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传播内容不同,传播目的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功能

一、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认识功能,包括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失误趋势,提高认识能力;

教育功能,包括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

监督功能,包括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权人士,监督利益团体,维护社会公正;

协调功能,包括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

二、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

引导作用,包括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

解读作用,包括解释政策法规,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

表态作用,包括代表党或政府表态,代表媒介表态,代表公众表态,代表个人表态;

深化作用,包括洞察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析,把握普遍联系,指出变化规律。

第二章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

一、中国新闻评论的源头——古代论说文时期

从先秦诸子,到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时期,中国的论说文历史的简要回顾及名篇介绍。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与演变——报刊政论、时评时期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王韬政论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及特色,时评的出现。

三、中国新闻评论的成熟——报刊新闻评论时期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新闻评论的变化;代表性评论家及其评论作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

四、中国新闻评论的扩展——新闻评论的多媒体发展时期

报刊评论的丰富与发展;广播电视评论的兴起与成熟;网络言论的出现与繁荣。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一、融合化趋势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同媒介间评论样式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同一媒介不同评论体裁、样式间的穿插与融合。

二、个性化趋势

评论栏目的个性化,评论文章(或节目)的个性化,评论员(或主持人)的个性化。

三、开放化趋势

选题范围的开放性,选题方式的开放性,议论方式的开放性,结论方式的开放性。

四、专业化趋势

评论内容与范围的专业化,评论主体的专业化,评论方式的专业化。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第一节 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是评论的第一道工序。

一、选题的来源

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作者的发现,媒介的报道,受众的提供,专门的策划。

二、选题的类型

事件性选题;社会性选题;常规性(周期性)选题。

第二节 评论的立论

立论的概念;选题与立论的关系。

一、立论的核心——判断

判断的概念;判断类型的不同划分;与立论相关的主要判断类型。

二、立论的前提

了解论题所涉及的事实及背景;掌握相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收集相关的意见或观点;具备相关的知识或修养

三、立论的要求

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一节 评论的标题

一、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

标题任务不同,拟题手法不同,标题结构不同,写作要求不同。

二、评论标题的功能

提示论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

贴切,具体,鲜明,精炼,生动。

使评论标题生动的做法有:变换标题句式,活用成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等。

第二节 评论的结构原则与基本要求

结构的定义,评论结构的特殊内涵。

一、评论的结构原则

根据评论的具体内容,受众的实际能力与需求,体裁、栏目及作者的个性与风格确定评论的逻辑思路和谋篇布局。

二、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布局合理,层次明晰,逻辑顺畅。

三、评论的主要结构方式

归纳式,演绎式,并列式,递进式。

第五章 专栏评论

第一节 专栏评论的分类

一、专栏评论的特征

稳定性,开放性,时代性,公众性。

二、专栏评论的类型

按存在周期分类,按作者构成分类,按评论体裁分类,按评析内容分类。

第二节 专栏小言论

一、专栏小言论的发展与变化

专栏小言论的概念;邹韬奋小言论与当代小言论的异同;80年代至今小言论的发展与变化。

二、专栏小言论的特点

微型化,即兴式,群言性,形象感。

三、小言论写作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亲历小事与新闻事实的取舍,大局着眼与小处落笔的处理,篇幅短小与议论精当的兼顾。

第三节 时评

一、时评的变化与发展

时评的概念与由来;90年代中期以来时评的发展;公民社会与时评写作。

二、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选题新鲜,讲求时效;选材具体,由事而议;议论集中,重在判断;直抒己见,张扬个性。

三、目前时评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选题的多样与雷同,就事论事与就事论理,精英写作与公民写作。

第六章 配发式言论

第一节 配发评论的效应及运用

一、新闻报道为什么要配发评论

强调的需要、补充的需要、平衡的需要。

二、哪些新闻具有较高的配发评论的价值

新闻价值与评论价值的联系与区别。

具有较高的配发评论的价值的新闻包括:典型的正面报道,典型的批评性报道,典型的社会倾向性报道,典型的对比性报道。

第二节 编者按语

一、按语的性质与功能

编者按语的基本概念;按语的源流与发展。

根据按语的性质,可分为说明性按语与政论性按语。

按语的功能包括: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强调补充。

二、按语的类型及特点

根据编者按语在与新闻报道配合过程中的编排位置,可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文前、文中与编后的概念及特点。

三、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立足依托,有所超脱;迅速及时,轻便灵活;言简意骇,点到为止;明快犀利,讲究分寸。

第三节 短评

一、短评的特点

短评的基本概念。

短评的主要特点:短小精悍,新鲜独到,生动活泼,就实务虚。

二、短评的写作要求

论题具体,一事一议;长话短说,评在实处;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第四节 配发式主持人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一、主持人评论的特征

主持人评论的界定;主持人评论的特征:个性化、人格化、交流感、随动性;

运用于个人评论栏目、专题节目、杂志型栏目、现场直播节目。

二、主持人评论的运用范围

个人评论栏目中的运用;专题节目中的运用;杂志性栏目中的运用;现场直播节目中的运用。

三、主持人评论的配发方式

借事而议;据事说理;补充强调;举一反三。

四、配发式主持人评论的要求

有感而发,议从事出;主题集中,线条单一;语言流畅,声情并茂;见解鲜明,点到为止。

第七章 社论与评论员文章

第一节 社论的重要地位

一、社论的概念

代表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二、国内外对社论重要地位的论述

表明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社论方针的控制权寓于报纸的所有权;社论政策取决于媒介发行人。

三、社论的立场

代表报社;在我国,党报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委。

四、社论的选题程序:分工集议制度

第二节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

一、评论员文章的定义与规格

规格和权威性上介于社论(本台评论)和短评之间;常以配合或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或播出。

二、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第三节 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

权威性与接近性的统一;政论性与新闻性的统一;面向领导与面向公众的统一;严肃庄重与通俗平易的统一。

第八章 言论版

第一节 言论版的性质

一、言论(社论)版的概念及功能

二、言论版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中国报纸言论版的迅猛发展,把中国新闻评论带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言论版为言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新闻评论的一些规律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体现了言论特殊的聚合效应,促进了言论传播与接受的民主化。

第二节 言论版的要素

一、言论版的内容要素

国际主流报纸的言论版以“社论版”为核心,内容一般包括:社论栏、读者来信栏、专栏文章、评论性漫画等。

二、言论版的形式要素

“内报头”是国外言论版的通行的形式要素。

第三节 言论版的特性

一、多主体的参与性

二、多品种的生态性

三、历时态的往复性

四、共时态的冲突性

第四节近年国内言论版介绍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南方都市报》时评版;《新京报》社论/来信版与时评版;《经济观察报》言论版。

第五节 我国报纸言论版的意见整合

一、我国报纸言论版的意见整合方式

栏目的相对稳定与内容的追求时效;专论的相对固定与来论的相对开放;视点的相对集中与视角的差异变化;体裁的相对归类与观点的争鸣商榷。

二、国内言论版在意见整合方面的三种形态

没有社论作为版面的主打言论,但言论间内在的思想组合暗合了言论版的特性;模仿西方社论版形式上的某种元素,但缺乏内在的有机整合;在版面形式上靠近西方言论版,更加注重思想、观点的整合。

三、我国报纸言论版目前存在的问题

言论空间的相对狭窄;评论选题的大量雷同;言论质量的良莠不齐;作者队伍的相对匮乏。

第九章 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

第一节 述评

一、述评的体裁定位

述评的概念;述评与新闻报道及新闻评论传统文体的区别。

二、述评的特点

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三、述评的类型

事件述评、社会述评、形势述评、人物述评。

四、述评的基本要求

选材精当,立意新颖;即事明理,重在分析;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第二节 杂文

一、杂文的文体定位

杂文的定义;杂文与文学作品及新闻评论基本体裁的区别。

二、杂文的源流与发展

三、杂文的特点

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生动泼辣的文风,灵活多样的形式。

四、杂文的写作要求

选题要广,取材要严;分析具体,重点突出;说理形象,善取类型;思想深刻,议论风趣。

第十章 广播评论

第一节 广播的媒体特征

广播的定义;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传播劣势。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特点

快捷、浅显、平易、生动。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广播谈话

一、广播谈话的构成

广播谈话的概念。

广播谈话在基本的节目类型上可分为口播式与即兴式;在播出方式上又分为录播式与直播式。

二、广播谈话的基本形态

漫谈式广播谈话;对话式广播谈话;访谈式广播谈话;论坛式广播评论。

第四节 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音响评论

一、广播评论中音响的类别

现场谈话;环境音响;后期解说;资料音响。

二、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充当由头,引出话题;提供论据,佐证论点;参与议论,烘托主题;交待背景,渲染气氛。

第十一章 电视评论

第一节 电视的媒体特征

电视的定义;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传播劣势。

第二节 电视评论的特点

一、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

视听结合的评论,纪实性与思辨性统一的评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评论。

二、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类型

口播类评论;谈话类评论;电视述评。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

一、符号的概念

有关符号的多种定义。

二、符号的分类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电视新闻传播中的符号系统。

第四节 电视评论的独特样式——电视述评

一、电视述评的概念

电视述评的定义;电视述评与其他媒体新闻述评的联系与区别。

二、电视述评符号系统的运用

画面、同期声、画外音及演播室点评、屏幕文字在电视评论中的功能与运用。

第五节 电视评论的独特样式——谈话类评论

一、谈话类评论的概念

电视谈话类评论与广播谈话及其他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区别。

二、电视谈话类评论的形式

访谈式评论;论坛式评论;现场参与式评论。

第十二章 网络言论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特性

一、网络传播的概念

有关网络传播的多种定义。

二、网络传播的特性

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信息内容的丰富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传播方式的超链接;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第二节 网络言论的特点

一、网络言论的概念

网络言论的定义;网络言论的构成。

二、网络言论的特点

选题的及时性与随动性;议论的自发性与互动性;观点的多元化与情绪化;形式的多样性与随意性。

第三节 网络言论的形态

一、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的三种形态:网络媒体评论;网络专论;网络论坛评论。

二、网络自发言论

多以跟帖等形式出现,没有标题,三言两语,写法随意,满足发言者意见表达与情绪宣泄的双重需求。

新闻评论讲义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评论讲义 涂光进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评论讲义 涂光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