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财政与金融个人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2: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财政与金融论文

论农村金融发展与建设

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人 力 一班

姓名:张高领学号:11498107

5一、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简介

(一)金融抑制理论的覆盖面

根据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罗纳德·麦金农的定义,金

融抑制是指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其表现主要有:低的实际利率、信贷管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处于割裂状态等等。金融抑制政策虽然适应了发展中国家急需加快发展速度,缩小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国家战略需要,在经济发展初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却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比如引起资金供给不足、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产业结构扭曲、加大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副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落后的金融对经济的制约作用逐渐显现,最终引起经济落后和金融落后的恶性循环。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一)农村金融服务

国际上,“覆盖面”是评价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所谓“覆盖面”是指金融机构(这里指的是农信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状况,包括贷款、存款、汇兑、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状况。

1.农户贷款覆盖情况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农村金融服务报告》①(以下简称《农村金融服

务报告》)对我国农户贷款的覆盖面所作的调查,目前我国大概有8亿农民,农户数为2.2亿户。央行研究局据此分析,在全国2.2亿农户中,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大约是1.2亿户,约有60%的农户贷款得到满足。但据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在贵州铜仁地区l0个县市组织的一次涉及30个乡镇信用社,90个村的农村金融需求调查指出,据对农村信用社在52个村的贷款情况的统计,覆盖率低的村在17.4%,而高的村超过近60%,个别村甚至超过70%,平均覆盖率为41%。目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远没有达到60%,就全国平均来看,仅能达到30%-40%左右,而且即便能得到正规的农村金融贷款(如小额信贷),也是数额小,手续复杂,交易成本高。

2.存款、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的覆盖情况

《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指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

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以及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典当商行等大大小小几万家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密布成网,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行政村。但据中国人民银行湖北黄冈麻城、武穴、

罗田三县市的《黄冈农村金融调查报告》发现,“麻城有16个乡镇,仅有75个金融机构网点,平均每个乡镇4.6个营业网点。有的乡镇甚至只有一个营业网点,农民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就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我国资深农村问题专家韩俊也指出,农村信用社几乎是农村唯一为农民提供信贷的服务机构,而其他金融机构基本上是储蓄机构,正规的金融机构对农民贷款的覆盖率非常低,“农民贷款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农业贷款情况

金融机构提供农业贷款的情况是衡量农村金融服务的又一重要指标。据《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提供的资料,到2012年,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达到90%和60%以上,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达到1 000亿元;对全国重点镇和全国建制镇的服务覆盖面达到95%、35%以上,农村城镇贷款余额达到 7000亿元;对县域优质中小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达到30%以上,贷款余额达到8 500亿元。然而我们认为,仅用一个贷款余额百分比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农业贷款情况,而且,从来自于其它方面的信息数据看,这一指标并不高。

1.农业大量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农户贷款需求得

不到满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对于农业大户来说随着农村个体生产规模扩大,其资金需要少则数万元,多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几千元的小额农贷已经难以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对这些大户,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财产,银行、信用社感到风险难以把握,放贷极为小心。另一方面,由于县域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含量低下,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落后,其信用等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所需的条件。所以,资金短缺而又贷款无门就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

2.农业贷款投入效率低

农业贷款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以及农业贷款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农业贷款

效率的主要指标。农业信贷对农业GDP的长期弹性达27%以上,这表明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GDP增长的绩效显著。为促进农业经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不断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政策实施,使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经济稳健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三)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情况

小额信贷主要是指提供给小企业、农户和个体经营者的金额较小的贷款服

务。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良贷款率高,二是注资困难。中央银行发布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 366家,与2010年6月相比增加了1 426家,贷款余额2 874.66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899.61亿元,与2010年6月底得余额1 248.87亿元相比,增幅高达130.18%。从注资困难来看,我国的小额

信贷与国际比较主要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并发放的,缺少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组织,特别是商业性的、持续性的小额信贷组织。

(四)农村资金运用状况

对农村资金运用状况的研究分析,主要是针对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大量资金

外流问题。数据显示,农村信用社信贷需求预计158亿元,而可用资金只有115亿元,缺口43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农户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垫本资金、种植、养殖、粮食加工、农副产品收购、运输、经商、建房、治病、助学等方面,贷款额度由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贷款面广、需求量大、金额小,而用于种养殖业、运输、加工等行业的贷款面小、金额大。农户贷款需求情况、满足状况及贷款难的原因农户贷款需求量较大,贷款呼声较高,但农村信用社却难以满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1.农村信用社问题

由于几大商业银行逐步将乡镇机构降格、撤销、合并,国家主力金融力量已

完成向大中城市的战略转移,除粮棉油政策性收购业务外,事实上目前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大多为农村信用社,这就构成了农信社“一股独大”,垄断严重。同时,农村信用社大都为历史上村组集体,因此乡镇企业大量不良贷款难以消化,而新的不良贷款又继续产生。

2.农业银行问题

农业银行问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农业发放的贷款逐年减少,二是机构撤

并严重。2010年6月末,农业银行的总资产较2009年末上升约9%至人民币9.70万亿元,而截至到8月末,总资产规模已突破人民币10万亿元。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0%至人民币458.40亿元,增速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居首。

3.农业发展银行

作为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着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节和协

调功能,但就目前来看,农民发行只从事粮食、棉花、农产品收购,其业务对象和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六)农村政策性金融状况

农村政策性金融不仅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还包括通过财政补贴、担

保或免税等措施来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而我国现阶段作为主要支持农业经济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作用仅局限于粮棉油收购;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负责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对于急需资金支持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等,缺乏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目前政策性金融以对特定机构的特定业务进行直接补贴为主,缺乏商业金融机构的担

保、抵押、保险、减免税等措施,吸引金融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由于受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信贷审批权限的制约,弱化

了对农村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没的支持。农村信用社受到资金限制,没有能力为农村发展提供足够资金。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乡镇仍没有金融服务机构,农村金融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我因第一产业在社会发展贡献中占比越来越小,2010年为29.8%,2011年仅有11.6%这说明农村流动资金的减少。

(二)农村金融体系定位不清和方向偏离

农村金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我国金融机构由于历史问题和机制的原因,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多样化需求,由于农业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国有银行纷纷从农村市场撤离,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比较单一,难以有效地满足当前农村经济

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农村具有主体地位,但电子化建设水平极低,造成结算资金在途时间长和到账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卡业务发展相对缓慢,银行汇票、本票等结算方式使用的人更少

(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不足

我围的农产品市场经过一度的发展,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已经出现,社会

需求化程度非常高,市场信贷需求总量很大。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只集中传统贷款业务上,技术水平含量较低,贷款品种仅限于1年之内的短期资金流动,而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农村信贷市场服务品种单一,农民可选择的范围较小,限制了农村金融以及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贷款条件较为僵化,不能够适应发展迅速的农村经济。

(一)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

政府要通过财政和政策引导,提高农业信贷的效益。县域金融机构要充分认

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的新特点,科学合理地布局农村网点,填补空白乡镇。要合理地确定流动资金向县域经济流动,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金融机构流向农村经济的比例。人民银行和各地监管机构要认真研究国家出台的各项金融支农政策,制定切实的金融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

(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的特点,在发挥农村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具体的说,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商业性金融机构、地方金融、邮政储蓄银行并存,民间金融辅助配合的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竞争性、开放性的金融体系。

一是多元化。应改变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依赖农村信用社的局面,按照适当的分工,使各政策性银行、各商业银行、储蓄性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和外资等,都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形成农村金融服务的多元化格局。

二是竞争性。除了粮棉油收购等政策性金融外,农村金融服务的大部分应采取商业性金融运作方式。

三是开放性。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因此,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允许多主体、多渠道的资金都能在一定规则的规范下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业保险发展

农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仅靠国家的财政补贴远远不够,因此要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农业保险的法规。建设农业保险,要鼓励各类资金对农村市场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的适当补贴和政策优惠,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设立农业保险机构,从而完善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四、结论

分析发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金融功能发挥、金融结构优化和金融环境完善之间的关联关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央银行要努力推动各项改革,改善服务,为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安全的融资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作业

财政与 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个人作业
《财政与金融个人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