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7 08:00:21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财政与 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的职能?

答:第

一、资源配置只能;第

二、收入分配职能;第

三、经济稳定职能。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答:第

一、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第

二、加强管理、堵塞漏洞;第

三、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第

四、重视对滥收费行为的治理。

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答:第

一、性质不同;第

二、持有人权利不同;第

三、权益和风险不同。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答:第

一、中央银行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第

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第

三、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中央银行的职能?

答: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四)中央银行是调节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银行

8、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答:第

一、不以盈利为目的;第

二、不从事一般银行的业务活动;第

三、不付存款利息;第

四、保持资产最大的流动性;第

五、业务活动的公开化。财政的定义: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体现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进行的政府理财活动。

公共产品的概念及特征?

答: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他性的产品。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外部性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答:

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这是我国财政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

答:

一、提供公共秩序产品

二、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四、提供社会保障 财政支出的原则?

答:

一、支出总量适度原则坚持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2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

3、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为调控目标

二、优化结构支出的原则

1、正确处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2、正确处理投资性支出与公共消费性支出的关系

13、财政投资和农业发展的关系? 答:(1)农业部门的社会效益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2)农业对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而这些条件具有工艺性特点,花钱多,涉及面广,个别单位和地区往往不愿意承担或无力承担这就需要政府来承担其相应的投入职责(3)农业是风险行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生产难免有周期性波动,需要不断提高其投资和物资装备水平,因此也需要政府的挟持。(4)生产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加上农业需要固定资产多但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期而资金周转较慢,从而使农业在市场贸易中处于不利位置,需要政府采用一定方式进行挟持。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哪些?

答:税收;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公债;公共收费;其他收费:国有土地出让金,彩票公益金,发没收入基本建设收入利息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处事服务收入等。 公债与财政的关系? 答:

一、公债与财政的收入,公债市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公债在财政收入形势中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二、公债与财政支出。①财政支出规模直接影响公债发行的规模 ②现有的公债规模将影响将来的财政支出规模 ③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公债的结构。

三、公债与财政的赤字。①财政赤字是发行公债的原因 ②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理想方式 ③平衡国际收支 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 答:

一、首要因素是国家需要资金的多少。

二、该国奉行公债政策。

三、政治局势。政府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答:政府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编制机批准的枕骨年度基本财政计划是政府进行财政分配和财政共管调控的重要手段。 分类:政府预算按政府级次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按照预算收支管理的范围的要求,各级预算分为总预算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 分税制改革的问题和完善的思路? 答:分税制存在的问题:①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晰 ②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不够科学 ③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 ④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完善现行税制的思路:①按照市场经济需求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与各级政府的事权,为科学划分财权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② 按照分级财政管理的要求划分税种 ③加强地方睡建设形式与地方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地方级体系。 ④建设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答:含义: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运用财政这一手段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从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的措施的总称。 类型:按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分为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按照财政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分为 税收政策 公债政策 投资政策 补贴政策 公共支出政策 预算政策等。 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后期的作用来划分 它包括自动稳定的和相执挟持的财政政策。 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不同方面可将其分为 总量调节政策 结构调节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答:目标: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入平衡 工具:国家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投资、政府补贴、公共支出。

推荐第2篇:财政与金融

一、杭州近些年财政收入情况:

1、经统计,杭州市2015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238.75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33.88亿元,增长9.8%。

2、2016年杭州全市预计财政总收入2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13.2%。更让人鼓舞的是,地税税收收入将首次突破千亿大关,预计达到1041亿元。同时,余杭、萧山、滨江及西湖等四区财政总收入超两百亿元。此外,市财政地税局还圆满完成G20峰会保障任务、蝉联全国地税系统满意度调查副省级城市第一名、连续打赢“营改增”和“金三”上线攻坚战等成绩。

二、如何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1)进一步提高对财政收入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财政收入是政府履职行政的物质基础,收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收入不实,一方面违反了财经法纪,另一方面很难保持持续增长。各级政府要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收入质量至上的原则,努力实现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促进财政收入平稳、持续、健康增长。切实增强可用财力的观念,将财政收入的增长与可用财力的增加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收入,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行为,杜绝资金空转、虚增财政收入现象发生,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保证收入质量。

(2)进一步强化收入征收管理力度。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我市财政形势较为严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目标完成。收入征管部门要坚定打好收入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税源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强化收入征管措施,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增收的重点要放在依法治税、强化征管上,既要防止有税不收,又要坚决制止收“过头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非税收入作为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按规定征缴,该进公共财政预算的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该进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全面真实反映非税收入情况。市财政要按月通报县区财政收支情况,宏观反映财政经济形势。

(3)做好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对财政专户管理的各类非税收入进行认真清理。

(4)坚决纠正不规范的收入行为。各级收入征管部门要按照规定,对今年以来缴库的财政收入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予以纠正。对今年应缴未缴、不应缴入公共财政预算的缴入公共财政预算等各种违规行为,要自行纠正处理。财政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5)杜绝财政收入混库现象。各级收入征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各类收入按照体制规定分级入库,严禁出现收入混库现象,对违反规定的各类征收行为和征管部门,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6)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势头明显回落,收入稳高难度加大,刚性支出压力增加,新增支出多,民生任务重,偿债压力大,各级政府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对收入账、支出账做到心中有数,压缩安排支出,有保有压,厉行节约,突出重点,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推荐第3篇:财政与金融

自律委员会工作计划

随着我院学生的增多,对我们自律委员会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压力就是动力,为了更好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更好的弥补在工作中的不足,为大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自律委员会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 继续执行以往的检查制度,并加大检查力度。主要对学生早晚自修和纪律进行抽查与定期检查,让大一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修习惯。

第二, 严格内部检查人员制度,坚决执行定时检查。实行“轮换检查法”,这样既减轻了干事的工作压力,防止干事与一班或几班过于熟悉从而影响检查工作的真实性。作为自律部的一份子,要求我们自律部全体成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在同学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为同学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给院学生会抹黑。

第三, 逐步完善检查制度,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重大违纪现象, 如对不符合学生形象的行为进行指出教育。作为自律部,检查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去改正错误,让自律的观念深入同学的心里。

第四, 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自律委员会作为总体的一部分,在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后,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搞好活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配合工作。如与生活部配合做好男生寝室的卫生检查工作与大功率电器检查工作,同时与学研部协调好,在各大活动时的纪律问题等等。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就能将我们

的集体搞好。

第五,我们自律委员会还要做好保卫工作,积极发动各系学生会开展防骗、防盗、防火等各项活动,宣传学校安全意识,同时与院的专管教师配合开展工作,在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展活动。让同学有安全的观念,让广大的学生处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第六,积极创新,不断开拓。对于我们在自律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要予以重视,勇于创新,开拓出我们自律工作的一片新天地!我建议搞一次“自律故事征集”活动,给优秀的文章的作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把他们的优秀文章发布在简报或院的网站上,扩大系的影响力。我们各系都有很好的写作基础,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开展这次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感觉到自律就在周围,改变同学以往狭窄的自律观念,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律的习惯。

第七,加大对校园内安全问题的宣传,维护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秩序,确保同学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不受伤害。

第八,做好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最后,我相信,各部门相互配合,众志成城,我们学院学生会的明天会更美好!

推荐第4篇: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学习完《财政与金融》,我个人见解有一些。大致学习完,和大多同学们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的,满脑子就是些理论概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什么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那些形式等等一系列。积极点来说:“哦,我终于知道什么财政政策是怎么回事了。”悲观主义者会说:“这跟我们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有什么关系么?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么。”然而,财政与金融还是使我获益颇多。

以下就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课程后一些小小的感受和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国际金融发展变化规律,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金融学》的视角看,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国际金融就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与世界经济差异化发展博弈的日益深化,金融自由化向更广的层面和更深的层次不断拓展和发展。同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发展,国家间资金流通和信用融通的规模、速度、方式也产生了极大变化,国家间的货币兑换、汇率利率等内部及外部的变动和波动,在国家间经济往来乃至全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因此,认真学习《财政金融》知识,提高特别是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把握和宏观财经数据的分析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小处思考,我认为学习国际金融知识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扫盲。学习国际金融学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了解你生活在的全球一体化世界。你在财经类报纸上或在金融机构大厅里看到每天的外汇行情时,你是否知道,不同国家货币间的汇价是如何决定的?汇率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是欧元,欧元为什么要取代欧洲许多国家的货币? 1997年7月泰国爆发货币危机后,为什么亚洲那么多国家先后都卷入了危机?美国次级债的演变,怎么影响到你买的股票?相信你在学习《财政金融》的过程中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二是明智。学习国际金融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问题产生的根源,认识一国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你参加论坛或面对儿女提问时,能逻辑清晰地对答。诸如:我国最适度的外汇储备是多少,是1000亿美元还是1500亿美元?如果日元贬值到 1美元比140日元时,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贬值?我国可维持的外债规模是多少,举借外债的币种结构如何安排才算合理呢?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取消外汇管制,允许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场合,如何降低国际投机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等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三是提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知识,可充实投资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国际资本的流动,对冲基金的兴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在影响国际市场股票价格的同时,也牵动中国股票、期货市场的神经。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体验一下股海的起伏,感受一下外汇、期货的波动,研究一下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以提高自身在区域财政与金融市场互动机制的把握能力,为将来财政国库资金的科学、合规运作,前瞻性地进行知识积累和思路探索,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将受益匪浅。

这堂课我们老师还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作了讨论,如人民币汇率政策,外汇储备政策,国内流动性过高,金融失衡,美国双赤字等等,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引导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同时,各章对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在经济转型期的政策得失进行了比较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推荐第5篇:财政与金融

财 政 与 金 融姓名:柳铖

学院: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学号:200910010408

建设和谐社会,财政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的学习,让我真正的认识到,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财政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发挥财政分配、调控等职能,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工具,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广大人民所关注的迫切问题。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科学持续高效发展,进一步做大经济财政蛋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反之,盲目粗放低效的发展,不仅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反而会阻碍延迟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大和谐社会建设成本。公共财政要致力于经济运行的和谐,建立经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综合运用税费、预算支出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加大对清洁生产、可再生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持科技创新,切实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生财、聚财和用财的关系,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壮

大财政实力。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创新支持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实施好稳健财政政策,综合运用税收、预算、国债、财政贴息等手段,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的职能,依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

要发挥财政在风险担保和风险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包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为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依法征管,不断提高财税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中得到及时反映。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和谐社会建设与税收息息相关。应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时期

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综上所述,财政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财政的重要性,使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更加畅通无阻的实现。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相信这个理想再不久的将来能以实现。

推荐第6篇:财政与金融

牡丹江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 财政与金融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01班

学号:1148010115

姓名:张月》课程结业论文

《财政与金融--- 税收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历来是各国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制衡机制约束和支持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最终引导资源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在区域之间的调整,以缩短由于历史原因及市场机制自发作用而形成的地区经济差距。本文侧重就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用做初步探讨。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般具有六个方面的内涵:(1)促进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即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2)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差距,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使尚未脱贫的数千万人口能够过上温饱有余的生活。(3)促进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布局。(4)消除地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不断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配置效益的提高。(5)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作。通过横向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资金、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平等、稳定、和谐的现代化社会。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财税体制改革,也在艰难曲折的改革历程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关键性胜利。但与此同时,国家财政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矛盾与问题。

一、现有财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体制保障。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在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建立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

三、深化我国现有财政税收体制的构想

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要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就应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制度,全面实施税收转型方案及措施,建立起规范化的政府非税收入机制。相信通过政府部门的进一步努力,一定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推荐第7篇: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1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2财政支出的原则? 答:一.支出总量适度原则:(1)坚持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2)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3)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为调控目标

二.优化结构支出的原则:(1)正确处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2)正确处理投资性支出与公共消费性支出的关系

三.讲究指出效益的原则

3、财政投资和农业发展的关系?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3)稳定农业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1)从农产品供应来看,它受气候条件及其他多种条件影响,不仅波动很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2)对农产品的需求却是相对稳定的;(3)农业部门的社会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4)农业对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而这些条件具有工艺性特点;(5)农业是风险行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生产难免有周期性波动,需要不断提高其投资和物资装备水平,因此也需要政府的挟持。(6)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需要政府采用一定方式进行挟持。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特点表现:(1)以立法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2)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建设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4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答:(1)发展经济、培育财源;(2)加强管理、堵塞漏洞;(3)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4)重视对乱收费行为的治理。 5公债与财政的关系? 答:

一、公债与财政的收入,公债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公债在财政收入形势中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二、公债与财政支出。①财政支出规模直接影响公债发行的规模 ②现有的公债规模将影响将来的财政支出规模 ③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公债的结构。

三、公债与财政的赤字。①财政赤字是发行公债的重要原因 ②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理想方式 ③平衡国际收支 6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性质不同;持有人权利不同;权益和风险不同。 7.金融市场的定义,特点,要素?

定义:是实现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

特点:①市场商品具有单一性②交易价格具有特殊性③交易目的具有多重性

要素:资金供给者;资金需求者;中介者;金融商品

8中央银行的性质? 1)中央银行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2)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3)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9中央银行的职能? 答:(1)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的银行(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1财政的定义: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体现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进行的政府理财活动。

2公共产品的概念及特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他性的产品。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外部性 3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答:1)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这是我国财政职能转变的需要3)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4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1)提供公共秩序产品2)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3)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4)提供社会保障

5.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特点: 公益性 无偿性 政策性

范围:基础产业投资农业投资

6税收的特点: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7.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起征点和免征额 减税 免税加成和附加违章处理

8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 答:

一、国家需要资金的多少。

二、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高低。

三、公债的承受能力和偿付能力。9政府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答:政府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编制机批准的枕骨年度基本财政计划是政府进行财政分配和财政共管调控的重要手段。 分类:政府预算按政府级次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按照预算收支管理的范围的要求,各级预算分为总预算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 10分税制改革的问题和完善的思路?

答:分税制存在的问题:①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晰 ②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不够科学 ③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 ④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完善思路(1)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为科学划分财权提供科学 ,可靠的依据(2)按照分级财政管理的要求划分税种,税种划分应体现一下原则要求即:主体税种合理配置原则;责任与收益对等原则;经济分权原则(3)加强地方税建设,形成与地方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地方税体系(4)建设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

11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答:含义: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运用财政这一手段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从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的措施的总称。

类型:按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分为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按照财政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分为 税收政策 公债政策 投资政策 补贴政策 公共支出政策 预算政策等。

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后期的作用来划分 它包括自动稳定的和相执挟持的财政政策。 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不同方面可将其分为 总量调节政策 结构调节政策。

1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答:目标: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入平衡

工具:国家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投资、政府补贴、公共支出。

13.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货币金属,即法律规定以哪种金属作为本位币。

②货币单位,即法律规定

货币的含标和含金量。 ③货币的铸造或印刷,发行,流通制度

④货币的储备制度,即国家规定中央银行或政府,为保证货币的稳定,要储备一定的贵金属,外汇。 14信用定义和形式:定义: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

15货币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16标价方法的概念? ①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相当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一种方法。

②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合相当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一种方法。

③美元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基准,用若干数量的非美元货币进行折算,以表示其价值的汇率表示方法。

17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答:第

一、不以盈利为目的;第

二、不从事一般银行的业务活动;第

三、不付存款利息;第

四、保持资产最大的流动性;第

五、业务活动的公开化。18电子货币:概念: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性质:电子货币虽然是无形的货币,或者说以成为一种虚拟货币,但它毕竟还是货币,其根本性质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它的形态,正如纸币(货币符号)替代金属货币一样。电子货币仍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职能。因此,电子货币的流通依然遵循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推荐第8篇: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财政 2.通货膨胀 3.货币流通 4.宏观调控 二.填空题:

1.国家财政的职能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

3.我国财政支出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4.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世界货币等五大职能。

5.信用工具一般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央银行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货币流通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8.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

9.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取决于两个因素:________和________。 10.构成金融市场的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衡量信贷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

12.税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13.社会公共需要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财政分配过程可分解为收支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财政收入是________,财政支出是________。

15.财政的萌芽和产生是由________最终决定的;________则是导致财政产生的直接因素。

16.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人的入股凭证称为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 A.国家产生以后的现象 C.原始社会的现象 B.阶级社会的现象 D.财政的根本属性 2.财政处于社会再生产中的()。 A.生产环节 B、分配环节 C、交换环节 D.消费环节 3.社会产品总价值中社会纯收入是指()。 A.C B.V C.M D.V+M 4.我国发行的国库券其性质是()。

A.财政信用 B.银行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5.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税率 B.计税依据 C.纳税人 D.征税对象 6.财政是以()为主导进行分配的。 A.国有企业 B.国家 C.社会团体 D.银行

7.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下列哪中情况会使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减少。()

A.商品价格总额越大 C.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B.商品数量越多 D.商品价格越高

8.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转化而来的存款称为()。

A.原始存款 B.派生存款 C.活期存款 D.定期存款 9.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 A.6% B.13% C.17% D.10% 10.增值税属于()。 A.价内税 B.价外税 C.从量税 D.地方税 11.在自然经济社会里,财政收支的形式主要采取____。 A.力役形式 C.货币形式 B.实物形式 D.力役和实物形式 12.导致财政产生的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13.社会总产品中,扣除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以形成()。 A.补偿基金,维持简单再生产

B.积累基金,以保证扩大再生产的进行 C.后备基金

14.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15、社会总产品价值为C+V+M。其中不能直接作为财政收入的是()。 A.C B.V C.C+V D.M E.V+M 16.()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A.税目 B.税率 C.纳税人 D.征税对象 17.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征收制。 A.总额 B.全额 C.分项 D.单项

18.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下列哪种情况会使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减少()。

A.商品价格总额越大 C.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B.商品数量越多 D.商品价格越高 19.我国保管发行基金的地方是()。

A.商业银行的发行库 B.中央银行的发行库 C.商业银行的业务库 20.如果银行现金投放量少于现金归行量时,则形成()。 A.货币发行 B.货币回笼 C.现金发行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征收必须考虑生产者的承受能力,“量能负担”成为财政收入必须遵循的原则。

()2.财政是人类社会之初便产生的。

()3.国家税收分配是国家凭借财产权利进行的。

()4.小规模纳税人在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时也应抵扣进项税额。

()5.社会保障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劳动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6.金属货币发行过多,也会贬值。

()7.派生存款具有扩张信用作用,也就是1元存款可以扩大为2元、3元或更多存款。

()8.通货膨胀使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下降有利于进口,但不利于出口。

()9.一般来说,治理通货膨胀主要包括控制需求、增加供给两个基本方面。

()10.股票和债券都是信用工具,都具有收益性、流通性和安全性,但两者相比,股票安全性高、风险性小、收益不大。

()11.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基础上,所以,我国财政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财政。

()12.税收是依法征收的,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所以必然不需要做宣传。

()13.V是个人劳动报酬,但国家以税收和公债形式由此取得一部分财政收入。

()14.只要税率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就会增加。

()15.在处理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时,首先应保证中央留有足够的财力。

()16.增加科技投入可以促进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17.征税对象反映征税的深度,税率反映征税的广度。 ()18.所得税实行“所的多的多征,所的少的少征,无所得的不征”的负担原则。 五.计算题

l.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2.某企业(一般纳税人)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业,本月批发销售商品实现销售额(不含税)15万元,零售商品销售收入额(含税)23.4万元,本月销售商品购进原价28万元,含进项税额4.75万元。请计算该企业本月应纳的增值税税额。

3.某个体工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从事商品零售业,本业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额(价税合并定价)10600元,计算增值应纳税额。

4.某人以1050元买进若干张债券,持有半年以后,以1100元卖出。问持有收益率是多少?六.问答题

1.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怎样?2.简述利用外资的意义和原则。

3.我国财政怎样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形成财政收入?4.不同社会财政共性有哪些?

5.保持货币流通正常稳定的意义何在?

推荐第9篇: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大作业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021113班 学号:02111284 姓名:苏娟彤

浅谈“金融全球化”

摘要:21世纪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金融全球化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那么何为金融全球化,它体现在什么方面,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什么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产生?金融全球化又有何利与弊?下来就让我们来一一探讨。 关键字:金融全球化

表现形式

原因

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成为不可避免之趋势,那么,金融全球化是什么,它体现在哪些方面,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又是什么促使了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活力呢?

说起金融全球化,简单理解起来,我们都知道这是国与国之间所进行的金融领域的活动,它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在银行、保险、证券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的合作与竞争,同时也体现在局部金融形势的变化给全球金融领域带来的影响,那么,金融全球化具体是指什么呢?

所谓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时所形成的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将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全球经济在合作与竞争中迅猛发展,而金融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应运而生,它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为其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促使这些国家寻找到了发展契机和焕然一新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使这些发展中国家有能力去发展本国的经济,同时,金融全球化也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它们有机会参与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中,从而获得先进的发展模式,学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金融全球化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一个国家的金融活动与其他国家的金融活动密切相关,各国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也紧密联系,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局部地区金融市场的变化对周边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有了更加明显的影响,由于金融全球化使资金在世界范围内筹集、分配、运用和流动,同时也使国际金融机构及各国货币交叉使用,因此,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资金的流通,使全球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与此同时,资金的流通使得资金缺乏的国家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发展本国的经济,从而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缩小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此外,各国货币的交叉使用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进行,同时,金融全球化加强了国际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金融业的大力发展。

金融全球化的具体体现多种多样,从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来看,金融全球化包括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和货币国际化,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趋于国际化,从而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从金融市场的结构来看,金融全球化包括货币市场国际化、资本市场国际化、外汇市场国际化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可见,金融全球化使得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国际化,它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各国经济在迟滞不前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式,从而能够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

金融全球化首先体现在资本流动全球化,即投资者和融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来进行投资和融资,从而使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流动就呈现出不断加速和扩大的趋势,30多年的发展使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国际银行,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保险行业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日交易量也大幅增加;其次金融全球化也体现在金融机构全球化,即金融机构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国际化或全球化的经营,为了应对金融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各国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争相扩大自己的规模,扩展其业务范围,并且不断推进国际化经营,使自己可以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随着近年全球竞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国际上许多大银行都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以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发展新战略;最后金融全球化还体现在金融市场全球化,即金融交易的市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趋向于一体化,目前,全球各大金融中心都已连成一片,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独自发展,它们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方式,而且,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化,全球的金融市场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在未来的日子里,金融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成为势不可挡的经济发展趋势,并且必将随之产生出更多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金融全球化的产生首先是因为金融管制的放松,使许多国家对金融机构跨国经营的限制减少,这样,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有了更多机会与其他国家相互合作和交流,这些机构的跨国经济活动和跨国分公司的建立使国际经济的交往更加密切,从而大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其次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国际金融交易中,信息传递更及时、交易的成本更低、手续也更简便,这为金融的全球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此外还有金融创新的影响,由于国际金融的创新,产生了许多新兴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互换、货币交换等,而它们中有的本身就具有国际性质;最后投资主体的变化也促使了金融全球化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兴经济形势的产生,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样化,许多金融机构投资者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频频出没于全球各国的金融市场,长此以往,这种交易更加促进了各国市场间的联系。正是由于体制,技术以及投资主体等方面日益变化的综合作用才使金融全球化逐渐形成,并成为金融市场的必然发展趋势。

金融全球化以如此迅猛之速度发展,它会给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首先,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各国金融机构间的交流和合作,使金融市场充满活力,同时,金融全球化使资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金融全球化也使金融危机全球化了,由于各国金融市场之间密切联系,所以,局部的金融危机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很大风险。

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之必然趋势,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发展,也无法完全消除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利用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优势,制定出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我相信,有朝一日,金融全球化一定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成为全球经济向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推荐第10篇:财政与金融小结

个人小结

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一学年中,我上课从未迟到,课上也有听讲,作业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但有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说上课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玩玩手机,偷了小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能更加勤快努力,改掉一些课堂上的坏毛病,毕竟所学的都是为了自己。

课堂小结

在与汤老师融为一体的课堂里,汤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带给了我们很多欢乐,课前她总是会放时事新闻给我们看,让我们更好的拓宽了自己视野,更好的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在财政与金融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关于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和思想、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职能分工、财权划分及中央对地方的调控关系、公共部门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必要性,公共品的最佳生产、消费方式及有关公共品的供给决策机制等等。老师不仅教给我们书本知识,还经常举生活中的实例以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简言之,我学到了很多。

互动

汤老师总是会把财政金融与新闻时事相结合,比如说网上有个例子,

身为某电池技术公司职员的曹某从朋友处得知,有人通过为他人虚开发票赚了不少钱,发财心切的他便也打起这个“无本万利”买卖的主意。曹某回到家与其父商量,二人一拍即合,东拼西凑在大港区成立了瑞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并从他人处购买了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税款,赚取不义之财。今年6月公司“开张”后,在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情况下,从东北人杜某处取得了40余份购进废铜的假发票,发票金额总计4000万元,瑞丰公司申报抵扣税款398万元,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静海警方在查处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时发现,大港瑞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进行经济犯罪的嫌疑,于是将此情况通报给大港警方。公安大港分局经侦支队得到线索后,立即展开侦查工作。在会同税务部门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该公司账目清楚,一切正常,没有可疑之处。但细心的民警留意到,该公司竟然只有两名员工,父亲任法人代表,儿子是办税员,此外再无他人。同时,该公司既无厂房,又无仓库,而从账面上却反映该公司有大量的业务往来。针对这些疑点,办案民警从票据入手,进行大量的外围取证工作,获得了充足的证据。终将父子二人绳之以法。这充分利用了财政与金融里面的知识。

第11篇:财政与金融论文

从财政金融支农合作现状看农村金融体制构建

关键词支农合作农村金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持续增加农业投入是农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主体的自身积累能力较差、底子薄弱,我国农业资金投入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财政和信贷等外源型资金“供血”。在资源稀缺条件下,明确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支农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发挥财政、金融支农合力,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期,我们以东营市广饶县为样本,对基层财政金融支农合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当前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支农合作的主要形式

(一)金融机构直接承担部分财政支农职能。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金融职能相互交织,财政支配金融,金融充当“第二财政”,扮演着财政的出纳角色。近年来,随着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本构建起了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部分商业银行承担的财政性职能相应移交给了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演变成沟通财政与金融支农合作的主要桥梁。以广饶县为例,该县1994年设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除保留小额农户贷款、扶贫开发贷款等政策性业务,原承担的粮棉油贷款购销等政策性贷款业务均划转至农发行。支农再贷款?

(二)财政部门透过对相关“三农”经济主体的贷款贴息。为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能力,财政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小额扶贫贷款等提供了部分利息补贴,以减轻农业企业财务负担,促进了金融部门对农业贷款投放的刺激性。据调查,2000年以来,东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2003年,广饶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用于支持重点龙头企业。

(三)财政部门出台鼓励金融支农有关优惠政策。为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财政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直接给予财政资助,出台了减免三年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承诺分红补贴等优惠政策。据调查,东营市政府为促进县区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利津、垦利两县农村信用社的股东承诺,如信用社2年内达不到分红比例,市财政将予股东补贴;并在政府权限范围内,尽量减免农村信用社在抵债资产接收和处置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税费。全市涉农资金和业务全部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所有农口部门在农村信用社开设基本账户,各级预算外资金按一定比例存放农村信用社,乡镇的国库、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和各种行政收费由农村信用社代理,县、乡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由农村信用社代发,县级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设在农村信用社。研究制定了做好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工作的具体意见。对过去行政干预的贷款和协调农村信用社购买的企业债券、各级各部门在农村信用社的行政性贷款,由县、乡政府负责限期收回;对公职人员的贷款,采取纪律和行政的手段收回;采取以优质资产置换、整体“打包”等多种方式,帮助清收不良贷款。

(四)人民银行助推,政府部门主导,积极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2005年初,周小川行长多次在重要场合论述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面对金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各级人民银行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取得了政

府的大力支持。据调查,2005年,广饶县委、县政府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县任组长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的考核,加大了督查力度。开展了“金融生态示范县”创建活动,出台了《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设计了“建设金融生态示范县”的具体指标体系,制定了《“金融生态示范县”评价标准》,形成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规范化机制。截至2005年底,全县已命名“文明信用乡镇”21个,“文明信用村”684个,“文明信用企业”61个,“文明信用户”9.9户,“文明信用工商户”2333个,2006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镇、农户达到文明信用标准。

三、政策建议

一方面,贫困地区公共财政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建立;另一方面,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工具,进一步扭曲了农村的金融体制。分析表明,只有让公共财政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制。(谢平,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

第一,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一是通过农村公共财政直接投资以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提高农村的技术水平和对一些经济行为给予补助。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变目前我国长期存在的只有城市干部职工才能享受社会保障的状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包括居民生活补助和救助、基础的生产生活设施和文化教育支出,还包括对农户个体生产及合作组织的补助。

第二,把财政和金融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高融资效率。财政和金融两者相互补充、支持、促进,形成合力,就可以产生明显的放大作用,极大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通过财政直拨或其他渠道下拨的支农资金千头万绪,开行要通过市场建设和融资推动的方法加以整合,改变长期以来支农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的局面,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资金一旦整合,就能发挥集合效应,提高支农效果,产生“一个平台、一个信用、一个账户”多种功能的贷款模式。即通过融资平台账户管理、整合各级政府的支农资金、发放贷款、回收本息,形成统一高效的信用支持和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县域,特别是贫困县机动财力很少,自身活力相当脆弱,开行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第三,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地方政府牵头,在县(市)和乡(镇)一级,由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信贷担保基金,其余可在当地企业中募集,作为以工补农的渠道。盈利的信用社可把部分盈利用于认购担保基金。担保难问题也是农民贷款难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贷款担保基金,解决农民贷款条件不足的问题。

第四,整合商业性金融承担的政策性职能,全部移交至政策性银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允许其开办农业综合

开发贷款、粮食生产专项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扶贫贷款等业务;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研究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专门法规或条例,对政策性金融的经营宗旨、经营原则等加以明确,确保其稳健持久运营。

第12篇: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讲述了金融财经的基本业务和理论知识,下面是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4月21日下午,我参加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只要针对财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与讲解,通过培训感觉主要的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学习积极性高。这次学习很有必要很高,同时给我们培训讲课的老师水平也很高。短短的学习给我的感觉是,收获颇多。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更进一步地突显了本次培训对我而言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财政理论的学习和及时跟踪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从财政学的课程定位这个角度来看,提到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断将前沿科学的发展引入到教学中来,充分的做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去分析和解释财政问题和现象,提出有益的对策。

其次,梳理财政的逻辑关系,联系财政的实践使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财政学与后续财政的关系,通过沟通认识到在对同一块内容的讲解上,哪些应该更加侧重一些。重点强调的部分要与实践的结合,精选内容,以恰当的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再次,注重对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应该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将有限的理论知识灌输。要用心去交流,通过互动培养兴趣,用问题或案例来吸引注意力,并让其自主思考问题,

经过本次财政学培训,使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财政学的精髓、方法和手段,并应用到财政学课程当中去,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努力将所学财政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对财政学的认识。

篇二: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刚刚学习完《财政与金融》,我个人见解有一些。大致学习完,和大多同学们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的,满脑子就是些理论概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什么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那些形式等等一系列。积极点来说:\"哦,我终于知道什么财政政策是怎么回事了。\"悲观主义者会说:\"这跟我们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有什么关系么?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么。\"

下面有3个故事,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课程后一些小小的感受和体会。

故事1

我记忆很深刻,去年时候我好一阵子没吃上猪肉,倒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不爱吃肉,只是学校食堂看不到肉。原因很简单——\"猪肉比人肉贵\",连续的10多个月的物价飞涨,普通百姓已经吃不上一顿肉了。怎么办?供需失衡了。我记得当时政府是采取很多措施的。.是扶植农业户养猪,那时候一头母猪的保险费都有好几千哦,还是纳入国家财政的。二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给学生,还有低收入家庭。我当时很纳闷学校干嘛要发钱给我们,后来才知道那是国家给我们去买猪肉吃的。当然不仅仅是猪肉价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涨的很厉害,把我们的政府都忙的够呛。这些措施用我现在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应该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会才知道\"北大学生卖猪肉是明智的选择\",哪个北大的学生的金融学一定很不错。我想这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后的第一个感知,学习后她能让我知道生活中的问题现象,cpi ,ppi的上涨,股市的一路飚红以及人民币的走强,这些问题我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故事2

如果你是个投资者或者是投机者,你一定会对中国08年股市叹为观止。08年上半年那热闹场面你肯定会记忆犹新,全民总动员——炒股。大量的闲散资金,机构热钱都砸向了

股市,各地企业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用举国一起疯狂来形容毫不为过。经济过热,一路将上证推向6800点之高。大喜之后便是大悲,08下半年\"牛市\"转\"熊市\",一路狂泻4000多点,哪个可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大喜大悲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政府采取的一些列政策。先前连续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印花税,这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不难看出政府干预股市的力度。可是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熊市里政府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免去交易税等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来拯救股市。效果好不好大家都知道了,现在股市又开始活跃了。

而就在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紧一松的后面,是与我们国内经济过热或是通货通货紧缩或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相辅相成。也许在没有学习《财政与金融》,我真的很难理解,对于投资者来说她使我们更加明智了,不仅充实了我们投资知识也增加了我们理财能力,在我们心中进退取舍之间也就有了那么一杆称。

故事3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至于罪魁祸首么,毋庸置疑的是美国了。这一下子美国五大投行就倒下了美林,雷曼,贝尔斯登三个更别谈像\"通用\"

都要申请破产保护了,其威力可见一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你我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更别说咱们国家了。但是我们政府是伟大的,在此次危机种担当了\"hero\"的角色,拯救着全球经济。单单就说说我们4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紧缩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经济,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境。我想这些都得意于政府此前的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发展先修路。也就是我国政府大力主张的基础建设。还有一些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给与补贴增多,减少税收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面对困境,我们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静机智勇敢。其效果我们也是看得见的,就单今年GDP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良好的经济势头也是可以确定的。对于政府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说是为我们上了一堂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一课,生动程度还有待我们今后继续学习。而这些知识也都是我在课堂学习得来。

以上话题也是我们大伙过去和现在比较关心的实事新闻,我个人对他们以前都很感兴趣的,但是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我理解不是很美好,现在从新感悟别有心得。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财政与金融》,我可以从经济角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中种种经济行为,以及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 ,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真知的感受和体会。

篇三:怎样学习财政与金融

王振岳,1943年出生于农民家庭,1966年入党,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做过工人,当过机关干部。1980年开始从事大学经济学教学工作,担任教研室主任和经济学教授。主编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概论》、《农村改革解说》、《人口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与改革》等专著教材。撰写经济论文4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和省级奖6项。

王振岳教授说,学习财政与金融,就象一个演员学习演戏。演员要演好一部戏,他就必须得在读剧本和排戏的时候,将自已从形体到思想感情,完全进入到这部戏的角色中去。我们学习财政与金融,也应该进入到一个特定的角色中去。

在财政金融活动中,有政府管理者,有企业经营者,有市场参与者;有财政局长,有税收监管人,有义务纳税人;有经理、会计、出纳员等各类人员。这些人都在财政金融这部戏剧中充当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他们有可能是这部戏剧中的主角,也或者是这部戏剧中的配角。

那么,我们要怎样学好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呢?王振岳教授认为:\"我们要把财政与金融这本书当成是一个剧本,把我们自已当成一个演员,我们要学好财政与金融这个剧本,就必须走进这部戏剧的剧情中去,充当其中的某一个角色。假如你充当财政局一名职员,就必须掌握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技能;假如你充当税务局一名收税员,就必须努力学习税法,严格执行税收规定,做到应收尽收;假如你充当一名银行职员或保险公司职员,就必须熟悉金融货币理论和业务规定,提高服务水平;假如你充当一名企业经理或财会人员,也必须掌握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在最后,王振岳教授还向我们谈了谈他对怎样学好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的一点心得体会:\"进入角色学习财政与金融,可以使自已从一开始就树立明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目的,对本学科产生农厚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学习动力,不断增强刻苦学习和认真钻研财政金融理论的高度自觉性;进入角色学习财政与金融,可以使自已不仅具有较高的财政金融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高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大学毕业后就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已满意的工作岗位,便能够很快地取得优良工作成就,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与之相反,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未能进入角色,就会认为教材中云山雾海般的理论知识,是为别人而写的,不是为自己写的;自已不是剧中人,而是剧外人;自已是一个与剧情毫不相干的旁观者和旁听者,甚至认为自已可观可不观,可听可不听,高兴的时候就观一观听一听,厌烦的时候就不观不听。如此下去,对自已所学的课程既产生不了强烈的兴趣,又产生不了持久的动力,怎么能谈得上取得优良的成绩呢?

总而言之,优秀的学习成绩来自刻苦钻研的学习毅力,学习毅力来自立志成才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来自为国奉献的学习目的,而学习目的的实现要先从进入角色做起。只有进入角色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以致用,才能吃苦耐劳,才能百折不挠,才能充满信心和希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进入角色学习财政与金融理论,是我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我劝同学们不妨一试。

第13篇:财政与金融答案

财政与金融答案

一、

1、档次爬升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或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3、项目全部投资

4、基本建设工作量

5、财务收支限额

6、债务

7、来样加工

8、现货

9、平等

10、保证保险

11、原始存款额

12、卖方信贷

二、1④ 2① 3③ 4① 5③ 6② 7① 8② 9② 1O④ 11②

12① 13② 14④ 15① 16①

三、1.②③④⑤ 2.①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③④⑤

6.①②④⑤ 7.②③④⑤ 8.①②③④ 9.①③④ 10.①④⑤

11.①③⑤ 12.①④⑤ 13.①②③ 14.①③

四、1.累进税率是就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2.税利分流指国家参与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应采取税收(即所得税)和上交利润两种形式,而不能只采取税收或上交利润某一种形式。

3.纸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必须限定在客观货币需要量的范围之内;超过这一限度,纸币就要贬值,物价相应上涨。

4.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五、1.①应纳税所得额=1500O元X(1-20%)=12000元

②应纳所得税额=12000元x 2O%=24O0元

2.s=100万元X(1十6%)2=112.36万元

I= 112.36万一100=12.36万元

答:到期时该企业应向银行支付 12.36万元利息。

六、1.(1)分税,指按税种或税源将全部税收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套税收体系;

(2)分权,指划分各级政府在税收方面的立法权、征管权和减免权;

(3)分征,指分别设置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税;

(4)分管,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管理和使用各自的税款,不得混淆或平调、挤占;

(5)建立规范化的中央预算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宏观调控和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务分配。

2.(1)经销期限不定。

(2)发行条件不定。

(3)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以及证券经纪人经销。

(4)主要适用于不可转让债券,特别是对居民家庭发行的储蓄债券。

第14篇:财政与金融小结

个人小结

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一学年中,我上课从未迟到,课上也有听讲,

作业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但有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说上课的时候还是忍不住

要玩玩手机,偷了小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能更加勤快努力,改掉一些课

堂上的坏毛病,毕竟所学的都是为了自己。

课堂小结

在与汤老师融为一体的课堂里,汤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带给了我们很多欢乐,课前她总是会放时事新闻给我们看,让我们更好的拓宽了自己视野,更

好的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在财政与金融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关于当代市场经济条件

下公共财政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和思想、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职能分工、财权划分及中央对地方

的调控关系、公共部门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必要性,公共品的最佳生产、消费方式及有

关公共品的供给决策机制等等。老师不仅教给我们书本知识,还经常举生活中的实例以便于

我们更好的理解。简言之,我学到了很多。

互动

汤老师总是会把财政金融与新闻时事相结合,比如说网上有个例子,

身为某电池技术公司职员的曹某从朋友处得知,有人通过为他人虚开发票赚

了不少钱,发财心切的他便也打起这个“无本万利”买卖的主意。曹某回到家与

其父商量,二人一拍即合,东拼西凑在大港区成立了瑞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并

从他人处购买了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税款,赚取不义之财。今年6月公

司“开张”后,在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情况下,从东北人杜某处取得了40余份

购进废铜的假发票,发票金额总计4000万元,瑞丰公司申报抵扣税款398万元,

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静海警方在查处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时发

现,大港瑞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进行经济犯罪的嫌疑,于是将此情况通报给大

港警方。公安大港分局经侦支队得到线索后,立即展开侦查工作。在会同税务部

门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该公司账目清楚,一切正常,没有可疑之处。但细心的

民警留意到,该公司竟然只有两名员工,父亲任法人代表,儿子是办税员,此外

再无他人。同时,该公司既无厂房,又无仓库,而从账面上却反映该公司有大量

的业务往来。针对这些疑点,办案民警从票据入手,进行大量的外围取证工作,

获得了充足的证据。终将父子二人绳之以法。这充分利用了财政与金融里面的知

识。

第15篇:财政与金融计算题

1、工行某支行于5月10日受理其开户企业的贴现申请,商业承兑汇票为3月22日签发,面额10万元,将于5月21日到期,年贴现率为6%。试计算贴现利息和实付贴现金额。

答:贴现息=100000*(6%/360)*11=183.33元

实付贴现额=100000-183.33=99816.67元

2、老李是红旗机械厂职工,2013年8月工资总额为7600元,计算老李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7600-3500)*15%-125=490元

老李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90元。

第16篇: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综 合 论 班级:学号:姓名:

述 国 家 主 权 信 用 评 级

目录:

一、题目

二、内容摘要

三、前言(发现问题)

四、正文(探知问题)

五、结论及主见(解决办法)

六、参考文献

一、题目

综合论述国家主权信用评级

二、内容摘要

看看近期有关国际经济的新闻报道:总是能听到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某某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哪国哪国的信用等级。那么,什么是主权国家信用评级?由谁来评定?评级对主权国家有何影响?中国信用评级的现状怎样?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注意事项及可采取什么基本措施来防范信用危机?在这次财政与经融的结课论文里,就谈谈我对上述问题的探知。虽然有点自问自答的意思,但这也是一个通过运用课堂所学自觉弥补不足的过程,还是按照“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的套路导演一下。

三、前言:

(一)链接一下近期很热门的欧美国家信用评级现状:

1、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公司11月24日宣布,由于葡萄牙财政失衡、各部门债务高企以及经济前景恶化,惠誉已将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BB+。惠誉的BB评级即被市场认定为垃圾级。同时,穆迪也将匈牙利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的“Ba1”,并维持其前景展望为负面。

2、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上周五将比利时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

3、自今年9月以来,三大评级机构均已下调了斯洛文尼亚的评级。以匈牙利评级下调为标志,债务危机确有“东扩”之势。

4、美国时间2011年8月5日晚,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降到AA+,评级展望负面,这在近百年来尚属首次。

(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现状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占据了垄断地位和拥有绝对话语权。信用级别是否客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级机构的立场,美国评级机构渗透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成为美国持续推行其价值观与政治经济强权的重要工具。而美国资本市场的评级准入限制保证了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由于认识到信用评级的特殊性,世界各主要经济大国如日本、韩国、印度、瑞典、俄罗斯等都主要依靠本国评级机构来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的安全。各国大力发展本土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以保护国家利益,对外国评级机构的入境大多持限制态度,即使允许外资进入,也是严格限制其控股比例。

四、正文

结合搜集和整理的资料,下面针对内容摘要里的提问一一作答:

(一)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概念:评级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实质就是对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最初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一般从高到低分为AAA,AA,A,BBB,BB,B,CCC,CC,C。AA级至CCC级,可用+号和-号。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内容:国际上流行国家主权评级,体现一国偿债意愿和能力,主权评级内容很广,除了要对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政策实施等影响国家偿还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外,还要对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评级。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程序:在确定或调整主权信用评级及评级前景时,一般主要考察该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及前景以及财政状况及货币政策。其中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主要指外债)及偿债能力是主要的考察指标,但一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对主权评级来讲则显得更为重要。

(二)主要信用评级机构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标准普尔、穆

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我国三大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

(三)信用评级对被评对象的作用

1、信用评级是树立企业良好信誉形象的有效途径。

2、信用评级是企业赢取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3、信用评级可为企业提供客观公正的信用等级及综合竞争力证明。

4、信用评级是强化企业管理和防范风险的必要手段。

5、信用评级可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稳定融资来源,降低筹资成本。

(四)中国信用评级的现状

5月23日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方法,这是中国首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将对中国参与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产生重要作用,这种评级方法的推出,有利于增强信用评级信息的透明度,对中国争取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纵观我国信用评级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标准普尔信用评级部门7月27日表示,已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调升至„A‟,评级展望稳定。标普也将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长期信用评级由„A-‟调升至„A‟,评级展望亦为稳定,与两家银行的出资人——中国政府的评级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自2006年起,美国评级机构开始了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中国四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除大公始终坚持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外,其余已经或正在被美国控制。

(五)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注意事项

1、国家主权评级(或前景)的调升通常会同时使该国主要银行的存款评级及国家大型或垄断企业的评级(或前景)上调,但银行的财务实力评级则不受主权评级的影响。

2、由中央政府担保的公司债的信用评级(或前景)通常与国家主权评级(或前景)一致。

3、国家行业垄断者寡头的信用评级(或前景)与主权评级(或前景)高度相关。

五、结论及主见

国际信用评级市场上的垄断局面并没有大的改变,有一些并不公道的国家主权评级仍然在继续。多个欧盟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不断下调,警示我们我国要保持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必须注意债务安全问题,防范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被评级机构下调,这就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切实落实中央“十二五”规划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不断深化财政体系的改革,转变地方政府的政机关,加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投资新建项目的监督,杜绝低效、无效投资。所以我们要下决心发展我国自己的权威评级机构,不仅要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还要走出国门,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争取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

第一要重视评级公司对国家和企业信用评级及其影响,今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造成了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欧洲五国的政府更迭,都是评级公司降低主权信用评级在前,政府更迭在后。 为此中国的企业应该注重评级公司对各国主权信用的评级,以及对大公司信用的评级,例如葡萄牙信用评级下调意味着该国明年从中国的进口必须适当减少,我国的出口企业应该对欧洲市场需求的减少有所准备。为了准确判断形势,我国的企业应该把美国的三家国际评级公司标普、穆迪和惠誉的评级结果与中国的大公国际的评级结果相互比较会更准确一些。

第二我国也要控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欧元国家主权信用等级被下调,都是因为政府开支太大,积累的债务太多无法偿还造成的,尽管中国各级政府的债务水平好于大多数欧美国家,但是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现实风险。

第三,国际评级政府债务与企业乃至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负债过重、国家信用评级被下调必然影响该国的融资能力,迫使该国调整财政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这必然会影响到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那么作为企业和个人,我们应全力支持政府的有关宏观调控政策和法规,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六、参考文献

http://www.daodoc.com/o/2011-11-27/182323533205.shtml http://news.sh.soufun.com/2011-11-28/6452505.htm

第17篇: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

财政与金融的论文

一、为什么要读。也就是学习国际金融知识的必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财政干部要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掌握国际金融发展变化规律,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金融学》的视角看,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国际金融就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与世界经济差异化发展博弈的日益深化,金融自由化向更广的层面和更深的层次不断拓展和发展。同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发展,国家间资金流通和信用融通的规模、速度、方式也产生了极大变化,国家间的货币兑换、汇率利率等内部及外部的变动和波动,在国家间经济往来乃至全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因此,财政干部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财政金融》知识,提高特别是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把握和宏观财经数据的分析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小处思考,我认为学习国际金融知识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扫盲。学习国际金融学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了解你生活在的全球一体化世界。你在财经类报纸上或在金融机构大厅里看到每天的外汇行情时,你是否知道,不同国家货币间的汇价是如何决定的?汇率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什么是欧元,欧元为什么要取代欧洲许多国家的货币? 1997年7月泰国爆发货币危机后,为什么亚洲那么多国家先后都卷入了危机?美国次级债的演变,怎么影响到你买的股票?相信你在学习《财政金融》的过程中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二是明智。学习国际金融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问题产生的根源,认识一国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你参加论坛或面对儿女提问时,能逻辑清晰地对答。诸如:我国最适度的外汇储备是多少,是1000亿美元还是1500亿美元?如果日元贬值到 1美元比140日元时,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贬值?我国可维持的外债规模是多少,举借外债的币种结构如何安排才算合理呢?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取消外汇管制,允许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场合,如何降低国际投机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等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三是提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知识,可充实投资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国际资本的流动,对冲基金的兴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在影响国际市场股票价格的同时,也牵动中国股票、期货市场的神经。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体验一下股海的起伏,感受一下外汇、期货的波动,研究一下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以提高自身在区域财政与金融市场互动机制的把握能力,为将来财政国库资金的科学、合规运作,前瞻性地进行知识积累和思路探索,作为财政干部将受益匪浅。

二、有什么特点。《国际金融》一书结构逻辑清晰、内容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本书共分6 讲,介绍了国际金融、汇率、国际货币、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等基本知识,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金融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与政府管理等辩证关系。以插页专栏的形式,对阅读过程中涉及一些比较专业或比较难懂的概论、术语进行了解读,并通过列举一些数据、一些图表,表述一些历史事件或约定俗成的关键词,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准确理解和重点把握。例如,第一章共七个专栏,涉及外汇、铸币税等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日本“广场协议”、美元汇率走势、中国外汇市场、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等概念和专题。

同时,本书还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作了讨论,如人民币汇率政策,外汇储备政策,国内流动性过高,金融失衡,美国双赤字等等,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引导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同时,各章对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在经济转型期的政策得失进行了比较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有什么启发。也就是在工作中如何应用国际金融知识。

在推进城乡统筹的进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来发展我市的教育、卫生、环保和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能否举借一定规模的外债, 需要思考以何种方式筹资和调期保值安排,才能使融资成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借助《金融工程学》的知识。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对我市工业和贸易发展有何影响,财政应采取何种措施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等,这就需要通过解读拉美化现象,来寻求答案。在学习《国际金融》的过程中,结合对我市财政发展中典型事例的思考,初步形成了三点建议意见。一是科学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我市从2004年开始探索学习外债调期保值,进行了大量方案比较。 2005年启动了外汇调期第一笔交易,之后共签定实施12笔内外债务调期交易,涉及政府外债近1000亿日元,内债57亿元人民币,目前暂无一笔交易发生损失,累计实现债务风险管理收益近80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外债风险管理实现收益4300多万元,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实现收益3800多万元。当年收益6800多万元人民币,占累计收益84.6%。总体上看,由于我市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实施的指导原则明确,方案的设计选择正确,操作的方法合理可行,各方的合作守信协调,达到预期目标效果,锁定并降低了借款单位财务成本,且没有发生管理风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还款压力。由于今年启动了内债利率风险管理,交易规模数量增加,预计从明年起收益还会逐年增加,每年将实现收益1.5亿元左右,这就是应用了衍生金融产品中的远期利率协议。这一方式目前看来是可行的,但面对当前世界贸易战的加剧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异动,我们还应关注此类运作的可靠性。二是积极推进刚性偿债机制。牢固树立通过《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研究我市主权外债的风险控制机制。近几年我市主权外债债务余额的变化趋势是:2000年6亿美元,2004年13亿美元,2005年达到近五年的高点 13.4亿美元,2006年下滑到12.5亿美元,2007年接近13亿美元。这个变化并不大,但我们可以透过这细微的差异,可察觉到区县及项目单位对主权外债的意愿在消退。其原因有日本对华贷款停止的影响,也有区县及项目单位项目储备不够和项目质量不高等内在因素,但我认为主权外债的刚性偿债制度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为有效控制基层政府举新债、搞政绩,就必须强化政府间债务的偿债机制和银行债务的责任制度,在加强诚信和道德约束的同时,引入财政间扣减财力用以偿债的“主权外债的刚性偿债制度”,重塑政府诚信形象。三是优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翻看报刊、点击网页,均可真切地感受到,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蝴蝶效应”已逐步显现,如不制止这个“拉登”将要上演的美国金融“911”,极有可能演变成华尔街金融风暴。这里所谈“美国次级债”是指美国住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根据信用历史、借款额度、目前收入状况,建立了从上至下分为优级贷款,ALTER-A级和次级贷款等一套“信用评分”标准体系,次级贷款主要针对年收入〈3.5万美元,借用记录较差、首付款低于20%的贷款。通俗地理解,次级债的发放就是对低信用人群的获利期望高估。我比较牵强地联想到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公式化分配的思考模式下,更多地考虑了保工资、保运转,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的区域相比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得到的转移支付与当地财政收入比值反而更高。这一制度设计的显性效果就是鼓励落后。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比落后”“争国贫县帽子”等匪夷所思的“动人”场景。由此建议,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惯用的转移支付因素法选定方式,对应国家确定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重新确立与优化、重点、限制、严禁等四类区域发展模式的转移支付因素分类指标,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区域配置,形成鼓励、引导、约束、控制的财税政策分类传导机制,启发限制和严禁开发区域在渐进中力求稳定,激励优化和重点开发地区在发展中力争高效,努力开创重庆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第18篇:财政与金融作业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与班级: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

学号:1150811030

姓名:谢承志

财政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起财政在生活中的应用实在是太多了,因为国家财政是一个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经济分配活动,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

这里我谈谈自己理解的财政在生活中的应用。我觉得国家、或者地方的财政的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本国、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乡镇的经济的发展,让这个国家或者城市更加的繁荣,这样,这个国家、城市和乡镇的居民能够有更好的生活。

但是就我知道的情况来看,这个财政的政策并不是那样的好,也许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简单的,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地方发展的巨大差别性。

像我所知道的,在一些沿海的城市,上海、天津、深圳、大连等一些发达的一线城市,高楼大厦看的让你眼花缭乱,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比如公交、地铁、轻轨都是非常的完备、而且经济发展都是相当快速。但是类似于蕲春,洪湖,通山等这样的不大也不小县城,发展却是相当的慢,这也给当地的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我从小出生在咸宁通山的一个村镇了,在五六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武汉来,之后全家就在武汉定居,每年过节家里人都会回老家看看。在我五六岁的时候,老家那里没有自来水,居民的生活用水都是在农村的井里挑的,洗衣服都是一群妇女蹲在河边借着河水来洗,出行的话,每天会有那么两三辆三轮车穿梭在县城和各个乡镇之间,很大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可能少有一些富裕一点的家庭会有辆自行车。而那时的武汉虽没有如今的地铁轻轨,但是交通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到哪里去都有公交和的士。街上的私家车也是比比皆是。放眼望去也是高楼大厦满街都是。

现在十五年过去了,再来回首比较这些。家乡里,县城里面相对来说发展比较快一点,有高楼大厦,但是也为数不多。交通系统也在完备的过程之中,有的士,有公交,但都不多。乡镇里面依然没有公交,主要靠的还是那些三轮车,三轮车师傅有的时候心情不好或者有事的时候不开车,那样交通就更不便利。每天去县城的大巴也只有上下午各一趟。村落里面从来没有超市,仅仅有两三个小卖部。而武汉的发展这都是大家看得到的。

通过这些对比,我觉得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政策与财政政策。就目前来说,一个稍发达的城市在自己的发展政策下,有自己的财政支撑,上级或者国家的财政支持,其发展会很快速,居民的生活也会随着这些发展一步一步的向前。而一个落后的城市、县城。它的发展就很慢,政策出来,自己财政支撑不了,国家的扶持不够。发展不起来,居民的生活便鲜有改变。

可能有人说这个地方落后,消费水平低,即使发展了,当地的人也消费不起。但我想,如果一个地方有了财政的支撑,能够逐步的发展起来即使原来这里的消费水平低,但这些发展会慢慢带动人们的消费。消费需要劳动挣钱来支撑,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工作岗位。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济不就是这样一步的发展起来了么。与此同时,居民的生活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但是现在往往人们看到的就是,越发达的城市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方便,生活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贫穷的城市、贫穷的县城发展相当的慢,居民的生活中各种不方便,有一种活得好累的感觉,就像要去趟县城一大早要等上一两个小时的大巴,错过了这一趟就要等到下午那一趟。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源于财政。财政支撑跟不上,一切都是白谈。

财政,和一个地方的生活状况,一个地上的居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这就是我理解的财政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9篇:财政与金融复习

国税与地税的区别

是指国家税务局系统和地方税务局系统,一般是指税务机关,而不是针对税种而言的

国家税务局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垂直领导;省级地方税务局受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双重领导,省级以下地方税务局系统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垂直领导。

为适应分税制的要求,全国税务机关分为国家税务局(简称国税)和地方税务局(简称地税),负责征收不同的税种。国税主要负责征收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税主要负责征收地方税

从财政收入支出角度评价营改增

“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应短期内扩大了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缺口,可能倒逼财税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存在但受到漠视的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状况迫切待解,加上去年底以来463号文等规范性文件对地方政府借助平台公司变相或隐性负债或受抑制。

(一)短期不利影响

1、试点企业纳税收入下降。“营改增”目前采取的是原营业税收入改为增值税后仍划归地方的过渡办法,看似不会对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影响。但“营改增”鼓励更多企业专业化经营,细化产业分工,理性的纳税人会出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改变企业组织结构, 从而形成更多抵扣项目,减少缴纳增值税,从而减少地方政府收入。

2、下游企业增值税收入下降。下游工业企业在“营改增”后,购进试点服务可获得较以前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因而会减少缴纳的增值税,相应减少地方财政收入。根据统计,试点地区95% 左右的企业实现减税或税负不变,2012年全部试点地区全年减税426.3 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189.1 亿元,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试点服务减税237.2 亿元。

3、城建税等其他税费收入下降。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作为流转税的附税,其收入也会相应降低。测算显示,2013 年8 月1 日起试点行业全国推开后,预计全年减收规模为1200 多亿元,全部完成后全年预计减税约两三千亿元,那么相应城建税等附加税就要减少100—300 亿元。城建税等附加税费作为地方税,完全纳入地方预算, 收入的减少将对地方财政产生较大的影响。

4、“营改增”后地方税收失去主体税种,将造成地税随主体税种附征的税收难以控管的局面。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当前地税收入中的三大主体税种,也是地税收入增长的主力军。“营改增”扩围后,地税收入中营业税将全部或大部分丧失,企业所得税因新增企业随着“营改增” 变为国税征管而失去新的增长空间。同时,随着主体税种的征收权转移,而随主体税种附征的个人所得税和附加、基金都将面临流失的风险,组织收入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5、财政补贴支出压力加大。试点过程中,对税负增加的企业,大部分地方政府采取由地方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补贴的做法,这有利于缓解和消化改革增加的税负,顺利推进改革试点。但财政补贴加重了财政负担,会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形成减税和增支两方面压力。

6、加大地区间发展差距。“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与改革范围、不同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担能力密切相关。例如,发达地区通常服务业较为发达,从近期来看地方财政减收规模较大,但发达地区财政承担能力较强,补贴能力较强,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未来将成为服务提供者和产生增值税销项额的一方。因此,从远期看, “营改增”将给发达地区注入更强劲动力。而欠发达地区对财政减收的承担能力相对较弱,改革后通过服务业发展来增加税收收入的潜力也较弱,“营改增” 对地方财政的压力更大,这也是在“营改增”初期部分欠发达地区对试点意愿不强的原因之一。因此,“营改增”在全国范围的推广,需要着重考虑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减收问题。

(二)长期有利影响

1、实施结构性减税,进行宏观税负的结构性转换,是未来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可以为其他税种的增税提供空间,即在降低一般性税种的税收负担的同时,在环境税、资源税等绿色税种上进行增税,地方财政也将能够从这些税种上增加收入来弥补“营改增”的减收。

2、“营改增”在完善税制、减轻企业税负、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和三次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效应,又是涵养税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为未来的财政收入增 长奠定基础。这不仅能够弥补“营改增”短期结构性减税的财政损失,长期则是对我国税收产生正增长效应。

3、,“营改增”后还可以通过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财政收入随工业经济的波动性,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由于“营改增”试点行业术语生产性服务范畴,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中游位置,抵扣链条打通后,使上下游行业均可受益,将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试点行业及上下游企业互相作用、共同发展,促进各类投资和生产要素向现代服务业聚集,对服务业发展将产生政策引导和结构优化的作用。

第20篇:财政与金融个人作业

财政与金融论文

论农村金融发展与建设

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人 力 一班

姓名:张高领学号:11498107

5一、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简介

(一)金融抑制理论的覆盖面

根据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罗纳德·麦金农的定义,金

融抑制是指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其表现主要有:低的实际利率、信贷管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处于割裂状态等等。金融抑制政策虽然适应了发展中国家急需加快发展速度,缩小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国家战略需要,在经济发展初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却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比如引起资金供给不足、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产业结构扭曲、加大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副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落后的金融对经济的制约作用逐渐显现,最终引起经济落后和金融落后的恶性循环。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一)农村金融服务

国际上,“覆盖面”是评价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所谓“覆盖面”是指金融机构(这里指的是农信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状况,包括贷款、存款、汇兑、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状况。

1.农户贷款覆盖情况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农村金融服务报告》①(以下简称《农村金融服

务报告》)对我国农户贷款的覆盖面所作的调查,目前我国大概有8亿农民,农户数为2.2亿户。央行研究局据此分析,在全国2.2亿农户中,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大约是1.2亿户,约有60%的农户贷款得到满足。但据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在贵州铜仁地区l0个县市组织的一次涉及30个乡镇信用社,90个村的农村金融需求调查指出,据对农村信用社在52个村的贷款情况的统计,覆盖率低的村在17.4%,而高的村超过近60%,个别村甚至超过70%,平均覆盖率为41%。目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远没有达到60%,就全国平均来看,仅能达到30%-40%左右,而且即便能得到正规的农村金融贷款(如小额信贷),也是数额小,手续复杂,交易成本高。

2.存款、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的覆盖情况

《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指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

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以及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典当商行等大大小小几万家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密布成网,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行政村。但据中国人民银行湖北黄冈麻城、武穴、

罗田三县市的《黄冈农村金融调查报告》发现,“麻城有16个乡镇,仅有75个金融机构网点,平均每个乡镇4.6个营业网点。有的乡镇甚至只有一个营业网点,农民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就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我国资深农村问题专家韩俊也指出,农村信用社几乎是农村唯一为农民提供信贷的服务机构,而其他金融机构基本上是储蓄机构,正规的金融机构对农民贷款的覆盖率非常低,“农民贷款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农业贷款情况

金融机构提供农业贷款的情况是衡量农村金融服务的又一重要指标。据《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提供的资料,到2012年,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达到90%和60%以上,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达到1 000亿元;对全国重点镇和全国建制镇的服务覆盖面达到95%、35%以上,农村城镇贷款余额达到 7000亿元;对县域优质中小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达到30%以上,贷款余额达到8 500亿元。然而我们认为,仅用一个贷款余额百分比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农业贷款情况,而且,从来自于其它方面的信息数据看,这一指标并不高。

1.农业大量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农户贷款需求得

不到满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对于农业大户来说随着农村个体生产规模扩大,其资金需要少则数万元,多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几千元的小额农贷已经难以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对这些大户,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财产,银行、信用社感到风险难以把握,放贷极为小心。另一方面,由于县域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含量低下,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落后,其信用等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所需的条件。所以,资金短缺而又贷款无门就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

2.农业贷款投入效率低

农业贷款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以及农业贷款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农业贷款

效率的主要指标。农业信贷对农业GDP的长期弹性达27%以上,这表明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GDP增长的绩效显著。为促进农业经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不断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政策实施,使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经济稳健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三)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情况

小额信贷主要是指提供给小企业、农户和个体经营者的金额较小的贷款服

务。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良贷款率高,二是注资困难。中央银行发布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 366家,与2010年6月相比增加了1 426家,贷款余额2 874.66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899.61亿元,与2010年6月底得余额1 248.87亿元相比,增幅高达130.18%。从注资困难来看,我国的小额

信贷与国际比较主要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并发放的,缺少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组织,特别是商业性的、持续性的小额信贷组织。

(四)农村资金运用状况

对农村资金运用状况的研究分析,主要是针对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大量资金

外流问题。数据显示,农村信用社信贷需求预计158亿元,而可用资金只有115亿元,缺口43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农户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垫本资金、种植、养殖、粮食加工、农副产品收购、运输、经商、建房、治病、助学等方面,贷款额度由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贷款面广、需求量大、金额小,而用于种养殖业、运输、加工等行业的贷款面小、金额大。农户贷款需求情况、满足状况及贷款难的原因农户贷款需求量较大,贷款呼声较高,但农村信用社却难以满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1.农村信用社问题

由于几大商业银行逐步将乡镇机构降格、撤销、合并,国家主力金融力量已

完成向大中城市的战略转移,除粮棉油政策性收购业务外,事实上目前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大多为农村信用社,这就构成了农信社“一股独大”,垄断严重。同时,农村信用社大都为历史上村组集体,因此乡镇企业大量不良贷款难以消化,而新的不良贷款又继续产生。

2.农业银行问题

农业银行问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农业发放的贷款逐年减少,二是机构撤

并严重。2010年6月末,农业银行的总资产较2009年末上升约9%至人民币9.70万亿元,而截至到8月末,总资产规模已突破人民币10万亿元。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0%至人民币458.40亿元,增速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居首。

3.农业发展银行

作为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着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节和协

调功能,但就目前来看,农民发行只从事粮食、棉花、农产品收购,其业务对象和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六)农村政策性金融状况

农村政策性金融不仅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还包括通过财政补贴、担

保或免税等措施来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而我国现阶段作为主要支持农业经济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作用仅局限于粮棉油收购;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负责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对于急需资金支持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等,缺乏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目前政策性金融以对特定机构的特定业务进行直接补贴为主,缺乏商业金融机构的担

保、抵押、保险、减免税等措施,吸引金融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由于受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信贷审批权限的制约,弱化

了对农村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没的支持。农村信用社受到资金限制,没有能力为农村发展提供足够资金。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乡镇仍没有金融服务机构,农村金融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我因第一产业在社会发展贡献中占比越来越小,2010年为29.8%,2011年仅有11.6%这说明农村流动资金的减少。

(二)农村金融体系定位不清和方向偏离

农村金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我国金融机构由于历史问题和机制的原因,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多样化需求,由于农业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国有银行纷纷从农村市场撤离,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比较单一,难以有效地满足当前农村经济

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农村具有主体地位,但电子化建设水平极低,造成结算资金在途时间长和到账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卡业务发展相对缓慢,银行汇票、本票等结算方式使用的人更少

(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不足

我围的农产品市场经过一度的发展,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已经出现,社会

需求化程度非常高,市场信贷需求总量很大。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只集中传统贷款业务上,技术水平含量较低,贷款品种仅限于1年之内的短期资金流动,而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农村信贷市场服务品种单一,农民可选择的范围较小,限制了农村金融以及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贷款条件较为僵化,不能够适应发展迅速的农村经济。

(一)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

政府要通过财政和政策引导,提高农业信贷的效益。县域金融机构要充分认

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的新特点,科学合理地布局农村网点,填补空白乡镇。要合理地确定流动资金向县域经济流动,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金融机构流向农村经济的比例。人民银行和各地监管机构要认真研究国家出台的各项金融支农政策,制定切实的金融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

(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的特点,在发挥农村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具体的说,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商业性金融机构、地方金融、邮政储蓄银行并存,民间金融辅助配合的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竞争性、开放性的金融体系。

一是多元化。应改变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依赖农村信用社的局面,按照适当的分工,使各政策性银行、各商业银行、储蓄性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和外资等,都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形成农村金融服务的多元化格局。

二是竞争性。除了粮棉油收购等政策性金融外,农村金融服务的大部分应采取商业性金融运作方式。

三是开放性。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因此,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允许多主体、多渠道的资金都能在一定规则的规范下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业保险发展

农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仅靠国家的财政补贴远远不够,因此要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农业保险的法规。建设农业保险,要鼓励各类资金对农村市场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的适当补贴和政策优惠,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设立农业保险机构,从而完善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四、结论

分析发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金融功能发挥、金融结构优化和金融环境完善之间的关联关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央银行要努力推动各项改革,改善服务,为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安全的融资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