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财政与金融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2 17:37: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税与地税的区别

是指国家税务局系统和地方税务局系统,一般是指税务机关,而不是针对税种而言的

国家税务局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垂直领导;省级地方税务局受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双重领导,省级以下地方税务局系统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垂直领导。

为适应分税制的要求,全国税务机关分为国家税务局(简称国税)和地方税务局(简称地税),负责征收不同的税种。国税主要负责征收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税主要负责征收地方税

从财政收入支出角度评价营改增

“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应短期内扩大了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缺口,可能倒逼财税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存在但受到漠视的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状况迫切待解,加上去年底以来463号文等规范性文件对地方政府借助平台公司变相或隐性负债或受抑制。

(一)短期不利影响

1、试点企业纳税收入下降。“营改增”目前采取的是原营业税收入改为增值税后仍划归地方的过渡办法,看似不会对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影响。但“营改增”鼓励更多企业专业化经营,细化产业分工,理性的纳税人会出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改变企业组织结构, 从而形成更多抵扣项目,减少缴纳增值税,从而减少地方政府收入。

2、下游企业增值税收入下降。下游工业企业在“营改增”后,购进试点服务可获得较以前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因而会减少缴纳的增值税,相应减少地方财政收入。根据统计,试点地区95% 左右的企业实现减税或税负不变,2012年全部试点地区全年减税426.3 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189.1 亿元,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试点服务减税237.2 亿元。

3、城建税等其他税费收入下降。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作为流转税的附税,其收入也会相应降低。测算显示,2013 年8 月1 日起试点行业全国推开后,预计全年减收规模为1200 多亿元,全部完成后全年预计减税约两三千亿元,那么相应城建税等附加税就要减少100—300 亿元。城建税等附加税费作为地方税,完全纳入地方预算, 收入的减少将对地方财政产生较大的影响。

4、“营改增”后地方税收失去主体税种,将造成地税随主体税种附征的税收难以控管的局面。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当前地税收入中的三大主体税种,也是地税收入增长的主力军。“营改增”扩围后,地税收入中营业税将全部或大部分丧失,企业所得税因新增企业随着“营改增” 变为国税征管而失去新的增长空间。同时,随着主体税种的征收权转移,而随主体税种附征的个人所得税和附加、基金都将面临流失的风险,组织收入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5、财政补贴支出压力加大。试点过程中,对税负增加的企业,大部分地方政府采取由地方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补贴的做法,这有利于缓解和消化改革增加的税负,顺利推进改革试点。但财政补贴加重了财政负担,会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形成减税和增支两方面压力。

6、加大地区间发展差距。“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与改革范围、不同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担能力密切相关。例如,发达地区通常服务业较为发达,从近期来看地方财政减收规模较大,但发达地区财政承担能力较强,补贴能力较强,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未来将成为服务提供者和产生增值税销项额的一方。因此,从远期看, “营改增”将给发达地区注入更强劲动力。而欠发达地区对财政减收的承担能力相对较弱,改革后通过服务业发展来增加税收收入的潜力也较弱,“营改增” 对地方财政的压力更大,这也是在“营改增”初期部分欠发达地区对试点意愿不强的原因之一。因此,“营改增”在全国范围的推广,需要着重考虑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减收问题。

(二)长期有利影响

1、实施结构性减税,进行宏观税负的结构性转换,是未来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可以为其他税种的增税提供空间,即在降低一般性税种的税收负担的同时,在环境税、资源税等绿色税种上进行增税,地方财政也将能够从这些税种上增加收入来弥补“营改增”的减收。

2、“营改增”在完善税制、减轻企业税负、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和三次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效应,又是涵养税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为未来的财政收入增 长奠定基础。这不仅能够弥补“营改增”短期结构性减税的财政损失,长期则是对我国税收产生正增长效应。

3、,“营改增”后还可以通过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财政收入随工业经济的波动性,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由于“营改增”试点行业术语生产性服务范畴,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中游位置,抵扣链条打通后,使上下游行业均可受益,将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试点行业及上下游企业互相作用、共同发展,促进各类投资和生产要素向现代服务业聚集,对服务业发展将产生政策引导和结构优化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复习要点[推荐]

财政与 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复习
《财政与金融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