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郑愁予《错误》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4: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错误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韵律。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特点及其郑愁予对古代闺怨诗的继承和发展。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语言所描绘的意象,通过对课文信息的拓展,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和迁移拓展,体会自古以来思妇等待归人和过客不归的复杂情感,与诗歌实现真正意义上思想的交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走进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暮色已近,但翠绿的河岸与空灵的山水却未曾褪去半分的美丽。“吱呀”一声,一个美丽的江南女子推开木窗,眼神急切而伤感,她在期盼着谁?又是谁的马蹄声惊扰了她寂寞的心?(课件展示江南美景图)

(2)简介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现代派诗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3)讲授新课

1、范读课文(播放教学录音)

2、逐节讲解并评价

(1)《错误》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解析: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更为妙绝的是“等在季节里”,一个“等”字,韵味全出。

(2)《错误》第二节,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独特视角以及什么手法来描写思妇的心理的?

解析:这一小节,作者采用了过客的视角来展现思妇的忧伤之情。主要运用两个比喻来写思妇之心,表现思妇的怀人心理。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城是寂寞的。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无东风,无飞絮,的春天的小城怎不寂寞。有人问,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景语,情语也。青石板路,日落黄昏,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种相思,却无人无处诉说,

只得紧紧锁住。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无物,以至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节准确体现思妇相思之情而做的层层渲染,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对“城”的渲染,“三月的春帷不揭”对“窗扉”的烘托。

(3)为什么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解析:此句点明诗题。

“达达的马蹄”带来了归人的消息,给闺中思妇带来一股东风,应是柳絮飘飞、姹紫嫣红的时令了,应是春风吹起帐幕,纤手打开窗的季节了,但“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打破眼前的梦景,原来这一段美丽是“错”出来的,是个美丽的错误。’

讨论:本诗题为“错误”,为何这是一个错误?

明确:(1)女子误以为是心上人归来;(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问:诗中的过客与女子的相遇是一个错误,为什么又是美丽的?

明确: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游子的出现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使她的生活泛起了涟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课件演示)

(蹄声)(过客) 期待失望

(美丽)(错误)

迁移: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出现过。我们来分析并指出温庭筠《梦江南》中的“美丽的错误”。(课件显示)。

明确: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首词中,我们同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女子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郑愁予 错误 教案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错误》的教案

郑愁予 错误(材料)

赏析郑愁予《错误》

错误 郑愁予 方言版

《错误》郑愁予赏析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错误郑愁予》阅读与欣赏

郑愁予《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