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议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2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6: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议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

摘要:对于剪纸,虽说不上精通,但却一直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剪纸教学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每个学科中。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每册也有关于剪纸的内容。可见民间剪纸在中小学美术课中的地位。

民间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千百年来一直结合中国各地的民俗和民众的愿望进入千家万户。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之一。湘教版美术课中安排了许多剪纸内容,有剪雪花、剪小动物、剪各式各样的窗花作品等。教师通过剪纸教学,对中国民间剪纸的概念、范围及基本特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重视民间剪纸,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爱国热情和创新能力,以便于提高美术教育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剪纸;中小学美术教育;民间剪纸;教学方法

一、引言

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方式是母带女,师带徒的临剪。而自剪纸成为美术课程的一部分后,其传统教学的方法基本是延用着这种教法。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如何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让传统的剪纸艺术在现代课堂中更科学的得以传播,是我们迫切要面对的问题?

二、民间剪纸的概述

民间艺术中,剪纸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普及的程度也较之其他的民间艺术更加广泛,更加实用。剪纸,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纸创作的艺术,它的材料是各种质量的纸张,即无论什么样的纸都可以用作剪纸的材料。剪纸的创作工具十分简单,只要有一把剪刀或刻刀就可以进入创作状态。中国的剪纸还是一种农民的艺术,它的制作群体又是以中国广大农村的妇女为主,使得剪纸具有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民间剪纸的作品中大都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和生命的渴望。其中求生、趋利、避害的愿望始终贯穿在民间剪纸的审美理想当中。通过各种恰当的审美形式表达,使劳动人民的愿望得到一种满足,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肯定。这种审美特点具体表现为构图饱满、对称;造型完整、意象;色彩鲜艳、爽朗;气氛热烈、生动;工艺自然、灵透。学习中国民间剪纸的审美特点,能让学生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引发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从而培养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热爱。

三、美术课中民间剪纸的内容

在教学中,剪纸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认识之门,从传统到现代,从技巧到艺术特色,启迪着学生的认知思维,通过鉴赏和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了解我国民间剪纸的伟大之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剪纸的制作过程中,动脑动手可以感受到工艺制作的表现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可见,开设剪纸课是针对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愉快、轻松启发,暗示、无意识原则的指导下的美术活动、科学活动等,使学生进行游戏般的趣味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得剪纸艺术得以在中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得以更好的传承。

(一)中小学美术课中民间剪纸的内容

湘教版的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一册的教材中都涉及剪纸,不论是剪一个简单的小花,还是一个自由式的窗花作品,再到剪花样,用各种剪纸和绘画拼图,都有剪纸内容的涉猎。

在整个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是按由浅入深的方法来编写的。首先让学生认识剪纸,了解它的趣味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继而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创作了解剪纸的民俗和文化内涵。 (二)编入民间剪纸的意义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而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民间剪纸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美术,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从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乐观精神。学习民间剪纸中劳动人民所表达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由此看来,民间剪纸的学习在美术教育中,是意义深远不可取代的。

四、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如何上好剪纸课

既然中国民间剪纸在美术课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来上好民间剪纸课,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美术素养?这与教师怎样来编排好这堂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为一堂剪纸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主要要处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跟随教师,教师通过讲解把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直接掌握这种优秀经验。“悟”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教”和“悟”相结合。

(一)正确认识民间剪纸并培养自身对民间剪纸的热爱

要体高“教”的质量,首先教师自身要对民间剪纸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在正确认识中国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对民间剪纸的热爱。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大量的作品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那种善良、勤劳、乐观和智慧的品质,从中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由此,我们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和热爱,对祖**亲的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当教师在教学时具备了这种强烈的感情,并很自然的流露出来,必然能用这种强烈的热爱中国民间剪纸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为之深深打动,热爱起中国民间剪纸。

(二)注意民间剪纸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情境教学

在具体“教”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新的教育手段。首先要注意多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国民间剪纸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课程,它在艺术领域与绘画、设计、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强调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这样不仅进行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成果。

(三)教师注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了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讲述生动,但是有时教学效果不佳,其原因就可能是教师在授课时忽略了“悟”,就是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我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先让学生学剪“喜”字,这是典型的轴对称剪法,而且都是直线剪法,训练也是从有痕到无痕。在实践中,我还要求学生变魔术,在原作品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把喜字中的“口”都变成空心圆、变成人物的眉毛、眼睛,这不但增加了曲线剪法,而且使图案更加美丽。不少同学学会了喜字、福字、挂钱等的剪法后,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

五、总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中小学教育不仅是在知识方面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格,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育,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关注,通过学习中国民间剪纸,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民间剪纸的伟大,创造民间剪纸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对祖国和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借鉴民间剪纸的造型方法,汲取民间剪纸中的优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情怀。

美术课剪纸教学

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

美术课剪纸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

浅谈美术课剪纸的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反思2

美术课中的水彩画教学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美术课说课稿2

浅议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2
《浅议美术课中的剪纸教学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