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设计2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7课 书法的结构之美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书法结构六美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对比、示范感知书法结构六美。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书法间架结构的特点不熟悉,部分学生对书法不感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书法结构六美。 难点:运用书法结构六美。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书法的结构之美

1、欣赏舞蹈:云门舞集《行草》片段

2、猜字:两位学生用舞蹈表现一个字,全班同学猜猜是什么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摆字:教师与一位学生分别摆“水”字

结论:两个“水”即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笔画都一样,不同的是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是因为在笔画分布安排上有所不同,也就是两个字的结构不同,所以,一个字美不美,字的结构重不重要啊?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书法结构的重要性) 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书法的结构之美。 活动2【讲授】

一、端正平稳之美

1、欣赏滕王阁像不像一个字呢?“山”正如这个建筑给人一种端正平稳的感觉,端正平稳能给人产生安稳踏实的美感,这就是书法结构的第一美:端正平稳。

“人”与金字塔、“中”与体操运动员的图片,感知书法结构第一美:端正平稳 问:还有哪些字符合端正平稳呢? “十”“个”“千”“大‘”土”等,大家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独立结构的字尽量符合端正平稳。

二、迎让避就之美

独立结构的字要迎让避就,那左右结构的字又如何呢? 我们来看这两片拼图,一定要相互谦让才能完全吻合。

1、“谷欠”与“欲”

师出示剪纸字“谷”再出示“欠”,这两个字合二为一放在一起合适吗?这两个字要想合为一体出现的时候,就得像这两片拼图一样,像这样“欲”,“谷“的捺缩成横点以避让右部的“欠”,右部“欠”两撇插入左下,使左右结构合二为一,这就叫做迎让避就之美。

2、“女少”与“妙”

师出示剪纸字“女”,大家猜猜右边会是什么呢?“少”

“女少”,妙不妙啊?到底妙不妙?妙不妙得看他们有没有迎让避就?没有

再出示“妙”,妙吧?“女”的横左伸右缩并上提,”女“的捺也缩短,为了避让右边的“少”,“少”的左点竖立以避让左部的“女”,“少”的长撇插入左下,他们面对面但互不触犯。

3、还有哪些字符合迎让避就之美呢?“額”、“锺”、“試” 同桌互相讨论任选一个字说一说它的迎让避就是如何实现的

4、这迎让避就在自然界中也有生动的体现(出示两只火烈鸟左迎右让的图片) 日常生活中,那我们同学之间家人之间呢?更应该迎让避就。

三、主次分明之美

独立结构的字要端正平稳,左右结构的字要迎让避就,那左中右结构的字又如何呢? 出示最左边的剪纸字“木”,最右边“寸”中间会是什么呢?贴大“又”成“木又寸” 找出问题,使学生感知主次分明之美。 (强调“树”不仅要主次分明,还得迎让避就。)

四、均衡对称之美

“暴”“無”整体结构与哪种动物相类似呢? 出示蝴蝶图片。无论笔画长短,弧度大小皆一一对称。 于此类似的字还有“登”“帝”等。

五、疏密匀称之美

“登”出示间距黄点提示,学生总结。

一个字有很多横或竖时,间距基本相等,疏密匀称。

六、形态变幻之美

2 王羲之《兰亭序》

视屏欣赏《兰亭序》背景故事。

欣赏不同“之”,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之”及原因。 总结出如何写不同形态字的方法并师示范。 活动3【作业】学生活动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自己的名字写出两种不同的造型,并要求美观。 教师示范自己的名字,强调具体字具体分析,一个字的结构可以综合好几美,灵活运用书法结构之美。

活动4【作业】作业展示与评价 自评、他评、师评。 (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活动5【作业】总结

今天同学们写的都很好,可见都掌握了,老师期望同学们能把自己培养的像汉字一样端正平稳,能把自己的事情安排的像汉字一样井井有条,在和家人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懂得迎让避就,在今后每一次书写时都能够运用结构之美,享受书法之美。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设计3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说课稿

美术教案 第7课 图案之美

美术教案第7课图案之美

书法的结构之美

2.《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反思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教学设计 教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书法的点画之美说课稿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设计2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设计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