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过敏抢救(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8: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输液反应及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胸闷、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它与药物的剂量无关。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用药当时就发生,称为即发反应;另一种是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称为迟发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1]、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处理:1立即停药(但保留静脉通道挂0.9%NS500ml),使病员平卧。呕吐者侧卧。通知医生一起进行抢救,有胸闷等不适,可给予速效救心丸10-15粒舌下含服;无糖尿病者可给予高渗葡萄糖口服。 2给氧气吸入。

3.密切测量病员血压、血糖、体温、脉搏、呼吸、注意保暖。测血压,如原有高血压现血压正常,也说明血压在下降。测不出血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血压

过高;一种是血压过低。

4.抗过敏,止吐:异丙嗪12.5-25mg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嗜睡,口干过量可致惊厥,中枢抑制),地塞米松5mg-10m静推或者0.9%NS100ml+甲强龙40mg静脉滴注。

5.伴血压下降者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头低足高位,确定血压低时,即可给0.1%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主要适应症:可以缓解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不良反应: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禁忌症:老年人,器质性脑损害患者)。

6.解除支气管痉挛,气急呼吸困难等可用氨茶碱0.25g加入40mL5%的葡萄糖液中静脉推注(时间不少于10分钟)。或者0.9%NS 100ml+多索茶减针0.25g 静滴.;搐者用地西泮(安定)5-10mg肌内注射。

7.对症处理:如头晕给予敏使朗1片口服,尼膜同1片口服,胸闷给予速效救心丸10丸舍下含服;血压超过160/100mmHgk给予心痛定 (硝苯地平片 )5mg舌下含服。 8.根据病情及时与120急救中心联系。

二、晕针的抢救措施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

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

现象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按涌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根据病情按过敏反应处理及时与120急救中心联系。 预防

对于晕针应注重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少时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三.晕罐的抢救措施和预防:

拔罐知识:

拔中医和西医可根据局部的反应情况来诊断和辅助诊断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湿气证。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瘀血证;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寒证;微痒,或出现皮纹,提示患风证。有关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

一般认为:鲜血显示病情较轻,黑血或瘀块显示瘀阻较重,黄水显示湿热证,清水显示寒湿,血水往往出现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或疾病即将痊愈阶段。至于出血量多少,亦可提示病情的轻重及转归。有些患者开始治疗时,出血量少甚至不出血,这是瘀血阻塞严重或风气盛的表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瘀血逐渐被吸出,出血量才渐渐增多,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出血量又会渐渐减少,直至吸不出血。西医认为,拔罐区若出现微细出血,可作为诊断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斑疹伤寒等)的依据之一,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疹前期都发生毛细血管的损害。

若出现印痕黑晕,其中有出血之紫斑,而且相互重叠,则为斑疹伤寒的阳性反应,这种反应较变形菌微生物凝集反应或立克次体凝集反应平均可提早2天出现,且阳性率高;出现很多大水泡,提示有水液潴留,肢体有不明显的肉眼难以观察出现的水肿症;呈现粉红色或无色斑,提示患有神经痛或高血压症;呈现深紫色斑,并且在紫红色的印痕中间常出现黑褐色斑纹者,提示患有肌肉风湿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治疗过程中这些印痕或斑纹逐渐减少,则提示病情减轻、好转或痊愈。

晕罐原因:

引起晕罐的原因为虚弱、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或置罐于禁忌部位等。一般而言,单纯拔罐引起晕罐者极为罕见,只有在施行针罐法和刺罐法时偶有发生。 临床现象:

晕罐是一种血管抑制晕厥。其发生率虽无针刺高,但也绝非罕见。是指在拔罐的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心慌、冒冷汗,躁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呼吸急促,脉搏频数、细小等现象,甚者可出现瞬间意识丧失等。 处理:

应立即将罐取下,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按涌泉穴,即可恢复。

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根据病情按过敏反应处理及时与120急救中心联系。

预防:

为防止晕罐,对初次拔罐并有畏惧心理者,或有晕针晕罐史者,应注意预防。预防分心理预防和生理预防二方面。所谓心理预防,即对患者进行解释,消除其恐惧心态。所谓生理预防,则是对这类病人,最好采取卧位拔罐。饥饿者,应令其先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先让其作适当休息。另外,诊室中保持安静,吸拔时,吸力不宜过强等,也十分必要。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青霉素过敏 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操作流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预案

住院患者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1]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及过敏性休克的抢救[1]

药物过敏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

过敏抢救(整理)
《过敏抢救(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过敏反应抢救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