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9: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对市财政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市财政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全面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部署,紧密结合省财政厅关于在财政系统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源头治腐工作要求,突出部门预算、财政专项资金和财政政务信息等重点,按照“以公开促改革,以改革促服务”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积极转变理财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和推动了财政各项改革的发展和财政事业的进步,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始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个到位”,全方位构建政务公开工作体系

第一,宣传发动工作到位。我市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是从2005年开始的。市财政局坚持双管齐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市委书记或市长主持召开高规格动员大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政务公开示范点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市财政局、市编办以及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监察局等单位迅速行动,严格按照会议精神,将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增强了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市直和各县市区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关注。 第二,人员机构配置到位。及时成立了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财政局、市编办等14个成员单位“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财政监督局,由市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纪委监察局、组织部、政府办、财政局、人事局、编办等单位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组建了工作专班,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主要抓,专班专人负直接责任、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第三,管理制度建设到位。市财政局还专门制定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暂行办法》、《奖惩制度》、《投诉回复制度》、《内容预审制度》、《工作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查询点工作规则》、《查询指导》等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规范政务公开工作的运行。

第四,上网信息采集到位。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每月更新一次,每年年初进行一次系统更新上网,专项资金上网公开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账上和网上核对,半年考核一次,每年年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上网公开考验验收,并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挂钩,有效保证了财政专项资金上网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第五,查询网点建设到位。全市财政系统设立了政务公开查询点276个,其中城区132个(其中黄冈城区23个),乡镇144个,所有查询点都严格按照“五有”的标准来进行规范化建设。全市建立11个网站,方便群众随时登录浏览。 第六,咨询投诉回复到位。对群众在网上或书面提出的咨询、投诉和建议,政务公开办及时从财政、编办和信访、监察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督导检查组,深入到部门、单位和居民区调查核实,及时督办,做到咨询、投诉和建议件件有回复。

强化三大举措,高标准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

抓市带县,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抓督办促市县联动。市财政局每月对各县市区网上公开情况进行统计和检查,以电话形式督促,以工作简报的形式督导,以重点检查形式督办,及时指导县市及市直各单位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二是抓培训,促网上互动。采取以考核代培训、以检查代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先后举办了10多次网络培训活动。三是抓调研促整体联动。把财政政务公开工作当作财政检查的案件源头,利用财政政务公开流程控制,实现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过程监督;在实施检查与受理群众举报工作中,把财政政务公开当作财政监督的有效手段,实现财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对接;在打造政务公开平台上与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方法相结合,借助财政政务公开网络平台,完善财政监督体系,推动了财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循环互动。

加强考核,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在检查和整改中不断完善。突出财政专项资金的上网公开这一重点,着重对省厅自2006年初至2008年5月底下拨应上网公开专项资金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从而加强了网上信息的交流和互动,加强和完善了网上咨询投诉及与信访部门联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回复工作,全市工作一盘棋整体向前推动。

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公开质效。一是创新答复处理机制。财政部门与信访部门联动,建立网上投诉答复处理工作联动制度,畅通了群众的言路,疏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二是创新调研思路。在政务公开网上开辟“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热门话题”专栏,让关心财政和编制工作的人士撰写论文,发表意见,各抒己见,使政务公开网真正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三是创新工作举措。将政务公开工作的目标和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财政工作岗位和政务工作责任联动,将所有的公开内容全部细化到财政和编制部门内的科(股)室和责任人,提高了政务公开的工作质量。

实现三个目标,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成效显著

据统计,2007年初至今年6月底止,在财政专项资金公开方面,全市应上网公开财政专项资金833项,金额34.2亿元,实际已累计上网公开财政专项资金924项,金额40.1亿元。在部门预算上网公开方面,全市财政部门已累计公开部门预算单位204家,资金总额达7.8亿元,上网公开的部门预算单位已遍布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公检法司、社团组织。全市财政部门已累计在网上公开财政政务信息1925条,专项资金法律法规1190条,编制政务信息437条,公开制度办法4776个,便民信息1671条。

两年多来,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市财政局扎实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取得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效:

——提高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明显增强。仅2007年,全市财政部门通过网上投诉网下整改查处违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27项,金额达3700万元,其中:滞拨2300万元,截留362万元,挪用28.68万元,其它违规使用800余万元,涉及单位276个,涉及人员1256余人。

市财政局在组织对惠农专项资金的检查中,督促蕲春县对群众举报该县付岗村存在虚报种植面积骗取财政粮食直补资金问题进行了查处,收缴违规资金11000元;并督促浠水县纠正村组违规使用资金260多万元;协助团风、罗田等以县政府名义发文对全县涉农资金进行检查,收缴违规使用资金146万元,督促纠正滞拨资金48万元。在加强对低保等专项资金监督中,全市共清理受补受救对象死亡765人,不符合条件423人,共减少财政补助121万多元。派出调查组对麻城市福田河镇一村干部截留挪用农民救助资金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还协助黄梅县查处了该县下新镇曹牌村石润国等40余人冒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5万余元的违规行为。同时还推进了基层民主理财进程。全市财政系统依托政务公开平台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力推行民主理财制度,单位“一把手”不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基建和物资采购;各单位在老干部、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干部中民主选举3-5人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对单位财务收支明细情况,每月末由民主理财小组集中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加大了人员编制清理力度,人事编制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一是进一步推进了编制管理实名制。实行“一人一编一卡”,杜绝虚报人员占用编制并冒领财政资金等吃“空饷”现象发生,抑制了机关人员和干部“双超”现象,确保财政供养系数严格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内。二是进一步理清编制管理关系,清退了一批编制违规管理人员。全市清查出违规使用行政编制23人,违规使用事业编制248人,查出在编不在岗人员320人,清理出吃空饷人员754人,吃空饷金额达803.8万元。

——有力推动了人民信访工作的进步,政务公开社会满意程度明显提升。政务公开公开的是信息,收获的则是民心。市财政局以建好免费查询点为依托,建立和健全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接访承诺制、失职追究制,关注民生问题,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推行“接访建卡,办结销号,反馈填表”。如对群众多次网上质询的鄂黄大桥到期债券兑付问题,市财政局不厌其烦地给予了耐心回复,并多次向市政府汇报,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地方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筹集兑付资金8000余万元,既为政府分忧解难,又如期向群众兑现了承诺,维护了群众利益。(作者单位:黄冈市财政局)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努力为垦区经济建设服务

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政务

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民政”

深化政务公开 打造阳光工商

扎实推进厂务公开 全力打造

鸡东县强化政务公开推进阳光政务

工商局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工商典型经验材料.

财政政务公开总结

财政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努力打造阳光财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