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美学散步》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3: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号:121210010

3读书笔记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读《美学散步》——感受美的世界

院(系)名 称:文法学院

专 业 名 称:10对外汉语

学 生 姓 名:丁文举

指 导 教 师:王杰彦

读《美学散步》——感受美的世界

丁文举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文法学院 对外汉语专业 2010级01班)

摘要:所谓的美学散步就是采用一种不拘泥于逻辑形式的写作方法,用这种创作方法来表现自然中各种美的现象。散步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叫做“散步学派”,由此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完全不相容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描述美不需要逻辑性的约束,只需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我们的世界存在的美并去欣赏它。

关键词:古代绘画、中国古典音乐、网络歌曲、美学思想。

正文: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一、中国的传统绘画美学思想

1.1线条美。

相比埃及、希腊的雕刻中国古代的雕刻更加注重流动的线条性,而不重视立体性。由于把形体化成为飞动的线条,着重于线条的流动,因此使得中国的绘画带有舞蹈的意味。这从汉代石刻画和敦煌壁画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有的线条不一定是客观实在的所有的线条,而是画家的构思、画家的意境中要求一种有节奏的的联系。例如东汉石画像上一幅画,有两根流动的的线条就是画家凭空加上的。这使得整个形象表现得更美,同时更深一层的表现内容的内部节奏,这好比是舞台上的伴奏音乐。伴奏音乐是烘托和强化舞蹈动作,使之成为艺术。

从中国画注重线条性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画的工具——毛笔。由于毛笔的特殊构造,在传统绘画中,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基本上是用毛笔勾勒线条,以此塑造形体结构;用毛笔蘸水调墨以及皴、擦、点、染等来描绘物象;用毛笔调颜色以及分染、罩染等渲染技法来描绘物象。

1.2气韵美。

六朝的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提出了绘画“六法”,成为中国后来绘画思想、艺术思想的指导原理。所谓的“六法”就是:(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谢赫“六法”中“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是模仿自然,它要求艺术家睁眼看世界:形象、颜色,并把它表现出来。但是艺术家不能停留在这里。否则就是自然主义。艺术家要进一步表达出形象内部的生命,这就是“气韵生动”的要求。气韵生动,这是绘画创作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的境界,也是绘画批评的主要标准。

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着山水画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山水画里有音乐的韵律。西方有的美学家说: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这话是有部分真理的。再说“生动”。谢赫提出这个美学范

畴,是有历史背景的。在汉代,无论绘画、雕塑,舞蹈、杂技都是热烈飞动、虎虎有生气的。画家喜欢画龙、画虎、画飞鸟、画舞蹈中的人物。雕塑也大多表现动物。所以,谢赫的“气韵生动”,不仅仅是为了提出一个美学要求,而且首先是对于汉代以来的艺术实践的一个理论概括和总结。

1.3骨感美。

所谓的“骨感”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有内部发挥一种力量,虽不讲透视却可以有立体感,对我们产生一种感动力量。“骨”是生命和行动的支持点,是表现一种坚定的力量的,表现形象内部的坚固组织,因此“骨”也就反应了艺术家主观的感觉、感受,表现了主观的情感态度。就像我们看到的传统画中,虽然是平面的画,但是却能感到一种立体感,形象感。

二、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

2.1传统民族音乐。

中国的民族音乐,从古到今,都是声乐占据主导地位。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也。”中国古代所谓“乐”并非纯粹的音,而是舞蹈、歌舞、表演的一种综合。“歌”是“言”但不是普通的“言”而是一种“长言”。“长言”即入腔,成了一个腔调,从逻辑语言、科学语言走入了音乐语言、艺术语言。为什么要“长言”呢?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情感的语言。“悦之故言之”,因为快乐情不自禁的就要说出,普通的语言不够表达,就要“长言之”和“嗟叹之”,这就到了歌唱的境界。更进一步,心情的激动要以动作来表现,就走到了舞蹈的境界,所谓“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音乐作为古代六艺之一,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另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 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 当男女之间欲表达爱慕之情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歌唱。例如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相爱”为内容的第一乐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奏的长笛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上奏出明亮、秀美的曲调,双簧管奏出优美迷人旋律。显示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色。这是一个爱情的主题,它美丽动人,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纯朴的爱情,大提琴与小提琴的真诚对答,描述了草桥结拜的情景。

2.2网络歌曲。

网络音乐“是指音乐作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其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网络音乐最初在音乐梦想中发芽并成长,突然在一夜之间变异,长成一棵挂满金币的巨大摇钱树。这时每一个仰望树梢并奋力踹向树干的音乐人已经完全忘记了他选择这一行的初衷——对音乐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乃至对正义的追求!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之下,IT和通信这类国家命脉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网民规模和手机用户规模的突飞猛进;而数字化时代音乐制作门槛的大幅降低、音乐传播方式的彻底改变、以及音乐消费模式的颠覆更新,都加剧着作为音乐根基的艺术性的流失。那些有着音乐梦想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们,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般彷徨无助——蝇营狗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依葫芦画瓢才能顺应市场;而哗众取宠更是为了能够“脍炙人口”„„然而更令他们感到悲哀的是,

无论从统计数字分析中还是现实生活的感受中,大众对网络音乐的看法就如同鲁迅笔下围观死刑的冷漠观众——个人理想抵不住群体麻木;艺术价值大不过严酷现实。

音乐人曹红蓓曾这样描述网络音乐:“就像真正热爱旅游的人痛恨死那些粗制滥造的人造景点,真正的爱乐者对这类恶俗网络歌曲也不屑一顾。然而,这些歌曲的市场潜力一旦在网络上/手机上得到直接的反馈,便一定会得到传统唱片的扶助、出版和包装,大量的垃圾就这样一路畅通地翻泄到地面上„„进一步扩大影响的时候,这些垃圾歌曲便极有可能降低全民音乐素养。网络歌曲,就像一个拖着大鼻涕的野孩子,毫无预兆地站在了音乐产业里面。无论是盯住他赚钱,还是靠他的草根性、参与性来为自己的活动吸引人气,眼下这个野孩子身边的“大人们”并不真正地待见他,而只是想利用其骗吃骗喝。这个孩子自己,只有晕忽忽地怀抱着他的伟大力量,趔趄地走着„„”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一版

[2]夏艳洲、王小龙、陈永编著《中国音乐简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

浅读《美学散步》

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美学散步 》有感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

读《美学散步》有感(林)

读宗白华《美学散步》有感

读《美学散步》
《读《美学散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