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内健身俱乐部行情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4: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健身俱乐部行情

一、国际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行情

健身运动作为一种产业,已有25年的发展历史,而在中国只有2年的时间。在当今欧美等发达的西方国家,健身已经不再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获得健康,它已逐渐的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生活必需品,健身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自从90年代早期的不景气以来,健身俱乐部市场的设施与会员一直在稳步增长。1987年,据美国体育数据公司统计,有1740万健身俱乐部会员;而到1999年,这一数字是3006万,增长了76%。

现在美国,每八人中就有一个在健身,据统计2001年有3280万健身俱乐部成员有计划地参加锻炼(比2000年的3060万有7%的增长)。

据美国商业信息统计,美国的健身俱乐部在2001年增加了869家,从2001年1月的16938家增加到2002年1月的17807家,这使美国的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在美国黄页中所占比率提升了5.1%。据估计2002年底美国的健身俱乐部将接近2万家。也就是说,在美国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一家健身俱乐部。在美国一些州,对于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有许多优惠政策:免税、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等,这些扶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健身行业的发展。从会费来讲,美国有的健身房一个月的会费只要20多美元,而国内最普通的俱乐部月卡也要两三百元。

在日本,如果参加厚生保险,在健身俱乐部买卡的费用可以到保险公司报销;据发健身行业界专业杂志等刊物的“俱乐部经营网络”进行的2010年预测显示,预计那时日本全国的俱乐部总数将比现在增加500多所,达2300所;会员总数将达到大约470万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会员将增加,占据到全体会员的近半数左右。

九十年代健身潮流

美国健身产品评审委员会根据每年对15000户家庭的调查,归纳出九十年代的八大健身潮流。

1、用健身器械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尤其是有氧运动器械,如各种跑步机、台阶机,力量训练器械的使用人数也明显增长。从1987年到1997年,使用有氧运动器械锻炼的人数增加了63%。

2、杠哑铃练习在1995年是人们进行健身活动的首选,它尤其受到女性的青睬。1997年,杠哑铃练习的热潮渐退,但举重的人数仍持续上涨。

3、健身俱乐部日渐流行,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按年龄划分成各个群体。

4、各种跑步机健身器械风行美国。用跑步机锻炼的美国人从1987年的400余万激增到1997年的3600万。 5.家庭健身器械的销售量急剧上升。

6、许多已近50岁。生于婴儿潮的人(二次大战结束至1965年间出生于美国或英国的人)有坚持锻炼的习惯。

7.健身器械种类繁多。台阶机、健腹器、原地自行车(功能车)、原地滑雪器及椭圆运动机等在过去的10年中纷纷亮相。 8.私人健身教练越来越多,并为大众所接受。

二、国内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行情

健身运动作为一种产业,在中国只有2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健身俱乐部数量及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据统计,我国平均100多万人还不到一家健身俱乐部(美国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一家健身俱乐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的健身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人们花在健身上的费用和时间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综合性的大型健身俱乐部随之出现,健身更是为众多的白领上班族所接受。2001年6月,青鸟作为国内第一家中高档专业健身俱乐部,在白领云集的北京兆龙饭店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青鸟的会员已经超过5000人。但对于可同时容纳500人健身的兆龙店来讲,这显然是超负荷了,于是2002年6月,青鸟百盛购物中心店开张。

国内各大城市俱乐部的发展行情

(一):台湾

中国台北,比上海城市规模要小,但250万美元以上投资规模的健身房俱乐部却有20家。目前在上海,投资规模在100万至200万美元的健身俱乐部有七八家。于2001年下半年成立的星之健身俱乐部,经过大半年的运作,月营业额超过100万元,这个数据在上海健身行业内,也算“稀有”。

(二):北京

1986年马华创立第一家健身俱乐部以来,北京的健身行业也有了十余年的发展,尽管健身已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可是以前的健身不能严格的称为是一个产业。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形成的关键是看它是否拥有固定的从业人员。当初开健身房的人都是出于对健身运动的热爱,而非商业目的,其主要生活来源还是来自其他行业。美国健身业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转型时期,现在北京健身业的状况与美国二三十年前的状况十分相象,俱乐部的开设仅仅是处于个人爱好。但一个行业的产生、发展,它的专业化水平能达到多高十分重要,像业务知识、管理经验、服务水平等一些决定专业化程度高低的因素,必须纳入到一定的机制中才能实现良性积累。要在中国打造和美国倍力同样的水准、同时又具中国特色的健身俱乐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世界两大健身巨头在京安营扎寨。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实力机构也是投资圈地针锋相对。一时间,京城健身市场烽烟弥漫。 2002年年初,TheSPA健身俱乐部落户CBD商圈,同年5月,美国倍力的合资公司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开门迎客。前者隶属于世界第三大健身集团----英国FITNESSFRIST集团,在全球拥有250家俱乐部和65万会员;后者作为美国健身业中的老大,是美国健身业中唯一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拥有430家连锁店和40万会员。中体倍力外方首席代表卢正树坦言,倍力选择北京作为其开拓亚洲市场的切入点,正是看好了北京2008奥运会的契机和其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作为朝阳产业的健身市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看好,这一点从健身市场投资者身份的变化上就能看出。早期涉足健身行业的马华、浩沙的投资者局限于体育界圈内人士。至今,以经商起家主打高端健身市场的青鸟,以健身器材制造转而经营俱乐部的宝迪沃--英派斯等亦纷纷挟巨资进入,而国外的健身大鳄更是来势汹汹,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京城的健身俱乐部中燃起。尽管京城各健身俱乐部已拉开架势准备一拼,但目前竞争还没进入白热化阶段,因为京城俱乐部的市场容量远未饱和。正是如此,一场跑马圈地运动正在京城的俱乐部间展开。目前在京城拥有最多分号的浩沙俱乐部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圈地者,浩沙俱乐部总经理张远无疑是这场运动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勇敢的实践者。从1999年俱乐部成立,浩沙至今已在北京开了8家分店。对圈地的利与弊,张远认为,“圈地与否是一个俱乐部的发展策略问题,就像打仗一样,先攻下山头,再整理内务。”其他俱乐部也生怕晚来一步。青鸟健身俱乐部总经理李镔透露,青鸟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北京再开

3、4家店。中体倍力更是长驱直入,其“五年计划”已把目标锁定在全国范围内把连锁店扩展到50家。

大规模的圈地会不会在健身业中制造出如网络一样的泡沫?以1300万人口为基数,北京可以容纳四五百家较大规模的健身俱乐部。青鸟健身总经理李镔预测,以北京的消费水平,至少能够容纳20家超大规模的健身中心,目前这种面积

三、四千平米以上的超大规模健身中心在北京只有

3、4家。北京的健身市场已脱离了无序竞争状态。就像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最终拼的都是实力一样,谁的资金雄厚,谁的规模大、发展快,谁就能在同行中最终胜出。这条定律同样适用于健身行业。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家健身中心的全部家当就是一个跳操教练外加一台录音机相比,如今健身俱乐部之间比拼的是谁家的器材先进,谁家的教练“牛”,谁家的环境高档。这种追求在使健身俱乐部的档次节节上升的同时,也在迫使投资者大把“烧”钱。浩沙总经理张远透露,当初浩沙开一家店的投资额是200万元,而一进入市场就采取高举高打策略的青鸟,其2001年开业的第一家俱乐部----兆龙店投资3200万元,不出一年时间,又在百盛店身上砸下2000多万元。国外健身巨头的投资更令本土投资者不敢望其项背。为了不暴露目标,中体倍力的首席代表卢正树刻意回避有关投资额的敏感话题,但是从它盘踞长安街的地理位置和其4500平方米超大面积、全部采用进口器材以及聘用外籍教练的排场来看,其投资额之巨不难想象。虽然高档次、高价位的健身俱乐部开一家火一家,数千元的入会费加上不菲的年费,仍然受到白领和时尚追随者的青睐,但在这种繁荣的同时,已经有俱乐部迫于生存压力而取消了入会费,卡费也随之下降。去年8月底,在没有大张旗鼓进行市场宣传的情况下,浩沙的健身费悄然下调,原价299元的月卡降价后最低仅售129元,降价幅度超过50%。健身卡价格战似有一触即发之势。青鸟一开始就把目光瞄准京城的白领阶层,其健身卡自然价格不菲,1800元入会费外加5000元年费,无疑抬高了健身的门槛。作为美国健身业中的老大,倍力健身格外引人注目,一旦成为其金卡会员,就可以持卡在全世界430家倍力连锁店健身。目前,中体倍力的一次性入会费为2300多元,年卡价格5000多元。由于市场定位不同,这两家均认为浩沙的降价不会对自己的经营构成威胁。

为了生存和发展,各俱乐部都在推出各自的高招。李镔透露,青鸟已和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推出了健身消费贷款,5000元的年费可以以贷款的方式支付。几个月前,影星刘威和张丰毅赤裸健身的大幅广告出现在北京地铁各主要站点,近期青鸟又与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合作投拍电视剧,片名就叫《健身房》。对此,李镔的解释是,健身俱乐部是一项时尚产业,需要通过文化去渗透。

为了拉动高端市场,远道而来的“和尚”中体倍力带来了全新的“销售”概念,即把健身当作产品来卖,变“坐销”为“行销”,由销售人员主动出击,向倍力的目标客户推销健身卡。卢正树说,这种方法已经奏效,开业前3个月,中体倍力就发展了1000多名会员。

中体倍力、TheSPA等洋俱乐部的大举入侵,无疑对本土健身业造成了冲击,这种冲击是有效的刺激还是毁灭性的打击?作为对手的国内健身业同行在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认为究竟鹿死谁手还要拭目以待。“有句话叫‘事在人为’,不一定什么样的外国品牌都能在中国立得住脚。”李镔透露,未来青鸟会直接从境外聘请职业经理人,并有意引进境外风险投资,或同国外大型健身机构进行股份合作。张远表示,浩沙会在圈地的同时强化管理。业内人士分析,国内俱乐部的优势在于对本土市场脉动的准确把握及对市场风云的快速决策。

中体倍力首代卢正树则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国内俱乐部的不足:“北京的俱乐部在器械、装修布局等硬件上与国外相差不大,最大的差距在软件,也就是管理上。”尽管如此,洋俱乐部还是认为本土俱乐部不可小视。卢正树强调,中体倍力就是要在中国打造和美国倍力同样的水准、同时又具中国特色的健身俱乐部。

北京的健身俱乐部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酒店的健身房,它是以涉外酒店宾馆的星级配套服务为主,服务人员和经营模式都有别于社会的健身俱乐部;第二类是商业型俱乐部,以商业资本投入为主,各种软硬件投资都比较大,如青鸟、宝迪沃·英派斯、中体倍力等;第三类是像浩沙、月坛天行等俱乐部,投资规模中等,连锁覆盖面广,服务的对象更为广泛。除此之外,还有些零星的小型会所。 美国健身消费占其平均收入的1%,而目前俱乐部的定价已经占到北京人平均收入的10%。北京的市场太大了。在美国仅在芝加哥一城光是倍力的俱乐部就有30多家,还不算其他名号的俱乐部。而在北京目前档次比较高的健身俱乐部只有不到10家,或者说只有5家左右。青鸟再好,北京人不可能经常老远地跑去青鸟。而且北京的消费层次复杂,不同的经济能力,分化出不同层次。北京健身市场还好在是有序竞争,各健身房老板经常坐在一起商量交流。竞争的同时培育市场,大家都受益。他们在俱乐部的选址、定位上,也很聪明,各自有各自的卖点,有各自的利润点,不会死拼。其实消费者不会太在意年会费4800元与5000元的区别,人们更看重服务,有喜欢商业味浓一些的,也有喜欢人情味浓一些的,还有的可能就是因为教练漂亮。

此时青鸟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已与一年前大相径庭。2001年的北京乃至中国,高档健身场所只是零星闪现在四星级以上宾馆饭店的角落里,而且大型综合性健身俱乐部几乎是空白。可是到了2002年,5月,中体倍力以4500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在长安大厦隆重开业;6月,宝迪沃-英派斯推出5000平方米自带“阳光泳池”的豪华阵容;10月,中体倍力和宝迪沃几乎同时分别在金玉大厦和希格玛大厦开设自己的第二家店。

据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总经理张林介绍,“我们计划5年内在中国开设50家健身俱乐部,这包括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待发展地区,并争取2010年前建成100家俱乐部。”

2001年美国倍力的年销售额有10亿美元,而据业界人士透露,中国从2001年才开始发展高档健身市场,且2002年青鸟、中体倍力和宝迪沃-英派斯这三家主导这个市场的俱乐部的销售收入总和还不到8000万元人民币。国家统计局则有预测,“北京每年健身市场大约可达到105亿元的产值”,从这个意识上来说,国内的健身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三):广州

广州健力宝投资了十几家健身房,它都是设在公园门口,健身房后门出去就在公园里跑步,前门出去就上街了,广州人就更实际了,老板也进中低档健身房,只要方便就行。

据广州市体育局体育经济处介绍,在广州具有相当规模,经营正规的健身俱乐部有二三十间。有关统计也表明,包括健身俱乐部在内的广州市各类体育经营场所已达500多家,其注册资金、投资规模、场地面积、从业人数、设施器材等都在不断扩大。大部分投资在100万元以上,场地面积大多超过1500平方米。蓬勃发展的健身俱乐部为热衷健身的广州人,提供了优质的场地和服务。

(四):上海

上海人消费关心环境和情调,中低档的健身俱乐部再便宜也不去,宁愿去公园。就在几年之前,“健身”还是一个稀罕物,大多数人只是偶尔通过电视屏幕才窥得一斑。“忽如一夜春风来”,跨进新世纪刚刚两年,上海的健身中心一下子开得满街都是,拥有一张健身中心的会员卡,下了班去跳操,成了全上海最时髦的话题。那么上海的健身俱乐部这几年来发展究竟如何?上海市民对于健身的态度又有哪些变化?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健身行业,细数近年来健身的几大变化。

变化之一:国产品牌挑大梁

1996年健身俱乐部在上海出现伊始,洋品牌曾占据着健身市场的领导地位,这一方面由于外资健身俱乐部先进的健身理念,同时也因为这些俱乐部所拥有的超一流健身器械。但是近两年来,随着国内健身俱乐部的日益壮大,外资健身会所一枝独秀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据有关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新增的一百多家健身场所中,95%以上是国内品牌,注册在案的400多家健身会所中,洋品牌只占10%不到。国内健身会所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针对性也愈加明确,针对离退休人员的社区健身中心,针对大中学生的中低档健身俱乐部,以及一批无论在规模还是设施、服务上足以和洋品牌一较高低的中高档国内俱乐部,所有这些构成了国内健身俱乐部完备的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国内俱乐部开始注意如何在经营策略上发挥自己的特色,以期和洋品牌一较高低。例如,星之健身俱乐部今年提出了“把健身俱乐部开到小区”,引起了社会的反响,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变化之二:健身观念大转变

随着时代的变化,市民们消费观念不断改变,从“花钱买保健品养身”到“花钱买健康,走进健身房”。如今,上海各大健身中心门庭若市,健身卡也成为人们互相馈赠的时尚礼品。时尚健身为申城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管是想减肥还是想健身,成为一家健身中心的会员,把闲暇时间花在健身器械上或是跳操房里,或是干脆和朋友在健身俱乐部里聚会娱乐,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余小姐是某公司部门经理,她说:“我来健身房锻炼,不仅希望美化体形,更希望通过训练将自己的气质变得更高雅,不断给自己增添自信。”而和她一起锻炼的李小姐透露:“我是陪上司来健身的,投其所好嘛。而且,对自己身材也有帮助,何乐而不为呢?”在健身的同时可以尽情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从而在重塑形体中培养良好的姿态,在跳跃的音符中感受自信和快乐。

对于忙碌的大都市市民来说,健身房也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把健身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且将其“生机勃发”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感觉,是当前被紧张节奏和城市尘埃搅得头昏脑涨的现代人的一种快乐。

变化之三:健身方式大刷新

用仰卧起坐来保持腰肌已经变得日渐过时,靠节食来减肥也越来越老套„„现在,该是我们“刷新”陈旧的健身方式的时候了。现代化视听健身操房、健康吧,轩敞的洗浴空间,现代系统的健康理论和运动哲学丰富了健身者。

现代女人的口味尖刻而挑剔,她们需要激情和新鲜感,就像游戏需不停升级换代一样,当她们厌倦在跑步机上单调慢跑和“

一、

二、

一、二”的健美操口令声时,她们的健身方式也需要不断升级。三年前,时髦的女孩都去跳踏板操了;两年前,她们在健身房玩舍宾;一年前,她们又爱上了动感单车、瑜珈;现在,健身球成为了新兴、有趣、特殊的流行运动。也许它们仅仅是变换形式的健身操,但由此带来的新奇和趣味,以及融入其中的身心愉悦,却让喜新厌旧的女人们乐此不疲。

与此同时,健身者正逐渐摆脱锻炼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加了合理自由的选择。在健身房,他们选择身体形态、生理、身体素质等一系列测试,选择运动医学专家出具的合理运动处方,选择私人教练制定的健身计划,科学地进行健身。40多岁的潘女士一周到健身中心训练三次,每次一个小时。在此之前,潘女士腰围有86公分,体重64公斤,教练为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健美计划:脂肪消耗、肌肉训练及饮食用餐计划。“教练不断地鼓励我,让我相信所有的汗水和努力定会有回报。”三个月下来,潘女士的腰围减了10公分,体重降了10公斤,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多了。

(五)武汉

武汉的健身行业经过一番汰弱留强的竞争后,正逐步走向正轨,经营形势日渐好转,一些场所相当旺场,逐渐形成规模和品牌效益。目前,武汉市有品牌、比较有档次的大型健身馆有十几家。

健身场馆发展壮大 武汉市最早的营业性健身馆是一家名为「丽都」的俱乐部,创建于1994年,专门对女子开放。阅马场健身俱乐部创建于1997年,目前在全市有三家店,会员达2,000人,在武汉属于规模较大的健身俱乐部。会员绝大多数是女性,占全部会员的90%。专对女子开放的场馆,如黄河女子健身俱乐部、伊人巢等,专业化特色比较明显;多数场馆则男女会员均可。

各种健身馆的消费者80%是长年坚持训练的固定会员,目前会员约2万人。这些健身馆中面积最大的达3,000多平方米,除了建有宽敞明亮的健身操厅、器械齐全的健身房外,一般还配有沐浴间、桑拿房,高档次场馆还设有咖啡厅、精品店、美容院等会所设施。在繁华的武汉国际贸易商业中心周围不足50米范围内,即有伊人巢、亿美、100℃三家大型健身会所。其中今年3月刚开张的100℃营业面积达4,000平方米,更设有华中地区首个专业攀岩比赛基地和正规壁球馆。

健身运动初始在武汉兴起的时候,进行健身的「白领」比较多,而现在,在许多健身场所,一些月入千元左右的人开始占了整个健身人数的很大部分。为了照顾不同健身人士的需求,俱乐部一般设有多样卡种,如月卡、季卡、年卡、会员卡、黄金卡(终生卡)、学生卡等,弹性较大,其中月卡和季卡平均健身一次需十多元,个别场馆需二十多元,办年卡或者是会员卡,平均下来一次消费则只需要数元,显得很划算。

健身行业属朝阳产业

健身行业在武汉才仅仅是起步。不管是健身场馆的经理、工作人员,还是健身器材经销商,以及一些健身者,他们对武汉健身行业的前景都比较看好,他们一致的看法就是健身行业在武汉是朝阳产业。

目前,武汉一些经营有方的健身馆已开设了规模较大的分店,一些新开张的健身馆才开业几天就有数十人报名。不过目前对武汉健身行业出现的种种变化,还只能说是曙光初现,对于其前景,人们仍在期待朝霞满天的到临。

(六)西安 近年来,虽然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西安出现了不少健身场所,但由于经济原因和观念意识方面的局限性,大多数健身场所仍然处于相对原始的\"小作坊\"模式。而去年年底开业的澳瑞特健身俱乐部却改变了这一局面,它的出现以及对这一行业产生的巨大冲击,对喜爱健身的人们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这标志着西安人在健身方面将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健身设施和更加周到的服务。

在谈到澳瑞特为何要进军西安健身行业时,澳瑞特健身俱乐部总经理刘建伟说:\"目前西安高档次的健身场所比较少,很多人认为是由于西安市场没有发展潜力。但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却发现并非如此,恰恰是因为没有人来给大众提供这样的场所。之所以造成现在的局面,主要是许多人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局限。\"据刘建伟介绍,总部在山西的澳瑞特集团发展之初主要面向西北市场,西安又是西北市场的重点。正是由于以往成功的经验,加之对西安市场的了解,澳瑞特集团才有了在西安开设大型健身场所的想法。

目前位于南郊省体育场的澳瑞特健身俱乐部是澳瑞特集团在全国开设的第一家健身俱乐部,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共耗资3000万元,是全国最大的一家健身俱乐部。据了解,在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70%的中高档健身场所都赔钱,主要是因为投资方从一开始就把健身行业作为投资的卖点。澳瑞特健身俱乐部在吸取了同行的教训后,确定了提倡全民健身、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的良好氛围的经营理念。澳瑞特健身俱乐部除装备有跑步机、按摩椅、台球、飞镖、登山机以及一系列无氧训练器械外,还在软件方面下大功夫:20名教练全部具有从事健身指导的丰富经验,40名服务员不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服务质量必须达到四星级宾馆要求。刘建伟踌躇满志地表示:\"虽然健身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我们有信心打开西安市场。今年我们还准备开设连锁店,到那时顾客将在我们这里得到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三、可行性分析

健身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国内的健身市场还是处在一个成长中的阶段,市场格局还未形成,对每个参与者来说,机会都是均等的。 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健身房在硬件设施上并不落后,甚至有些比国外还要先进,但是在软件上却存在着明显差距。而这个差距,也就是国内各大健身业的掌门人用武的空间所在,谁能做得更专业,谁能在管理和经营上做得更好,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从国外健身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健身业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是从百家争鸣到几家欢喜。在行业发展的前期,参与者比较多,在经营和管理上也会存在一些不够规范的地方。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最后经历优胜劣汰而幸存下来的往往只是几家,他们都具备共同的优势:如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在管理上科学;在服务上专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背后有着强大的资金支持。

但就国内各大中型城市的城市规模和相关消费人群而言,健身房的发展数量尚远远不够。实际上各地新建健身房的出现并未停止。据最近的消息称,美国最大的健身俱乐部之一的金吉姆健身房已决定在北京开办它的中国连锁店。新的一轮的竞争即将开始。 业内有人士表示:“10年前人们刚刚知道健身为何物,现在健身开始提供更多的服务,并且更加注重不同的市场需求,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稳定的产业。”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字,4亿年龄在18到50岁之间的消费者需求以及运动相关的各种服务和产品,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和休闲市场。中国国家健身俱乐部委员会副主席王女士说:“上世纪80年代,人们拥有电视机或冰箱就很时髦,而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时髦更意味着身体健康、身材健美。”

通过对国际、国内健身行情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国内健身市场产业基本形成,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国内健身房的发展数量远远不够。

(二):国际健身大鳄入侵、国内健身俱乐部群雄并起,竞争加剧,健身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三):在内忧外患、群雄纷争的市场行情下,英派斯健身俱乐部应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会,乘势而起,做成行业内的知名品牌。

健身俱乐部企划书

健身俱乐部策划书健身俱乐部策划书

健身俱乐部策划书

健身俱乐部工作计划

健身俱乐部岗位职责

健身俱乐部管理制度

健身俱乐部管理制度

健身俱乐部管理方法

健身俱乐部策划书

健身俱乐部计划书

国内健身俱乐部行情
《国内健身俱乐部行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