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张国凤

发布时间:2020-03-02 18:00: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张国凤《漫说儒林外史》有感

吴华珍中文0805班2008212797

在第一堂课古代文学史课上,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读一本明清小说的评点本,然后写下读完后的感触。一下完课,我就匆匆跑到图书馆去搜罗我的目标。说也奇怪,若大的一个华师图书馆,怎么对明清小说的评点本这么少呢?或许是被他人捷足先登了吧,我这样对自己说。我在书架上搜寻了很久,突然一本《漫说儒林外史》吸引了我的眼球。起初我是有点顾虑,老师是要我们找评点本,应该是类似《评三国》、《评红楼》等吧,究竟漫说算不算呢?我的手还是不自觉的伸了过去。翻到第一页,一段文字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这段文字是这样的:高头讲章,固然容易严密精神;从容漫说,未必不能翻新出奇。,漫说不是戏说,漫说并非闲话。漫说可以不拘一格,各尽所长,漫说更能举一反三,深入浅出。是的,漫说不是戏说,也非闲话,只不过是换了方式的品评罢了。

在该书的开书之首作者就以“幸与不幸”引出了《儒林外史》的来源。张先生指出,如果吴敬梓少年得志,青云直上,自秀才至举人,由举人至进士,乃至点翰林,入内阁,大展宏图起来,乾隆时期的政治也未必会有所改善,充其量只是清朝多了个循吏,一个清官,但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损失就太大了,或许就没有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讽刺巨著了。正是吴敬梓多舛人生际遇才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撕开科举制的的假面具,让人们看清时代的腐朽与落后。打开中国文学史的巨大画卷,我们便会发现,著名的作家大多不能得志于当时浏览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我们便会时不时听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低沉喟叹。他们遭遇的不幸,正是他们创作旅程中的大幸。素材来源于生活,没有各色各样的生活体验,作家又怎么能如此自然地塑造一个有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又怎么能发出感人肺腑的呻吟?我们知道伟大的诗人屈原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无非是《离骚》的功劳。但我们知道离骚的创作是与屈原的仕途遭遇有莫大的关联的。遭到同僚的排挤,怀王的猜忌,以至被流放,现实的黑暗让他痛心疾首。可是又能与谁述说呢?于是,他拿起了笔杆子,把内心的苦水一股脑的发泄在字里行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伟大的诗篇《离骚》诞生了。其实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一提起明清时期的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这些是最先跳进我们脑海的。或许只有很少的人会记起《儒林外史》,因为它的流行程度远远无法与以上的五部著作相比。的确,我们从小就接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或通过漫画书,或通过卡通片,或通过电视剧。我们惊叹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我们结识了许多的梁山好汉,“草船借箭”的典故让我们领略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稍大一点,我们又被宝黛的爱情悲剧所吸引,蒲松龄的志怪爱情故事也让我们着迷。唯独对于《儒林外史》没有什么印象,至多也是略有耳闻范进中举的典故吧。能够把《儒林外史》从头彻尾看下来的恐怕是寥寥无几。同样是文学巨著,甚至可以说《儒林外史》的文学推动作用还要大一些的,怎么就落得一个无人问津的结局呢?不急,且听张先生为我们究其根源。他指出了小说之所以能吸引人,主要是靠曲折离奇的情节。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聊斋志异》它们的情节都是很扣人心弦的。《红楼梦》与《聊斋志异》更是遵循了永恒的主题——爱情,来揪住读者的心。而《儒林外史》则完全不同,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悬念,淡化了个人的命运,关心的是知识分子整体的命运。最致命的一点是它有意的回避爱情。爱情作为人们感情生活中

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光芒是永恒的,也是征服读者最强有力的法宝。既然《儒林外史》中没有爱情的位置,这也是它吃亏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张先生分析得很合乎情理。就拿我所说吧,无论是书记还是电影,我首选爱情为主题的,特别是一些唯美浪漫爱情故事,特别能吸引我的眼球,令我心驰神往。自然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们一些著名的大家的书籍几乎无人问津,然而像郭敬明的小说总是销售一空,甚至供不应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穿插的爱情令读者着迷。无论是《泡沫之夏》中尹夏末、欧辰、洛熙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还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林岚、陆绪、顾小北之间的情感故事都吸引着青少年一代对爱情的重新审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所谓的畅销书的文化内涵以及对文学史的作用远远无法与《儒林外史》匹敌。

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鲁迅先生最推崇的小说,无疑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他曾对不重视《儒林外史》的人,无不讽刺地发出这样的感慨:伟大也要有人懂。张先生从作品的选材角度、内容、结构、以及作品的深刻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掘,从表面深入到本质,撕开了历史的面具。

既然是品评文学作品,自然不可撇下作者在一旁高谈阔论了。在“门第傲人”一篇中,就介绍了吴敬梓的身世。而后,又从“六朝情结”和“魏晋风度”进一步深化对吴敬梓的认识。两部现实主义巨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把中国古典文学推向了最高峰。于是当时就有人把他们进行了一个比较。张先生在书中也谈到了“吴曹异同”,同样是出身富贵人家,后来家道中落。经历了世态炎凉,增加了对人生的体验,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但不同的是,吴敬梓的家产是在他自己手里一点一点败掉的,甚至到了“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的窘境,后来活活饿死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文学巨匠,在封建社会,竟遭至如此悲惨的下场,真是时代的悲哀,中国的悲哀啊!不过这样的悲剧也只有那个腐败的清政府下才会有。

其实我觉得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封建知识分子形象的精辟剖析,以及对造成知识分子悲惨命运的八股制度的严厉抨击。我们知道,自明朝起,八股制度就逐渐成了士人通往圣殿的关卡,也成了士人举业的金针。它就如一只大钳,死死地压制了读书人的思维,几乎把他们变成了一个只会写“规矩”文章的机器。在这样一个变态的社会下,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畸形读书人。如周进、范进、高翰林等等。张先生几乎罗列了《儒林外史》中的典型人物,更指正了八股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摧残。鲁迅的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给人看,张先生的悲剧确是将八股制度撕给后人看。张先生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挖掘,是我们并不仅仅停留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上,而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历史的悲剧,中国古代的悲剧。

觉得惭愧,我也是没有从头彻尾完整读过《儒林外史》,但是我读了张先生的《漫说儒林外史》,已经能大体把握住全书的主旨。张先生的那种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总之,读了他的书,我受益匪浅。

张改凤

张凤琴简历

张凤英事迹材料

读顾庆凤

读《凤血》观后感

信息慰问张凤改

张凤武1(优秀)

张凤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党员工作总结张凤林

张凤教育实习总结

读张国凤
《读张国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张国凤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