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区考试复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6: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区的概念: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社区的特征:

社区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还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社区就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是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以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它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看,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社区是类行政组织,具有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功能。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社会的工作,维护社区的治安、调节民间纠纷、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二是民主自治功能。社区是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行之有效的载体。所谓的民主自治,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依法自治,社区是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的载体,是推进“政企、政社、政事”分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动力。三是监督功能。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居民作为某一社区的正式成员,在本社区范围内享有参与社区管理、选举人民代表、选举社区工作者的权利。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社区是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载体。四是文化功能。我国的基层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功能。社区文化是基层社会对群众寓管理和教育于服务之中的最好形式,是凝聚人心的工程,因此,文化功能也就是凝聚力功能。五是场域功能。社区的场域功能,为人们求学求知、发明创造、成家立业、结亲访友等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确切地说,自从有了农业,形成了村落,就有了社区。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内部结构、社会性质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社区的发展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入良性的运行阶段,所以说,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应包括:

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1.人群 一定数量的人群是社区的主体,也是构成社区的第一要素。

2.地域 地域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构成社区的重要条件。

3.生活服务设施 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不仅是社区人群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联系社区人群的纽带。

4.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 相对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是社区人群相互关联的基础。

5.生活制度及管理机构 相应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是维持社区秩序的基本保障,是构成“大集体”的必要条件。 社区功能

一、政治功能

1.社区居民享有选举权、监督权,通过其选举、监督行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2.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是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的载体。

3.社区管理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依法自治管理。社区自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政府改革目标的主要标志。

二、文化功能 1.社区文娱功能

即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2.社区体育功能

即利用社区体育设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3.社区教育功能

即利用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

三、维系功能 1.心理维系功能

指生活在社区的人们,因共同的生活方式、信仰、背景、利益,而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 2.社会维系功能

指社区作为联系社会的桥梁,可以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统

一、协调社区成员的行为及思想,保持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

四、服务功能

社区的服务功能是指社区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保障,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目前应当重点培育和完善的社区功能有以下几种: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体。

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区结构的组成

一、社区结构的基本内涵

社区结构指的是社区内各要素的内部及其相互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社区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系统。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文化要素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互相之间也形成一定的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社区类型。

社区结构的分类

(一)社区经济结构

社区的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是社区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制约着其他方面的发展。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交换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区经济的空间分布结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构成都是分析社区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

(二)社区政治结构

社区的政治结构指社区居民在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关系,反映社区居民的利益和地位的分化。一定的社区政治结构与社区经济结构相适应,主要表现为阶级与阶层的结构,各种政治组织、政党之间的关系,社区权力结构和政治制度结构等。

(三)社区文化结构

社区的文化结构是多层次的,成分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社区内存在的各种伦理道德、价值观、宗教信仰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区内的语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各种文化载体或设施、机构等。此外,还可从社区的人口构成,即自然构成和社会构成来分析社区结构,例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和信仰构成、知识结构、群体结构和组织结构等。

三、社区结构的功能

社区结构中的成分各自承担一定的社区功能,彼此间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社区既是这些成分相互作用构成的地域共同体,又是它们与外界更大社会系统保持联系的重要场所。虽然社区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整体的相对稳定,但各成分内部及彼此之间也会出现失调和冲突,直至演变为结构重组。对社区结构的分析是当代社区研究的重要趋势。

现代社会的结构是由三大组织体系(三大板块)构成的:

1、政府组织

2、企业组织

3、社区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组成的公民社会组织。

一、社区的分类

(一)按社区功能分

1.经济社区:经济活动集中,经济功能明显的社区。

2.政治社区:省、市、县等各种行政区域领导、管理中心的所在地。 3.文化社区:高等院校、科研、文化艺术单位比较集中的社区。 4.军事社区:以军事目的为中心所形成的社区。

5.特殊社区:除基本功能以外的以其他特殊功能为主的社区。

(二)按社区的空间分 1.法定社区:即地方行政区。 2.自然社区:即聚落。

3.专能社区: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的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地。

(三)按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分

1.整体社区: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基本上具备了人类社会生活所包括的主要方面,并能解决大多数居民主要需要的比较完整的社区,如一个城市,一个独立的村落。

2.局部社区:整体社区的一部分,如一个街区。

(四)按社区规模分

1.巨大型社区(上百万人口)。 2.大型社区(几十万到百万人口)。 3.中型社区(十万到几十万)。 4.小型社区(一万到十万)。 5.微型社区(一万以下)。

(五)按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要素分 1.传统社区。 2.发展中社区。 3.现代社区。

(六)按多元标准分(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规模等) 1.乡村社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区。

2.城市社区:在特定区域内,由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区。

3.集镇社区: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居民主要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社区。

(七)按其他标准划分

按社区的地理环境划分:平原社区、山区社区、牧区社区。 按社区发展的历史划分:流动性社区、半固定型社区、永久型社区。

二、社区的基本类型

(一)乡村社区 1.乡村社区的定义和特征

乡村社区是指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区的一群人,以农业生产为主,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结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乡村社区的特征:地域依赖性强;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活动简单;家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乡村文化具有较多的地方色彩,村民的心理趋于保守型和情感型。 2.乡村社区的类型

(1)按乡村社区的聚落形态来分,乡村的分布有两个基本类型,即集村和散村。

(2)按经济活动的性质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为农村、山村、牧村和渔村等。

(3)依据乡村社区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为大村、中村、小村。

(4)依据行政组织关系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为自然村和行政村。 3.乡村社区的变迁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社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乡村社区在三个领域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一,地方自主权下降;第二,地方单位的服务区与自然社区的一致性程度发生变化,社区外的服务区在扩大;第三,对社区心理认同感的变化,个人对当地越来越缺乏认同。

(二)集镇社区 1.集镇社区的定义和类型

集镇社区泛指各种规模不及城市大,但具有城市性质的、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也称为小城镇。

集镇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它们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1)按照行政级别和规模划分,可以把集镇分为区级镇、乡级镇、村镇等三种类型。(2)根据集镇的主要功能可以把集镇分为以下类型,分别是行政镇、商业镇、工矿镇、交通镇、旅游镇、卫星镇等。

2.集镇社区的特征

集镇社区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融合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集镇社区中既有从事农业劳动的农业人口,也有从事非农产业的非农业人口,还有同时从事两种活动的兼业人口。

第二,集镇社区的经济结构往往是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兼而有之,而且各行业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

第三,集镇社区的文化较多体现了城乡两种文化的交融,既有地处农村地区所特有的“乡土文化”,也有从城市接受的城市文化。 第四,从生活方式来看,集镇社区既表现出明显的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又具有农村生活方式的特征。 3.小城镇社区

小城镇社区是在集镇社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指在地域上相对集中的、建筑物已连成片的小城镇的建成区,小城镇因乡镇工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具有特色。首先,由于工业的注入,小城镇内部的区位组织发生了变化。其次,城乡结合型的人口结构成为其主要人口特征。最后,形成了以工为主的多层次职业结构。

(三)城市社区 1.城市社区的定义和特征

城市社区是一个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高、高度专业分工、社会流动大、异质性高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的特征:高密度、大规模的人口集中;人口异质化程度较高;城市社区的空间领域,形成了物质外貌、社会群体、人文生态环境不 社区的分类及基本类型

社区是多种多样的。社区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社区的生产力水平高低,可以划分为发达社区、不发达社区;根据社区所发挥的主要社会功能,可以划分为居住社区、商业社区、工业社区、政治社区等;根据社区的地理环境,又可以分成平原社区、山区社区、岛屿社区等类型。尽管社区分类多样,但最基本的划分方法,就是把社区分为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社区的基本任务和职能

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

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②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③调解民间纠纷;

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⑤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⑥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社区的工作制度

居民委员会协调会制度

(1)每月20日居委主任主持召开由党支部、居委会成员、社工站成员、物业代表参加的协调会。

居民委员会选举公投

(2)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有关文件。

(3)总结上月工作情况和布置下月工作。

(4)反馈居民中的意见和建议。

听证会制度

在决定小区内重大事件前,居委会召集居民或居民代表举行听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会议由居委主任主持。

其他制度

评议会制度

每年二次,分别于6月份和12月份下旬召开。

居民来访制度

每月二天,分别于15日、30日上午9:00~11:00由居委会成员值班,其余时间有社工成员值班,接待居民来访,并做好接待记录,做到每件事有接待、有落实、有结果。

居委会报告工作制度

居委会每年召开两次居民代表大会,专题汇报居委工作情况,商讨下半年的工作要点。

居民委员会图章保管使用制度

居委会的图章保管,原则上由居委会保管使用。严格使用手续,建立登记制度。

社区含义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社区是一个特定地区内的人口集团

(3)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由此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

(4)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

(5)每一社区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

(6)每一社区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

社区工作的含义及目标

一、社区工作的含义

社区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因此,任何人或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社团以及企业等,只要是在社区内从事的活动和服务,都可视为社区工作。

狭义的社区工作则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为此,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宴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

社区工作的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美国学者罗斯曼将总体目标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任务目标,就是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同鹿,包括完成某些具体的任务,达成一些社会福利的目标,满足社区需要,如修桥补路,帮教解困,安置无家可归者等,这些工作是具体实在的。

过程目标,是为完成任务目标面开展的盛要工作,包括建立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挖掘并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使他们加深对社区及居民的了解,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现阶段我国社区的工作目标 1.发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2.发挥居民潜瞻,挖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3.协调社区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4.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居民的社区意识。 5.培养居民互助、互济的美德,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6.追求居民权利和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以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社区工作的特征和模式

1、以整个社区为服务对象

2、采取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

3、运用社区的工作手法 社区工作的内容 社区组织 社区建设 社区服务 社区建设的含义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

社区建设的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于民

扩大民主,社区自由

资源整合,共驻共建

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区建设的目标

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社区建设实现的条件

1、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2、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有力保证。

3、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关键。

4、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社区建设的内容

1.社区服务,开展面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生活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2..社区卫生 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 3.社区治安 包括社区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等。 4.社区环境 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5.社区文化 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等,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6.社区组织 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社区委员会

社区委员会概述

是居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之一。

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任务是: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制定社区建设计划和社区管理制度,并提交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审议,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组织评选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楼院等; (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前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6)与业主委员会、辖区单位等加强沟通和联系。组织、协调社区成员开展便民得民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困难户等特殊群体提供义务服务和低偿服务,抓好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社区工作,实现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

(7)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有关部门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8)定期向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和评议。

社区管理

什么是社区管理?

所谓社区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基层政权组织与社区居民、住区单位等,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

社区管理遵循什么原则?

系统性、综合性、统一性、实践性、民主集中制、自主性、客观性、具体性、发展性、规划性。

相关法律

4、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第三条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的公益事业;

(三)调解民间纠纷;

(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五)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第四条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

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

第五条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第六条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

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第七条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第八条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按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九条居民会议由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

居民会议可以由全体十八周岁以上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加,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加。

居民会议必须有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条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强迫命令。

第十二条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热心为居民服务。

第十三条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的委员会的成员。居民较少的居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的委员会,由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分工负责有关工作。

第十四条居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

第十五条居民公约由居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备案,由居民委员会监督执行。居民应当遵守居民会议的决议和居民公约。

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第十六条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同意;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公布,接受居民监督。

第十七条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同意,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

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第十八条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编入居民小组,居民委员会应当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教育。

第十九条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不参加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但是应当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讨论同这些单位有关的问题,需要他们参加会议时,他们应当派代表参加,并且遵守居民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和居民公约。

前款所列单位的职工及家属、军人及随军家属,参加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其家属聚居区可以单独成立家属委员会,承担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和本单位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家属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家属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办公用房,由所属单位解决。

第二十条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同意并统一安排。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下属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十一条本法适用于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三条本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时废止。

UML考试复习总结

UML考试复习总结

微生物学考试复习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总结复习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总结

人事测评考试复习总结

DSP考试复习总结版

《桥梁工程》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工程测量学》考试复习总结

隧道工程考试复习总结

社区考试复习总结
《社区考试复习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考试复习总结 社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