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 崔月兰

邮编:223700 摘 要“课堂教学细节”是课堂实践中很小的单位,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分解动作,是教学实践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它有时是教师的一个提问,有时是学生的一次发言,有时是课堂现场中一个短暂的互动情境……但透过课堂的教学细节,却能看出教师教学的理念和智慧,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 探究 细节 生成 精彩 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则寓言: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对付猫的袭击?一只被认为很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行走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都公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细节问题却无从解决。于是,“给猫挂铃铛”就成了一句鼠辈的空话,人类的笑谈。由此可见,细节虽小,但往往决定着事物的成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笔者曾就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与否做过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预设与展开课堂教学的细节,课堂失去了应有生机与活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潜心研读文本、关注学生、探究课堂,着力打造出灵动而丰盈的语文课堂。《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激情奔放的课堂。语文的精彩,是师生智慧的涌动;语文的精彩,是师生个性的彰显……

一、潜心研读,追寻文本的张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者对文本的潜心研读。很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娴熟地运用教学细节,生成出灵动的精彩,这是课前潜心钻研的结果!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文本,把文本反复咀嚼品味,发现文本中精妙之处,课前才能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上课时方能得心应手。同一个文本,教师研读的深浅不同,所得也定然会不同,研读越深越容易发掘出文本内在的蕴含与精髓。研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追寻文本张力的过程。

文本凝聚了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起思维火花、增强情感体验的“摇篮”。《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稿,描述的是1998年的夏天,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与长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之间进行的顽强战斗。研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全文是紧扣一个“战”字来展开。作者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子弟兵不畏风暴,奋不顾身地保卫九江大堤;描绘了连长黄晓文“拔钉”后继续参加抢险的感人画面;用感情真挚的排比句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劈波斩浪,救起一个个乡亲。文本既有群体的描绘,又有个人的写照,既有详细的叙述,也有概括的勾勒。充分地展现子弟兵“铮铮铁汉”、“勇救人民”的英雄本色。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为引领学生更好地悟读文本,品析人物,体味情感奠定了基石。

二、关注学生,激扬生命的活力 1.活化学生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缺乏知识的求取精神,不太愿意吃苦,在学习当中存在被动学习、消极学习的现象。感悟名师课堂,研读课标理念之后,笔者领悟到要想发展学生的素质就要激活他们。激活学生,就是助其理清认知,理顺思维,点拨化解,让学生灵感顿悟,茅塞顿开,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语文课堂应是思维活跃、激情澎湃的所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思考并快乐着,才能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对细节的关注能有效的激活学生,唤醒学生语文的意识,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笔者考虑到这篇课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很多学生对这场自然灾害一无所知。在课堂导入时,教者以2008年的雪灾为由引出1998年的那场洪水灾害,教学中以洪水肆虐和战士们抢险护堤的音像画面和战士们立下的誓言来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通过朗读、想像等方法,领着学生感悟文本,体验情感,教学结尾处以一曲感人至深的《为了谁》的乐曲将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教学的细节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2.张扬个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深刻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有独立个性的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更多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彰显。自由开放、富于活力的教学氛围,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中,教师不宜用各种条条框框的规则来约束生动活泼的学生,应科学合理地创设自由的空间,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表见解,与同学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切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叩响学生的心门。师生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营造出自由和谐的空间。在自由开放的课堂中,教学细节不时闪现出创造的魅力和人文的光芒,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培养与发展。

教学中,笔者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细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请同学们从这些语句中找出一两句话来认真研读并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的预设意在以画面、声音这些具象的事物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引领学生进入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情境之中,从而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只有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勇于和善于发表见解,发展素质。在教学中,教者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细节,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充分彰显他们的个性。

三、动态生发,彰显语文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细节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意外”,并且这种“意外”常常不期而至,稍纵即逝的。她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及时的捕捉,智慧的点拨,以至生成课堂的精彩。

1.独特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生发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教育的资源来珍惜和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为将学生的对文本的悟读引向深入,质疑道:“学了《大江保卫战》,什么地方最令你们感动呢?”有同学说九江赛城湖大堤抢险的场景;有同学说黄晓文连长“拔钉”的感人事迹;有同学说解放军战士勇救人民群众的动人画面。这时,笔者没有固执一见,而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辨,自行悟读,相互交流,主动探究,获取个性化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获取了独特的体验,碰撞出许多思维的火花,实现了情思的同构共生。 2.生成调控

新课程改革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着张力和复杂性,这种张力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的开放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反馈的及时性上。面对开放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教者在展开教学细节时要有清醒头脑,综观全局,重视并实施有效的课堂生成调控。有效的生成调控,会使课堂出现张弛有度、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发展态势。

在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中,学生在交流汇报“读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时,出现了一会儿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一会儿交流仿佛听到的声音,一会儿又说到仿佛看到的画面,课堂一度处于失控的状态。面对这一“窘况”,教者及时明确了讨论的顺序——“让我们先来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失控课堂一下子就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3.立体对话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既是教学认识上的飞跃,又是教学实践上的革命,它追求的是人性化教学,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对话”会产生出“实话实说”的美妙意境,学生会领略到“对话”的别样韵味。充满“对话”的课堂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体现,师生以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着教学、收获着成长。“对话”如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学生开放的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学生的身心潜能被进一步激发,个个充盈着饱满的热情和表达的欲望。

“对话”指的是师生间的对话,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实现“对话”的最优境界,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浸润其间。譬如学生与文本对话,就要求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之交流。学生通过沉浸其中的深层阅读去感悟体会文本,通过积极的思维和真挚的情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课堂上,教者还应保证“对话” 的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学习的收获,交谈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切实有效的讨论才能给予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时机,才能促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实施教学。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炬。在课堂中,教师的激情和生动的语言能够点燃学生的情感;教师的学识和机智能够点燃学生的智慧。师生间的“对话”,能够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在《大江保卫战》的教学中,教师由情入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读出感受,说出体会,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学习中,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真心阅读,真情感悟,真挚“对话”,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人民子弟兵的感人事迹,从而更加丰富了对“铮铮铁汉”的感知,英雄们的壮举也更为深刻地震颤着学生的情感世界。以真实彰显着课堂的生命,以情感描绘着课堂的色彩,以对话凸现着课堂的内涵,已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共振、师生成长的生命历程。精彩的语文课堂它不仅需要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还需要课堂动态的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充满着跳跃,充满着悬念,充满着发现,随时都会有令人激动的精彩闪现。精彩的语文课堂是针对教学细节因时因地因情因景而动,巧妙应变,相机诱惑,激发创新。精彩应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所在,应是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有效互动——课堂的生气,生命的灵动

语文课堂上的小游戏

音乐课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激扬语文的生命

师生和谐互动小结

师生互动的好处

师生互动,点评作文

师生互动的方式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语文师生互动 互动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