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习病理学进展的一点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8: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习病理学心得体会

在这将近两个月的学习当中,通过老师系统的讲解,结合本科学习的《兽医病理解剖学》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细胞凋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由于本科学习时老师只是介绍了一下细胞凋亡的概念,并没有作深层次的讲解,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到: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学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死亡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它是由于某些外界的因素,如局部缺血、冻伤、烫伤等物理、化学损伤和生物的侵袭,造成细胞迅速死亡;另一种就是细胞凋亡。该现象最早是Ken等人于1965年观察到的。他们发现,大鼠的肝细胞在局部缺血时,连续不断地转化为小的圆形的细胞质团(即凋亡小体 apoptotic body),最后死亡。他们将其称为“皱缩型坏死”。但直到1972年,Ken等人才将该现象命名为细胞凋亡。之所以称其为凋亡,是因为许多生物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也会出现“正常性死亡”,而不出现坏死样的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如蝌蚪尾的消失等,均是通过凋亡实现的。这就像秋天的树叶凋谢一样,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也遵循自身的程序,结束自己的生命,由于细胞凋亡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现在推测许多人类疾病与凋亡障碍有关,如艾滋病、中风、阿尔兹海默氏病、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人员希望找到新的、特异地作用于凋亡途径的药物,治疗相关疾病。癌症仍是凋亡药物的首选疾病,通过诱发凋亡诱导癌细胞死亡已经成为可能。但目前仞处于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次,对于Toll受体的了解。这是我第一次接触Toll样受体这个概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对Toll样受体产生了极大兴趣。T0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广泛表达在天然免疫系统,是一类I型跨膜糖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组成。因其胞外区与一种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得名,它们通过识别保守的病原体相关的分子位点(PAMPs),例如细菌的脂多糖、脂肽,或者是细菌和病毒的DNA、RNA等。来识别大量的异己抗原。TLRs在固有免疫和引导适应性免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至今共有10种人类T0ll样受体的同源物和9种鼠类及果蝇的Toll样受体相继被鉴定。对相关的分子结构及其特异性配体,受体与配体之间的识别,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Toll样受体家族通过胞外区感应组织中的危险信号,经相应接头蛋白进行信号传导,激活相关的核内基因,从而诱导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Toll样受体家族包括细胞表面的TLR(TLR4/MD-2,TLR1,TLR2和TLR6等)和细胞内的TLR(TLR3,TLR7,TLR8和TLR9等)。Toll样受体除了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外,也被认为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的发病有关。最近几年,炎症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有人认为15%的人类肿瘤与炎症有关。最近的观点认为这与炎症诱发的免疫抑制和Toll样受体有关,这使肿瘤细胞有机会逃逸免疫监视。

虽然我的专业是药理与毒理而并非病理学,但是我想药理与病理本身是不可分割的,药理是研究药物的开发以及如何用药,而这也是建立在对病理学的了解与把握之上的。因此,只有了解一定的病理学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药理学。总之,本次课程使我接触到许多以前未曾接触过的东西,开拓了我的视野,虽然由于学识所限老师所讲的我并不能够完全理解,但这正好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应该加强的地方。

学习病理学进展的一点心得体会

口腔组织病理学心得体会

病理学

病理学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应用心理学进展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大纲

病理学答题

学习病理学进展的一点心得体会
《学习病理学进展的一点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