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病理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4:33: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2.掌握萎缩的概念和形态特点;

3.掌握水变性、脂变、玻变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4.熟悉脂褐素、黑色素、胆色素、含铁血黄素和病理性钙化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5.了解引起损伤的原因及机制。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绪论、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病理学发展史30分钟;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一节 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5分钟

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及机理 10分钟

形态学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积、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病理性钙化 35分钟

三、重点

1.病理学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2.萎缩、化生概念及类型

3.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变概念及形态学特点

四、难点

1.病理学研究新技术的应用

2.肝脂变原因机制和病变特点

七、思考题

1.何为病理学?

2.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3.何为活检?与细胞学有何不同?

4.光镜下所见细胞内有空泡能否均称为空泡变性?其本质有几种可能?如何证实?

5.光镜下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常见到一些嗜伊红、均质状的病变,试述其可能的本质及鉴别方法。

6.试述肥大和增生角度分析不同器官体积增大的原因。

7.深刻理解脂肪变性与细胞内胆固醇脂沉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第二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坏死形态特点和区别

2.熟悉坏死结局

3.掌握凋亡的定义

4.熟悉坏死语凋亡的区别

5.熟悉各种组织细胞再生的能力

6.了解各种组织再生方式

7.掌握肉芽组织形态及功能

8.熟悉创伤愈合分期和特点 9.熟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的分配

第二节

组织、细胞的损伤:坏死定义,基本病变,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的结局,调亡

共计40分钟

第二章

损伤修复:再生定义,不同类型细胞再生能力,各种组织再生过程

20分钟

肉芽组织定义、形态、作用、结局,瘢痕组织,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创伤愈合的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骨折的愈合

30分钟

三、重点

1.坏死的类型及形态变化

2.凋亡的意义

3.各种组织再生能力

4.肉芽组织组成及形态

5.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类型

四、难点

1.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2.损伤处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七、思考题

1.坏死有哪些类型?形态特点有哪些区别

2.用哪些方法来区别凋亡与坏死? 3.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4损伤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的形态学特点如何?作用和结局如何?

5.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栓塞的定义,栓子运行的途径和对集体的影响;

2.掌握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征;

3.熟悉梗死的形成原因和形成条件;

4.熟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血栓的形态: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20分钟;

血栓的结局:溶解吸收、机化、钙化 15分钟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病、出血 15分钟

栓塞: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其他栓塞

梗死:原因、病变(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30分钟

三、重点

1.各类血栓形态特点

2.各类梗死病变

四、难点

1.死后形成血凝块和静脉血栓区别

分钟 15

2.梗死形成原因和条件

七、思考题

1.如何区别死后形成血凝块和静脉血栓?

2.举例说明血栓可能引起的后果。

3.试述栓子可能的运行途径。

4.简述动脉栓塞可能引起的后果。

5.肺和肠出血性梗死需要什么条件,如何发生的,转归如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充血概念及类型;

2.掌握静脉性充血的病变;

3.熟悉出血病变及后果;

4.掌握血栓形成条件;

5.了解血栓形成机制;

6.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动脉性充血 10分钟;

静脉性充血 25分钟

出血:类型、病变、后果 10分钟

血栓的形成条件与机制:心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形成的过程 10分钟

分钟 35

三、重点

1.静脉淤血基本病变,肝淤血和肺淤血病变

2.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机制

四、难点

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机制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肝淤血时会发生槟榔肝改变,它是怎样发生的?

2.血栓形成有哪些条件?

3.怎样理解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4.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何作用?

5.简述血栓形成的过程。

第四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炎症的概念及各种炎症性疾病的共同规律。

2. 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机理。

3. 掌握炎症常见类型的主要特征及结局。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 概述(15分钟):概念、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本质。

2. 炎症的原因(15分钟)。

3. 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1) 变质:概念、原因 5分钟;

2) 渗出:概念,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10分钟;

3) 增生:概念和成分5分钟;

4. 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20分钟)。

5. 急性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20分钟;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类型、结果20分钟;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40分钟,炎症介质在炎症中的作用30分钟

6. 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60分钟):变质性炎、渗出性炎(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包括蜂窝织炎、脓肿和 表面化脓、积脓、出血性炎);

7. 急性炎症的结局(10分钟)。

8. 慢性增生性炎(一般增生性炎、慢性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20分钟

三、重点

炎症的基本病变及其发生机理,炎症的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

四、难点

基本病变中的渗出,炎症介质

七、思考题

某男,右足外伤后局部红肿,数日后溃破流脓。近来发热不适,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血细菌培养(-)。试说明:

1. 出现的局部病变及其特点。

2. 疾病发生发展经过。

3. 这些变化对机体的意义。

第五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率,掌握肿瘤的概念。

2.掌握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区别良恶性肿瘤的异型性。 4.掌握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了解肿瘤的特殊命名。

5.了解肿瘤的分类目的与原则。

6.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其扩散途径。

7.了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8.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9.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10.熟悉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了解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及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11.了解环境致瘤因素,熟悉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12.了解遗传与肿瘤及肿瘤免疫。

13.常见肿瘤举例,了解常见肿瘤(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外胚叶肿瘤),如皮肤鳞状细胞癌等。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了解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率,掌握肿瘤的概念10分钟。

2.掌握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与意义20分钟。

3.掌握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区别良恶性肿瘤的异型性25分钟。

4.掌握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了解肿瘤的特殊命名20分钟。

5.了解肿瘤的分类目的与原则,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其扩散途径30分钟。

6.了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25分钟。

7.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25分钟。

8.熟悉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了解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及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25分钟。

9.了解环境致瘤因素,熟悉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30分钟。

10.了解遗传与肿瘤及肿瘤免疫15分钟。

11.常见肿瘤举例,了解常见肿瘤(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外胚叶肿瘤),如皮肤鳞状细胞癌等50分钟。

三、重点

肿瘤的概念;肿瘤的生长方式及扩散途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见上皮性肿瘤。

四、难点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七、思考题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2.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3.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之间有何联系?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几种? 第六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发病机理,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病理变化及后果;熟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类型,掌握其病理变化。

2、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其类型和病理变化。

3、了解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和心脏的风湿病变(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外膜炎),熟悉其他部位的风湿病变。

4、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分类,掌握其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5、掌握心瓣膜病的概念,熟悉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心瓣膜病的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15分钟;基本病变(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病变)30分钟;主要动脉的病变(主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8分钟。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冠心病的原因5分钟;心绞痛概念及病变特点7分钟;心肌梗死的概念及类型、病理变化及合并症20分钟;心肌硬化的概念及病变、冠状动脉性猝死的特点5分钟。

3、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8分钟;缓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机能紊乱期、动脉系统病变期、内脏病变期(心脏、肾脏、脑、视网膜)50分钟;急进型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5分钟。

4、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27分钟。

5、风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5分钟;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包炎)的病变及临床联系40分钟;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皮下结节、风湿性动脉炎、风湿性脑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分钟10分钟。

6、心瓣膜病的概念、类型及原因5分钟;二尖瓣狭窄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分型10分钟;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0分钟。

三、重点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变特点及后果;心肌梗死的类型、病变及后果;缓进型高血压的病变及临床联系;风湿病的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的病变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四、难点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七、思考题

1、风湿性心内膜炎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形成的赘生物有何不同?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何区别?

3、风湿性心脏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的全心衰竭其病变与临床联系有何异同?

4、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有何联系?

5、为何会发生瓣膜双病变? 第七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程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肺炎的类型、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病毒性肺炎的特点。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特点及后果。肺癌及鼻咽癌的病因、常见类型、形态特征及转移途径。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2学时

肺炎、矽肺 2学时

肺心病、肺癌、鼻咽癌 2学时

三、重点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发病机理及临床联系。细菌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矽肺、肺癌、鼻咽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联系。

四、难点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联系

大叶性肺炎病理改变

肺癌的组织发生及组织学类型

七、思考题

1、红肝期与灰肝期哪期缺氧明显,为什么?

2、为什么小叶性肺炎比大叶性肺炎并发症多且严重?

3、燕麦细胞癌临床上有何特殊表现? 第八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熟练掌握慢性胃炎的分类、各型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 熟练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变化、结局和并发症。

3. 熟练掌握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4. 熟练掌握肝硬化的概念、分类及各型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5. 熟练掌握食道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转移、临床病理联系。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 慢性表浅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5分钟。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分型 5分钟。

2.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30分钟。

3.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传染途径、基本病变,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30分钟;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10分钟。

4. 肝硬变的概念、病因和分类10分钟,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20分钟。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变及其与门脉性肝硬变的区别15分钟。

5. 食道癌的病因,食道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食道癌的扩散方式10分钟;胃癌的病因、病理变化、扩散及组织发生15分钟;大肠癌的病因,大肠癌的病理变化(大体及组织学类型)、分期与预后、扩散途径10分钟;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原发性肝癌的扩散途径10分钟。

三、重点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

3.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 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变及其与门脉性肝硬变的区别。

5. 食道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扩散途径。

四、难点

1. 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2.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

3.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 肝硬变的发病机理,病理与临床联系。

5. 食道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扩散途径

七、思考题

1. 。

2. 疾病发生发展经过。

3. 这些变化对机体的意义。 第十一章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2. 掌握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3. 掌握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及膀胱癌的病理特点。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

1. 肾脏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概述 20分钟

2.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70分钟

3. 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45分钟

4. 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及膀胱癌的病理临床特点 45分钟

三、重点

1. 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及几种临床综合症。

2. 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临床特点。

3. 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及膀胱癌的病理临床特点。

四、难点

1. 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3. 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

七、思考题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2.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

3.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4.肾腺癌的病理临床联系?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1、甲状腺肿

2、甲状腺肿瘤

教学目的

1、掌握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甲状腺肿瘤的形态特点。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

2、从甲状腺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入手,让同学们了解甲状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甲状腺滤泡。甲状腺有合成、储存和释放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这一过程分五个步骤,如果某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甲状腺肿的发生,然后结合其病变特点与临床联系,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适当讲授临床知识,提高兴趣,活跃课堂。

教 学 重 点

1、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的形态特点。

3、APUD瘤的特点。

教学内容

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掌握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是难点,应重点掌握。

一、非毒性甲状腺肿(nontoxic goiter) 1.概述

(1)定义: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 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促使TSH分泌增多而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2)甲状腺的正常结构及功能:

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缺碘

散发性甲状腺肿:先天性、青春发育期,妊娠期或经绝期妇女、药物、食物 3.病变特点: (1)增生期----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Diffuse hyperplastic goiter)

肉眼: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

镜下:滤泡上皮增生肥大,呈立方形或柱状, 伴小滤泡增生,胶质含量少,间质充血.(2)胶质贮积期----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Diffuse colloid goiter)

肉眼:弥漫肿大,表面光滑,无结节形成,质地较软,切面呈淡褐色,半透明胶冻状

镜下:少数滤泡仍呈增生肥大,大部分滤泡显著扩大, 内积多量浓厚的胶质,上皮细胞受压变扁平

(3)结节期----结节性胶样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

肉眼:甲状腺更加肿大,有许多结节,数量及大小不一, 结节境界清楚,但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镜下:由于甲状腺内不同部分滤泡上皮增生与复旧变化不一致,有的滤泡过度扩大,乃形成不规则的结节.常发生出血, 坏死及囊性变.4.临床病理联系:

(1)除甲状腺肿大外,往往无其他症状.

(2)较大的甲状腺肿,可引起压迫症状.

(3)甲状腺功能一般无明显变化,但亦有部分病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三、毒性甲状腺肿(toxic goiter)

1、概述:

(1)定义:是甲状腺滤泡上皮显著增生并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疾病.多见于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心悸,多食,消瘦,多汗,眼球突出等症状.

(2)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太清楚,目前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甲状腺素的合成及分泌增多

2.病变特点:

肉眼:双侧弥漫肿大, 一般为正常的2~4倍, 质较软,切面灰红, 胶质含量少.切面呈牛肉样外观,此说明颜色与结构改变,与非毒性甲状腺肿不同, 表面有被膜, 表面有光泽.

镜下: (1)滤泡增生,上皮多呈高柱状,常有乳头形成;

(2)滤泡腔内胶质稀薄, 在紧靠上皮的胶质内出现很多吸收空泡;

(3)间质血管增生,明显充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形成淋巴滤泡.

3.临床病理联系:

本症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4-6,各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多见.起病一般缓慢,典型病例常有T3.T4分泌过多综合症,甲状腺肿及突眼征.

(1) T3.T4分泌过多综合症:怕热多汗,多食善饥消瘦,疲乏无力,神经过敏,脉搏加快, 脉压差增大.

(2)甲状腺肿: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随吞咽上下移动,左右叶上下极有震颤伴血管杂音.

(3)眼征:良性突眼征,恶性突眼征.

三、甲状腺肿瘤

(一)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

1 .概述: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多见于青中年妇女.腺瘤生长缓慢,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约1%的患者可出现甲亢.

2.病变特点:

(1)肉眼: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从直径数毫米到3-5cm,局限在一侧腺体内,质地稍硬, 表面光滑,无压痛,能随吞咽上下

移动,有完整包膜,肿瘤中心有时 可见囊性变.纤维化或钙化.

(2)甲状腺腺瘤易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相混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甲状腺腺瘤多见于非单纯性甲状腺肿流行的地区;

②腺瘤多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经过一段时间后多演变为多个结节;

③腺瘤有完整包膜,压迫周围组织,瘤内组织结构比较一致.

(3)病理组织学分型:

单纯性腺瘤,胚胎性腺瘤,胎儿性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乳头状腺瘤.

(二)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

1.概述:甲状腺癌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一般来说,甲状腺癌比其它器官的癌发展相对缓慢,病程相对较长.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原发灶很小,临床上常首先发现转移灶.

2 病理组织学分型:

(1)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从滤泡旁细胞发生的癌,占甲状腺癌的5%,有家族发病倾向性,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恶性程度不一,平均存活6.6年.90%肿瘤分泌降钙素,有的还同时分泌生长抑素,前列腺素及其它多种激素样物质.

肉眼:多为单个肿块,无包膜,但境界清楚,较软,呈黄褐色.

光镜:肿瘤细胞为圆形,多角形或梭形的小细胞,排列成簇状,索状或小滤泡状.间质较丰富,常有淀粉样物质和钙盐沉着.

电镜:肿瘤细胞胞浆内有神经分泌颗粒.

(2)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carcinoma):

最多见,占甲状腺癌的40%--60%, 青少年女性多见,恶性程度较低, 生长较缓慢,预后较好,五年存活率 达75%.以具有乳头状结构为特征,临床上往往以颈部甲状腺旁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

(3)滤泡性腺癌(follicular carcinoma):

占甲状腺癌的10%--15%,多见于 50岁以上的女性,以具有滤泡结构 为特征.分化良好者与滤泡性腺瘤不易区别,可根据包膜或血管是否浸润来确定.分化差者早期出现血道转移,五年存活率为30%--40%.

(4)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占15%,恶性度高,生长快,早期即可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根据组织学形态可分为小细

胞癌,巨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其中巨细胞癌预后最差.

四、APUD瘤(amine-precursor-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1.定义: 源于神经嵴的弥散分布在全身各器官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摄取胺的前身物质经脱羧而形成多肽激素的功能,因而称为APUD细胞.由APUD细胞发生的肿瘤称为APUD瘤

2.APUD细胞

(1)组织来源:神经嵴

(2)形态特点:光镜----胞浆内有嗜银颗粒

电镜----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的神经分泌颗粒

(3)分布: 内分泌腺----垂体前叶,肾上腺髓质,甲状腺,松果体,胰岛 其它器官 胃,小肠,支气管,颈动脉体等

3.APUD瘤

APUD瘤有的是良性,有的是恶性,有的是交界性肿瘤.良性的亦可发生癌变.肠道的类癌,肺的类癌,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的髓样癌均属于APUD瘤.此类肿瘤常同时分泌多种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如甲状腺的髓样癌除分泌降钙素外,还可分泌生长抑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从而引起多种复杂的症状,甚至引起内分泌障碍.

思考题

1、名词解释:APUD瘤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髓样癌 糖尿病

2、问答题: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与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有何区别? (2)如何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

第十

五、十六章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归。

2. 掌握原发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各自的病理特点。

3. 掌握常见类型肺结核的病变特征及临床病理联系。

4. 掌握伤寒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

5. 掌握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6. 掌握阿米巴病的病变及主要临床表现,阿米巴肝脓肿的主要病变。

7. 掌握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及引起的肠、肝病变。

8. 掌握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的主要病变。

二、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1. 传染病概述5分钟。

2. 结核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15分钟,基本病变30分钟,转归15分钟,原发肺结核病15分钟,继发性肺结核病40分钟,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疾病20分钟,肺外器官结核病25分钟

3. 伤寒病因及发病机理15分钟,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20分钟,其它病变10分钟;

4.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及发病机理10分钟,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35分钟。

5. 阿米巴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10分钟,病变及分期25分钟,肠外阿米巴病10分钟。

6. 血吸虫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5分钟,病变及发病机制20分钟,肠、肝病变10分钟,其他脏器病变10分钟;

7. 性病的概念及范围2分钟,淋病的病因、主要病变5分钟,尖锐湿疣的病因、主要病变5分钟,梅毒的病因、主要病变8分钟。

三、重点

1. 结核病的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转归,原发综合症。

2. 伤寒的肠道病变(四期),主要临床表现与病变的关系,并发症。

3.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中毒型菌痢。

4. 急性阿米巴肠病的病变及主要临床表现,阿米巴肝脓肿,肠阿米巴病与细菌性痢疾的异同。

5. 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肠肝病变及后果。

6. 性病的概念和范围,淋病、尖锐湿疣和梅毒的主要病变。

四、难点

1. 结核病的发病机理、基本病变、转归,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疾病。

2. 伤寒的临床表现与病变的关系,并发症。

3.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发展及临床病理联系,中毒型菌痢。

4. 阿米巴原虫致组织损伤的特点,阿米巴肝脓肿的 成因及特性。

5. 急慢性虫卵结节形成及对机体的影响,血吸虫病的肝脏病变及演进,血吸虫病的门脉高压的形成。

6. 尖锐湿疣的病变特点,梅毒的基本病变,

一、

二、三期梅毒的特点。

七、思考题

1. 试述机体免疫状态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关系。

2. 简述原发肺结核病与继发肺结核病的区别。

3. 伤寒杆菌的致病机制怎样。

4. 肥达式发应在诊断伤寒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

5. 伤寒的特征性病变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6. 为什么有时菌痢患者临床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和感染细菌的毒力大小成正比。

7. 试述急性菌痢的肠道症状与病变的关系。

8. 简述临床粪检在诊断急性菌痢中的作用。

9. 试述阿米巴肠病与菌痢的鉴别诊断。

10. 简述阿米巴肝脓肿的病变和临床特征。

11. 从病理学角度,对血吸虫的防治应注意哪几个环节?

12. 试比较急性血吸虫肠病与菌痢、阿米巴肠病的异同。

13. 比较血吸虫病肝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的异同。

病理学实验教案

动物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

广中医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

病理学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大纲

病理学答题

病理学2002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