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与人为善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7: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3

与人为善

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能力目标: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善良的内涵和要求

教学难点:与人为善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助人为快乐之本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生:善待他人。

师:没错,就是善待他人。我们在前面的课已经学习了诚实守信这个做人的基本原则,还学习了如何平等待人,它们都是善待他人的表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善待他人的另外一个表现——与人为善。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47页。

2、讲授新课

活动:《一只手套》的故事

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本47页,社会风景中的《一只手套》的故事,然后讨论下面的问题:

学生阅读书本故事,小组讨论:(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2)你怎样看待女老板转变的原因?

生:„„ 师:(1)女老板一开始不肯卖一只手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手套通常是以一 双为单位出售的,如果只卖掉一只,那剩下的另一只就无法再卖了。 这位女老板一开始只顾做生意赚钱,后来发现顾客是个残疾少年从而

转变态度,以体恤关爱温暖了素不相识的人。由此看来,这位女老板是一位善良的人。

善良就是为别人付出,在为别人付出的同时,也是一种收获,助人是快乐的。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只有一个善良的人,才能够真诚地尊重他人,才能够理解和宽容他人,一个克已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无私奉献的人他首先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

2、善良是无私的,如果一个人做好事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那就是伪善。一旦他得不到回报,就会露出自私的本质。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在法律上有一条罪叫包庇罪,如果你的朋友犯了法,你帮助他躲藏,那么一旦抓获,你就是包庇罪。 下面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平时考试的时候,假如你的同桌要你帮助他考个好成绩——把你的答案给他看,而你的同桌因为你的“帮助”取得了好成绩,你觉得是做了件好事还是做了件坏事呢?

生:坏事!(少数人可能认为是好事。)

师:可是老师觉得这是好事啊,因为你的同桌取得了好成绩,老师觉得他进步了,他的家长也可能会因此觉得很高兴,你看不是对大家都好吗?

生:(学生会进行思考)

(情形一:反驳)可是他的成绩不是自己的!这是欺骗自己也是欺骗他人,对他的未来不利。„„)

(情形二:觉得老师说的对。) 师:(情形一:对,很好。你们是懂得分清是非的人,虽然我们要求与人为善,但我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善待一切的人和事。)

(情形二:其实那位同学就算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不是他自己的!这是欺骗自己也是欺骗他人,对他的未来不利。)

师:总结,因此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与人为善不是与恶人相安无事,不是对坏事宽宏大量。特别是对那些道德败坏、违法犯罪分子,我们必须与之斗争,不能姑息养奸,否则就是对人民大众的不善。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不仅要善待亲人、朋友,而且应该同样地对待每一个人,博爱能够使亲的更亲,远的变近,人与人消除隔膜,世界变得温暖。

5、一个人是否具有与人为善的品德,必须以行动来检验。光靠口头上说说,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善良之人。帮助他人是与人为善在行动上的体现,因此大家要把助人的行动落实到亲朋好友及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也就是善良要见诸行动。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在助人时应该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因为帮助不是施舍。所以,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决不能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施舍架势,而应该伴随着物质性的给予,将精神性的关爱留在他人的心间。这不仅仅是帮助他人的艺术,更是帮助他人的本质含义所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善良要见诸行动,而最明显的行动就是帮助他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助人为乐、助人为快乐之本,甚至有切身的体会。为什么说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帮助他人之后的生命的快乐。

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比如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你向其他的同学请教,而他们很热情地帮助你解决了你的疑问,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不是很开心啊?

生:是。 师: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开心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帮助满足了我们的需要啊?

生:是。

师: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帮助他人首先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现在同学们又反过来想想,当其他同学向你请教,最后你帮助他解决了难题,那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是高兴还是沮丧的呢?

生:是高兴的。 师:我们之所以会感到高兴,无非是因为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帮助同学解决了难题,他高兴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很开心。由此我们可以说帮助他人,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那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觉得是作为给予者快乐,还是作为接受者更快乐?

生:„„ 师: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你给乞丐一块钱和你作为一个乞丐接受别人的一块钱,你觉得哪一个更快乐?

生:„„

师:我觉得你给乞丐一块钱会更快乐。这也就是说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一般的人都不会希望自己是那个接受别人一块钱的乞丐。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体现了我们的力量和能力。像国家某个地区出现灾情,当电视上很多企业给灾区人民捐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捐得比较多的企业好像实力都强一点似的。而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世界对自己的需要,从而对自己的价值有新的评价,能够增强自信心。我们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自己平时长得不咋样,,学习也不好,可是,当你能够给一个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至少你还有这样一点能力,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不仅如此,一个人如果乐于助人,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搞得比较好,相信在这方面大家都有所体会,平时比较乐于助人的同学会比较受大家的喜爱。所以,我们不要把帮助他人单纯地理解为付出、奉献和牺牲,其实,为别人和社会做些好事,在精神上也是一种享受。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将你的快乐分享给别人,也就得到了分享别人快乐的机会。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其实助人并不是仅仅只有付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也是有收获的。助人是快乐的。付出的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大家再细看一下48页最后一幅图,那女老板虽然做了一宗赔本生意,但最后她还是笑得那么开心,是不是因为她帮助了人,然后感到快乐啊?

生:„„

师:所以我们平常要乐于助人,多奉献自己的爱心,而爱心它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相反,它会像泉水源源不断,因为流淌而更加清澈、充盈。我们在这个付出的过程中,也会因此而收获更多,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2、3 与人为善

一、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

2、善良的要求:

(1)、善良是无私的

(2)、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4)、善良要见诸行动

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

为什么说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1、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

2、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

《与人为善》教案

与人为善(教案)

2.3与人为善教案

《与人为善》教案1

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与人为善教案
《与人为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