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典型示例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3: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材料分析题典型示例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背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意义: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以上材料体现了那些原则? 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民主原则。

(3)据材料,指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1949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历史最高年产量相比,出现了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状况:下降。

原因:长期遭受外国侵略;长期遭受战争破坏;国民党政府的掠夺。

(2)据材料,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概括其主要原因。

变化:上升。

原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增产节约”三大活动;苏联的援助

(3)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幅度与农产品相比,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特点: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原因:中国近代工业基础落后;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苏联经验的借鉴和苏联的援助。

3.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重大举措。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分别是什么?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何突出特点?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特点: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在变革生产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努力: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大代表大会制度。

(3)在民族关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哪些?

民主关系:确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4)在外交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哪些?

外交:组织抗美援朝,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5)上述措施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核心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举行两党和平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那样只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所以我们举行两党和平谈判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是否意味着统一后的台湾并不是一个地方政府?为什么?

回答:不是;因为两党会谈是解决和平统一问题,中国统一后,台湾则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作为地方政府,它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始终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什么原则?

原则:独立自主的原则。

(4)“一国两制”这一构想取得了哪些实际效果?

实际效果: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已经得到成功应用,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依据此设想,澳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此构想的影响和推动下,海峡两岸关系也出现了缓和,交流不断加强。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报纸报道“早稻产量36900斤”。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杂交水稻的袁隆平。”

(1)据材料

一、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失误。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侵害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难。

(2)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3)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党的正确政策和科技的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党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你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农。

6..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均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毛泽东形象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也不能造。”

材料二轻重工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

动)。

材料四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讯设备、程控交换剂、移动电话机和微型计算机等信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到1.2倍。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改变工业的落后面貌制定了什么对策?

对策: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明确规定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根据材料

一、二,分析心中过程流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材料三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铁)、群(群众运

化的必要性。

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下降。

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了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3)根据材料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出现了什么失误?有何影响?

失误:犯了“左”倾错误,片面追求工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掀起“大跃进”运动。

影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现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原因: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加强经济贸易的技术交流;农业经济的振兴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重视科技和发展教育。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训练

历史中考典型题目

典型案例分析题

中考材料分析题

中考历史典型非选择题总结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中考 材料分析题一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

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

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3)八年级上(中国史部分)

中考经典材料分析题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典型示例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典型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