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5528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开本)李紫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1: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师范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复习资料

教学部文科教研室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本课程是以培养学员掌握新的语文教育理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本课程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语文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实践性。期末复习和考试也遵循这一基本要求。

二、复习范围

本课程复习范围包括教材《中学语文教学研究》1至9章。

三、考核形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3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70%。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四、考试形式、答题时限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

五、试题类型

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分析题。

六、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1956年秋我国语文教育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分科教学实验。___________年,该实验停止。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探索。

2、2001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稿)正式颁布,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大幕拉开了。本次语文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__________”,凸现___________,正在为建立一个新的适合21世纪信息时代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迈出坚定的步伐。

3、语文课程除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特点。

4、语文课程的任务有:积累_____________的任务;发展_____________的任务;培养_____________和价值观的任务;构建和应用_____________的任务。

5、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方法,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6、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调动学生的语感能力、__________、思维能力、__________。

7、诵读技巧主要有处理________、表达_______把握语气和掌握_______等四项。

8、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_________的阅读能力。

9、解读课文应抓住三个主要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鉴赏性评析。

10、读者的阅读期待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自我期待。

11、语法修辞等知识属于________知识,它是以________和命题的形式出现的。

12、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特征是发展性、_________和_________。

13、设计课件时一般要考虑树型结构、__________、呈现控制和__________。

14、写作是个体的_______,所表达是某一个体对事物独有的认识。

15、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涉及钻研教材、_______、驾驭课堂、处理作业、组织___________等方面。

16、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弊端包括脱离口语实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7、语文教案要求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8、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

2、语文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4、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5、简述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

6、语文教学设计主要有哪些内容?

7、依据获取信息的途径来划分,有哪些教学方法?

8、教学过程的安排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9、如何理解阅读践行的内涵。

10、如何从阅读活动的自然进程角度,理解阅读活动中不同阶段的阅读能力结构?

11、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2、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13、简述倾听的心理特点。

14、设计课件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1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扮演“教育促进者”的角色?

16、语文和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17、教学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例论述之。

2、结合自己教学的例子,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

3、据教材第80页《从三到万》的教学案例,为它设计出教学目标,并简述所设计的目标的理由。

4、联系实际谈谈语文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

5、举例论述阅读的心理本质。

6、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论述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的指导。

7、作文课中的情境教学有几种方式?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8、用实例具体论述如何才能完善语文教师的素质结构。

9、联系教学实际说明阅读教学中言语分析法的具体方法。

10、结合教学实际,具体论述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整体感悟的方法。

11、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2、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阅读教学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的理解。

13、论述教师应怎样树立正确的教师学生观。

(四)、分析题

1、针对该教学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该教学设计具体分析“阅读教学是多向度的对话”这一基本属性。

(2)该教学设计定位于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请对此作出自己的评价。

(3)如果你来对此课进行教学设计,你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设计实例: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是20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之一。他作为“五四”新文化的运动先驱,在那黑暗的时代,导引着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鼓舞着进步青年奋勇而前行,被誉为“人类明灯”。60多年过去了,对鲁迅的关注和研究并没有随时代的远去而淡化,如今,国内外研究鲁迅依然很热,那些过去由于政治偏见而引起的对鲁迅的误解也在逐渐化解,甚至有些研究问题还成为新闻的热点。当代初中学生,理应走近这位伟人,进而更好地继承鲁迅精神,高扬鲁迅作品中洋溢的民族正气,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这应该是学习《鲁迅自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

这篇课文不到千字却记载了50年经历的自传,如用一般阅读分析的方法,补充相关材料,帮学生理清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解说写作特点,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因此笔者建议采用相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依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学生先自读全文。要求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鲁迅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主要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学生简述鲁迅生平。教师进一步提示:本文表面上看确实是以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家庭、求学和回国后的情况(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仔细读,还会发现文中另隐含着一条反映作者性格特点和思想发展的轮廓线。

(三)学生再细读课文。划出各段能反映作者性格和思想发展的关键语句,并尝试作批注。

(四)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可用表格或其他形式归纳,勾勒出作者性格形成和思想发展轮廓,如:

文中的语句: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

表现出性格和思想倾向:幼年鲁迅就具有不甘屈辱、刚强、自尊的性格。

▲“„„我总不肯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不走别人老路,能冲破世俗观念,追求新的生活,开拓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

▲“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实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把个人志愿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需要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关心民族未来,不“坐而论道”,一旦有新的认识,就弃医从文立即付之实施。

▲“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

从侧面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于革命的积极态度。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表明鲁迅坚定地站在反帝爱国的人民一边。他对反动政府的揭露击中了要害。

(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传是作者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文章,鲁迅先生写自己的经历和变故并没有事无巨细一律都写,而是有所选择。想一想作者为何有些内容要特意突出,有些却要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

引出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鲁迅。教师可提供学生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呐喊自序》、《纪念刘和珍君》、《藤野先生》、《鲁迅传》(王晓明著)等,还可登陆“在线鲁迅”、“大鲁迅网”等众多专门网站搜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经思考研究,在基本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也会对本文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写法特点有所领悟。

(六)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参读有关资料。

(七)学生交流自己研究的结果。作者突出写的是能反映自己性格和思想倾向的内容,如:受亲戚冷落而回家,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决意学医,弃医从文,抨击段政府而遭秘密通缉等。其他内容则略而带过。即使是重点记叙的内容,也力求文字简练,点到即止。如讲到弃医从文的原因时,只说:“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至于为什么“医好几个人也无用”,“提倡新文艺”怎么就有用了,文章一概略去,因在此之前的《呐喊自序》、《藤野先生》等文已经提过。再如,讲到去厦门的原因时,只说“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告的什么密,并不谈及。这是因为本文是“传略”,文体要求提纲挈领的叙述。再者,有关详情,作者已在有关文章中记叙过,因而不再重复。教师不必强求划一的结论。

顺便提一下,本单元的其他几篇人物传记,尽管写法不尽相同,但学习的重点都应是对所记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层的认识,故也可 7

以采取相类的学习方法。至于写作上的特点,可在学生研读过程中适时点拨。

附:鲁迅自传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 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3〕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4〕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2、阅读余秋雨散文《废墟》节选,以此为例分析范文作为“他人的言语经验”在语文知识教学中的作用。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 9

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 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3、分析下列教学设计,根据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作出分析和评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谴词造句的精妙。

(2)体会作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散文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整体感知教师在配乐中用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

(三)重点学习

1、详学“百草园”部分

(1)为“百草园”部分加小标题。

(2)提问: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引导想象“百草园”的美景并扩写该部分。

(3)提问: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来描写“百草园”的各种景象?强调描写景象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好动词、形容词。

(4)提问:作者用了什么句式来表现百草园的“生机无限”?用“不必说……”句式及及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进行口头作文。

(5)提问:春夏的百草园如此迷人,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请学生熟读“雪地捕鸟”一段,体会动词的运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并结合学生自己经历谈捕鸟的乐趣,同时演示捕鸟过程。强调:交代事情要有条理,准确运用动词。

(6)诵读史铁生《我与地坛》有关段落,进行比较阅读,扩大阅读面。

2、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1)作者是如何从写“百草园”过渡到写“三味书屋”的?“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式表达了什么样的心理?

(2)私塾先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请你模仿表演一下。强调:刻画人物,需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3)讨论并提出看法:私塾先生虽然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为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

(四)梳理总结(此处略)

(五)课后作业

尝试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4、分析下列阅读课教学设计实例,并回答两个问题: (1)联系这篇教学设计,具体谈谈教师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

(2)请你对这篇教学实例的得失作出自己的评价。

《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猜读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能力和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作用,以落实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教学设想

1、根据本文的特点,启发学生借助课文题目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整体感知能力。《死海不死》这个题目新颖,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海怎么有“死”“活”之分?既然是“死海”,怎么又说是“不死”呢?同时,这个题目既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又是文章的结构线索。因此,抓题目导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应该是有效的。

2、通过默读、复述等形式,指导学生认认真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教学方法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讨论式。这篇课文内容不是很深,所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不安排预习,两课时完成。不安排预习,主要是考虑到课文的特点,这样做便于培养学生借助文章题目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课文题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板书课文内容。请学生推测文中可能介绍、说明哪些内容。 教师可请3—4位学生说一说,并且不要下结论或做评价,只是待学生作出推测后,顺势提出以下问题:海怎么会“死”呢?既然是“死海”,为什么又说它“不死”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由此进入下一个步骤。这一步工作的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了解学生的思维。

2、学生默读课文。读课文之前,教师提示:注意题目中两个“死”字的含义;圈画出说明死海“不死”的原因的语句。

[注]这一步仍然紧扣题目指导阅读,使学生重视文章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教师的提示具有暗示作用,学生借助文章题目抓住阅读中的重点内容,这是阅读训练的内容之一。

3、讨论。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也可以直接进行全班讨论。

[注]先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大家相互启发。全班讨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重点明确如下内容:

“死海”的“死”指鱼虾草木的死。 “不死”的“死”指人被淹死。

“海水的咸度很高”是死海“不死”的原因,这是应该画出来的句子。

[注]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抓住了文章的要点。这是阅读的初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4、分析课文结构,深入研讨内容。

(1)学生划分全文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大意。教师要求:先概括每一段落的内容(有中心句的,可以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没有中心句的,要抓重要语句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分成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2)全班讨论。

明确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介绍死海的特征。

第1段:写死海的“死”,由此推测死海得名的原因。 第2段:写死海的“不死”,人不会被淹死。 第3段:引用传说,说明死海的浮力大。 (以上介绍的死还是表面特征)

第4段:引用数字,科学地说明死海浮力大的原因是“海水咸度很高”。

(以上说明了死海的本质特征)

第二部分(5段、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

第5段:引用神话,说明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猜测。 第6段:科学地说明死海形成的真正原因。

第三部分(7段、8段)简单介绍死海的现状和未来。 第7段:介绍死海的现状和对它的利用。 第8段:介绍死海的发展趋势。

[注]这一步工作,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结构的分析,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入研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一定要注意指导他们从每一段入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去做。要坚持这样训练,并且养成习惯。说明性的文章从结构入手理

清全文的思路,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每一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看,以弄清全文的思路。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抓不准段落的关键语句,果真如此,可以采用讨论的方法,并给予方法指导。

5、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五。 (第二课时 略)

5、仔细阅读下面一篇文学鉴赏习作,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篇鉴赏习作与作者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共鸣? (2)为什么说阅读是读者一系列精神活动的纪实?

攀登科学高峰的引路人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当代科学女强人的故事,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表现出其孜孜不倦的求学历程及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字里行间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激励每一位读者迈开探索科学真知的脚步。

居里夫人是一位为人们熟知的伟大科学家,《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一书将吴健雄与居里夫人相类比,突出地反映了她在物理领域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易于理解,更深刻地体会到吴健雄女士在科学坐标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给人一种光明感,读罢掩卷,心头会升起一种攀登科学高峰的欲望,强烈的刺激着读者的神经。这是一本好书的标志,它或许会改变某人的人生目标,使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就是《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的好处。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复习指导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库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小抄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答案

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5528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开本)李紫薇
《5528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开本)李紫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