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

发布时间:2020-03-01 15:5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简答题

1.语文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实践应用能力?

2.简述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

3.倾听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4.从今天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谈谈古代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5.请从一般教学环节的角度,概括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学习方法。

二、论述题

1.为什么学生缺乏写作欲望?联系作文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

2.教师作为“教育促进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表现?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

三、分析题

分析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回答问题。

问题:1.本课教学过程是由哪几个环节组成?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2.试分析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什么教学理念?

《爱莲说》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配乐莲花画面)多荚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丈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文字。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生: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土上头”。

生:扬万里还写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

生:王昌龄也写过:“荷叶罗裙一色裁,荚蓉向脸两边开。”

生:唐代还有一位大诗人李商隐也写过:“留得残荷听雨声。”

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很好,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再泉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看看和刚才朗读的诗句有什么不同。(打开课题字幕)请同学们打开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考。(打开配乐朗读画面)

师:老师首先要问的是,宇面上还有什么不懂?

生:没有。

师:好。请同学们朗读课史。(学生全文朗读)

师:朗读得很好,字音咬得比较准确。下面请同学们接着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本文和同学们刚才朗读的诗句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半分钟左右)

生:刚才同学们吟的诗句都是写莲花的外形。

生:周敦颐的《爱莲说》是通过时莲花外形的描述,着重写了莲花的品格——“出淤泥而不

染”,从用敦颐的议论中可以看出,是借莲花的品格喻指了其人的品格。

师:很好,这就是和刚才同学们吟的诗句的不同之处,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 生:托物言志。

师:(宇幕显示:托物言志)这堂课我们就要重点了解周敦颐赋予“莲”哪些高洁的品格,又是怎样含蓄而充分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托物言志”的。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可以联系个人情趣和爱好,以及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师: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柬抒发自己不慕荣华富贵,洁身白好的志向?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花卉?

生:不能,因为所写的物与抒发的感情之间一定要有内在联系。

师:那么,从哪些句干上可以看出莲花具有和作者一样的品格呢?

生:“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这是从生长环境来说的,和作者所处时代中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淤泥”世风相似,而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生:从体态香气方面,作者写了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棱”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生:还有-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花的清高,作者进一步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渍,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格。

师:同学们讲得太好了。说明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不仅书看得认真,而且善于思维,善于联想。是的.一般来说,咏物抒情,贵在揭示所咏之物与所言之志一定有内在相通之处。本文以精细全面的观察和独到的审荚追求,将莲花的可爱可敬、可咏可赞,一一再现于人们眼前。句句是精细的描景,笔笔是精辟的绘神,再融注作者的情思与意趣,使莲花净洁清幽、高雅挺拔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作者对莲花的审视和再现,确实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而这一切,除了作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之外,更有“莲花”般的高洁、质朴、正直.芳香和清高,如果没有这一切,就算作者的文学功底再厚,也无法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因此,我们是否要再现一下周敦颐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呢?

生:要。

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周敦颐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资料,然后再看看老师准备的材料。看完后想一想告诉大家,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打开背景文字)

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从山西一带移植到长安,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杜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以致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仍然存在。可是,作者在数百年习染成风的势力中,却能独步于尘俗之外,显示了他的高超不凡。作者在《爱莲说》中不但写出了莲花荚丽的外形、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它那高尚的品德、荑好的情操、

刚正的风度作了逼真逼肖,尽善尽荚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很显然,这和一般封建士大夫消遣地赏玩是迥然不同的。它反映了作者对在污浊社会中能保持高洁情操的志同道合者的敬仰,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厌弃。同时,也是他自我品德的写照。他为官正直,不媚权贵,不畏酷吏,明断狱案,“以洗冤为己任”,为了主持公道,他甚至不惜丢掉乌纱帽。黄庭竖称颂他:“人品其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一个封建士大夫力求。出淤泥而不染”,本来就难能可贵,何况把自己的这种荚学理想大胆地生动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更给人以鼓舞力量和荚感享受。

生:作者在数百年习染成风的势力中,却能独步于尘俗之外,显示了他的高超不凡”,对应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生长环境。尽管它生长在“世俗”淤泥之中,但出淤泥而不染。

生:“他为官正直,不媚权贵,不畏酷吏”,对应了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体态芳香。在污泥之中坚贞不渝地保持了自己正直的操守和香气。

生:“为了主持公道,他甚至不惜丢掉鸟纱帽”。对应了莲花。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的刚直、清高。为了不和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宁可丢掉乌纱帽。 师:都说得好板了,柞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救颐那笔笔待神、甸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妁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有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维,联想,讨论,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荣华富贵。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在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格都巴阐述清楚了。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看还有什么仍不明白的,提出来请同学们帮助。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与牡丹?

生:这是写作中运用的衬托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同意菊和牡丹是衬托莲花的,但是两者是不同性质的衬托。因为, 作者把菊比拟成。隐逸者”,所谓“隐逸。就是隐居,作者在这里是指那些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的人,所以隐逸避世。这至少说“不愿意艰统治者同流合污。是和作者的个性品格相一致的,可以成为绿叶,而牡丹就不同了,作者在文中把牡丹比作是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趋爽附势的沾染恶浊世风的人,或者说是“小人”,作者是取鄙弃态度的,因此,这里的“牡丹”就不是绿叶。

师(插说):讲得好极了。在写作中,衬托可分为两种,一种叫正村,一种叫反衬。作者这里讲的“菊。是正衬,是荚丽的红花须村不可少的绿叶。而“牡丹”呢?属于反衬。那么,“牡丹”不作正衬,不是绿叶,可以比作什么呢?

生:是萆芥,是墙头草。尽管它也具有绿色,但不应该是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而

是趋炎附势、随风倒的。墙头草”。

师(插话):太好了。同学们的生动比拟,把菊花的正衬与牡丹的反衬用绿叶和墙头单来作比,贴近作者的原意,而且贴近生活。尤其是对“牡丹”的比拟,爱牡丹的人很多,说明当时官场上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的“墙头苹”、小人很多,更衬托了作者自比的“花之君子”。 生:我也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课文的最后一节中,作者先写菊,再写牡丹,最后写莲花,可到结尾时,顺序颠倒了一下,先写菊.再写莲,最后写牡丹,为什么?

生:这篇文章就是批判当时一种攀附权贵的世风,把牡丹放在最后一个写,更显得褒贬分明。 生:这篇文章写了三种花,表达了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评菊花,抑牡丹,赞莲花。所以开始的三句按照这个顺序写了,后面三句把牡丹放在最后一个写,把正面的放在前面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

生:我认为,这样写不仅显得褒贬分明.而且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师:分析得有理有据、独到。透彻。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文章第1段中有两个“独”。都是“单一”、“只有一个”的意思,也就是陶渊明只爱菊,而周敦颐只爱莲花,是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而自比。 邵么菊花呢?这里可以说明陶渊明和用敦颐一样,都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那么,下面,作者又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这个隐士是比作陶渊明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但又无力抗争而逃避现实,这一层意思槁懂了,但菊是不是和莲同义呢?

生: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师:分析得非常透彻,同学们通过自主质疑、自主解题.对全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分析得非常透彻,还有许多地方有独到的见解,值得老师学习。下面,我们是否总结一下学习情况,向全班同学汇报,形式可以多样,如设计板书或写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等。 (两位同学上台设计板书,其余同学在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请默写好的同学说说自己所默写的句子。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生: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以上同学们喜欢的句予,把周敦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都表达出来了,说明抓住了文意。„„唤,两位板书的同学巳板书好了,咱们先看一下,再请他们谈谈板书的设计思想。

生:我的板书突出了对比,第1,2行说了不同的人时不同的花的喜爱,第3行写这三种花分别比喻的三种人,最后揭示文章的手法——托物言志。

生:我的板书利用莲花本身的形象,着重表现出莲花的品质,用图案形象直观地表达作者托“莲”言志,更容易看得懂,记得牢。

师:这两种板书,各有千秋。第1种是课文结构内容的板书,这一结构的处理简洁、洗练,使文章内容一目了然。第2种板书运用图案直观展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课题赞莲、拟莲,爱莲。两种板书都有一定的创新,比老师想象中的丰富得多了,下面,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的崇敬之情,深情地朗读全文(全班同学再一次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师: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活,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生:我特喜欢水仙,因为她不仅有“凌波仙子”的荚称,更因为她素雅,挺直,不矫揉造作 生:我特喜欢梅花,看到梅花就想到那抗严寒、化冰雪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同时想到她不与百花争春,只把春来报的不争名利、勤劳谦让,全心全意为百花报春的高贵品质。

生:我爱牡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牡丹总是贬的多,我对此颇感不平。当春风甘露唤起百花争芳斗艳之时,贵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无疑是最荚的,地像一位雍容的贵妇,荚丽中带着一份端庄。爱荑之心人皆有之,为何要贬呢?更何况,牡丹源于隋而兴于唐,这恰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于是在人们印象中,牡丹便咸了国秦民安的象征。时至今日,牡丹与坚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一起成了我国的候选国花。如果牡丹没有其过人之处,能成为候选国花吗?所以,我爱牡丹。

生:谈起爱花,我爱许多种花,用一句话说,我爱大自然中的每一朵花。《爱莲说》的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了花以特定的含义,且不论它的对与错,退一步讲,欠自然中的每一朵花都值得我们去赞荚,去喜爱。花不仅装扮了我们这个地球,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算是尽了一点力。更重要的是它在搏击了欠自然无数风雨之后,依然能存活下莱,并开出了鲜艳缤纷的花朵。这无疑是一种成功,一种生存的成功。其实,我们人也需要这种成功,尽管看似微不足道,然而若没有了它,又何谈漫漫人生路呢?它就像是人生的一个起点,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正因为如此,我才喜爱大自然中的每一朵花,因为她们不仅拥有的是荚丽,更重要的是她们拥有了生存的成功。她是一块生命的基石。

师:啊!XX同学富有哲理的话简直好极了。他把花与生存联系在一起,与人生搏击联系在一起,使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篇散文诗,更是人生哲学的演讲。下面,我们把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这一莲花自然属性,结合X X同学的一番人生哲学演讲,结合自己实际的思想情感,谈谈你联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生;我由“出淤泥而不染”想到了《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他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哥哥曾是重庆伪兵团司令,但他却不受家庭影响,成为一名竖贞不屈的共产党员。

生:我得到了一个辩证法:俗话说,“近来者赤,近墨者黑”,我认为应该是“近米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掌声)

师:好极了,这是老师没有想到的,敢于向千古名言挑战,这种”亭亭净植”的正直,无畏,不仅是《爱莲说》所赋予我们的深刻道理,更是当代青年所具有的敢疑,敢说,敢想、敢千的个性品质的再现。精彩,让我们为之而鼓舞。(掌声)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借用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的话作为学习《爱莲说》的结束语吧(打开宇幕)

一个人,入世既久,习染已深,既无法百分之百的“出污泥,而不染”,也不易在一转念之间,就回到了单纯。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经常的“提醒”,来使自己迷途知返,而这提醒,就是一种超乎物欲之上的使心灵净化之力。心灵净化才能回到无私,才能不为外在利欲所诱,放开无畏的征逐,而有余情欣赏世界上真正的荚好。这份无私的美德,和对世界的欣赏之情的维护,也就是荚化人生的力量了。(冰心)

师:课上,同学们想到的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以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请同学作托物言志的小散文或是小论文一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的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库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小抄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答案

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题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01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