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编导讲师实战总结:30分钟学会影评写作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3: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编导讲师实战总结:30分钟学会影评写作

影评写作是编导考试的三大项之一(文学文艺常识、影评写作和故事创作),是对考生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和艺术鉴赏能力的考察,三大项中分值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写好影评成为考上一所理想院校的关键所在。

大多数的写作属于感性的范畴,影评也不例外。这也是多数学生在影片写作中的困惑,按照自己传统的随心所欲式感性写法,写出来的影评总是如同观后感一样,或者写成了文章如结构松散、主题不明的凑字数的普通作文。因此,如何把写作的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就至关重要了。以下我运用案列分析法从影评的五个重要方面进行讲解。希望对正在为梦想奋斗的编导学子有所帮助。

一、结构

影片从文章体裁上来说属于议论文范畴,因此议论文常用的五段三论法也适合影片写作使用。并由此延伸出:五段三论一中心(总论+分论一+分论二+分论三+总结)和七段三论一中心(总论+过渡段+分论一+分论二+分论三+过渡段+总结)两种结构清晰、易学速会的影片写作结构参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在这两种结构中,段可以指结构段落,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然段。第二:无论哪种结构,中心都必须明确,不能跑题。(提醒:此两种结构是参考,而非篇篇皆可套用的模板。)

二、题目

凡是文章写作,我们必讲题好文一半,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在命题中,要题文相符,新颖别致,要注意修辞技巧的使用,注重文采、创意和点题的三结合。形式上也要尽可能美化,可采用正标题加副标题的命题方式,既把文采彰显出来,又交代清楚了文章评论方向。

例如:(1)正标:《庭院深深深几许》副标:浅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题。(2)正标:《声音美学的完美运用》副标:浅析电影《三峡好人》的声音运用。

三、开头

影评开头在写作中学生最喜欢用的是传统式写法,基本样式为影片基本信息加上影片内容概述,这样的开头看似无懈可击,却有着一个致命伤,缺乏新颖感。试想一下,在几百份甚至几千份试卷中,改卷老师读到的是一样的模式化开头,那么你靠什么杀出重围,拿到一张珍贵的合格证呢?所以,在影片开头写作中我们要在传统式写法上加以改造,弱化长篇累牍的影片基本信息的无序堆积,更多的是对所要分析的影片提出你自己的新颖观点,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树立起整个影评的高格调。

例如:“十年磨一剑”,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电影《白鹿原》,真实展现了关中平原白鹿两家尊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达北方农民生存状态中那种耐人寻味的原生态的东西。王全安凭借其出色的驾驭能力,对于人物塑造和影像的表现都颇具力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诗艺术巨片”。

四、中间

中间部分是影评的主体部分,也是一篇文章主要出彩的地方。在本部分的写作中,大致分为两部分:论点部分和论证部分。提出的分论点应是对开头部分提出的总论点的分项佐证,应做到提出的分论点佐证有力、清晰明了。在论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论证方式并用和分析法和演绎法等两种分析方法交替使用。每段的基本格式为:分论点——论证——总结。在段落中也要形成严格的总-分-总的严谨结构。在本部分分论点一般为三个为宜,即三个分析段落。

论证方式是语文已经讲过的内容,在此我们仅简单的提一下。论证方式大致分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引用论证(名家言论、定义、属性特征等)对比论证(①同一导演作品对比②同一类型的作品对比)、类比论证等。

例如:举例论证:影片在影像上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伴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对比论证:在张艺谋的以往作品中,红色大多数都被其赋予冲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无一不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象征物罢了,然而,《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红”色确实和谐自然且美好的。

五、结尾

影评的结尾是对前面分析内容的总述和升华,不可草草结尾。在此部分,也可以对影片的整体做出一定的评价,对影片的最具特色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予以提出。这样可能会是让改卷老师了解你是否全面掌握了影片分析的一个不错方式。

以上内容是从影片的结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等五个部分进行分析阐述,还有一些常见问题在此简单提一下。在写作前应该区分清楚影评和观后感的区别,影片是理性的对影片的全面解析,观后感是个人对电影的看法和感悟,二者是不同的。在影评写作上,虽然一些观点的提出是主观的想法,但是在写作中考生应以客观冷静的角度上去分析,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我”认为这样的描述,改为影评是怎样的客观分析。在写作中要时刻以影片内容为分析主体,避免无实例的泛谈。同时也要夹叙夹议,避免大幅复述影片内容,为忘了分析论证。在写作后,不可置之高阁,要通过书籍、网络多查阅资料,反复修改,直至成为一篇有着自己写作风格的优秀影片范文,为写作其他影评做参考。

影评写作实例分析

声音美学的完美运用(主标题)

--- 浅析《三峡好人》声音(副标题)

电影《三峡好人》是一部极其有分量的电影,影片背靠三峡工程的大背景下,真实的还原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电影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为业内致以很高评价。(第一段是影片的整体评价。)

影片是一部以纪实风格的手法拍摄的电影,真实的社会背景、大部分的非专业演员、嘈杂的坏境,构造着贾樟柯电影世界的独特表达方式。在本部影片中,对声音部分的运用很巧妙,语言、音乐、音响三者的交替或混合,虽然显的嘈杂无序,但无一点违和感,用一种贾樟柯式的诗意表达方式真实叙事。(第二段是对影片中声音的总体分析,也是本篇影片的总论点。第

一、二两段是五段三论中的第一部分,即总论部分。

人类是生活在被各种音响所交织充斥包围的真实世界里,影片中哒哒的马达声、大街上嘈杂的人声、砸墙的声音、波浪的声音、呼啸的风声,甚至低沉的人的喘息声,都完整具体的出现。在大多数电影中,声音中的语言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然后这部电影中,音响对电影深刻意义的表达上,却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分论点一)如在影片23分钟时,韩三明与麻老大在船上的对话时(举例分析),有着对白的出现,本应该弱化音响。但贾樟柯却选择了让音响一如既往的配之,充当着独特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影片中比比皆是,这种反常规的作法,使影片风格显的很突出。

在音乐方面,影片中用到了很多流行歌曲。(分论点二)《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潮湿的心》、《酒刚倘卖无》等等,与剧中人物的心情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呼应的关系,成为影片叙事的一部分。以《两只蝴蝶》为例,这首歌曲的出现与沈红有关,苦苦的等待换来的是一支舞之后的各别东西,这不正是爱情的失落感吗?对比寓意不言而喻。剧中自诩为“小马哥”的一个小混混,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和《上海滩》的主题歌的手机铃声等即是对周润发的致敬。而韩三明的手机铃声“好人一生平安”直接涉及片名中的“好人”。沈红在露天舞厅等丈夫时,音乐《潮湿的心》响起,抒发她落寞的情绪。(举例分析)每一段音乐的出现,都是叙事的一个关键点。在强烈的纪实风格影片中,音乐也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道具。也带动了观众的情绪,使影片更加流畅、更加完整,从而配合视听语言的其他元素更好的诠释影片。

在语言上,贾樟柯仍旧坚持自己的一贯风格。(分论点三)使用大量的非专业演员,同时使用大量的方言,塑造着最真实的社会现状。方言是与老百姓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然语言,沉淀着某一地域群体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人情世故等人文因素,折射中群体成员的社会心态、生活状态以及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影片中山西方言、四川方言和普通话交叉出现,真实的纪实风格愈加浓烈。也反映出了不同人群生存状态的差距。同时,语言对白上的缓慢语速,韩三明对感情的表达方式上,也真实的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第

三、

四、五段属于五段三论中的中间部分,即分述部分。在这部分要做到论点清晰,论证严谨。同时,提醒各位考生,在论证方式中举例论证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论证,建议考生多举例分析。)

电影以语言、音响、音乐相互交织向观众传递信息,贾樟柯的这部影片正是以嘈杂的声音配以三峡工程奉节县城的拆迁的背景,表现当下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现状。贾樟柯用影像和丰富的声音来表达时代的变迁,发掘着普通群体在变迁中饱满的生命力量。(本段为五段三论中的总述段,此段落要照应文章开头部分,同时也要予以升华,提升文章的思想高度。)

编导高考影评写作要求

编导培训 编导如何写影评(影评与写作)

编导高考影评写作:怎样写影评标题?

编导资料__影评

编导影评参考

编导专业考试影评写作题目集合

艺考编导类专业影评写作注意事项

编导影评写作影视分析 影片分析讲义

编导艺考影评写作要点提高

编导高考影评写作出题规律和注意事项

编导讲师实战总结:30分钟学会影评写作
《编导讲师实战总结:30分钟学会影评写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